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矩形连接器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2826发布日期:2019-03-30 08:07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矩形连接器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矩形连接结构,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连接器是传输信号的关键技术之一,常见的连接器有很多类型。一些类型的连接器存在着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成本较高等问题,在对产品体积和产品成本要求都较为苛刻的连接器产品中(比如电池包内各单体电池之间使用的连接器) 就并不适用。同时对连接器的空间和性能指标(体积、耐压、绝缘等)要求较高。所以,目前提供一种空间合理、同时各性能指标又满足现有微矩形连接器各性能指标的微矩形连接器插头和插座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矩形连接器插座,与微矩形连接器插头组合,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微矩形连接器插座结构是这样的:包括插座外壳,该插座外壳内部设有插槽,插槽中成排设有用于与插头的插针合件连接的插针插孔;插针插孔后端设有插座绝缘基座,插座绝缘基座后端通过插座胶黏剂封堵;在插座外壳两端对称设有连接螺母,连接螺母由螺母外壳和螺纹孔构成。

连接螺母内部螺纹孔采用贯穿式或非贯穿式结构。采用贯穿式的连接螺母在螺纹孔后端贯穿部位设有翻铆部,该翻铆部采用阶梯状两次翻铆结构。采用非贯穿式的连接螺母设有销钉。

插针插孔由以下不同的芯数组成:9、15、21、25、31、37、51、66、74、 100共十种芯数;不同芯数的插座由以下不同的排数组成:9、15、21、25、31、 37芯由2排组成,51、66芯由3排组成,74、100芯由4排组成。插针插孔的排列间矩为0.95×1.01mm。

本实用新型的微矩形连接器插座和插头可以通过导线和硬制板相连,插座本身自带的螺母和插头带的螺钉锁紧,插头外壳和相连的插座外壳就不会脱落而分离。本实用新型是在介于现有最大微矩形连接器与最小微矩形连接器之间开发出来的一款连接器,弥补了大微矩形占用空间大和小微矩形性能不稳定的需求,本实用新型产品体积合适且性能满足现有微矩形连接器的性能指标,连接可靠性更高,适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螺母贯穿式插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螺母非贯穿式插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头和连接螺母贯穿式插座组织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头和连接螺母非贯穿式插座组织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插座外壳,2-插槽,3-插针插孔,4-螺纹孔,5-连接螺母, 6-螺母外壳,7-插座绝缘基座,8-插座胶黏剂,9-翻铆部,10-销钉,11-连接螺钉, 12-螺钉基座,13-插针绝缘基座,14-插针合件,15-插头胶黏剂,16-螺钉头,17- 插入部,18-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矩形连接器插头和插座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可以认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内容的范围内,能够对其进行修改和润色。

首先看图1和图2,图1和图2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矩形连接器插座结构,其中图1中螺纹孔4为贯穿式结构,图2中螺纹孔4为非贯穿式结构。从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微矩形连接器插座包括插座外壳1,该插座外壳1内部设有插槽2,插槽2中成排设有用于与插头的插针合件14连接的插针插孔3;插针插孔3后端设有插座绝缘基座7,插座绝缘基座7后端通过插座胶黏剂8封堵,插座胶黏剂8优选为DG-3;在插座外壳1两端对称设有连接螺母5,连接螺母5由螺母外壳6和螺纹孔4构成。

从图1和图2的区别可以看出,采用贯穿式的连接螺母5在螺纹孔4后端贯穿部位设有翻铆部9,该翻铆部9采用阶梯状两次翻铆结构。而采用非贯穿式的连接螺母5设有销钉10。

该系列的插孔芯数为9、15、21、25、31、37、51、66、74、100共十种芯数。不同芯数的插座由不同的排数组成,9、15、21、25、31、37芯由2排组成, 51、66芯由3排组成,74、100芯由4排组成。排列间距为0.95×1.01mm组成。插头上的芯数也与之对应。

如图3所示,与前述插座相应的,是微矩形连接器插头结构,包括长方块形状的端部18和前凸的插入部17,在插入部17中设有插针合件14,该插针合件 14设有插头绝缘基座13,在该插头绝缘基座13的后端设有插头胶黏剂15,优选为DG-3;在端部18两边对称设有螺钉基座12,螺钉基座12内有螺纹孔并配有连接螺钉11。连接螺钉11前端露出在外,用于与插座上的连接螺母5连接,其后端设有螺钉头16用于于手动旋拧。

本实用新型的插头和插座连接状态如图4和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插头插入插座中后,插头上的插入部17嵌入到插座上的插槽2中,插针合件14 与插针插孔3连接,此时,通过螺钉头16旋拧连接螺钉11,使其与连接螺母5 进行连接。在图5中的非贯穿式结构中,再用销钉10进行固定即可。

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