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2245发布日期:2019-08-09 21:52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路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电路转换的一种电路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很多电气领域,包括实际施工的接线,试验电路的接线等,尤其是测试时很多电路需要测试,或者在很多实验室里需要对多个相互关联的电路之间进行切换,而目前在进行测试和电路切换时需要反复进行拆线接线,十分不便,且无法保证测试效率,另外,在很多地方需要通过开关来控制不同区域的灯光进行共同或分别点亮,例如在一个大的空间,会议室、课堂等场所,在无法坐满人的时候将所有灯光都点亮,显然会很浪费,所以人少的时候都是点亮局部的灯光,而目前都是采用多个开关的形式实现选择性开关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路转换装置,其目的是解决以往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方案:

电路转换装置,该装置包括圆形绝缘壳体和T形可旋转三通件;

T形可旋转三通件包括导体中心转盘、第一直通导杆、第二直通导杆和垂直导杆,第一直通导杆、第二直通导杆和垂直导杆均与导体中心转盘连接,其中第一直通导杆和第二直通导杆轴线处在一条直线上,垂直导杆的轴线与第一直通导杆和第二直通导杆的轴线垂直使得垂直导杆与第一直通导杆和第二直通导杆形成T形结构;

第一直通导杆、第二直通导杆和垂直导杆均为伸缩结构,该伸缩结构包括导体伸缩头和管身,管身为内部中空的管形结构,方管或圆管都可,导体伸缩头通过导体伸缩连接杆连接管身,导体伸缩连接杆的前端连接导体伸缩头,导体伸缩连接杆的后端伸进管身内且能相对于管身做轴向(相对于管身的轴向)的伸出和缩进的伸缩动作,管身为两层套管结构,管身的内管为导体管,内管的后端与导体中心转盘连接形成连通导体结构,管身的外管为绝缘管,外管套在内管外并与内管紧密连接;外管的制作可以是直接按照尺寸做成内管和外管,然后将内管与导体中心转盘焊接,之后将外管对准内管并敲击外管,使得外管逐步套在内管外,使得内管与外管过盈配合达到紧密连接的目的,置于如何确定过盈配合的尺寸属于机械领域公知的常识,这里不赘述,另外,还有一个方式,就是制作时,将内管外围做成外螺纹,然后在外管的内壁做成内螺纹,然后将外管通过璇拧的方式套在内管外围,使得内管与外管通过螺纹配合紧密连接,再有一种方式就是直接在内管外围涂覆绝缘材料,此处不赘述!选取哪种方式,根据需要确定即可。

内管的前端开口端设置有导体连通卡,导体连通卡与内管连接形成导体连通结构,导体伸缩连接杆伸进内管的部分,设置有横向导体卡盘,横向导体卡盘的径向与导体伸缩连接杆的轴向垂直,横向导体卡盘的径向的外围与内管直径始终留有缝隙M;即横向导体卡盘与内管始终不接触。

导体伸缩头的外壁通过连接筋连接至绝缘滑动环,绝缘滑动环套在外管外壁且能相对于外管移动,移动的方向为沿着管身的轴向方向;绝缘滑动环与管身外壁之间为能刚好满足相对移动的间隙配合或零间隙配合,即接触移动,为了保证移动的顺畅,可以在滑动环内设置直线轴承。

导体中心转盘的外壁(导体中心转盘的外部涂覆绝缘涂层形成绝缘外壁)的一侧通过转轴与圆形绝缘壳体内壁连接,导体中心转盘、转轴以及圆形绝缘壳体的轴心相同,导体中心转盘为能以该轴心转动的结构,导体中心转盘的外壁的另一侧设置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导体中心转盘同轴心且能相对于导体中心转盘发生相对转动,绝缘滑动环的外壁连接有齿条,齿条的长度方向与管身的轴向平行,齿条与驱动齿轮啮合,通过驱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的移动(移动方向与管身的轴向平行)控制滑动环沿管身移动进而控制导体伸缩头及导体伸缩连接杆做相对于管身的伸缩动作;在驱动齿轮的径向外圆周上设置有拨条,拨条的长度方向与驱动齿轮的径向相同,在导体中心转盘外侧壁设置有拨杆,拨杆的长度方向与导体中心转盘的轴向同向,即垂直于导体中心转盘的径向,通过驱动齿轮的转动使得拨条能够顶住拨杆从而拨动导体中心转盘与驱动齿轮共同转动;

圆形绝缘壳体的侧壁设置有三个导体孔,三个导体孔均匀的分布在圆形绝缘壳体的圆周,三个导体孔与圆形绝缘壳体的轴心连线形成T字形;

导体孔为由内向外直径逐渐缩小的圆锥状(喇叭形)通孔,导体伸缩头为外壁形状与导体孔内壁相适应的结构,导体孔的前半部分与外部连通的位置填充有导体材料体,使用时,导体伸缩头能插入导体孔内与导体材料体连接导通,当导体伸缩头插入导体孔内与导体材料体连接时,横向导体卡盘与导体连通卡连接;导体材料体连接导线。

导体伸缩头与管身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顶触导体伸缩头和管身;导体伸缩头与管身与复位弹簧接触的位置均涂覆有绝缘材料层,也就是导体伸缩头和管身与复位弹簧的接触均为绝缘接触。

当有导体伸缩头插入导体孔时,拨条与拨杆之间不接触,当驱动齿轮旋转将导体伸缩头完全脱离导体孔后,拨条才会与拨杆接触;导体伸缩头完全脱离导体孔后,横向导体卡盘与导体连通卡分离;

驱动齿轮轴心引出转杆,转杆伸出圆形绝缘壳体并与转柄连接,通过转柄使得驱动齿轮转动;

使用时,旋拧转柄,使得驱动齿轮啮合齿条移动进而将导体伸缩头拉出导体孔,此时,复位弹簧被逐渐压缩,当导体伸缩头被完全拉出导体孔后,导体伸缩连接杆向管身内缩进,横向导体卡盘与导体连通卡分离,导电断开,拨条转动至拨杆的位置并拨动拨杆,使得导体中心转盘转动,直至导体伸缩头旋转至下一个导体孔处时,松开转柄,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导体伸缩头被顶进导体孔完成换位,与此同时,导体伸缩连接杆向管身外伸出,横向导体卡盘与导体连通卡接触,形成导体中心转盘、内管、导体伸缩连接杆、导体伸缩头和导体材料体连通的导体结构。

转柄为直杆形结构,导体伸缩头处在导体孔内时,该直杆形结构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直通导杆和第二直通导杆的轴线平行。

转柄的长度大于圆形绝缘壳体的直径,即转柄的两端凸出于圆形绝缘壳体的边缘,该转柄还包括有临时定位锁,该临时定位锁包括锁轴和C形锁扣;锁轴设置在导体孔或封槽的两侧,C形锁扣由两根立柱和一根横柱构成,立柱垂直设置在横柱两端形成门形结构,立柱为能伸缩的伸缩杆结构,立柱的下端与锁轴连接并能以锁轴为轴转动,锁轴的轴线与转柄的长度方向垂直,转柄凸出于圆形绝缘壳体的部分的顶端设置有凸卡;

使用时,导体伸缩头伸进对应的导体孔内或封槽内,此时,转柄对应导体孔或封槽位置,然后将C形锁扣的立柱向外拉伸,再以锁轴为轴转动,并将横柱越过转柄上的凸卡,然后将立柱向下压缩使得横柱的底部贴紧转柄的上端并使得横柱卡住凸卡。如图9实线所示的状态,虚线为转动过程。

立柱包括上柱和下管,上柱的上端连接横柱两端,上柱的下端伸进下管内并能相对于下管做伸缩动作。

下管内设置有回拉弹簧,回拉弹簧上端连接上柱伸进下管内的部分,回拉弹簧下端连接下管管内腔的底部,当上柱伸出时,回拉弹簧被拉伸,之后通过回拉弹簧将上柱拉回,回拉弹簧的装配属于公知技术,例如,找一个两端通透的下管,将回拉弹簧一端焊接在下管的一个挡片上,然后将回拉弹簧另一端与上柱的一端焊接,之后将上柱的另一端穿过下管,并将挡片焊接在下管一端完成下管的封堵;

转柄为直杆形结构,导体伸缩头处在导体孔内时,该直杆形结构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直通导杆和第二直通导杆的轴线平行。

导体伸缩头的前端为半球状圆滑结构。这样使得即使导体伸缩头顶住圆形绝缘壳体的内壁时,也能够相对顺畅的沿着圆形绝缘壳体的内壁移动。

圆形绝缘壳体供转杆穿过的一端盖板为透明材质,方便看到转动位置。

优点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转换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旋转,使得不同的电路进行连接,在不进行繁琐的人工接线、断线的情况下实现不同电路之间的转换,可以实现三组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使用方便灵活,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剖视图;

图3为外观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第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第二种状态示意图;

图7为第三种状态示意图;

图8为整体关闭状态图;

图9为锁紧过程状态图,虚线为锁紧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电路转换装置,该装置包括圆形绝缘壳体3-1和T形可旋转三通件;

T形可旋转三通件包括导体中心转盘3-2、第一直通导杆3-3、第二直通导杆3-4和垂直导杆3-5,第一直通导杆3-3、第二直通导杆3-4和垂直导杆3-5均与导体中心转盘3-2连接,其中第一直通导杆3-3和第二直通导杆3-4轴线处在一条直线上,垂直导杆3-5的轴线与第一直通导杆3-3和第二直通导杆3-4的轴线垂直使得垂直导杆3-5与第一直通导杆3-3和第二直通导杆3-4形成T形结构;

第一直通导杆3-3、第二直通导杆3-4和垂直导杆3-5均为伸缩结构,该伸缩结构包括导体伸缩头3-6和管身3-8,管身3-8为内部中空的管形结构,方管或圆管都可,导体伸缩头3-6通过导体伸缩连接杆3-7连接管身3-8,导体伸缩连接杆3-7的前端连接导体伸缩头3-6,导体伸缩连接杆3-7的后端伸进管身3-8内且能相对于管身3-8做轴向(相对于管身的轴向)的伸出和缩进的伸缩动作,管身3-8为两层套管结构,管身3-8的内管3-8-2为导体管,内管3-8-2的后端与导体中心转盘3-2连接形成连通导体结构,管身3-8的外管3-8-3为绝缘管,外管3-8-3套在内管3-8-2外并与内管3-8-2紧密连接;外管3-8-3的制作可以是直接按照尺寸做成内管3-8-2和外管3-8-3,然后将内管3-8-2与导体中心转盘3-2焊接,之后将外管对准内管3-8-2并敲击外管,使得外管逐步套在内管3-8-2外,使得内管3-8-2与外管3-8-3过盈配合达到紧密连接的目的,至于如何确定过盈配合的尺寸属于机械领域公知的常识,这里不赘述,另外,还有一个方式,就是制作时,将内管3-8-2外围做成外螺纹,然后在外管3-8-3的内壁做成内螺纹,然后将外管3-8-3通过璇拧的方式套在内管3-8-2外围,使得内管3-8-2与外管3-8-3通过螺纹配合紧密连接,再有一种方式就是直接在内管3-8-2外围涂覆绝缘材料,此处不赘述!选取哪种方式,根据需要确定即可;

内管3-8-2的前端开口端设置有导体连通卡3-8-1,导体连通卡3-8-1与内管3-8-2连接形成导体连通结构,导体伸缩连接杆3-7伸进内管3-8-2的部分,设置有横向导体卡盘3-7-1,横向导体卡盘3-7-1的径向与导体伸缩连接杆3-7的轴向垂直,横向导体卡盘3-7-1的径向的外围与内管3-8-2直径始终留有缝隙M;即横向导体卡盘3-7-1与内管3-8-2始终不接触。

导体伸缩头3-6的外壁通过连接筋3-9连接至绝缘滑动环3-10,绝缘滑动环3-10套在外管3-8-3外壁且能相对于外管3-8-3移动,移动的方向为沿着管身3-8的轴向方向;绝缘滑动环3-10与管身3-8外壁之间为能刚好满足相对移动的零间隙配合。

导体中心转盘3-2的外壁(导体中心转盘3-2的外部涂覆绝缘涂层形成绝缘外壁)的一侧通过转轴3-11与圆形绝缘壳体3-1内壁连接,导体中心转盘3-2、转轴3-11以及圆形绝缘壳体3-1的轴心相同,导体中心转盘3-2为能以该轴心转动的结构,导体中心转盘3-2的外壁的另一侧设置有驱动齿轮3-12,驱动齿轮3-12与导体中心转盘3-2同轴心且能相对于导体中心转盘3-2发生相对转动,绝缘滑动环3-10的外壁连接有齿条3-13,齿条3-13的长度方向与管身3-8的轴向平行,齿条3-13与驱动齿轮3-12啮合,通过驱动齿轮3-12转动带动齿条3-13的移动(移动方向与管身3-8的轴向平行)控制滑动环3-10沿管身3-8移动进而控制导体伸缩头3-6及导体伸缩连接杆3-7做相对于管身3-8的伸缩动作;在驱动齿轮3-12的径向外圆周上设置有拨条3-12-1,拨条3-12-1的长度方向与驱动齿轮3-12的径向相同,在导体中心转盘3-2外侧壁设置有拨杆3-2-1,拨杆3-2-1的长度方向与导体中心转盘3-2的轴向同向,即垂直于导体中心转盘3-2的径向,通过驱动齿轮3-12的转动使得拨条3-12-1能够顶住拨杆3-2-1从而拨动导体中心转盘3-2与驱动齿轮3-12共同转动;

圆形绝缘壳体3-1的侧壁设置有三个导体孔3-1-1,三个导体孔3-1-1均匀的分布在圆形绝缘壳体3-1的圆周,三个导体孔3-1-1与圆形绝缘壳体3-1的轴心连线形成T字形;

导体孔3-1-1为由内向外直径逐渐缩小的圆锥状(喇叭形)通孔,导体伸缩头3-6为外壁形状与导体孔3-1-1内壁相适应的结构,导体孔3-1-1的前半部分与外部连通的位置填充有导体材料体3-1-1-1,使用时,导体伸缩头3-6能插入导体孔3-1-1内与导体材料体3-1-1-1连接导通,当导体伸缩头3-6插入导体孔3-1-1内与导体材料体3-1-1-1连接时,横向导体卡盘3-7-1与导体连通卡3-8-1连接;导体材料体3-1-1-1连接导线。

导体伸缩头3-6与管身3-8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3-14,复位弹簧3-14的两端顶触导体伸缩头3-6和管身3-8;导体伸缩头3-6与管身3-8与复位弹簧3-14接触的位置均涂覆有绝缘材料层,也就是导体伸缩头3-6和管身3-8与复位弹簧3-14的接触均为绝缘接触。

当有导体伸缩头3-6插入导体孔3-1-1时,拨条3-12-1与拨杆3-2-1之间不接触,当驱动齿轮3-12旋转将导体伸缩头3-6完全脱离导体孔3-1-1后,拨条3-12-1才会与拨杆3-2-1接触;导体伸缩头3-6完全脱离导体孔3-1-1后,横向导体卡盘3-7-1与导体连通卡3-8-1分离;

驱动齿轮3-12轴心引出转杆3-12-2,转杆3-12-2伸出圆形绝缘壳体3-1并与转柄3-12-3连接,通过转柄3-12-3使得驱动齿轮3-12转动;

使用时,旋拧转柄3-12-3,使得驱动齿轮3-12啮合齿条3-13移动进而将导体伸缩头3-6拉出导体孔3-1-1,此时,复位弹簧被逐渐压缩,当导体伸缩头3-6被完全拉出导体孔3-1-1后,导体伸缩连接杆3-7向管身3-8内缩进,横向导体卡盘3-7-1与导体连通卡3-8-1分离,导电断开,拨条3-12-1转动至拨杆3-2-1的位置并拨动拨杆3-2-1,使得导体中心转盘3-2转动,直至导体伸缩头3-6旋转至下一个导体孔3-1-1处时,松开转柄3-12-3,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导体伸缩头3-6被顶进导体孔3-1-1完成换位,与此同时,导体伸缩连接杆3-7向管身3-8外伸出,横向导体卡盘3-7-1与导体连通卡3-8-1接触,形成导体中心转盘3-2、内管3-8-2、导体伸缩连接杆3-7、导体伸缩头3-6和导体材料体3-1-1-1连通的导体结构。

转柄3-12-3为直杆形结构,导体伸缩头3-6处在导体孔3-1-1内时,该直杆形结构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直通导杆3-3和第二直通导杆3-4的轴线平行。

转柄3-12-3的长度大于圆形绝缘壳体3-1的直径,即转柄3-12-3的两端凸出于圆形绝缘壳体3-1的边缘,该转柄3-12-3还包括有临时定位锁,该临时定位锁包括锁轴3-1-4和C形锁扣3-1-5;锁轴3-1-4设置在导体孔3-1-1或封槽3-1-2的两侧,C形锁扣3-1-5由两根立柱3-1-5-1和一根横柱3-1-5-2构成,立柱垂直设置在横柱两端形成门形结构,立柱3-1-5-1为能伸缩的伸缩杆结构,立柱3-1-5-1的下端与锁轴3-1-4连接并能以锁轴3-1-4为轴转动,锁轴3-1-4的轴线与转柄3-12-3的长度方向垂直,转柄3-12-3凸出于圆形绝缘壳体3-1的部分的顶端设置有凸卡3-12-3-2;

使用时,导体伸缩头3-6伸进对应的导体孔3-1-1内或封槽3-1-2内,此时,转柄3-12-3对应导体孔3-1-1或封槽3-1-2位置,然后将C形锁扣3-1-5的立柱向外拉伸,再以锁轴3-1-4为轴转动,并将横柱3-1-5-2越过转柄3-12-3上的凸卡3-12-3-2,然后将立柱向下压缩使得横柱3-1-5-2的底部贴紧转柄3-12-3的上端并使得横柱3-1-5-2卡住凸卡3-12-3-2 ,立柱内侧接触、最好是紧贴转柄3-12-3左右两侧,防止转柄3-12-3晃动。如图4中左右两侧。如图9实线所示的状态为锁紧状态,虚线为转动过程。

立柱3-1-5-1包括上柱1和下管2,上柱1的上端连接横柱两端,上柱1的下端伸进下管2内并能相对于下管2做伸缩动作。

下管2内设置有回拉弹簧,回拉弹簧上端连接上柱1伸进下管2内的部分,回拉弹簧下端连接下管2管内腔的底部,当上柱1伸出时,回拉弹簧被拉伸,之后通过回拉弹簧将上柱1拉回,回拉弹簧的装配属于公知技术,例如,找一个两端通透的下管2,将回拉弹簧一端焊接在下管2的一个挡片上,然后将回拉弹簧另一端与上柱1的一端焊接,之后将上柱1的另一端穿过下管2,并将挡片焊接在下管2一端完成下管2的封堵。

转柄3-12-3为直杆形结构,导体伸缩头3-6处在导体孔3-1-1内时,该直杆形结构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直通导杆3-3和第二直通导杆3-4的轴线平行。

锁住转柄3-12-3的目的是防止使用时误操作或者误碰使得转柄3-12-3转动,而使得电路连通受影响进而影响使用

导体伸缩头3-6的前端为半球状圆滑结构。这样使得即使导体伸缩头3-6顶住圆形绝缘壳体3-1的内壁时,也能够相对顺畅的沿着圆形绝缘壳体3-1的内壁移动。

圆形绝缘壳体3-1供转杆3-12-2穿过的一端盖板3-1-6为透明材质,方便看到转动位置。

如图5-8所示,图5所示的状态为初始状态,以接灯为例,可以根据需要例如在A和C线路接灯,在B线路接通电源,也可以在A和B线路接灯,C线路接电源,此时,转柄3-12-3的位置为图3所示的状态,此时,A和C线路的点灯均点亮,此时为第一种状态,然后将如图3所示的横向的转柄3-12-3逆时针旋转,使得驱动齿轮3-12相对于导体中心转盘3-2转动,与此同时,啮合齿条3-13在驱动齿轮3-12的啮合下移动进而将导体伸缩头3-6拉出导体孔3-1-1,此时,复位弹簧3-14被压缩,导体伸缩连接杆3-7上的横向导体卡盘3-7-1与导体连通卡3-8-1断开,此时,线路两处连接断开,即横向导体卡盘3-7-1与导体连通卡3-8-1断开,导体伸缩头3-6与导体材料体3-1-1-1也断开,保证转换过程中绝对绝缘,以保证安全,这样的话即使圆形绝缘壳体3-1漏电或者哪怕圆形绝缘壳体3-1直接换成导电材料,在转换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漏电伤人或者起火的状况,此时A和C线路的电灯熄灭,之后继续旋转驱动齿轮3-12,使得拨条3-12-1接触拨杆3-2-1并顶住拨杆3-2-1移动,使得导体中心转盘3-2与驱动齿轮3-12一起转动,此时,如果盖板3-1-6为透明材质的话,可以观察旋转的位置,进而使得旋转至图6所示的位置时,松开转柄3-12-3,在复位弹簧3-14的复位的顶力作用下,导体伸缩头3-6被顶进导体孔3-1-1内,如图6所示的状态,此时,第二直通导杆3-4因为导体伸缩头3-6一直顶着圆形绝缘壳体3-1内壁,所以横向导体卡盘3-7-1与导体连通卡3-8-1保持断开,第二直通导杆3-4断路,而此时,垂直导杆3-5的导体伸缩头3-6接通C路电灯,第一直通导杆3-3接通B路电源,此时,C路电灯点亮,而A路电灯不亮,此时为第二种状态;

然后继续逆时针转动转柄3-12-3,使得第一直通导杆3-3、第二直通导杆3-4和垂直导杆3-5达到图7所示的状态,此时,A路电灯点亮,C路电灯不亮,此时为第三种状态;

剩下就是将第一直通导杆3-3、第二直通导杆3-4和垂直导杆3-5旋转至图8所示的状态,此时,A、C路电灯均不亮。选择哪个线路根据需要旋转转动转柄3-12-3即可。

另外,在旋转的过程中如果盖板3-1-6不是透明材质,那么在将导体伸缩头3-6即将旋转至下一个导体孔3-1-1的位置时,可以通过松开转柄3-12-3的方式,使得导体伸缩头3-6向前顶,如果位置不对,顶到的是内壁则继续缓慢璇拧转柄3-12-3,之后再松开,直到导体伸缩头3-6顶进导体孔3-1-1即可,这样虽然不如透明材质来的直观,但是也不难实现;当然利用透明材质进行观察是最直观的,也很容易实现,透明的盖板可以采用透明的、加厚的亚克力板或者钢化玻璃都行,装配时,在圆形绝缘壳体3-1的开口采用一个内止口,然后在盖板周围打孔,再将盖板盖在止口处,如图2所示,然后利用螺栓穿过盖板周围的孔后将盖板与圆形绝缘壳体3-1固定,之后在盖板周围与圆形绝缘壳体3-1接触的位置打防水耐候胶,在螺栓周围也打同样的胶,完成装配,这些都属于现有技术,这里不赘述;或者更直接的是直接将圆形绝缘壳体3-1也用透明材质做成。

圆形绝缘壳体3-1里面的构件都是拿到工厂按照图纸的尺寸加工,之后将绝缘滑动环3-10套在管身3-8上,保证绝缘滑动环3-10能够准确移动,然后将复位弹簧3-14套在导体伸缩连接杆3-7外,并将复位弹簧3-14的一端与管身3-8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任选,可以在管身3-8上制作一个固定环,然后复位弹簧3-14直接勾住该固定环连接,之后将导体伸缩头3-6与导体伸缩连接杆3-7连接,然后将导体伸缩连接杆3-7伸进管身3-8内,并将复位弹簧3-14另一端与导体伸缩头3-6连接,连接方式与管身3-8相同;为了保证绝缘可以直接采用绝缘材质弹簧,或者在弹簧外涂覆绝缘材料;

然后,将连接筋3-9的两端分别连接导体伸缩头3-6和绝缘滑动环3-10,连接可以采用焊接、螺纹或者其他公知方式,只要能连接上就行;

例如,绝缘滑动环3-10的外环可以嵌套一层铁环,然后将该铁环与铁质的连接筋3-9焊接,绝缘滑动环3-10本身是不导电材质制作,绝缘滑动环3-10与铁环的嵌套可以采用过盈配合,也可以是螺纹配合,都行,然后连接筋3-9的另一端直接与铁质的导体伸缩头3-6焊接即可;

然后将齿条3-13的无齿一端与绝缘滑动环3-10连接,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齿条3-13可以采用与绝缘滑动环3-10同样的绝缘材质,例如硬质塑料之类的,都可以,然后连接时采用类似于热熔的方式焊接,就是将齿条3-13的无齿一端融化之后直接粘接在绝缘滑动环3-10上,或者干脆绝缘滑动环3-10与齿条3-13一体成型也可,然后将齿条3-13有齿一端与驱动齿轮3-12啮合,都装配好以后,将转轴3-11与导体中心转盘3-2连接,整个装配时,要满足当复位弹簧3-14自然伸展时,每个导体伸缩头3-6的外顶点至驱动齿轮3-12圆心的距离均大于圆形绝缘壳体3-1的内壁,这样才能保证导体伸缩头3-6的顶紧;

然后,可以找来两个人,一个人用手指将导体伸缩头3-6均向内压推,然后另一个人配合将组装好的第一直通导杆3-3、第二直通导杆3-4和垂直导杆3-5放进圆形绝缘壳体3-1内并与转轴3-11的轴承装配,之后松开导体伸缩头3-6使他们复位顶进导体孔3-1-1内,然后盖上盖板3-1-6,完成装配,当然为了保证装配的精度和满足省力的要求,可以将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绝缘滑动环3-10均向内推,即相向而推,使得复位弹簧3-14均压缩,然后在两个绝缘滑动环3-10之间临时焊接一个横拉筋,之后将第三个绝缘滑动环3-10也向内推,再找来一个竖拉筋,该竖拉筋临时焊接在第三个绝缘滑动环3-10与横拉筋之间,这样导体伸缩头3-6都呈内收状态,复位弹簧3-14都被充分压缩,然后将整个构件装配进圆形绝缘壳体3-1内,之后切割掉横拉筋和竖拉筋,使得导体伸缩头3-6复位自然顶紧,完成装配,不管采用哪种装配均属于现有公知技术,不再赘述。

该电路转换装置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利于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