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远程操作的双向开关,属于电器开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开关作为一个使电路开路、中断或使其流到其他电路的电子元件。被广泛应用到各种机电设备的操作中,其中包括一个或数个电子接点。双向开关可在一次动作中,选择其中之一的电路接通,另一个电路断开。
常见双向开关多为直接操作手柄,完成电路的开启和闭合,但遇见电压较高的电路,当断开电路时就会出现电弧,这种开关不利于电路的操作安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程操作的双向开关。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远程操作的双向开关,包括:底板、壳体、开合装置、灭弧结构,所述底板上依次间隔的设置有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的一端分别通过螺栓接有导线;所述第二端子另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动触点的中部相连接;所述动触点一端连接有开合装置;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壳体,所述动触点上方的壳体设置有灭弧装置;所述开合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架,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一端连接有手柄,另一端连接有转轮,所述转轮上固定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自由端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二连杆一端与固定板底部转动连接,第二连杆自由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第三连杆自由端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与固定板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滑块与第二连杆移动连接;所述顶杆另一端与动触点一端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灭弧结构包括多块介质块,所述介质块等间隔的横向排列在壳体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介质块采用薄铜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介质块采用石棉绝缘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子、第三端子均设置为L型结构,第二端子设置为乙字型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动触点设置为L型结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远程操作的双向开关,采用连杆机构将转动的力转化为顶杆的上下运动,从而实现远程开关的操作。壳体顶部等间隔排列的介质块,可有效切割电弧,达到快速灭弧的效果。本设计操作安全,动作可靠,产口安全系数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灭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远程操作的双向开关,包括:底板1、壳体2、开合装置3、灭弧结构4,所述底板1上依次间隔的设置有第一端子5、第二端子6、第三端子7,所述第一端子5、第二端子6、第三端子7的一端分别通过螺栓接有导线8;所述第二端子6另一端通过第一转轴9与动触点10的中部相连接;所述动触点10一端连接有开合装置3;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壳体2,所述动触点10上方的壳体2设置有灭弧装置4;所述开合装置3包括:固定板31、固定架32,所述固定板31上设置有固定架32,固定架32上设置有第二转轴33,第二转轴33一端连接有手柄34,另一端连接有转轮35,所述转轮35上固定有第一连杆36,第一连杆36自由端设置有滑块37;所述第二连杆38一端与固定板31底部转动连接,第二连杆38自由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39,第三连杆39自由端连接有顶杆310,所述顶杆310与固定板31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6的滑块37与第二连杆38移动连接;所述顶杆310另一端与动触点10一端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灭弧结构4包括多块介质块41,所述介质块41等间隔的横向排列在壳体2内,所述介质块41采用薄铜片或者石棉绝缘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子5、第三端子7均设置为L型结构,第二端子6设置为乙字型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动触点10设置为L型结构。
使用时,通过手柄转动转轮,转轮带动第一连杆转动,带动滑块在第二连杆上往复移动,在滑块的动作下,第二连杆以固定板底部为支点,左右摆动,带动第三连杆上下位移,从而实现与固定板移动连接的顶杆上下移动。
当顶杆向上移动时,L型结构的动触点沿第一转轴向右翻转,接通第二端子与第三端子上的导线。当顶杆向下移动时,L型结构的动触点沿第一转轴向左翻转,接通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上的导线。
每当动触点发生翻转时,都会断开一个支路,从而产生电弧,电弧向上移动遇到多个小间隙的介质块,被分割成数段串联的短弧,每两个介质块就成为这些短弧的电极,短弧电压达不到燃弧电压,同时热量被介质块吸引,达到快速灭弧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