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的母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1017发布日期:2018-12-21 20:03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器的母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的母端子。



背景技术:

传统的连接器,插头插座对插过程中,公端子与母端子接触,极易接触不良,尤其是扁平的端子之间的接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明人设计了一种扁插母端子,如中国专利一种高压扁插母端子(申请号为201520992795.9),包括卡环、中部连接板以及由一块板状金属板折叠而成的插孔端子,其中,该中部连接板连接在该卡环与该插孔端子之间,该插孔端子设置有方形插腔,该方形插腔内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线簧,实现与公插头端子连接的时候接触性能更好,防止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但是,该母端子直接与线缆连接,当线缆损坏需要更换时,需拆下整个母端子,进而更换新的母端子和线缆,零件报废较多,同时,该母端子接线位置固定,公端子对插方向有限。

因此,发明人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连接器的母端子,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的母端子,不仅便于更换线缆,还能根据需求同时改变线缆接入方向和公端子插入方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连接器的母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具有一下固持部,所述下固持部一侧向上折弯后水平延伸形成一上固持部,所述下固持部另一侧向上折弯后与所述上固持部对应位置对接,形成一空腔,所述空腔内排列有多对弹性接触片,每对所述弹性接触片分别对称固定于所述下固持部和上固持部内侧面相对位置。

进一步,所述端子本体两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多对所述弹性接触片对应的对插口,所述对插口与所述空腔连通。

进一步,所述下固持部和上固持部内表面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弹性接触片位置对应的让位槽。

进一步,所述弹性接触片具有一环形的基部,所述基部内表面向内倾斜延伸再水平延伸形成多个高度相同的第一弹片。

进一步,所述下固持部和上固持部上设有多个固定孔。

进一步,所述端子本体前后两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左右两侧面之间的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母端子,由于在端子本体内设置多对弹性接触片,其中两对弹性接触片分别与公端子和铆接有线缆的接线端子对插后接触导电,不仅便于更换线缆,还能根据需求同时改变线缆接入方向和公端子插入方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外一种连接器的母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具有一下固持部,所述下固持部一侧向上折弯后水平延伸形成一上固持部,所述下固持部另一侧向上折弯后与所述上固持部对应位置对接,形成一空腔,所述空腔内排列有多对弹性接触片,每对所述弹性接触片分别对称固定于所述下固持部和上固持部内侧面相对位置,所述弹性接触片具有一环形的基部,所述基部内表面向内倾斜延伸再水平延伸形成多个高度相同的第一弹片。

所述第一弹片斜面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内表面向内倾斜延伸再水平延伸形成多个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高度相同。

所述基部内表面向内倾斜延伸再水平延伸形成多个第三弹片,每个所述第三弹片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弹片之间,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三弹片高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母端子,不仅便于更换线缆,接线端子或公端子与母端子之间对插时,由于接线端子或公端子与弹性接触片上的多个第一弹片、第二弹片和第三弹片同时接触,形成多个接触点,有效分散接触位置,进一步保证不同端子对插时的导电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连接器的母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具有一下固持部,所述下固持部一侧向上折弯后水平延伸形成一上固持部,所述下固持部另一侧向上折弯后与所述上固持部对应位置对接,形成一空腔,所述空腔内排列有多对弹性接触片,每对所述弹性接触片分别对称固定于所述下固持部和上固持部内侧面相对位置,所述弹性接触片具有一环形的基部,所述基部内表面向内倾斜延伸再水平延伸形成多个高度相同的第一弹片。

所述第一弹片斜面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内表面向内倾斜延伸再水平延伸形成多个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高度相同。

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弹片侧面连接,所述第一弹片水平面上设有一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弹片水平面上设有一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高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母端子,不仅便于更换线缆,接线端子或公端子与母端子之间对插时,接线端子或公端子与弹性接触片上的多个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同时接触,不仅增强接触效果,还便于接线端子或公端子插入或退出母端子,提高耐久次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连接器的母端子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连接器的母端子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连接器的母端子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方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接线端子和公端子自各个方向与母端子对插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连接器的母端子中端子本体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弹性接触片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弹性接触片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弹性接触片立体图。

图示说明:100、母端子,200、接线端子,300、公端子,1、端子本体,11、下固持部,12、上固持部,13、空腔,14、连接部,15、固定孔,16、让位槽,2、弹性接触片,21、基部,22、第一弹片,221、第一凸起,23、第二弹片,231、第二凸起,24、第三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一种连接器的母端子100,包括端子本体1,该端子本体1具有一下固持部11,该下固持部11一侧向上折弯后水平延伸形成一上固持部12,该下固持部11另一侧向上折弯后与上固持部12对应位置对接,形成一空腔13,该空腔13内排列有多对弹性接触片2,本实用新型优选两对弹性接触片2,每对弹性接触片2分别对称固定于下固持部11和上固持部12内侧面相对位置,接线端子200和公端子300可分别插入端子本体1前端和后端的开口内与对应的弹性接触片2接触导电。

参照图4和图6,端子本体1前后两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左右两侧面之间的距离,以便空腔13内容纳多对弹性接触片2,端子本体1两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多对弹性接触片2对应的对插口,多个该对插口将端子本体1两侧壁隔离成多个连接部14,下固持部11与上固持部12对接侧对应的多个连接部14上端均设有通孔,上固持部12向侧面延伸的凸起穿过对应连接部14上的通孔,下固持部11与上固持部12对接固定,多个对插口与空腔13连通,以便接线端子200或公端子300可在多个方向上与母端子100对插,下固持部11和上固持部12内表面开设有多个与弹性接触片2位置对应的让位槽16,该让位槽16与空腔13连通,下固持部11和上固持部12上设有多个固定孔15,塑胶主体上的多个挂台分别与多个固定孔15对应配合,以便整个母端子100与塑件主体固定,该固定孔15与让位槽16同轴,使整个母端子100受力均匀。

参照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弹性接触片立体图,弹性接触片2具有一环形的基部21,该基部21内表面直径大于让位槽16直径,以便基部21通过铆钉固定于上固持部12或下固持部11内侧,基部21内表面向内倾斜延伸再水平延伸形成多个高度相同的第一弹片22,多个该第一弹片22位于空腔13内。

参照图5,是线端子和公端子自各个方向与母端子对插的示意图,母端子100前后端和两侧壁上的开口均为端子对插口,接线端子200一端呈扁平板状,用于与母端子100对插,另一端呈圆环形,用于与线缆的芯线固定连接,公端子300的对插端呈扁平板状,接线端子200和公端子300对插端厚度大于一对弹性接触片2的最小距离且小于一对弹性接触片2的最大距离,接线端子200对插端插入母端子100任一对插口内,接线端子200上下两表面与对应的两个弹性接触片2上的多个第一弹片22水平面接触导电,多个第一弹片22弹性变形,当第一弹片22弹性变形较大时,多个第一弹片22伸入对应的让位槽16内,防止压坏弹片,公端子300对插端插入母端子100另一对插口内,其上下两表面与另一对弹性接触片2上的多个第一弹片22水平面接触导电,多个第一弹片22弹性变形,此时,接线端子200、母端子100和公端子300之间形成导电通路,当需要更换线缆时,直接拔出接线端子200,本实施例的母端子结构适用于直头、弯头或其他各种形状的连接器,便于换线维修。

参照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弹性接触片立体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弹片22斜面上开设有一通孔,该通孔内表面向内倾斜延伸再水平延伸形成多个第二弹片23,第一弹片22与第二弹片23高度相同,基部21内表面向内倾斜延伸再水平延伸形成多个第三弹片24,每个第三弹片24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弹片22之间,第一弹片22与第三弹片24高度相同,当接线端子200或公端子300插入母端子100内时,接线端子200或公端子300与弹性接触片2上的多个第一弹片22、第二弹片23和第三弹片24水平面同时接触,形成多个接触点,有效分散接触位置,进一步保证不同端子对插时的导电性能。

参照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弹性接触片立体图,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弹性接触片2去掉第三弹片24结构,相邻两个第一弹片22侧面连接,第一弹片22水平面上设有一第一凸起221,第二弹片23水平面上设有一第二凸起321,便于接线端子200或公端子300插入或退出母端子100,第一凸起221与第二凸起321高度相同,当接线端子200或公端子300插入母端子100内时,接线端子200或公端子300与弹性接触片2上的多个第一凸起221和第二凸起321同时接触,不仅增强接触效果,还便于接线端子200或公端子300插入或退出母端子100,提高耐久次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在端子本体内设置多对弹性接触片,其中两对弹性接触片分别与公端子和铆接有线缆的接线端子对插后接触导电,不仅便于更换线缆,接触导电效果好,还能根据需求同时改变线缆接入方向和公端子插入方向,适用于各种形状的连接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