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6275发布日期:2019-03-15 19:12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三工位负荷开关显示实时位置,在负荷开关合闸位,分闸位,接地开关合闸位,安装欧姆龙E2E-X5ME1接近开关,当动触头接近上述位置时,接近开关把感应到动触头的位置信号从全密封的箱体内部传出来,通过金属信号指示灯显示到面板上,而实际使用中,当欧姆龙E2E-X5ME1接近开关将信息传出过程中,由于欧姆龙E2E-X5ME1输出信号为低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收到其他信号的影响,往往会发生信号误差,当误差较大时,很容易显示错位的位置信号。

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具有构思巧妙、人性化设计的特性,能够对位置信号自动校准,降低信号误差。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包括位置检测电路、校准差分电路和运放稳压电路,所述位置检测电路运用型号为E2E-X5ME1的欧姆龙接近开关J1采集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信号,运用电阻R1~R3、电容C2~C4组成的双T选频电路筛选出信号中的单一频率信号,所述校准差分电路分两路接收位置检测电路输出信号,一路经三极管Q1、三极管Q2组成的复合电路检测信号中的异常高电平信号,将异常高电平信号泄放至大地,二路设计了可变电阻RW1对信号衰减,然后运用三极管Q3检测信号中的异常低电平信号,滤除信号中的异常低电平信号,同时设计了运放器AR1和运放器AR2组成差分电路对信号进行差分处理,最后所述运放稳压电路运用运放器AR3同相放大后,经三极管Q5和稳压管D1组成的三极管稳压电路稳压后输出,也即是输入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控制终端内;

所述校准差分电路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2的基极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电阻R4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电阻R5的一端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以及运放器AR1、运放器AR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电源+10V,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可变电阻RW1的触点2和电容C5的一端,可变电阻RW1的触点1接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一端,可变电阻RW1的触点3接电容C6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3的基极,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接电阻R7、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源+10V,运放器AR2的同相输入端接电阻R9、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接电源+10V,运放器AR1的输出端接运放器AR2的输出端。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经三极管Q1、三极管Q2组成的复合电路检测信号中的异常高电平信号,当位置检测电路输出信号中含有异常高电平信号时,将将异常高电平信号泄放至大地,同时为了不影响信号的电位,电源+10V经电阻R5分压后,一方面为三极管Q1、三极管Q2集电极提供电位,另一方面为运放器AR1和运放器AR2组成差分电路提供基准电位,起到补偿电压的效果。

2.设计了可变电阻RW1对信号衰减,只有衰减后的信号才能由三极管Q3检测,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为位置检测电路输出信号电位,可变电阻RW1对信号衰减后的信号为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位,利用三极管Q3导通电压值,起到滤除信号中的异常低电平信号的效果,同时设计了运放器AR1和运放器AR2组成差分电路对信号进行差分处理,稳定信号静态工作点,实现了对信号的自动校准,降低了信号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的电路模块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附图2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包括位置检测电路、校准差分电路和运放稳压电路,所述位置检测电路运用型号为E2E-X5ME1的欧姆龙接近开关J1采集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信号,运用电阻R1~R3、电容C2~C4组成的双T选频电路筛选出信号中的单一频率信号,所述校准差分电路分两路接收位置检测电路输出信号,一路经三极管Q1、三极管Q2组成的复合电路检测信号中的异常高电平信号,将异常高电平信号泄放至大地,二路设计了可变电阻RW1对信号衰减,然后运用三极管Q3检测信号中的异常低电平信号,滤除信号中的异常低电平信号,同时设计了运放器AR1和运放器AR2组成差分电路对信号进行差分处理,最后所述运放稳压电路运用运放器AR3同相放大后,经三极管Q5和稳压管D1组成的三极管稳压电路稳压后输出,也即是输入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控制终端内;

所述校准差分电路分两路接收位置检测电路输出信号,一路经三极管Q1、三极管Q2组成的复合电路检测信号中的异常高电平信号,当位置检测电路输出信号中含有异常高电平信号时,将将异常高电平信号泄放至大地,同时为了不影响信号的电位,电源+10V经电阻R5分压后,一方面为三极管Q1、三极管Q2集电极提供电位,另一方面为运放器AR1和运放器AR2组成差分电路提供基准电位,起到补偿电压的效果,二路设计了可变电阻RW1对信号衰减,只有衰减后的信号才能由三极管Q3检测,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为位置检测电路输出信号电位,可变电阻RW1对信号衰减后的信号为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位,利用三极管Q3导通电压值,起到滤除信号中的异常低电平信号的效果,同时设计了运放器AR1和运放器AR2组成差分电路对信号进行差分处理,稳定信号静态工作点,实现了对信号的自动校准,降低了信号误差,三极管Q2的基极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电阻R4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电阻R5的一端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以及运放器AR1、运放器AR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电源+10V,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可变电阻RW1的触点2和电容C5的一端,可变电阻RW1的触点1接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一端,可变电阻RW1的触点3接电容C6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3的基极,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接电阻R7、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源+10V,运放器AR2的同相输入端接电阻R9、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接电源+10V,运放器AR1的输出端接运放器AR2的输出端。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位置检测电路选用型号为E2E-X5ME1的欧姆龙接近开关J1采集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信号,运用电阻R1~R3、电容C2~C4组成的双T选频电路筛选出信号中的单一频率信号,可以防止其他频率的信号干扰,提高了信号的稳定性,欧姆龙接近开关J1的电源端接电源+5V和电容C1的一端,欧姆龙接近开关J1的接地端接地,欧姆龙接近开关J1的输出端接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阻R2、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阻R1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电阻R3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和电容C3 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4的另一端接电阻R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运放稳压电路运用运放器AR3同相放大后,经三极管Q5和稳压管D1组成的三极管稳压电路稳压后输出,进一步提高信号的稳定性,也即是输入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控制终端内,运放器AR3的同相输入端接运放器AR1的输出端,运放器AR3的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11、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2的另一端接运放器AR3的输出端和电阻R13的一端、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5的基极接电阻R13的另一端和稳压管D1的负极,稳压管D1的正极接地,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信号输出端口。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包括位置检测电路、校准差分电路和运放稳压电路,所述位置检测电路运用型号为E2E-X5ME1的欧姆龙接近开关J1采集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信号,运用电阻R1~R3、电容C2~C4组成的双T选频电路筛选出信号中的单一频率信号,所述校准差分电路分两路接收位置检测电路输出信号,一路经三极管Q1、三极管Q2组成的复合电路检测信号中的异常高电平信号,当位置检测电路输出信号中含有异常高电平信号时,将将异常高电平信号泄放至大地,同时为了不影响信号的电位,电源+10V经电阻R5分压后,一方面为三极管Q1、三极管Q2集电极提供电位,另一方面为运放器AR1和运放器AR2组成差分电路提供基准电位,起到补偿电压的效果,二路设计了可变电阻RW1对信号衰减,只有衰减后的信号才能由三极管Q3检测,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为位置检测电路输出信号电位,可变电阻RW1对信号衰减后的信号为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位,利用三极管Q3导通电压值,起到滤除信号中的异常低电平信号的效果,同时设计了运放器AR1和运放器AR2组成差分电路对信号进行差分处理,稳定信号静态工作点,实现了对信号的自动校准,降低了信号误差,最后所述运放稳压电路运用运放器AR3同相放大后,经三极管Q5和稳压管D1组成的三极管稳压电路稳压后输出,也即是输入三工位负荷开关位置显示装置控制终端内。

以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局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及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思路前提下,所作的拓展以及操作方法、数据的替换,都应当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