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线与变压器初级线包连接的双重绝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4845发布日期:2019-03-22 18:55阅读:808来源:国知局
电源线与变压器初级线包连接的双重绝缘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源、充电器等,特指一种电源线与变压器初级线包连接的双重绝缘结构。



背景技术:

一些类型的电器产品,其输入带电体到接地金属部分之前必须要有双重(两种)绝缘保护,常规做法是将电源线开成八字尾,八字尾需要将电源线外皮去除30mm左右,这样在30mm范围内就只有一层绝缘了,将电线连接到火牛后,其单层绝缘部分是会碰到金属接地部分,此会导致不符合安规及漏电(可以导致电击风险),所以必须要在其单层绝缘部分缠绕绝缘胶带才能达到双重绝缘的效果,这样的结构使得产品生产工序增加,费料费时,而且在增加胶带后,仍有部分粘接胶带之处会外露于变压器线包区域,与原有线缆外层形成差异,造成产品整体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在产品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源线与变压器初级线包连接的双重绝缘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源线与变压器初级线包连接的双重绝缘结构,电源线包括两条分别由绝缘内皮层和线芯构成的导线和包覆在该两条导线外围的绝缘外皮层,其特征在于:于电源线与变压器初级线包连接的一端处,绝缘内皮层和线芯均外露于绝缘外皮层端部,线芯端部外露于绝缘内皮层端部,即绝缘外皮层形成开尾部且绝缘外皮层端面与线芯端部的距离≤13mm;两条导线的端部呈外八字形,且两条线芯外露部分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5mm;于电源线端部与变压器初级线包的连接区域覆盖有线包绝缘层,线包绝缘层完全覆盖绝缘内皮层并且覆盖绝缘外皮层端部。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电源线端部开尾部的距离为12mm,即绝缘外皮层端面与线芯端部的距离为12mm,被线包绝缘层覆盖的绝缘外皮层端部的长度为2-5mm。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缩短电源线开尾长度,在确保与变压器初级线圈具有足够线头长度连接的情况下,减少了单层绝缘区域的长度,而恰好可以在变压器初级线包区域内利用线包绝缘层达到覆盖效果,在不另外增加胶带的情况下即可达到双重绝缘效果,而且线包绝缘层还可覆盖电源线的绝缘外皮层的部分区域,避免内部导线外露,从而使产品外观更为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源线与变压器初级线包连接的双重绝缘结构,电源线1包括两条分别由绝缘内皮层11和线芯12构成的导线和包覆在该两条导线外围的绝缘外皮层13,其中:于电源线1与变压器初级线包连接的一端处,绝缘内皮层11和线芯12均外露于绝缘外皮层13端部,线芯12端部外露于绝缘内皮层11端部,即绝缘外皮层13形成开尾部且绝缘外皮层13端面与线芯12端部的距离≤13mm;两条导线的端部呈外八字形,且两条线芯12外露部分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5mm;于电源线1端部与变压器初级线包的连接区域覆盖有线包绝缘层2,线包绝缘层2完全覆盖绝缘内皮层11并且覆盖绝缘外皮层13端部。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电源线1端部开尾部的距离为12mm,即绝缘外皮层13端面与线芯12端部的距离为12mm,被线包绝缘层2覆盖住的绝缘外皮层13端部长度为2-5mm。

连接时,先将电源线1的两个线头分别与变压器初级线包连接固定,再覆盖线包绝缘层2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步骤十分简便,可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胶带用料,减少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缩短电源线开尾长度,在确保与变压器初级线圈具有足够线头长度连接的情况下,减少了单层绝缘区域的长度,而恰好可以在变压器初级线包区域内利用线包绝缘层达到覆盖效果,在不另外增加胶带的情况下即可达到双重绝缘效果,而且线包绝缘层还可覆盖电源线的绝缘外皮层的部分区域,避免内部导线外露,从而使产品外观更为美观。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导线端部线头的最小距离大于5mm,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是电源产品安全性能也提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