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0716发布日期:2019-01-29 17:41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请参考2000年12月6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409628Y号,其公开了一种电子卡连接器装置,包括有电子卡连接器及转接连接器,其中电子卡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前、后端面间贯通设置有若干个端子孔道,对接端子设在这些孔道中,每一端子均具有穿出后端面对接端及贴靠在前端面的抵接端;转接连接器则组设在电子卡连接器的前端面上,其抵接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格槽以组装转接端子,每一转接端子均具有凸出抵接面外而可与上述对接端子的抵接端相接触的弹性抵接臂,借此结构可缩短连接器装置的整体长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制程简便的电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第一端子模组与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向前开放的卡收容槽;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绝缘体及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裸露在第一绝缘体外的第一弹性接触臂及埋设在第一绝缘体内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部分裸露在第一绝缘体下表面而形成搭接部,第二端子模组包括第二绝缘体及第二端子,第二端子包括裸露在第二绝缘体一端的第二接脚、埋设在第二绝缘体的第二固定部及裸露在第二绝缘体另一端的弹性抵压部;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组上下堆叠地固定在绝缘本体内,所述弹性抵压部抵接在所述搭接部,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则延伸入所述卡收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为两件式设计,并通过弹性抵接来达到电性连接,制程更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所示第一端子模组与第二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6所示第一端子模组与第二端子模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第一端子模组与第二端子模组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第一端子模组20、第二端子模组30、第三端子模组40及包覆绝缘本体的屏蔽壳体50。所述绝缘本体10设置有向前开放的卡收容槽11,所述卡收容槽11用于收容对接卡(未图示)。

参阅图5至图9,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0与所述第二端子模组30上下堆叠地固定在绝缘本体10内。所述第三端子模组40安装在所述第二端子模组30上方。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0与所述第三端子模组40呈前后设置。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0包括第一绝缘体21及固定于第一绝缘体21的若干第一端子26。第一端子26包括裸露在第一绝缘体21外的第一弹性接触臂27及埋设在第一绝缘体21内的第一固定部28。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27则延伸入所述卡收容槽11。所述第一固定部28为平板状。所述第一固定部28部分裸露在第一绝缘体21下表面而形成搭接部29。所述第二端子模组30包括第二绝缘体31及固定于第二绝缘体31的若干第二端子34。第二端子34包括裸露在第二绝缘体31一端的第二接脚35、埋设在第二绝缘体31的第二固定部36及裸露在第二绝缘体31另一端的弹性抵压部37。所述第二固定部36为平板状。所述弹性抵压部37抵接在所述搭接部29。所述第一端子26与所述第二端子34为两件式设计,并通过弹性抵压部37与搭接部29之间的弹性抵接来达到电性连接,制程更简便。所述第二绝缘体31设有卡持孔32,所述第一绝缘体21设有自其下表面凸出的卡持块24,所述卡持块24卡持于所述卡持孔32,从而将第一端子模组20与第二端子模组30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绝缘体21包括主体部22及自主体部22两侧向外凸出的凸出部23,所述凸出部23与所述绝缘本体10干涉配合。所述第三端子模组40包括第三绝缘体41及固定于所述第三绝缘体41的若干第三端子44。所述第三绝缘体41安装于所述第二绝缘体31的上方。所述第三绝缘体41的下端设有定位部42,所述第二绝缘体31的后端设有定位空间33,所述定位部42安装于所述定位空间33,从而将第三端子模组40与第二端子模组30定位在一起。所述第三端子44包括延伸入卡对接槽11的第三弹性接触臂45及延伸出第三绝缘体41的第三接脚46。所述第三弹性接触臂45位于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27的后侧。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27与所述第三弹性接触臂45相向延伸并具有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接触点。所述第二接脚35固持于所述第三绝缘体41并自第三绝缘体41的后端延伸出,所述第三接脚46位于所述第二接脚35上方。所述第一绝缘体21的前端设有若干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25。所述第一端子26的第一固定部28自第一绝缘体21的前端面延伸入所述第一凹槽25内。所述第三绝缘体41的前端设有若干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三凹槽43。所述第三端子44的第三弹性接触臂45自所述第三绝缘体41的第三凹槽43内延伸出并进入所述卡收容槽11。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定义对接方向为前后方向,比如,本实用新型也适用竖直型的电连接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