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拼装及更换传动手柄的自动分合闸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9299发布日期:2019-01-29 17:37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拼装及更换传动手柄的自动分合闸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拼装及更换传动手柄的自动分合闸断路器。



背景技术:

为实现断路器的自动分合闸且自动合闸后可手动分合闸、自动分闸后不能手动合闸等功能,申请人此前申请了一种分合闸操作控制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断路器,其申请号为201610169276.1,其内的自动分合闸控制装置具体包括有壳体、电机、驱动齿轮、手柄齿轮、手柄转盘、脱扣杆,所述驱动齿轮、手柄齿轮、手柄转盘和脱扣杆均转动装设在壳体内,所述电机固定装设在壳体内,并通过驱动齿轮与手柄齿轮相联动,驱动齿轮的端面上设置有压块,脱扣杆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压块构成抵接的抵接部,脱扣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断路器内部的脱扣机构相连接的联动部,所述的手柄齿轮上设置有缺口槽,手柄转盘上对应设置有伸入到所述缺口槽内并在缺口槽转动后与缺口槽侧壁形成抵接的连接块。

通过上述这样的结构设置,当断路器处在分闸状态时,电机可以根据控制指令在一个方向转动,例如正转,从而带动手柄齿轮转动,通过手柄齿轮上缺口槽侧壁与手柄转盘上连接块的抵接配合,可以带动手柄转盘旋转,而通过手柄转盘与断路器上手柄的联动配合关系,从而可带动断路器实现自动合闸;随后,电机反向转动以带动手柄齿轮回到初始位置,由于此时,手柄转盘并不随手柄齿轮反向转动,因此使得手柄转盘上的连接块可以在手柄齿轮的缺口槽内自由活动,这样手柄转盘就能相对于手柄齿轮在缺口槽的范围内自由转动,从而实现了断路器自动合闸后的手动分合闸操作;此后,当电机根据控制指令进一步反向转动时,驱动齿轮上的压块则会带动脱扣杆旋转,由于脱扣杆与断路器内部的脱扣机构相连接,因此使得断路器自动分闸,而电机在分闸后停止转动,此时驱动齿轮上的压块将限制脱扣杆活动,从而使得断路器保持在分闸状态,不能手动进行合闸。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有效实现了断路器的自动分合闸且自动合闸后可手动分合闸、自动分闸后不能手动合闸等功能。但由于其手柄转盘与断路器上的手柄是通过手柄内轴轴向贯通连接,因此在自动分合闸控制装置和断路器拼装时所述手柄内轴不易插入,且在装配后由于手柄内轴整根没入壳体内,因此若需要更换维修又不易拔出,因而存在拼装及更换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拼装及更换传动手柄的自动分合闸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拼装及更换传动手柄的自动分合闸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和自动分合闸控制装置,所述自动分合闸控制装置包括壳体、电机、驱动齿轮、手柄齿轮、手柄转盘、脱扣杆,所述驱动齿轮、手柄齿轮、手柄转盘和脱扣杆均转动装设在壳体内,所述电机固定装设在壳体内,并通过驱动齿轮与手柄齿轮相联动,驱动齿轮的端面上设置有压块,脱扣杆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压块构成抵接的抵接部,脱扣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断路器内部的脱扣机构相连接的联动部,所述的手柄齿轮上设置有缺口槽,手柄转盘上对应设置有伸入到所述缺口槽内并在缺口槽转动后与缺口槽侧壁形成抵接的连接块,所述手柄转盘与断路器上的手柄之间通过传动手柄连接,手柄转盘上设置有插接孔,传动手柄的一端插入壳体内并对应设置成与所述插接孔构成插接配合的插块,传动手柄的另一端位于壳体外并开设有供断路器上的手柄相适配卡入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传动手柄来连接手柄转盘与断路器上的手柄,即传动手柄的一端对应设置成与手柄转盘上插接孔构成插接配合的插块,另一端上则对应开设有供断路器上的手柄相适配卡入的卡槽,因此这样的结构设置,不仅便于装配时断路器和自动分合闸控制装置的拼装,也便于后期维修时更换传动手柄,而且整体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可靠。此外,根据不同断路器上手柄形状的不同,还可对应在传动手柄上开设相适配的卡槽,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通用性和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手柄还包括有与手柄转盘同步旋转的防护圈,所述插块和卡槽对应分设在防护圈的两侧,壳体上对应设置有插入到防护圈内并与防护圈构成转动配合的凸柱。通过设置防护圈,可对传动手柄与手柄转盘的插接处形成进一步的定位及防护,而通过所述凸柱与防护圈的转动配合,使得传动手柄的转动更为平稳可靠。另,防护圈的设置,还可增加壳体表面与壳体内电子线路板间的爬电距离,从而提高EMC尤其静放电的防护等级。

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容置所述防护圈的容置槽。这样设置,不仅结构上更为合理可靠,而且外形上也更为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自动分合闸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自动分合闸控制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自动分合闸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自动分合闸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传动手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给出了一种便于拼装及更换传动手柄的自动分合闸断路器,包括断路器1和自动分合闸控制装置2,所述自动分合闸控制装置2包括壳体21、电机22、驱动齿轮23、手柄齿轮24、手柄转盘25、脱扣杆26,所述驱动齿轮23、手柄齿轮24、手柄转盘25和脱扣杆26均转动装设在壳体21内,所述电机22固定装设在壳体21内,电机22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蜗杆221,所述蜗杆221与驱动齿轮23相啮合,所述驱动齿轮23同时还与手柄齿轮24相啮合,驱动齿轮23的端面上设置有压块231,脱扣杆26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压块231构成抵接的抵接部261,脱扣杆26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断路器1内部的脱扣机构相连接的联动部262,所述的手柄齿轮24上设置有缺口槽241,手柄转盘25上对应设置有伸入到所述缺口槽241内并在缺口槽241转动后与缺口槽241侧壁形成抵接的连接块251,该缺口槽241通常为扇形,且其截面积大于连接块251的截面积,所述手柄转盘25与断路器1上的手柄11之间通过传动手柄3连接,手柄转盘25上设置有插接孔252,传动手柄3的一端插入壳体21内并对应设置成与所述插接孔252构成插接配合的插块31,传动手柄3的另一端位于壳体21外并开设有供断路器1上的手柄11相适配卡入的卡槽32。所述传动手柄3还包括有与手柄转盘25同步旋转的防护圈33,所述插块31和卡槽32对应分设在防护圈33的两侧,壳体21上对应设置有插入到防护圈33内并与防护圈33构成转动配合的凸柱211。所述壳体21上开设有容置所述防护圈33的容置槽212。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传动手柄3来连接手柄转盘25与断路器1上的手柄11,即传动手柄3的一端对应设置成与手柄转盘25上插接孔252构成插接配合的插块31,另一端上则对应开设有供断路器1上的手柄11相适配卡入的卡槽32,因此这样的结构设置,不仅便于装配时断路器1和自动分合闸控制装置2的拼装,也便于后期维修时更换传动手柄3,而且整体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可靠。此外,根据不同断路器1上手柄11形状的不同,还可对应在传动手柄3上开设相适配的卡槽32,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通用性和适用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