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片电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0589发布日期:2019-01-18 19:20阅读:859来源:国知局
贴片电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片元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片电容。



背景技术:

贴片电容又叫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是目前用量比较大的常用元件,这种电容器是由多层内部电极层和填充介质交替叠加并烧结形成,是一种层叠电容器。这种电容器在填充介质材料中通过多层内部电极层连接正、负极。具有体积小、耐压高的优点,并且在某些领域能取代传统的铝电解电容器及钽电解电容器。

通常贴片电容内部电极层与内部电极层之间的排布较为紧密,以储存更多的电荷。此种方法虽然可以提升贴片电容的储电量,但是紧密的结构很难将内部的热量释放到外界。导致贴片电容的使用寿命大大缩减,严重的会影响其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性良好的贴片电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贴片电容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贴片电容,包括多层第一内部电极层、填充介质、绝缘套和两个外部电极,多层所述第一内部电极层交错分布且包裹于填充介质内,所述绝缘套将填充介质包裹,两个所述外部电极设于绝缘套两侧,所述同侧第一内部电极层与外部电极连接,还包括多层第二内部电极层,所述同侧第二内部电极层与外部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内部电极层设于两最外侧第一内部电极层之间且与第一内部电极层呈一夹角,所述第二内部电极层相向倾斜构成一三角区域,所述填充介质开设有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设于三角区域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内部电极层与第二内部电极层之间的夹角为2°至4°。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填充介质还开设有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设于第一内部电极层与第二内部电极层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均为三角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部电极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叠放第一外部电极、第二外部电极和第三外部电极,所述同侧的第一内部电极层和第二内部电极层均与第一外部电极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外部电极为镀铜层,所述第二外部电极为表面镀镍而成的镍层,所述第三外部电极为表面镀锡而成的锡层。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贴片电容的有益效果是:第二内部电极层与外部电极连接,第二内部电极层与第一内部电极层呈一夹角,倾斜的第二内部电极层依然可以正常储存电能;并且第二内部电极层相向倾斜构成一三角区域,在此三角区域内的填充介质开设的第一散热孔既不影响贴片电容正常工作,又可以将内部热量通过散热孔释放出来;第二内部电极层设于两最外侧第一内部电极层之间,使中部发热集中区域的热量得以释放,从而使散热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贴片电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贴片电容切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贴片电容,包括第一内部电极层11、第二内部电极层12、填充介质20、绝缘套30、两个外部电极40、第一散热孔51和第二散热孔52。

多层第一内部电极层11交错分布且包裹于填充介质20内,绝缘套30将填充介质20包裹,两个外部电极40设于绝缘套30两侧,同侧第一内部电极层11与外部电极40连接。

第二内部电极层12与外部电极40连接,第二内部电极层12与第一内部电极层11呈一夹角,倾斜的第二内部电极层12依然可以正常储存电能。

第二内部电极层12相向倾斜构成一三角区域,在此三角区域内的填充介质20开设的第一散热孔51既不影响贴片电容正常工作,又可以将内部热量通过散热孔释放出来。

第二内部电极层12设于两最外侧第一内部电极层11之间,使中部发热集中区域的热量得以释放,从而使散热效果更佳。

第一内部电极层11与第二内部电极层12之间的夹角为2°至4°,开设过大会影响到贴片电容的存储电量的能力,开设过小散热效果不佳,因此其夹角为2°至4°最佳。

填充介质20还开设有第二散热孔52,第二散热孔52设于第一内部电极层 11与第二内部电极层12之间,辅助第一散热孔51进行散热,提升贴片电容的散热性能。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二内部电极层12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第一散热孔51和第二散热孔52均设为三角适配三角区域,形便于其散热。

外部电极40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叠放第一外部电极41、第二外部电极42 和第三外部电极43,同侧的第一内部电极层11和第二内部电极层12均与第一外部电极41连接。

第一外部电极41为镀铜层,将内部同侧的第一内部电极11和第二内部电极12连接起来。并且铜的导电性能较为优良。

第二外部电极42为表面镀镍而成的镍层,把第一外部电极41整体包住,起保护作用。并且镍熔点高,稳定性好,可阻挡潮气进入

第三外部电极43为表面镀锡而成的锡层,便于外部的焊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片电容,第二内部电极层与外部电极连接,第二内部电极层与第一内部电极层呈一夹角,倾斜的第二内部电极层依然可以正常储存电能;并且第二内部电极层相向倾斜构成一三角区域,在此三角区域内的填充介质开设的第一散热孔既不影响贴片电容正常工作,又可以将内部热量通过散热孔释放出来;第二内部电极层设于两最外侧第一内部电极层之间,使中部发热集中区域的热量得以释放,从而使散热效果更佳。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