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USBTYPEC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4641发布日期:2019-05-03 18:44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USB TYPE C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线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新型USB TYPE C连接线。



背景技术:

USB TYPE C连接线是一种新型的USB连接线,同时具备普通USB连接线传输信号及充电的功能,且传输信号的速率高达10GBPS,在充电性能方面,也做了很大的扩充,输出电压可达20V,输出电流量最大5A,而且它的接头可正反面接插,使用十分方便。

但由于传输的电流大,接头小,就造成在加工过程中总地线太粗,焊接困难,产品不良率很高。目前,现有的USB TYPE C连接线,其单独的一根总地线外径采用0.8-1.2mm,对于一些比较小的接头或较细的线材来说,会造成线材不圆整和接头PIN点的焊接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USB TYPE C连接线,把现有技术中的总地线分成外径为小于0.5mm的多根地线,采用较小的总地线对线材的圆整度不会有影响,而且焊接时焊点也不会太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USB TYPE C连接线,包括USB TYPE C(P)接头、线材与USB TYPE C(J)接头,线材的一端连接于USB TYPE C(P)接头,线材的另一端连接于USB TYPE C(J)接头,线材内设有多根外径小于0.5mm的总地线,USB TYPE C(P)接头与USB TYPE C(J)接头上分别设有与总地线匹配连接的地线PIN组件。

进一步而言,所述USB TYPE C(P)接头上的地线PIN组件包括设于USB TYPE C(P)接头正面的公接头正面地线PIN与设于USB TYPE C(P)接头背面的公接头背面地线PIN。

进一步而言,所述USB TYPE C(J)接头上的地线PIN组件包括设于USB TYPE C(J)接头正面的母接头正面地线PIN与设于USB TYPE C(J)接头背面的母接头背面地线PIN。

进一步而言,所述USB TYPE C(P)接头与USB TYPE C(J)接头的外层分别包覆有内模,USB TYPE C(P)接头与USB TYPE C(J)接头的内模的外层分别包覆有外模。

进一步而言,所述线材的外壳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包覆的外被、编织与总铝箔组成,线材的外壳内部设有多组高速信号对组件、信号对组件、填充组件、充电组件一与充电组件二。

进一步而言,高速信号对组件包括导体一、绝缘体一、地线一、屏蔽层一与隔离层一,隔离层一包覆于屏蔽层一的外层组成高速信号对组件的外壳,导体一、绝缘体一与地线一均设于高速信号对组件的外壳内,绝缘体一包覆于导体一的外层。

进一步而言,信号对组件包括导体二、绝缘体二与屏蔽层二,导体二与绝缘体二设于屏蔽层二内,绝缘体二包覆于导体二的外层。

进一步而言,填充组件包括多根填充绳。

进一步而言,充电组件一包括导体三与绝缘体三,绝缘体三包覆于导体三的外层。

进一步而言,充电组件二包括导体四与绝缘体四,绝缘体四包覆于导体四的外层。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把现有技术中的总地线分成外径为小于0.5mm的多根地线,采用较小的总地线对线材的圆整度不会有影响,而且焊接时焊点也不会太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新型USB TYPE C连接线示图;

图2是线材内部结构示图;

图3是USB TYPE C(P)接头上两个地线PIN结构图(3A为正面,3B为背面);

图4是USB TYPE C(P)接头上三个地线PIN结构图(4A为正面,4B为背面);

图5是USB TYPE C(P)接头上四个地线PIN结构图(5A为正面,5B为背面);

图6是USB TYPE C(J)接头上两个地线PIN结构图(6A为正面,6B为背面);

图7是USB TYPE C(J)接头上三个地线PIN结构图(7A为正面,7B为背面);

图8是USB TYPE C(J)接头上四个地线PIN结构图(8A为正面,8B为背面)。

1.USB TYPE C(P)接头;2.线材;3.USB TYPE C(J)接头;4.公接头正面地线PIN;5.公接头背面地线PIN;6.母接头正面地线PIN;7.母接头背面地线PIN;10.导体一;11.绝缘体一;12.地线一;13.屏蔽层一;14.隔离层一;20.导体二;21.绝缘体二;22.屏蔽层二;30.填充绳;40.导体三;41.绝缘体三;50.导体四;51.绝缘体四;60.总地线;70.总铝箔;80.编织;90.外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USB TYPE C连接线,包括USB TYPE C(P)接头1、线材2与USB TYPE C(J)接头3,线材2的一端连接于USB TYPE C(P)接头1,线材2的另一端连接于USB TYPE C(J)接头3,线材2内设有多根外径小于0.5mm的总地线60,USB TYPE C(P)接头1与USB TYPE C(J)接头3上分别设有与总地线60匹配连接的地线PIN组件。以上所述构成本实用新型基本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把现有技术中的总地线分成外径为小于0.5mm的多根地线,采用较小的总地线60对线材2的圆整度不会有影响,而且焊接时焊点也不会太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更具体而言,所述USB TYPE C(P)接头1上的地线PIN组件包括设于USB TYPE C(P)接头1正面的公接头正面地线PIN4与设于USB TYPE C(P)接头1背面的公接头背面地线PIN5。

实际应用中,USB TYPE C(P)接头1上的地线PIN组件可分为多种结构,具体如图3至图5所示。

更具体而言,所述USB TYPE C(J)接头3上的地线PIN组件包括设于USB TYPE C(J)接头3正面的母接头正面地线PIN6与设于USB TYPE C(J)接头3背面的母接头背面地线PIN7。

实际应用中,USB TYPE C(J)接头3上的地线PIN组件可分为多种结构,具体如图6至图8所示。

更具体而言,所述USB TYPE C(P)接头1与USB TYPE C(J)接头3的外层分别包覆有内模,USB TYPE C(P)接头1与USB TYPE C(J)接头3的内模的外层分别包覆有外模。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内模与外模有效起到保护接对的作用。

更具体而言,所述线材2的外壳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包覆的外被90、编织80与总铝箔70组成,线材2的外壳内部设有多组高速信号对组件、信号对组件、填充组件、充电组件一与充电组件二。

更具体而言,所述高速信号对组件包括导体一10、绝缘体一11、地线一12、屏蔽层一13与隔离层一14,隔离层一14包覆于屏蔽层一13的外层组成高速信号对组件的外壳,导体一10、绝缘体一11与地线一12均设于高速信号对组件的外壳内,绝缘体一11包覆于导体一10的外层。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有效实现传输10GBPS高速信号。

更具体而言,所述信号对组件包括导体二20、绝缘体二21与屏蔽层二22,导体二20与绝缘体二21设于屏蔽层二22内,绝缘体二21包覆于导体二20的外层。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有效实现传输USB 2.0 480MBPS信号。

更具体而言,所述填充组件包括多根填充绳30。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有效使线材2内的部件更紧凑,同时使线材2的外形更圆整。

更具体而言,所述充电组件一包括导体三40与绝缘体三41,绝缘体三41包覆于导体三40的外层。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起到充电功能。

更具体而言,所述充电组件二包括导体四50与绝缘体四51,绝缘体四51包覆于导体四50的外层。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起到充电功能。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