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钉式埋地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2424发布日期:2019-03-30 08:0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胀钉式埋地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用埋地端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胀钉式埋地端子。



背景技术:

现有埋地端子在铺轨浇筑道床阶段时,混凝土容易灌入端子的螺栓孔内,造成后期供电施工连接时,需要清理螺栓孔中凝固的混凝土,从而浪费大量劳动力,且清理难度大、难以清理干净。泥沙凝固附着在螺纹孔内无法彻底清理,将造成整体道床杂散电流过大,引发连接处温度过高的现象,造成不锈钢锁紧螺栓与铜材质端子螺纹之间产生电腐蚀,从而降低埋地端子的导电性能和使用寿命。

轨道交通道床在新线建设阶段采用整体浇筑成型,道床主要作为轨道的基石,其设计均以百年工程为目标,如未来埋地端子被损坏,则需进行二次修复就必须破坏整体道床,这无异于是道床的大手术,会降低道床的整体性能,不仅成本高昂,且修复效果不佳,并且道床每25米就有4个埋地端子,修复工程浩大,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胀钉式埋地端子,所述胀钉式埋地端子能够避免施工中混凝土灌入端子的螺栓孔内,而且有效解决埋地端子经长期使用被腐蚀氧化后难以修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胀钉式埋地端子,包括:

端子本体,其一端设有连接孔;

防护端塞,可旋入于所述连接孔中或遮盖于连接孔端;以及

用于连接电缆的可拆卸式胀钉连接件;

当所述防护端塞被旋出后,所述可拆卸式胀钉连接件可与所述连接孔连接。

优选地,所述可拆卸式胀钉连接件包括:

胀钉,其可与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

螺栓,可插入于所述胀钉中,并与所述胀钉胀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孔的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防护端塞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防护端塞与所述连接孔通过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胀钉的外圆柱面设有外螺纹。

优选地,所述胀钉的内孔为锥形孔。

优选地,所述胀钉为红铜胀钉。

优选地,所述防护端塞为PVC或塑胶端塞。

优选地,所述螺栓为锥型螺栓。

优选地,所述端子本体为圆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护端塞,从而有效防止混凝土灌入螺栓孔中,避免后期供电施工连接时需要清理端子螺栓孔中凝固的混凝土,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保证埋地端子的导电性能,延长端子的使用寿命;

2、采用分体设计(胀钉连接件与端子本体可分开),使得在不破坏道床混凝土的情况下便可完成端子的二次更换,且所需更换的材料只占原始产品材料的1/4,从而有效提高产品的利用率,节约材料资源和后期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防护端塞结构示意图。

其中:1-端子本体;11-连接孔;2-防护端塞;3-胀钉;4-螺栓;5-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举例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由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胀钉式埋地端子,该胀钉式埋地端子包括:端子本体1、防护端塞2,所述端子本体1的一端设有连接孔11,所述防护端塞2可旋入于所述连接孔11中或遮盖于连接孔11端;以及还包括:用于连接电缆的可拆卸式胀钉连接件,当所述防护端塞2被旋出后,所述可拆卸式胀钉连接件可与所述连接孔1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式连接件包括:胀钉3,所述连接孔11内设置有内螺纹5,所述胀钉3的外表面设置有与该内螺纹5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胀钉3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连接孔11的内螺纹5连接;所述可拆卸式连接件还包括:螺栓4,该螺栓4可插入于所述胀钉3中,并与所述胀钉3胀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胀钉3的外圆柱面设有外螺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胀钉3的内孔为锥形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胀钉3为红铜胀钉,优选T2红铜胀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端塞2为PVC或塑胶端塞,优选硬质PVC或塑胶端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栓4为锥型螺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本体1为圆钢,优选直径为16mm的圆钢。

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胀钉式埋地端子的使用方法如下:

在轨道铺轨浇筑道床预埋阶段,先将防护端塞2螺纹旋入于端子本体1一端的连接孔11中或遮盖于所述连接孔11端(如图1所示),接着将端子本体1的另一端与轨道道床地基钢筋地网焊接,在浇筑混凝土时防护端塞2可有效保护埋地端子的螺纹连接面不被混凝土污染;后期供电施工作业开始,此时便可将防护端塞2拧出,将螺栓4插入胀钉3中,并将胀钉3顺时针螺纹旋转锁入连接孔11中,最后,使用2.7T液压钳将螺栓4向外拔出约130mm,完成螺栓4与胀钉3之间的胀接,螺栓4可用于连接输电接线端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