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7999发布日期:2019-03-27 09:4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转换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的防护盖。



背景技术:

自动转换开关通常由控制器、转换操作机构和开关本体组成。其中,控制器用来检测电源状态,输出控制信号和其它信号,控制自动转换开关转换,控制器是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大脑;转换操作机构由驱动机构、传动机构组成,实现本体的分断和接通,转换操作机构决定自动转换开关的机械可靠性;开关本体由触头、触头机构构成,本体决定了自动转换开关的电气特性。

现有技术中,自动转换开关用于控制器与外接连接、将控制信号输出的电源接线端子设置在控制器的壳体上,安装有控制器的壳体内具有控制器、开关本体等,结构复杂,金属零部件多,在使用的过程中,电源接线端子会与金属零部件发生短路,造成产品烧损,甚至直接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有效的避免电源接线端子与金属零部件发生短路的自动转换开关。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包括控制器,转换操作机构和开关本体,所述转换操作机构远离所述控制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输出控制器信号的电源接线端子和用于保护所述电源接线端子的防护盖。

所述电源接线端子与所述防护盖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电源接线端子固定在所述防护盖内侧的固定结构。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电源接线端子两端的凸块上的第一固定孔,成型于所述防护盖、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处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孔,一紧固件通过第一固定孔插入第二固定孔将所述电源接线端子固定在所述防护盖上。

所述防护盖相对所述电源接线端子处设置有适于所述电源接线端子的导线引出的接线口。

所述防护盖内还设置有位置信号开关,所述防护盖相对所述位置信号开关处设置有缺口,一第一盖板通过第一卡接结构固定在所述缺口上。

所述防护盖相对所述第一盖板的下方成型有适于所述位置信号开关的导线引出的导线槽。

所述转换操作机构的主回路触头上设置有第二盖板。

所述控制器上的指示件上设置有防止所述指示件脱落的防脱盖。

所述防护盖为透明塑料盖。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转换开关,转换操作机构远离控制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输出控制器信号的电源接线端子和用于保护电源接线端子的防护盖;上述自动转换开关将电源接线端子转移到转换操作机构远离控制器的一端,这样,控制器内的金属件就不会对电源接线端子产生影响,有效的避免了电源接线端子与金属件之间发生短路,同时,在电源接线端子外设置防护盖,能防止电源接线端子在使用或者运输的过程中发生损坏或者灰尘等落入其内,延长了自动转换开关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转换开关,固定结构包括成型于电源接线端子两端的凸块上的第一固定孔,成型于防护盖、与第一固定孔处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孔,一紧固件通过第一固定孔插入第二固定孔将电源接线端子固定在防护盖上;上述固定结构能将电源接线端子牢牢的固定在防护盖上,特别是在运输的过程中,不易脱落。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转换开关,防护盖内还设置有位置信号开关,防护盖相对位置信号开关处设置有缺口,一第一盖板通过第一卡接结构固定在缺口上;上述结构中,防护盖在保护电源接线开关的同时,也对位置信号开关起到了防护作用,防止位置信号开关被破坏。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转换开关,防护盖相对第一盖板的下方成型有适于位置信号开关的导线引出的导线槽;上述结构能便于将导线引出防护盖外,设置在第一盖板的下方能有效的防止灰尘等通过导线槽落入防护盖内。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转换开关,转换操作机构的主回路触头上设置有第二盖板;上述结构能防止环境中的固体颗粒或者金属杂质等落入主回路触头内,造成转换操作机构的损伤。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转换开关,控制器上的指示件上设置有防止指示件脱落的防脱盖;上述结构能有效的防止指示件从控制器上脱离,避免指示件的反复重装或者丢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转换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防护盖和电源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电源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防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第二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防脱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控制器;2、转换操作机构;21、第二盖板;211、卡凸;212、散热孔;3、开关本体;4、电源接线端子;41、凸块;42、第一固定孔;5、防护盖;51、接线口;52、导线槽;53、缺口;54、第二固定孔;55、支撑台;56、螺丝孔;6、第一盖板;61、第一卡勾;7、螺栓;8、防脱盖;81、第二卡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自动转换开关包括控制器1、转换操作机构2和开关本体3,所述转换操作机构2远离所述控制器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输出控制器1信号的电源接线端子4和用于保护所述电源接线端子4的防护盖5。

所述防护盖5相对所述电源接线端子4处设置有适于所述电源接线端子4的导线引出的接线口51;所述防护盖5内侧相对所述接线口5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电源接线端子4的支撑台55。

上述自动转换开关将所述电源接线端子4转移到所述转换操作机构2远离所述控制器1的一端,这样,所述控制器1内的金属件就不会对所述电源接线端子4产生影响,有效的避免了所述电源接线端子4与金属件之间发生短路,同时,在所述电源接线端子4外设置防护盖5,能防止所述电源接线端子4在使用或者运输的过程中发生损坏或者灰尘等落入其内,延长了所述自动转换开关的使用寿命。

所述电源接线端子4与所述防护盖5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电源接线端子4固定在所述防护盖5内侧的固定结构;具体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电源接线端子4两端的凸块41上的第一固定孔42,成型于所述防护盖5、与所述第一固定孔42处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孔54,一紧固件通过第一固定孔42插入第二固定孔54将所述电源接线端子4固定在所述防护盖5上;所述紧固件为螺丝,所述第一固定孔42和第二固定孔54均为螺丝孔,所述紧固件相对所述防护盖的外侧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固定件的螺帽;上述固定结构能将所述电源接线端子4牢牢的固定在所述防护盖5上,特别是在运输的过程中,不易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定结构是发明人根据实际操作和经验得出的能使所述电源接线端子4不易脱出的优选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通过其他的连接方式将所述电源接线端子4固定在所述防护盖5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盖5通过成型于所述防护盖5的螺丝孔56,及从所述防护盖5外侧装入的螺栓7将所述防护盖5固定在所述转换操作机构2上。

所述防护盖5内还设置有位置信号开关,所述防护盖5相对所述位置信号开关处设置有缺口53,一第一盖板6通过第一卡接结构固定在所述缺口53上;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第一盖板6两端的第一卡勾61,和成型于所述防护盖5相对所述第一卡勾61的位置处、适于所述第一卡勾61卡入的第一卡槽;上述结构中,所述防护盖5在保护所述电源接线端子4的同时,也对位置信号开关起到了防护作用,防止所述位置信号开关被破坏。

所述防护盖5相对所述第一盖板6的下方成型有适于所述位置信号开关的导线引出的导线槽52;所述导线槽52呈三棱柱状;上述结构能便于将所述导线引出所述防护盖5外,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6的下方能有效的防止灰尘等通过所述导线槽52落入所述防护盖5内。

所述转换操作机构2的主回路触头上设置有第二盖板21;所述第二盖板21通过第二卡接结构固定于所述转换操作机构2;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第二盖板21侧壁上的卡凸211,成型于所述转换结构内壁、适于所述卡凸211插入的第三卡槽;上述结构能防止环境中的固体颗粒或者金属杂质等落入所述主回路触头内,造成所述转换操作机构2的损伤。

另外,所述第二盖板21上还设置有若干用于散热的散热孔212。

所述控制器1上的指示件上设置有防止所述指示件脱落的防脱盖8;所述防脱盖8通过第三卡接结构固定于所述控制器1;所述第三卡接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防脱盖8两端的卡勾,和成型于所述控制器1、适于所述第二卡勾81卡入的第二卡槽;上述结构能有效的防止所述指示件从所述控制器1上脱离,避免所述指示件的反复重装或者丢失。

所述防护盖5为透明塑料盖;上述结构是为便于观察所述指示件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盖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其他材质的,如玻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1接线的流程如下:

首先,将用于连接所述电源接线端子4的导线从所述防护盖5外侧穿过的所述接线口51与所述电源接线端子4连接,然后,将所述电源接线端子4固定在所述接线口51处,最后,将所述防护盖5安装在所述自动转换开关上。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