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盒装干式直流支撑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5615发布日期:2019-04-09 22:26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盒装干式直流支撑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薄膜电容器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盒装干式直流支撑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传统设计的盒装干式直流支撑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基本性能:

①耐电压能力:常规75℃时的耐压强度为200V/um,85℃时的耐压强度为 170V/um。

②过纹波电流能力:以额定电压1000V,容量40uf,尺寸57*50*35为例,其在10KHz的最大纹波电流为15A。

传统设计的盒装干式直流支撑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存在着以下缺陷:

①85℃时的耐压不高,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产品小型化的需要。

②产品的最大过纹波电能小,使得产品在实际应用中发热严重,产品使用寿命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盒装干式直流支撑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盒装干式直流支撑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包括用于形成电容器芯子的薄膜卷、用于保护薄膜卷的外壳体和引线;所述薄膜卷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薄膜卷沿其轴线方向具有第一端面和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所述薄膜卷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一圆盘金属层和位于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二圆盘金属层;所述引线有两根,任一一根所述引线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体与所述第一圆盘金属层电连接,另一根所述引线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体与所述第二圆盘金属层电连接;所述薄膜卷包括第一金属化膜和第二金属化膜,所述第一金属化膜具有第一绝缘膜、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绝缘膜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面上并沿着所述第一端面向第二端面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金属层的厚度,所述第二金属层从其靠近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端向着所述第三金属层的延伸方向上厚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一圆盘金属层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化膜具有第二绝缘膜、第四金属层、第五金属层和第六金属层,所述第二绝缘膜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四金属层、第五金属层和第六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三面上并沿着所述第二端面向第一端面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四金属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六金属层,所述第五金属层从其靠近所述第四金属层的一端向所述第六金属层的延伸方向上厚度逐渐减小,所述第四金属层与所述第二圆盘金属层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金属层和第六金属层的厚度变化过程为线性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四金属层的厚度小于3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层由所述第一端面向第二端面延伸的的长度为第一长度段,所述第一绝缘膜由所述第一端面向第二端面延伸的长度为第二长度段,所述第一长度段占第二长度段的30%-4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金属层和第六金属层采用方阻为30~45Ω/□的金属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根据电容器内部的电流密度分布调整金属层的的结构,相对与传统的薄膜电容器,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层具有厚度依次减小的三种金属层,通过将最厚的第一金属层和第四金属层的宽度设置为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的宽度的30%-45%,将其厚度设置为3mm以上能够吸收电容器通电过程中电流密度大的部分的传输,使本实用新型的波纹电流能力得到提升,与此同时第三金属层和第六金属层采用30~45Ω/□的金属层能够有效地提升本实用新型的耐电压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图。

附图中:1、薄膜卷;110、第一端面;120、第二端面;130、第一金属化膜; 131、第一绝缘膜;1310、第一面;1320、第二面;132、第一金属层;133、第二金属层;134、第三金属层;140、第二金属化膜;141、第二绝缘膜;1410、第三面;1420、第二面;142、第四金属层;143、第五金属层;144、第六金属层;2、外壳体;3、引线;4、第一圆盘金属层;5、第二圆盘金属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盒装干式直流支撑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如图1-2 所示,包括包括用于形成电容器芯子的薄膜卷1、用于保护薄膜卷的外壳体2 和引线3;所述薄膜卷1设置在所述外壳体2内,所述薄膜卷1沿其轴线方向具有第一端面110和与所述第一端面110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120;所述薄膜卷1 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端面110的第一圆盘金属层4和位于所述第二端面120的第二圆盘金属层5;所述引线3有两根,任一一根所述引线3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体2与所述第一圆盘金属层4电连接,另一根所述引线3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体2与所述第二圆盘金属层5电连接,两根引线3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两极。

所述薄膜卷1包括第一金属化膜130和第二金属化膜140,所述第一金属化膜130具有第一绝缘膜131、第一金属层132、第二金属层133和第三金属层134,所述第一绝缘膜13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1310和第二面1320,所述第一金属层132、第二金属层133和第三金属层134位于所述第一面1310上并沿着所述第一端面110向第二端面120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金属层13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金属层134的厚度,所述第二金属层133从其靠近所述第一金属层 132的一端向着所述第三金属层134的延伸方向上厚度逐渐减小,并且这样的减小过程是呈线性的,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一圆盘金属层电连接,引线3能够将外部电流通过第一圆盘金属层4导入到第一金属层132上并以此传输至第二金属层133和第三金属层134上,同时第一金属层132由所述第一端面110 向第二端面120延伸的的长度为第一长度段,所述第一绝缘膜131由所述第一端面110向第二端面120延伸的长度为第二长度段,第一长度段占第二长度段的30%-45%,并且第一金属层132的厚度大于3mm。

所述第二金属化膜140具有第二绝缘膜141、第四金属层142、第五金属层 143和第六金属层144,所述第二绝缘膜14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面1410和第四面1420,所述第四金属层142、第五金属层143和第六金属层144位于所述第三面1410上并沿着所述第二端面120向第一端面110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四金属层14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六金属层144,所述第五金属层143从其靠近所述第四金属层141的一端向所述第六金属层144的延伸方向上厚度逐渐减小,所述第四金属层141与所述第二圆盘金属层5电连接,与此同时,如第一金属化膜130的设置方式一样,第四金属层142由所述第一端面110向第二端面120 延伸的的长度占所述第二绝缘膜141由所述第一端面110向第二端面120延伸的长度的30%-45%,并且第四金属层142的厚度大于3mm,通过设置这样宽度较宽且厚度较厚的第一金属层132和第四金属层142能够吸收电容器通电过程中电流密度大的部分的传输,最大过纹波电流能力较传统设计增加10%以上。

所述第三金属层和第六金属层采用方阻为30-45Ω/□的金属层,通过设置方阻较高的的第三金属层和第六金属层使本实用新型在85度高温时的耐电压能力达到传统设计电容器70度时的耐电压能力。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将第一金属化膜130叠放在第二金属膜140上卷制而成。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