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极片卷筒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7819发布日期:2019-02-01 19:59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极片卷筒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极片卷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极片卷筒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卷筒能够依靠硬质胶套受力产生的轻微形变,将极片收卷过程内层的极片所累积的张力进行释放,避免内层的极片受过大张力而产生极片边缘波浪起伏。

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单纯圆柱形结构的卷筒不易放置,在上下料、临时放置和运输过程会左右移动,进而造成极卷压坏等异常情况。极卷在储存、运输和停放过程中不宜与仪器触碰,否则会影响极卷的厚度、外形。而敷料极卷原本易掉粉,更不宜与仪器紧挨。因此,本专利公开几种特殊结构的极卷卷筒,该极卷卷筒长度和尺寸可变,如此以适用于电池生产前段的涂布、辊压、模切和分切过程中极卷或敷料极卷的储存、上下料、运输和停放的放置架,保证极片和敷料极片的质量,降低储存、上下料、运输和停放过程中不良品的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极片卷筒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极卷在储存、上下料、运输以及停放过程中易碰伤,导致不良品的产生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极片卷筒机构,其包括卷筒本体、固定座,所述卷筒本体设置在固定座的上方且配合连接,通过所述卷筒本体与固定座的配合连接完成对卷筒本体的限位。

优选地,卷筒本体的两端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固定座为一U形固定座,所述U形固定座的水平两端部结构与限位凹槽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卷筒本体的两端端部沿其轴线一周向外延伸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延伸方向与卷筒本体的轴线方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两侧对称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与卷筒本体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卷筒本体两端端部设置的限位凸起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底座上方两侧对称设置的定位块的外侧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卷筒本体的两端侧壁上沿其轴线一周设置有限位凸条。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两侧对称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设置有凹槽,所述限位凸条与凹槽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卷筒本体包括卷筒芯、硬质胶套、外环部,所述硬质胶套、外环部从里至外依次套设在卷筒芯的外周面上,且硬质胶套、外环部均与卷筒芯保持同步转动。

优选地,所述外环部的表面至少设置有四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凹槽,所述至少四个凹槽从外环部的外周面向内凹入并沿轴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卷筒本体还包括至少四个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包括本体部以及连接于本体部的固定部,所述本体部具有支撑面,所述至少四个支撑块的支撑面处于同一圆周上,且相邻的两个支撑块的支撑面之间沿周向存在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支撑块的设置个数与凹槽的设置个数对应。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收容于凹槽内,所述本体部突出于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卷筒本体上增加限位凹槽或限位凸起等结构,同时配合传统的叉车或运输小车上设置的固定座,有效的实现了对极卷进行限位,防止了极卷在运输过程中碰撞,从而也避免了对极卷的碰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极片卷筒机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极片卷筒机构中卷筒本体上限位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极片卷筒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极片卷筒机构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极片卷筒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极片卷筒机构中卷筒本体上限位凸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极片卷筒机构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极片卷筒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极片卷筒机构中卷筒本体上外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极片卷筒机构中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极片卷筒机构中卷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极片卷筒机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卷筒本体1、固定座2,卷筒本体1设置在固定座2的上方且配合连接,通过所述卷筒本体1与固定座2的配合连接完成对卷筒本体1的限位。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卷筒本体1的两端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凹槽11,固定座2为一U形固定座,U形固定座的水平两端部结构与限位凹槽11配合连接;通过在卷筒本体上增加限位凹槽11,有效的实现了对极卷3进行限位,防止了极卷3在运输过程中碰撞,从而也避免了对极卷3的碰伤。

进一步地,如图9至图12所示,上述卷筒本体1包括卷筒芯14、硬质胶套15、外环部16,硬质胶套15、外环部16从里至外依次套设在卷筒芯14的外周面上,且硬质胶套15、外环部16均与卷筒芯14保持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外环部16的表面至少设置有四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凹槽161,至少四个凹槽161从外环部16的外周面162向内凹入并沿轴向延伸。

进一步地,卷筒本体1还包括至少四个支撑块17,支撑块17包括本体部171以及连接于本体部171的固定部172,本体部171具有支撑面1711,至少四个支撑块17的支撑面1711处于同一圆周上,且相邻的两个支撑块17的支撑面1711之间沿周向存在有间隙;该案件中卷筒本体1的最优设置个数为8个;这样设计,能够为极片提供向内膨胀变形的空间,有效地避免了波浪边的产生,解决了后续卷绕过程出现的收不齐问题,且凹槽161的设置使得热风能够对极片内圈加热,提高了升温效率,缩短了升温时间,提高了对极片的除水效率。

进一步地,支撑块17的设置个数与凹槽161的设置个数对应。

进一步地,固定部172收容于凹槽161内,所述本体部171突出于凹槽161。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极片卷筒机构,如图4所示,其包括卷筒本体1、固定座2,卷筒本体1设置在固定座2的上方且配合连接,通过所述卷筒本体1与固定座2的配合连接完成对卷筒本体1的限位。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卷筒本体1的两端端部沿其轴线一周向外延伸设置有限位凸起12,限位凸起12的延伸方向与卷筒本体1的轴线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固定座2包括底座21,底座21上方两侧对称设置有定位块22,所述定位块22上设置有通槽221,通槽221与卷筒本体1配合连接;通过在卷筒本体1上设置限位凸起12,同时再配合与设置在叉车或运输小车上且其结构中设置有通槽221的固定座2连接,有效的实现了对极卷3进行限位,防止了极卷3在运输过程中碰撞,从而也避免了对极卷3的碰伤。

进一步地,卷筒本体1两端端部设置的限位凸起12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底座21上方两侧对称设置的定位块211的外侧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如图9至图12所示,上述卷筒本体1包括卷筒芯14、硬质胶套15、外环部16,硬质胶套15、外环部16从里至外依次套设在卷筒芯14的外周面上,且硬质胶套15、外环部16均与卷筒芯14保持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外环部16的表面至少设置有四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凹槽161,至少四个凹槽161从外环部16的外周面162向内凹入并沿轴向延伸。

进一步地,卷筒本体1还包括至少四个支撑块17,支撑块17包括本体部171以及连接于本体部171的固定部172,本体部171具有支撑面1711,至少四个支撑块17的支撑面1711处于同一圆周上,且相邻的两个支撑块17的支撑面1711之间沿周向存在有间隙;该案件中卷筒本体1的最优设置个数为8个;这样设计,能够为极片提供向内膨胀变形的空间,有效地避免了波浪边的产生,解决了后续卷绕过程出现的收不齐问题,且凹槽161的设置使得热风能够对极片内圈加热,提高了升温效率,缩短了升温时间,提高了对极片的除水效率。

进一步地,支撑块17的设置个数与凹槽161的设置个数对应。

进一步地,固定部172收容于凹槽161内,所述本体部171突出于凹槽161。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极片卷筒机构,如图6和图7所示,其包括卷筒本体1、固定座2,卷筒本体1设置在固定座2的上方且配合连接,通过所述卷筒本体1与固定座2的配合连接完成对卷筒本体1的限位。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卷筒本体1的两端侧壁上沿其轴线一周设置有限位凸条13。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固定座2包括底座21,所述底座21上方两侧对称设置有定位块22,所述定位块22上设置有通槽221,所述通槽221设置有凹槽2211,所述限位凸条13与凹槽2211配合连接;通过在卷筒本体1上设置限位凸条13,同时再配合与设置在叉车或运输小车上且其结构中设置有通槽221且通槽221内设置有凹槽2211的固定座2连接,有效的实现了对极卷3进行限位,防止了极卷3在运输过程中碰撞,从而也避免了对极卷3的碰伤。

进一步地,如图9至图12所示,上述卷筒本体1包括卷筒芯14、硬质胶套15、外环部16,硬质胶套15、外环部16从里至外依次套设在卷筒芯14的外周面上,且硬质胶套15、外环部16均与卷筒芯14保持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外环部16的表面至少设置有四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凹槽161,至少四个凹槽161从外环部16的外周面162向内凹入并沿轴向延伸。

进一步地,卷筒本体1还包括至少四个支撑块17,支撑块17包括本体部171以及连接于本体部171的固定部172,本体部171具有支撑面1711,至少四个支撑块17的支撑面1711处于同一圆周上,且相邻的两个支撑块17的支撑面1711之间沿周向存在有间隙;该案件中卷筒本体1的最优设置个数为8个;这样设计,能够为极片提供向内膨胀变形的空间,有效地避免了波浪边的产生,解决了后续卷绕过程出现的收不齐问题,且凹槽161的设置使得热风能够对极片内圈加热,提高了升温效率,缩短了升温时间,提高了对极片的除水效率。

进一步地,支撑块17的设置个数与凹槽161的设置个数对应。

进一步地,固定部172收容于凹槽161内,所述本体部171突出于凹槽161。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卷筒本体上增加限位凹槽11或限位凸起12或限位凸条13等结构,同时配合传统的叉车或运输小车上设置的固定座,有效的实现了对极卷进行限位,防止了极卷在运输过程中碰撞,从而也避免了对极卷的碰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