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接线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直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6288发布日期:2019-08-23 22:14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线圈接线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直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接触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圈接线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直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直流接触器是指用在直流回路中的一种接触器,主要用来控制直流电路,如主电路、控制电路和励磁电路等。接触器的线圈接线端子在进行外部螺丝接线时,常常存在松动的风险,故现有的直流接触器产品接线端子是通过嵌件的形式与模塑料共注成型,但由于接线端子需要与基座进行共注成型,成形过程中需要安放接线端子,存在模具成本高、零件的成型周期长及零件的成型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件成型周期短、成本低及可防止在进行外部接线操作时出现松动的线圈接线端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圈接线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上设有用于与直流接触器的基座卡合的第一凸起,以限制所述线圈接线端子左、右转动;所述端子本体的一侧设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直流接触器的线圈骨架卡合的第二凸起,以防止退出所述线圈骨架。

较佳地,所述第一凸起呈对称地凸设于所述端子本体上。

较佳地,所述第二凸起设置于所述卡合部的内壁和/或侧壁上。

较佳地,所述卡合部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直流接触器的线圈骨架的卡合高度的限位部。

较佳地,所述端子本体上设有第一螺孔。

较佳地,所述端子本体的另一侧设有接线部,所述接线部上设有第二螺孔。

较佳地,所述第一螺孔与所述第二螺孔的中心轴相互垂直。

一种直流接触器,包括基座、线圈骨架及上述的线圈接线端子,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线圈骨架的上方,所述基座设有贯穿所述基座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内壁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线圈接线端子设置于所述开口内,且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卡槽卡合,以限制所述线圈接线端子左、右转动;所述线圈骨架上设有具有插口的插接部,所述卡合部插接于所述插口中,所述插接部的侧壁设有与所述插口连通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卡槽卡合。

较佳地,所述插接部呈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线圈骨架上。

较佳地,所述插接部的上端设有供所述卡合部抵顶的限位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接线端子的端子本体设有第一凸起,通过该第一凸起与直流接触器的基座卡合,以限制线圈接线端子左、右转动;又由于端子本体的卡合部上设有第二凸起,通过第二凸起与直流接触器的线圈骨架卡合,以防止退出线圈接线端子退出线圈骨架和限制线圈接线端子上、下转动,从而防止线圈接线端子在进行外部螺丝接线时左、右晃动和上、下晃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接线端子无需通过嵌件的形式与模塑料共注成型,可将线圈接线端子分别与直流接触器的基座、线圈骨架卡合组装即可,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接线端子的结构简单,具有零件成型周期短和零件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直流接触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直流接触器去掉一个线圈接线端子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接线端子插接于线圈骨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3所示的线圈接线端子插接于线圈骨架时的后视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直流接触器与基座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接线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图7及图8,本实用新型的直流接触器400包括基座200、线圈骨架300及线圈接线端子100。线圈接线端子100包括端子本体1,端子本体1上设有用于与直流接触器400的基座200卡合的第一凸起11,以限制线圈接线端子100左、右转动,具体地,第一凸起11呈对称地凸设于端子本体1上,通过将端子本体1上对称设置的第一凸起11与基座200卡合,可进一步提升限制线圈接线端子100左、右转动的效果;端子本体1的一侧设有卡合部2,卡合部2设有用于与直流接触器400的线圈骨架300卡合的第二凸起211,以防止退出线圈骨架300,具体地,第二凸起211设置于卡合部2的内壁21和/或侧壁22上,在本实施例中,卡合部2的内壁21及与内壁21相邻的侧壁22上均设有第二凸起21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仅在卡合部2的内壁21或者侧壁22上设有第二凸起211等等,不以此为限;基座200设置于线圈骨架300的上方,基座200设有贯穿基座200的开口201,开口201的内壁21设有第一卡槽201a,线圈接线端子100设置于开口201内,且第一凸起11与第一卡槽201a卡合,以限制线圈接线端子100左、右转动;线圈骨架300上设有具有插口301a的插接部301,卡合部2插接于插口301a中,插接部301的侧壁22设有与插口301a连通的第二卡槽301b,第二凸起211与第二卡槽301b卡合,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卡合部2的内壁21及与内壁21相邻的侧壁22上均设有第二凸起211,故插接部301与卡合部2的第二凸起211对应的位置处也设有两个第二卡槽301b。

具体地,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直流接触器400通过第一凸起11与基座200的第一卡槽201a卡合,从而可限制直流接触器400在xy方向上的转动,通过卡合部2的内壁21及与内壁21相邻的侧壁22上的第二凸起211与线圈骨架300的第二卡槽301b卡合,从而限制直流接触器400在xz方向和yz方向的转动,同时也可防止直流接触器400退出线圈骨架300。

请参阅图3至图6,为了控制线圈接线端子100与直流接触器400的线圈骨架300的卡合高度,卡合部2上设有用于限制卡合部2与直流接触器400的线圈骨架300的卡合高度的限位部23,插接部301的上端设有供卡合部2的限位部23抵顶的限位凹槽301c。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3设置于位于卡合部2侧壁22上的第二凸起211的上方,卡合部2插接与插接部301的插口301a时,限位部23卡合于该限位凹槽301c中并抵顶于限位凹槽301c的底部,同时,卡合部2上的第二凸起211与第二卡槽301b卡合。

请参阅图8,端子本体1上设有第一螺孔12。端子本体1的另一侧设有接线部3,接线部3上设有第二螺孔31。具体地,第一螺孔12与第二螺孔31的中心轴相互垂直。

请参阅图3,线圈骨架300的插接部301呈对称地设置于线圈骨架300上,两线圈接线端子100分别安装于线圈骨架300的插接部301上。具体地,由于预留的绕线头的方向相反,两线圈接线端子100的位于侧壁22上的第二凸起211及限位部23的朝向相反,但不以此为限。

综上,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接线端子100的端子本体1设有第一凸起11,通过该第一凸起11与直流接触器400的基座200卡合,以限制线圈接线端子100左、右转动;又由于端子本体1的卡合部2上设有第二凸起211,通过第二凸起211与直流接触器400的线圈骨架300卡合,以防止退出线圈接线端子100退出线圈骨架300和限制线圈接线端子100上、下转动,从而防止线圈接线端子100在进行外部螺丝接线时左、右晃动和上、下晃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接线端子100无需通过嵌件的形式与模塑料共注成型,可将线圈接线端子100分别与直流接触器400的基座200、线圈骨架300卡合组装即可,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接线端子100的结构简单,具有零件成型周期短和零件成本低的特点。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