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蒸发冷却技术的油浸式变压器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2952发布日期:2019-05-07 20:29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基于蒸发冷却技术的油浸式变压器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散热装置,是一种基于蒸发冷却技术的油浸式变压器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如附图1所示,油浸式变压器包括变压器壳体1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内芯,在壳体1的外壁上连接向外延伸的散热翅板2(也称散热片),散热翅板2排列设置多个。

油浸式变压器降温,普遍采用自然降温,在夏季负荷高峰期,油浸式变压器温度可以升到90℃,油浸式变压器温度升高不仅增加油浸式变压器的损耗,同时高温会大大缩短变压器的寿命。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会在油浸式变压器上加装风扇,对变油浸式压器进行降温,但是现有的风扇如果24小时持续开机,风扇本身的故障率就会极高,同时这样也会消耗很多电能。

蒸发冷却技术,蒸发冷却从热学原理上是利用流体沸腾时的汽化潜热带走热量。这种利用流体沸腾时的汽化潜热的冷却技术就叫做蒸发冷却技术。由于流体的汽化潜热要比流体的比热大很多,所以蒸发冷却的冷却效果更为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蒸发冷却技术的油浸式变压器降温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油浸式变压器采用自然降温会增加油浸式变压器的损耗和缩短变压器的寿命的问题,以及油浸式变压器采用风扇降温时风扇故障率高和消耗电能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基于蒸发冷却技术的油浸式变压器降温装置,包括蒸发吸热腔、水冷却腔、出汽管和回水管;蒸发吸热腔为长方体状腔体,在蒸发吸热腔的顶部设置有蒸汽腔,蒸汽腔的内部与蒸发吸热腔的内部相通;在蒸发吸热腔的其中一个侧壁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长条状的吸热腔,每个长条状的吸热腔呈竖直状排列分布在蒸发吸热腔的侧壁上,所有吸热腔形成翅板状设置在蒸发吸热腔的侧壁上,每个吸热腔的内部与蒸发吸热腔的内部相通,相邻两个吸热腔之间空隙的距离与油浸式变压器上每个散热翅板的宽度相配;蒸汽腔与水冷却腔的上部通过出汽管相连通,蒸发吸热腔的下部与水冷却腔的下部通过回水管相连通。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在蒸发吸热腔的外壁上设置有能够检测到蒸发吸热腔内部温度的温度计。

上述在水冷却腔上设置有可视的玻璃视窗。

上述在水冷却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泄压阀。

上述在水冷却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能够向水冷却腔内加水的补水阀。

上述在水冷却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能够监测到水冷却腔内压力的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油浸式变压器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降温后,蒸发冷却的冷却效果显著,可以在油浸式变压器的满载运行时将油浸式变压器本体温度控制在35℃以下,有效提高运行稳定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消耗电能,节能环保,装置内没有旋转部件及电气、电子器件,工作时不存在振动,寿命长,对油浸式变压器的影响最小;并且本实用新型采用“即插即用”安装方式,不需要拆装螺母,安装或拆卸时,只需要一个人,5分钟时间即可,安装拆卸的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油浸式变压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油浸式变压器与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一起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壳体,2为散热翅板,3蒸发吸热腔,4为水冷却腔,5为出汽管,6为回水管,7为蒸汽腔,8为吸热腔,9为温度计,10为玻璃视窗,11为泄压阀,12为补水阀,13为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2、3、4、5所示,该基于蒸发冷却技术的油浸式变压器降温装置包括蒸发吸热腔3、水冷却腔4、出汽管5和回水管6;蒸发吸热腔3为长方体状腔体,在蒸发吸热腔3的顶部设置有蒸汽腔7,蒸汽腔7的内部与蒸发吸热腔3的内部相通;在蒸发吸热腔3的其中一个侧壁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长条状的吸热腔8,每个长条状的吸热腔8呈竖直状排列分布在蒸发吸热腔3的侧壁上,所有吸热腔8形成翅板状设置在蒸发吸热腔3的侧壁上,每个吸热腔8的内部与蒸发吸热腔3的内部相通,相邻两个吸热腔8之间空隙的距离与油浸式变压器上每个散热翅板2的宽度相配;蒸汽腔7与水冷却腔4的上部通过出汽管5相连通,蒸发吸热腔3的下部与水冷却腔4的下部通过回水管6相连通。

吸热腔8内充满纯净水,在蒸发吸热腔3内也装有纯净水,蒸发吸热腔3内的水位与吸热腔8的上端面平齐,在水冷却腔4内也充满纯净水,水冷却腔4内的水位与蒸发吸热腔3内的水位平齐;将本实用新型中的吸热腔8与油浸式变压器上的散热片进行插接,油浸式变压器将热量通过散热片向外部传递,吸热腔8吸收散热片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吸热腔8和蒸发吸热腔3内部的纯净水,吸收热量的纯净水在其表面不断蒸发而变成蒸汽,蒸汽进入蒸汽腔7,然后蒸汽通过出汽管5进入水冷却腔4,由于水冷却腔4内的水温低于蒸发吸热腔3内的水温,蒸汽与水冷却腔4内的纯净水接触后,会被冷却变成纯净水,水冷却腔4内的低温纯净水由回水管6回流至蒸发吸热腔3内;

油浸式变压器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降温后,蒸发冷却的冷却效果显著,使得整个油浸式变压器的温升降低,油浸式变压器的温度分布均匀,可以在油浸式变压器满载运行时将油浸式变压器本体温度控制在35℃以下,提高运行稳定性;油浸式变压器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降温,不需要消耗电能,节能环保,装置内没有旋转部件及电气、电子器件,工作时不存在振动,寿命长,对油浸式变压器的影响最小;并且本实用新型采用“即插即用”安装方式,不需要拆装螺母,安装或拆卸时,只需要一个人,5分钟时间即可,安装拆卸的工作效率高。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基于蒸发冷却技术的油浸式变压器降温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2、3、4、5所示,在蒸发吸热腔3的外壁上设置有能够检测到蒸发吸热腔3内部温度的温度计9。设置温度计9能够实时监测到蒸发吸热腔3内部纯净水的温度,避免纯净水温度过高影响油浸式变压器的散热,保障生产安全的进行。

如附图2、3、4、5所示,在水冷却腔4上设置有可视的玻璃视窗10。通过玻璃视窗10能够观测到水冷却腔4内液体的液位。

如附图2、3、4、5所示,在水冷却腔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泄压阀11。当水冷却腔4内的压力过高时可以通过泄压阀11及时泄压,保障变压器正常运转工作。

如附图2、3、4、5所示,在水冷却腔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能够向水冷却腔4内加水的补水阀12。当水冷却腔4内的水位过低时,通过补水阀12向水冷却腔4内加水。

如附图2、3、4、5所示,在水冷却腔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能够监测到水冷却腔4内压力的压力表13。通过观测压力表13,能够及时监测到水冷却腔4内的压力,当压力过高,可以及时进行泄压,保障生产安全的进行。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