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脉冲吸收电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2786发布日期:2018-12-05 18:39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脉冲吸收电阻器。



背景技术:

在大功率电源或电气系统中,在系统通电或者制动的瞬间,会有非常高的短时过电流,为保护系统器件,通常会选用功率电阻做限流保护,要求该功率电阻具有极高的短时过载能力。通常选用的是线绕电阻,其过载功率通常为额定功率10倍,当冲击的瞬间功率过高,往往要求电阻具有足够大的额定功率,同样体积也会非常大,其应用会受到一些限制。另外当限流电阻的阻值选择较大时,由于线绕电阻的合金材料电阻率较低,其选用合金丝的线径较小,其过电流能力也受到极大的限制。

目前采用的是薄膜电阻器,薄膜电阻器是用类蒸发的方法将一定电阻率材料蒸镀于绝缘材料表面制成,一般这类电阻常用的绝缘材料是陶瓷基板。主要包括有碳膜电阻器和金属膜电阻器,其中,金属膜电阻器的耐热性、噪声电势、温度系数和电压系数等电性能比碳膜电阻器优良。它的制造工艺比较灵活,不仅可以调整它的材料成分和膜层厚度,也可通过刻槽调整阻值,因而可以制成性能良好,阻值范围较宽的电阻器。

在公开号为CN207009184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分压比电阻器,该高精度分压比电阻器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陶瓷棒,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依次串联后烧结在陶瓷棒上,第一电阻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引出线,第二电阻的末端连接有第二引出线。在本实用新型当中,增设有第三电阻,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只有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可以进行分压细微调整,从而更加精确地控制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分压比,在使用过程中能适用与高精度要求的设计需求中。

但是,该电阻器在体积较大时,实芯的陶瓷棒会因体积过大而无法烧透,而且过大的负载电阻会产生较大的热量,会因散热效果不佳而影响到该电阻器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脉冲吸收电阻器,该电阻器的陶瓷棒为中空结构,且在电阻器的两端设置了多个散热孔,用以降低电阻器在工作过程中散发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脉冲吸收电阻器,该电阻器采用大体积的陶瓷棒,且陶瓷棒在烧制过程中无微隙,耐受能量增大,电压等级也相应增加,能够耐受高脉冲能量,且该电阻器成本较低,适于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脉冲吸收电阻器,包括有陶瓷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棒的中心为中空结构,所述陶瓷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端盖和右端盖,所述左端盖套接在陶瓷棒的一端,所述右端盖套接在陶瓷棒的另一端,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的中心均设置有螺丝孔,所述左端盖通过第一螺丝安装作为左引出端,所述右端盖通过第二螺丝安装作为右引出端,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上均设置有复数个散热孔。在本实用新型当中,该电阻器的陶瓷棒为中空结构,且在电阻器的两端设置了多个散热孔,用以降低电阻器在工作过程中散发的热量,同时该电阻器采用大体积的陶瓷棒,且陶瓷棒在烧制过程中无微隙,耐受能量增大,电压等级也相应增加,能够耐受高脉冲能量,且该电阻器成本较低,适于推广使用。

进一步,所述左端盖的散热孔的数量为4个,所述右端盖的散热孔的数量为4个。在电阻器的两端增设散热孔,能够有效降低电阻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进一步,所述电阻器的外径尺寸为38.5mm,内径尺寸为26mm,长度为279mm。在本实用新型当中,该体积的电阻器为厚膜电阻器,能够耐受ΔT=0.5s,E=18000J的脉冲能量。

进一步,所述陶瓷棒的外表面印制有多组电压比电阻,且每组电压比电阻互相平行。多组电压比电阻能够使一个电阻器实现原先多个的功能,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平行结构起到一定的抗干扰作用。

更进一步,所述电压比电阻的数量为1-4组。

更进一步,所述每组电压比电阻上均包括有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且依次串联后烧结在陶瓷棒上,所述第一电阻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引出线,所述第二电阻的末端连接有第二引出线。在本实用新型当中,第三电阻可以进行分压细微调整,从而更加精确地控制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分压比,在使用过程中能适用于高精度要求的设计需求中。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末端均覆盖有铂银电极,所述第一引出线和第二引出线的一端均连接在与其对应的铂银电极上。在本实用新型当中,铂银电极的设置能够便于第一引出线和第二引出线与其对应的电阻连接,且大大降低第一引出线和第二引出线工作时接触不良的概率,保证了电阻器长久正常运行。

进一步,所述陶瓷棒为96%氧化铝陶瓷棒,所述陶瓷棒的形状为圆柱形。在本实用新型当中,96%氧化铝陶瓷棒具有良好的传导性、机械强度和耐高温性,圆柱形的陶瓷棒便于膜式电阻的印制,且能避免棱角在碰撞过程中的损坏。

进一步,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的材质均为黄铜材质。在本实用新型当中,结构上采用实心的黄铜端头,两端采用M8螺丝安装固定,既能实现两端引出端的设计,也能起到一定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脉冲吸收电阻器,该电阻器的陶瓷棒为中空结构,且在电阻器的两端设置了多个散热孔,用以降低电阻器在工作过程中散发的热量,同时该电阻器采用大体积的陶瓷棒,且陶瓷棒在烧制过程中无微隙,耐受能量增大,电压等级也相应增加,能够耐受高脉冲能量,且该电阻器成本较低,适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一种高脉冲吸收电阻器,包括有陶瓷棒1,陶瓷棒1的中心为中空结构,陶瓷棒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端盖2和右端盖3,左端盖2套接在陶瓷棒1的一端,右端盖3套接在陶瓷棒1的另一端,左端盖2和右端盖3的中心均设置有螺丝孔,左端盖2通过第一螺丝安装作为左引出端21,右端盖3通过第二螺丝安装作为右引出端31,左端盖2和右端盖3上均设置有复数个散热孔4。在本实用新型当中,该电阻器的陶瓷棒1为中空结构,且在电阻器的两端设置了多个散热孔4,用以降低电阻器在工作过程中散发的热量,同时该电阻器采用大体积的陶瓷棒1,且陶瓷棒1在烧制过程中无微隙,耐受能量增大,电压等级也相应增加,能够耐受高脉冲能量,且该电阻器成本较低,适于推广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左端盖2的散热孔4的数量为4个,右端盖3的散热孔4的数量为4个。在电阻器的两端增设散热孔4,能够有效降低电阻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在本实施例中,电阻器的外径尺寸为38.5mm,内径尺寸为26mm,长度为279mm。在本实用新型当中,该体积的电阻器为厚膜电阻器,能够耐受ΔT=0.5s,E=18000J的脉冲能量。该电阻器能达到的电阻值范围为10欧姆~1000欧姆。很明显上述脉冲能量,作用于上述有限体积的电阻上,是一般厚膜功率电阻器及绕线电阻器等产品,根本无法实现的目标,上述阻值范围也是绕线电阻器无法实现的。

在本实施例中,陶瓷棒1的外表面印制有多组电压比电阻5,且每组电压比电阻5互相平行。多组电压比电阻能够使一个电阻器实现原先多个的功能,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平行结构起到一定的抗干扰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电压比电阻5的数量为1-4组。

在本实施例中,每组电压比电阻5上均包括有第一电阻51、第二电阻52和第三电阻53,且依次串联后烧结在陶瓷棒上,第一电阻51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引出线54,第二电阻52的末端连接有第二引出线55。在本实用新型当中,第三电阻53可以进行分压细微调整,从而更加精确地控制第一电阻51、第二电阻52和第三电阻53的分压比,在使用过程中能适用于高精度要求的设计需求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阻51、第二电阻52和第三电阻53的末端均覆盖有铂银电极10,第一引出线54和第二引出线55的一端均连接在与其对应的铂银电极10上。在本实用新型当中,铂银电极10的设置能够便于第一引出线54和第二引出线55与其对应的电阻连接,且大大降低第一引出线54和第二引出线55工作时接触不良的概率,保证了电阻器长久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陶瓷棒1为96%氧化铝陶瓷棒,陶瓷棒1的形状为圆柱形。在本实用新型当中,96%氧化铝陶瓷棒具有良好的传导性、机械强度和耐高温性,圆柱形的陶瓷棒便于膜式电阻的印制,且能避免棱角在碰撞过程中的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左端盖2和右端盖3的材质均为黄铜材质。在本实用新型当中,结构上采用实心的黄铜端头,两端采用M8螺丝安装固定,既能实现两端引出端的设计,也能起到一定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要求陶瓷棒必须是完整的,无微隙的。在生产中,需要采用100%E-函数脉冲模拟冲击检验,用以淘汰掉不合格的产品。

实施例1

参见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一种高脉冲吸收电阻器,包括有陶瓷棒11,陶瓷棒11的中心为中空结构,陶瓷棒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端盖12和右端盖13,左端盖12套接在陶瓷棒11的一端,右端盖13套接在陶瓷棒11的另一端,左端盖12和右端盖13的中心均设置有螺丝孔,左端盖12通过第一螺丝安装作为左引出端121,右端盖13通过第二螺丝安装作为右引出端131,左端盖12和右端盖13上均设置有复数个散热孔14。其中,左端盖12的散热孔14的数量为4个,右端盖13的散热孔14的数量为4个。电阻器的外径尺寸为38.5mm,内径尺寸为26mm,长度为279mm。

在本实施例中,陶瓷棒1的外表面印制有1组电压比电阻15,包括有第一电阻151、第二电阻152和第三电阻153,且依次串联后烧结在陶瓷棒11上,第一电阻151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引出线154,第二电阻152的末端连接有第二引出线15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阻151、第二电阻152和第三电阻153的末端均覆盖有铂银电极110,第一引出线154和第二引出线155的一端均连接在与其对应的铂银电极110上。

在本实施例中,陶瓷棒11为96%氧化铝陶瓷棒,陶瓷棒11的形状为圆柱形,且左端盖12和右端盖13的材质均为黄铜材质。

实施例2

参见图3-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一种高脉冲吸收电阻器,包括有陶瓷棒21,陶瓷棒21的中心为中空结构,陶瓷棒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端盖22和右端盖23,左端盖22套接在陶瓷棒21的一端,右端盖23套接在陶瓷棒21的另一端,左端盖22和右端盖23的中心均设置有螺丝孔,左端盖22通过第一螺丝安装作为左引出端221,右端盖23通过第二螺丝安装作为右引出端231,左端盖22和右端盖23上均设置有复数个散热孔24。其中,左端盖22的散热孔24的数量为4个,右端盖23的散热孔24的数量为4个。电阻器的外径尺寸为38.5mm,内径尺寸为26mm,长度为279mm。

在本实施例中,陶瓷棒21的外表面印制有2组电压比电阻,且每组电压比电阻互相平行。

第一组分压比电阻25包括有第一电阻251、第二电阻252和第三电阻253,且依次串联后烧结在陶瓷棒21上,第一电阻251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引出线254,第二电阻252的末端连接有第二引出线255。其中,第一电阻251、第二电阻252和第三电阻253的末端均覆盖有铂银电极210,第一引出线254和第二引出线255的一端均连接在与其对应的铂银电极210上。

第二组分压比电阻26包括有第四电阻261、第五电阻262和第六电阻263,且依次串联后烧结在陶瓷棒21上,第四电阻261的末端连接有第三引出线264,第五电阻262的末端连接有第四引出线265。其中,第四电阻261、第五电阻262和第六电阻263的末端均覆盖有铂银电极210,第三引出线264和第四引出线265的一端均连接在与其对应的铂银电极210上。

在本实施例中,陶瓷棒21为96%氧化铝陶瓷棒,陶瓷棒21的形状为圆柱形,且左端盖22和右端盖23的材质均为黄铜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脉冲吸收电阻器,该电阻器的陶瓷棒为中空结构,且在电阻器的两端设置了多个散热孔,用以降低电阻器在工作过程中散发的热量,同时该电阻器采用大体积的陶瓷棒,且陶瓷棒在烧制过程中无微隙,耐受能量增大,电压等级也相应增加,能够耐受高脉冲能量,且该电阻器成本较低,适于推广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