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7868发布日期:2019-01-04 23:1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性连接电路板与芯片模组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因电气性能稳定而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等电子领域中,用于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中的端子。在现有技术中,具体请参照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641846Y号,其端子包括主体、固定臂、弹性臂和导接部,该弹性臂系由主体下方延伸,再反向弯折180度而成,该弹性臂被压缩时能抵在主体上,能降低接触电阻,但当弹性臂被压接时应力过大或压接频繁时,所述弹性臂接触部位极易被损坏。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能够改善端子的可靠性,增加端子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该电连接器包括具有若干端子槽的绝缘本体及收容在所述端子槽内的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上表面与下表面,所述端子槽贯穿所述绝缘本体上、下表面;所述端子包括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上缘向上倾斜延伸的辅助臂、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下缘的焊接脚及自所述主体部下缘向上弯折且延伸至所述辅助臂上方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设有一倾斜部,所述辅助臂呈倾斜状,所述弹性臂被所述芯片模块抵压而压接至所述辅助臂,所述倾斜部抵接在所述辅助臂处。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臂包括自所述主体部下缘向斜上方朝远离主体部的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一弯折部、自所述第一弯折部向上弯折并竖直延伸的竖直部、自所述竖直部朝主体部方向倾斜延伸并位于所述辅助臂上方的第二弯折部、自所述第二弯折部弯折延伸的所述倾斜部及自所述倾斜部继续延伸的接触部。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臂的长度短于所述倾斜部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固持在所述端子槽内,所述主体部的两侧设有与所述端子槽干涉配合的突刺,所述竖直部以浮动的方式收容在所述端子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臂位于端子槽外并向上突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臂与所述弹性臂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弹性臂可朝所述间隙被压接至辅助臂。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臂自所述主体部上缘朝远离所述弹性臂的方向倾斜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部呈圆弧状并向上凸起,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辅助臂在竖直方向上错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臂与所述焊接脚分别自所述主体部下缘的左右两端延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端子在对接时,所述弹性臂与所述辅助臂抵接在所述倾斜部处,从而分散抵接处的应力分布,减少端子的磨损,增强端子使用寿命,且能够降低总的阻抗值,改善端子的高频特性,提升端子的传输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端子的立体图。

图6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连接器 100 绝缘本体 10

端子槽 11 上表面 12

下表面 13 凸台 14

端子 20 主体部 21

辅助臂 22 焊接脚 23

弹性臂 24 第一弯折部 241

竖直部 242 第二弯折部 243

倾斜部 244 接触部 245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用于电性连接一芯片模组,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具有若干个端子槽11的绝缘本体10以及若干个收容于所述端子槽11内的端子20。所述绝缘本体10具有上表面12与下表面13,所述端子槽11贯穿所述绝缘本体上、下表面12、13;所述端子20包括主体部21、自所述主体部21上缘向上倾斜延伸的辅助臂22、连接于所述主体部 21下缘的焊接脚23及自所述主体部21下缘向上弯折且延伸至所述辅助臂22 上方的弹性臂24。

请重点参阅图5,所述弹性臂24包括自所述主体部21下缘向斜上方朝远离主体部21的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一弯折部241、自所述第一弯折部241向上弯折竖直延伸的竖直部242、自所述竖直部242朝主体部21方向倾斜延伸并位于所述辅助臂22上方的所述第二弯折部243、自所述第二弯折部243弯折延伸的倾斜部244及自所述倾斜部244继续延伸的接触部245,所述接触部 245呈圆弧状并向上凸起,所述接触部245与所述芯片模组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5和图6,所述主体部21固持在所述端子槽11内,所述主体部 21的两侧设有突刺与所述端子槽11干涉配合,所述竖直部242以浮动的方式收容在所述端子槽11内,所述弹性臂24与所述焊接脚23分别自所述主体部 21下缘的左右两端延伸,所述辅助臂22自所述主体部21上缘朝远离所述弹性臂24的方向倾斜延伸。

请参阅图1至图6,所述绝缘本体10的上表面12具有向上凸伸的凸台14,所述弹性臂24向上突伸出所述凸台14,所述第二弯折部243、部份所述接触部245及所述辅助臂22位于所述上表面12与所述凸台14之间,所述芯片模组向下抵压以使所述弹性臂24因受力变形而与所述辅助臂22电性接触,直至所述弹性臂24与所述凸台14接触而停止变形,如此设置有利于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芯片模组充分接触以实现稳定的电性导通。

请重点参照图6,当所述弹性臂24抵压所述辅助臂22时,所述弹性臂24 会沿着所述辅助臂22滑动以提供支撑力。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臂 24与所述辅助臂22受压抵接时,所述弹性臂24的第一弯折部241因受压而被进一步弯折,所述弹性臂24会沿着所述辅助臂22的形状滑动以提供支撑力,从而能够防止所述第一弯折部241因受压而过度变形,避免端子20失去弹性,可以延长端子20的使用寿命。

请继续参照图6所示,当所述芯片模组下压所述端子20时,所述弹性臂 24与所述辅助臂22抵接从而形成长短两个导电路径,所述并联设置的长短导电路径能够降低总的阻抗值,改善端子20的高频特性,提升端子20的传输速度。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端子20在对接时其弹性臂24弹性抵接于所述辅助臂22,相比于只能通过弯曲的长臂状弹性臂传输电流的传统弹性端子而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与所述芯片模组之间的电流路径,提高电连接器100的高频性能;同时,还能够以此在端子20形成两条并联的导电路径,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端子20的总阻抗值,改善端子20的高频特性,提升端子 20的传输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