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线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5154发布日期:2019-05-24 20:35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线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特别涉及一种软线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家庭、办公室和酒店等场所都会安装各式各样的灯具,例如:台灯、落地灯和床头灯,这些灯具一般都会采用软线开关来控制电源的通断。软线开关的两端设有导电金属片,还设有与导电金属片连接的导线;为了使得连接处的导线不外露,一般会使用绝缘胶布来对连接处的导线进行包裹,随着使用时间的推进,绝缘胶布很容易出现粘性降低最后导致胶布脱落,从而影响软线开关的后续使用;或者使用外壳对整个开关的内部进行包围,但是这样就会造成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线开关,这种软线开关的导线连接处的位置被壳体所包围遮盖并且整个开关结构并没有被壳体完全包围,不仅防止了导线的外露,还节省了材料。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软线开关,包括放置槽和开关部件,所述开关部件设置有用于连接两根导线的导电面,所述放置槽包括第一放置槽和连接于第一放置槽两端的用于放置导线的第二放置槽,所述开关部件放置于第一放置槽;对所述开关部件进行操作时,所述导电面与导线的导电端相连接或断开;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可遮盖第二放置槽。

进一步,所述盖体连接于第二放置槽的一边,所述第二放置槽的另一边设置有卡槽,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可与卡槽相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导电金属片,所述导电金属片的一端放置于第二放置槽,所述导电面可与导电金属片的另一端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开关部件包括端盖、按钮、转轴、推杆、动触片和第二弹簧,所述动触片即为所述的导电面,所述端盖包括端盖通孔,所述按钮和转轴安装于端盖通孔中,所述按钮设置于转轴的上端,所述推杆的上端与转轴的内部相抵接,所述动触片设置于推杆的下端,所述推杆套接第二弹簧,所述按钮的下端设置有按钮斜面和按钮凸块,所述转轴的下端设置有转轴斜面和转轴凸块,所述端盖通孔内设置有滑槽和端盖斜面,所述按钮斜面与转轴斜面相配合抵接,所述端盖斜面可与转轴凸块相匹配卡接,所述按钮凸块沿滑槽上下移动;所述按钮被操作向下运动时,所述按钮斜面与转轴斜面配合运动,所述转轴发生旋转,所述转轴凸块与端盖斜面相抵接或者转到滑槽的位置上。

进一步,还包括基座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于基座上,所述第一弹簧套接于推杆并抵至动触片的上端面,所述转轴包围第一弹簧的上端,所述基座设置有基座通孔,所述导电金属片上设置有固定通孔,所述端盖的内部设置有端盖凸起部,所述端盖凸起部穿过固定通孔与基座通孔扣合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包围管,所述包围管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按钮于所述通孔处外露。

进一步,还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包括固定凹槽和套接通孔,所述端盖上设置有端盖凸块,所述固定环穿过通孔使得按钮抵至套接通孔,所述固定凹槽与端盖凸块匹配连接。

进一步,所述转轴顶端设置有转轴凹槽,所述推杆顶端设置有推杆凸起部,所述推杆凸起部可与转轴凹槽扣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导电金属片包括导线连接部和用于使得导线与导线连接部固定连接的压线齿,所述压线齿设置于导线连接部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基座还包括基座凸块,所述第二弹簧套接于基座凸块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线开关,开关部件放置到第一放置槽上,当使用的时候,导线放置于第二放置槽上,外部两根导线与开关部件内部的导电面进行连接,此外,第二放置槽可以利用盖体进行遮盖处理,使得导线不会外露,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并且不需要把整个开关部件进行包围,可以很好地节省资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线开关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线开关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线开关的放置槽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线开关的端盖倒立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线开关的端盖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线开关的基座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线开关的实施例1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线开关的转轴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线开关的推杆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线开关的按钮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线开关的导电金属片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线开关的固定环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线开关的实施例2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线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槽10和开关部件,所述开关部件设置有用于连接两根导线的导电面,所述放置槽10包括第一放置槽101和连接于第一放置槽101两端的用于放置导线的第二放置槽102,所述开关部件放置于第一放置槽101;对所述开关部件进行操作时,所述导电面与导线的导电端相连接或断开;还包括盖体103,所述盖体103可遮盖第二放置槽102。开关部件放置到第一放置槽101上,当使用的时候,导线放置于第二放置槽102上,外部两根导线与开关部件内部的导电面进行连接,此外,第二放置槽102可以利用盖体103进行遮盖处理,使得导线不会外露,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并且不需要把整个开关部件进行包围,可以很好地节省资源。

其中,所述盖体103连接于第二放置槽102的一边,所述第二放置槽102的另一边设置有卡槽105,所述盖体103上设置有卡扣104,所述卡扣104可与卡槽105相连接。利用设置于第二放置槽102边上的盖体103对第二放置槽102进行遮盖处理,并且利用卡扣104和卡槽105的连接,使得盖体103可以固定于第二放置槽102上,从而使得开关部件和外部导线连接处不会外露,使得用户可以安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软线开关。

其中,还包括导电金属片8,所述导电金属片8的一端放置于第二放置槽102,所述导电面可与导电金属片8的另一端相连接。导电金属片8有两块,两块导电金属片8的一端都放置于第二放置槽102,使得外部导线可以方便地与导线金属片8进行连接;当开关部件内部的导电面与两块导电金属片8的另一端连接的时候,使得两块导电金属片8之间的电路连通,从而起到开关闭合的作用;当导电面与导电金属片8分离的时候,两块导电金属片8之间的电路断开,起到开关关闭的作用。

参照图4-图10,所述开关部件包括端盖1、按钮2、转轴3、推杆5、动触片6和第二弹簧7,所述动触片6即为所述的导电面,所述端盖1包括端盖通孔18,所述按钮2和转轴3安装于端盖通孔18中,所述按钮2设置于转轴3的上端,所述推杆5的上端与转轴3的内部相抵接,所述动触片6设置于推杆5的下端,所述推杆5套接第二弹簧7,所述按钮2的下端设置有按钮斜面21和按钮凸块22,所述转轴3的下端设置有转轴斜面32和转轴凸块33,所述端盖通孔18内设置有滑槽15和端盖斜面17,所述按钮斜面21与转轴斜面32相配合抵接,所述端盖斜面17可与转轴凸块33相匹配卡接,所述按钮凸块22沿滑槽15上下移动;所述按钮2被操作向下运动时,所述按钮斜面21与转轴斜面32配合运动,所述转轴3发生旋转,所述转轴凸块33与端盖斜面17相抵接或者转到滑槽15的位置上。所述按钮2被操作向下运动,所述按钮斜面21推动转轴斜面32向下运动,所述转轴3发生旋转,所述推杆5被转轴3推动向下运动,直至设置于推杆5下端的动触片6与导电金属片8接触,转轴凸块33与端盖斜面17抵接,这样的情况下,开关处于闭合导通的状态;所述按钮2再次被操作向下运动,所述按钮斜面21再次与转轴斜面32相抵接,推动转轴3发生旋转,转轴凸块33离开端盖斜面17转到滑槽15的位置上,第二弹簧7向上运动,推杆5向上运动,设置于推杆下端的动触片6向上运动,转轴3向上运动,这时候,开关处于断开关闭的状态。

其中,还包括基座9和第一弹簧4,所述第二弹簧7设置于基座9上,所述第一弹簧4套接于推杆5并抵至动触片6的上端面,所述转轴3包围第一弹簧4的上端,所述基座9设置有基座通孔92,所述导电金属片8上设置有固定通孔81,所述端盖1的内部设置有端盖凸起部16,所述端盖凸起部16穿过固定通孔81与基座通孔92扣合连接。当用户向下按压转轴3的时候,设置于转轴3内部的第一弹簧4受到挤压并且向下运动,推动杆5的下端和第一弹簧4之间卡住有动触片6,第一弹簧4向下运动的同时,推动动触片6也跟随向下运动;所述端盖凸起部16穿过导电金属片8上的固定通孔81与基座通孔92扣合连接,不仅使得导电金属片8固定于端盖1和基座9之间,还使得端盖1和基座9扣合连接,保护软线开关内部的结构。

其中,所述转轴3顶端设置有转轴凹槽31,所述推杆5顶端设置有推杆凸起部51,所述推杆凸起部51可与转轴凹槽31扣合连接。转轴3顶端设置有转轴凹槽31,推杆5的顶端设置有与转轴凹槽31相匹配的推杆凸起部51;在转轴3向下运动的时候,转轴凹槽31会与推杆凸起部51扣合连接,从而使得转轴3向下运动的时候可以对推杆5起到固定的作用,使得动触片6与导电金属片8连接,使得软线开关被导通。

参照图11,所述导电金属片8包括导线连接部82和用于使得导线与导线连接部82固定连接的压线齿83,所述压线齿83设置于导线连接部82的两侧。压线齿83设置于导线连接部82的两侧,只需要把导线放置于导线连接部82的位置上,然后利用压线齿83对导线进行压制固定,从而使得导线与导电金属片8稳定连接。当外部的导线需要与软线开关内部的导电金属片8连接的时候,只需要把导线的一端放置在导线连接部82,然后利用压线齿83对导线进行压制固定,而导线的另一端可以沿着第二放置槽102上的导向口往外延伸;通过这样的连接方式,使得导线的连接方式简单又方便。

其中,所述基座9还包括基座凸块91,所述第二弹簧7套接于基座凸块91上。第二弹簧7套接于基座凸块91上,使得第二弹簧7的位置固定,不会发生偏移,使得软线开关的导通和断开都显得灵敏可靠。

实施例2

参照图12-图1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包围管13,所述包围管13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按钮2于所述通孔处外露。为了进一步保护软线开关的内部结构,在软线开关的外围还设置有包围管13,包围管13上设置有通孔,并且使得按钮2外露于通孔的位置上;在进一步保护软线开关的基础上还可以方便地对软线开关进行控制。

其中,还包括固定环11,所述固定环11包括固定凹槽111和套接通孔112,所述端盖1上设置有端盖凸块14,所述固定环11穿过通孔使得按钮2抵至套接通孔112,所述固定凹槽111与端盖凸块14配合连接。固定环11的大小与设置于包围管13上的通孔大小相匹配,端盖凸块14与固定凹槽111连接,使得固定环11可以与端盖1的上部固定在一起,套接通孔112可以限制按钮2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使得按钮2的上端外露于套接通孔112的位置上,从而方便了用户进行软线开关的导通和断开。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