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用新型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0866发布日期:2019-05-11 00:06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交通用新型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轨道交通用新型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在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现有的轨道交通用的接线端子都是直接与导线连接的,从而导致当导线受力时,容易使导线与接线端子脱离,从而导致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新型接线端子,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轨道交通用新型接线端子,包括截面为回字形的框架,框架内底面固定安装固定块,固定块外周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条形槽,固定块顶面开设凹槽,条形槽内侧与凹槽内部相通,凹槽内底面固定安装导电块,条形槽内分别设有截面为L型的夹杆,夹杆内端分别固定安装夹块,夹杆上部内侧与固定块外周分别通过弹簧固定连接,夹杆下端能够分别同时沿对应的条形槽移动,固定块上方设有螺套,螺套底面开设一圈滑槽,滑槽内设有一圈滑块,滑块底面与固定块底面固定连接,螺套中心线与凹槽中心线共线,螺套内螺纹安装螺杆,螺杆内部中空且上下两侧均开口,螺杆中部外周铰接连接数个均匀分布的斜杆上端,斜杆下端分别于对应的夹杆上端铰接连接,螺杆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L型的连杆,框架顶面左右两侧分别竖孔,连杆上端分别穿过对应的竖孔,框架顶面中间开设通孔,通孔中心线与螺杆中心线共线,框架顶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支撑杆,支撑杆分别位于通孔左右两侧,连杆上端分别铰接连接转杆外端,转杆中部底面分别铰接连接对应的支撑杆上端,转杆内端分别固定安装同样的夹块。

如上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新型接线端子,所述的夹块为弧形结构且凹面向内。

如上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新型接线端子,所述的条形槽数量至少为三个。

如上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新型接线端子,所述的滑槽的截面和滑块的截面均为燕尾型。

如上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新型接线端子,所述的固定块为透明材料制成。

如上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新型接线端子,所述的固定块、夹杆、螺套、螺杆均为不导电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导线穿过通孔、螺杆、凹槽,使其下端与导向块接触通电,接着转动螺套,螺套转动带动螺杆向上移动,滑槽与滑块配合能够确保螺套转动时始终与螺杆处于螺纹配合状态,螺杆移动带动斜杆上端向上移动且斜杆下端向内移动,斜杆移动带动夹杆向内移动,夹杆移动使得夹块与导线接触,从而对导线进行固定,与此同时,螺杆向上移动带动连杆沿竖孔向上移动,连杆移动带动转杆沿支撑杆上端转动,转杆内端均向下移动使得转杆上端的夹块与导线接触,从而对导线进行二次固定,避免导线受到外力时容易脱落;当需要检查或者更换时,反向转动螺套,使得螺杆向下移动,连杆向下移动带动转杆内端向上移动,使得到导线与夹块处于分离状态,同时,夹杆在弹簧和斜杆的作用下向外移动,夹杆内端的夹块也与导线分离,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更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转动螺套即可实现夹杆上的夹块和转杆上的夹块对导线的双重夹紧固定,能够增加固定的稳定性,双重固定能够有效避免导线受力后与端子分离而影响正常使用,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转动螺套即可进行检查和更换导线,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轨道交通用新型接线端子,如图所示,包括截面为回字形的框架1,框架1内底面固定安装固定块2,固定块2外周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条形槽3,固定块2顶面开设凹槽4,条形槽3内侧与凹槽4内部相通,凹槽4内底面固定安装导电块5,条形槽3内分别设有截面为L型的夹杆6,夹杆6内端分别固定安装夹块7,夹块7为弹性的绝缘材料制成,夹杆6上部内侧与固定块2外周分别通过弹簧8固定连接,夹杆6下端能够分别同时沿对应的条形槽3移动,固定块2上方设有螺套9,螺套9底面开设一圈滑槽10,滑槽10内设有一圈滑块11,滑块11底面与固定块2底面固定连接,螺套9中心线与凹槽4中心线共线,螺套9内螺纹安装螺杆12,螺杆12内部中空且上下两侧均开口,螺杆12中部外周铰接连接数个均匀分布的斜杆13上端,斜杆13下端分别于对应的夹杆6上端铰接连接,螺杆12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L型的连杆14,框架1顶面左右两侧分别竖孔15,连杆14上端分别穿过对应的竖孔15,框架1顶面中间开设通孔16,通孔16中心线与螺杆12中心线共线,框架1顶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支撑杆17,支撑杆17分别位于通孔16左右两侧,连杆14上端分别铰接连接转杆18外端,转杆18中部底面分别铰接连接对应的支撑杆17上端,转杆18内端分别固定安装同样的夹块7。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导线穿过通孔16、螺杆12、凹槽4,使其下端与导向块5接触通电,接着转动螺套9,螺套9转动带动螺杆12向上移动,滑槽10与滑块11配合能够确保螺套9转动时始终与螺杆12处于螺纹配合状态,螺杆12移动带动斜杆13上端向上移动且斜杆13下端向内移动,斜杆13移动带动夹杆6向内移动,夹杆6移动使得夹块7与导线接触,从而对导线进行固定,与此同时,螺杆12向上移动带动连杆14沿竖孔15向上移动,连杆14移动带动转杆18沿支撑杆17上端转动,转杆18内端均向下移动使得转杆18上端的夹块7与导线接触,从而对导线进行二次固定,避免导线受到外力时容易脱落;当需要检查或者更换时,反向转动螺套9,使得螺杆12向下移动,连杆14向下移动带动转杆18内端向上移动,使得到导线与夹块7处于分离状态,同时,夹杆6在弹簧8和斜杆13的作用下向外移动,夹杆6内端的夹块7也与导线分离,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更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转动螺套9即可实现夹杆6上的夹块7和转杆18上的夹块7对导线的双重夹紧固定,能够增加固定的稳定性,双重固定能够有效避免导线受力后与端子分离而影响正常使用,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转动螺套9即可进行检查和更换导线,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和效率。

具体而言,夹块7与导线外周接触,从而起到固定夹进的作用,但是现有的导线截面为圆形,夹块7与导线的接触面积受限,有可能影响固定的效果,本实施例所述的夹块7为弧形结构且凹面向内。夹块7为弧形结构且凹面向内,能够增大与导线的接触面积,提高固定效果。

具体的,通过移动条形槽3内的夹杆6能够对导线进行夹紧固定,方便快捷,本实施例所述的条形槽3数量至少为三个。条形槽3数量至少为三个,即有三个均匀的夹杆6内端的夹块7与导线接触,多个接触点能够提高固定的效果。

进一步的,转动螺套9时,滑槽10与滑块11配合能够给与其导向和限定的作用,但是螺套9有可能与滑块11分离,使用者需要再重新放置。比较麻烦,本实施例所述的滑槽10的截面和滑块11的截面均为燕尾型。滑槽10的截面和滑块11的截面均为燕尾型,确保螺套9的正常转动,同时避免螺套9与滑块11分离。

更进一步的,导线与固定块2内的导电块5接触,进而通电使用,但是当发生故障时,检修需要将导线取出,较为麻烦,本实施例所述的固定块2为透明材料制成。固定块2为透明材料制成,工作人员不需要拆卸即可检查导线与导电块5内部的接触情况,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

更进一步的,导线与导电块5接触使用,而导线快5位于固定块2内部,使用者转动螺套9时会碰到固定块2,本实施例所述的固定块2、夹杆6、螺套9、螺杆12均为不导电材质。固定块2、夹杆6、螺套9、螺杆12均为不导电材质,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