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转接头以及电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9763发布日期:2019-10-13 00:3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转接头以及电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转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转接头以及电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电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现有的电通常采用电缆来输送,电缆与电缆之间通过电缆转接头电连接,多个电缆和多个电缆转接头共同构成电网系统。

电缆转接头是电网系统中安全性能最弱的一个环节,当电缆转接头内部的温度超过了电缆转接头所能承受的临界温度时,该电缆转接头会出现着火的问题,进而影响整个电网系统中大面积的断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将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应力锥内来检测电缆的实时温度,从而提高温度检测精度的电缆转接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缆转接头,应用于电网系统,所述电缆转接头包括:中转接头,设有第一安装腔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的两第二安装腔;导体接驳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导体接驳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以及两应力锥,均呈筒状设置,所述应力锥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以将电缆固定至所述中转接头内并与所述导体接驳件连接,所述应力锥还设置有与电网系统中的控制终端通信连接的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缆的实时温度,并将检测的实时温度发送至电网系统的控制终端。

其中,所述电缆转接头还包括两金属环,所述金属环安装于所述应力锥和所述导体接驳件之间,以将对应的应力锥上的温度检测装置和导体接驳件连接。

其中,所述应力锥邻近所述导体接驳件一端的内壁面外扩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金属环套接配合。

其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为测温光纤,所述测温光纤嵌设于所述应力锥内并沿着所述应力锥的轴向延伸设置。

其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测温探头以及与所述测温探头电连接的CT取电设备,所述CT取电设备安装于所述中转接头上。

其中,所述电缆转接头还包括两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以弹性支撑对应的应力锥,以使得对应的应力锥与导体接驳件抵接。

其中,两所述第二安装腔远离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腔壁贯穿设置;所述电缆转接头还包括两盖体,两所述盖体分别用于盖合一所述第二安装腔的敞口端;两所述弹性件分别安装于一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盖体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应力锥抵接。

其中,所述盖体与所述中转接头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其中,所述导体接驳件包括主体部以及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两插接部,两所述插接部分别朝对应的第二安装腔延伸设置,所述主体部用以与电缆抵接,所述插接部用以夹持电缆。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网系统,其包括控制终端、多根电缆以及多个电缆转接头;其中,所述电缆转接头包括:中转接头,设有第一安装腔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的两第二安装腔;导体接驳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导体接驳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以及两应力锥,均呈筒状设置,所述应力锥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以将电缆固定至所述中转接头内并与所述导体接驳件连接,所述应力锥还设置有与电网系统中的控制终端通信连接的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缆的实时温度,并将检测的实时温度发送至电网系统的控制终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转接头内部设置第一安装腔以及分别与第一安装腔连接的两个第二安装腔,该第一安装腔供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导体接驳件安装,该第二安装腔供呈筒状设置的应力锥安装,以使得电缆穿过应力锥的一端被固定至中转接头内并于导体接驳件电连接,该应力锥上还设置有与导体接驳件接触的温度检测装置,该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导体接驳件的实时温度并将检测的实时温度发送至电网系统的控制终端。由于电缆和导体接驳件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这样就使得电缆和导体接驳件的温度相当,也即该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实时温度与电缆的温度相当,进而可以通过该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实时温度来判断电缆转接头内的温度是否正常,这样不仅有利于维护整个电网系统的正常工作,同时还能够降低电缆转接头发生着火的问题,此外还便于整个电网系统的维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缆转接头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应力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网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该电缆转接头10应用于电网系统100中,其包括中转接头11、导体接驳件12以及两应力锥13;该中转接头11设有第一安装腔111 以及分别与第一安装腔111连通的两第二安装腔112;该导体接驳件1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其安装于第一安装腔111内;该应力锥13呈筒状设置,其安装于该中转接头11的第二安装腔112内,该应力锥13用以将电缆固定至中装接头内,以使得该电缆与导体接驳件12电连接;该应力锥13还设置有与电网系统 100中的控制终端20电连接的温度检测装置131,该温度检测装置131用于检测电缆的实时温度,并且该温度检测装置131还将检测的实时温度发送至电网系统100的控制终端20,电网系统100的控制终端20根据温度检测装置131的检测结果控制整个电网系统100的工作。

该中转接头11采用绝缘材料制成,该绝缘材料可以是环氧树脂、乙丙橡胶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该中转接头11的形状有很多种,其可以呈1字型、 T字型、L字型等等,在此对该中转接头11的形状不做具体的限定;该中转接头11的第一安装腔111与两第二安装腔112可以呈1字型、T字型、L字型或者其他形状排布,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该导体接驳件1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该金属材料可以是金属铜、金属铝等等;该导体接驳件12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腔111内,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安装于第一安装腔111内,该导体接驳件12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腔111内,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该应力锥13采用绝缘材料制成,该绝缘材料可以是环氧树脂、乙丙橡胶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该应力锥13呈筒状设置,其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腔112 内,该应力锥13与中转接头11之间可以通过插接、螺纹连接以及其他的连接方式连接固定。

电缆伸入中转接头11内部的一端在应力锥13的作用下被固定于中转接头 11内,并且电缆伸入中转接头11中的一端与导体接驳件12连接,该应力锥13 上的温度检测装置131与导体接驳件12抵接。由于电缆和导体接驳件12均具有一定的电阻,电缆和导体接驳件12通电后都会发热;并且该导体接驳件12 和电缆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这样就使得导体接驳件12的温度和电缆的温度相当,也就是说,该应力锥13上的温度检测装置131检测到导体接驳件12上的实时温度与电缆的实时温度相当,该温度检测装置131将检测的实时温度发送至电网系统100的控制终端20时,该电网的控制终端20将实时温度与预设温度做比较,若实时温度小于预设温度,则判断该电缆转接头10处工作正常;若实时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则判断该电缆转接头10 处出现故障,需要断电检修。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转接头11内部设置第一安装腔111以及分别与第一安装腔111连接的两个第二安装腔112,该第一安装腔111供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导体接驳件12安装,该第二安装腔112供呈筒状设置的应力锥13安装,以使得电缆穿过应力锥13的一端被固定至中转接头11内并于导体接驳件12电连接,该应力锥13上还设置有与导体接驳件12接触的温度检测装置131,该温度检测装置131用于检测导体接驳件12的实时温度并将检测的实时温度发送至电网系统100的控制终端20。由于电缆和导体接驳件12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这样就使得电缆和导体接驳件12的温度相当,也即该温度检测装置131检测的实时温度与电缆的温度相当,进而可以通过该温度检测装置131检测的实时温度来判断电缆转接头10内的温度是否正常,这样不仅有利于维护整个电网系统100的正常工作,同时还能够降低电缆转接头10发生着火的问题,此外还便于整个电网系统100的维修。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该电缆与导体接驳件12之间连接牢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该导体接驳件12包括主体部121以及与主体部121连接的插接部122,两插接部122分别朝对应的第二安装延伸设置,该主体部121用以与电缆抵接,该插接部122用于夹持电缆。如此设置,一方面便于将电缆定位安装于该电缆转接头10内,另一方面还便于电缆的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地,该电缆转接头10还设置有环绕第一安装腔111的铜网14,该铜网14主要用来抵抗外界的一些电磁干扰,这就使得电缆通电时不会受到外界的电磁干扰问题。

考虑到该插接部122是由主体部121部分打孔形成的,这样就使得该插接部122的横截面积比较小,进而也就容易导致应力锥13上的温度检测装置131 与对应的插接部122容易出现错位的问题。鉴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该电缆接头还包括两金属环15,该金属环15安装于应力锥13 和导体接驳件12之间,该金属环15分别与应力锥13上的温度检测装置131以及导体接驳件12连接。该金属环15相当于一个转接件,其可以呈任意形状设置,只要保证其一端与导体接驳件12的插接部122抵接,其另一端与应力锥13 上的温度检测装置131抵接的同时,还增大该金属环15的横截面积即可;并且该金属环15是采用金属制成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电缆以及导体接驳件12通电后产生的热量通过该金属环15传递至温度检测装置131,这样就保证了该温度检测装置131能够间接的检测到电缆的实时温度。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照图2,该应力锥13邻近该导体接驳件12的一端的内壁面外扩形成安装槽132,该安装槽132与金属环15套接配合。如此设置,方便该金属环15的定位安装,避免了该金属环15受外力作用而产生位移,进而导致金属环15与温度检测装置131出现错位的问题发生。

为了保证该应力锥13能够与导体接驳件12抵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该电缆转接头10还包括两弹性件16,每一弹性件16安装于一第二安装腔112内,每一弹性件16用于弹性支撑对应的应力锥13,以使得对应的应力锥13与导体接驳件12抵接,这样就保证了该应力锥13上的温度检测装置131能够与导体接驳件12抵接,进而确保了该应力锥13上的温度检测装置131能够检测到电缆的实时温度。

进一步地,两第二安装腔112远离第一安装腔111的腔壁贯穿设置;该电缆转接头10还包括两盖体17,两盖体17分别用于盖合一第二安装腔112的敞口端;两弹性件16分别安装于一第二安装腔112内,该弹性件16的一端与盖体17抵接,该弹性件16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应力锥13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盖体17与中转接头11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很多种,盖体 17与中转接头11之间可以通过焊接、螺接、铆接以及其他方式连接固定,较佳地,该盖体17与中转接头1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螺栓将盖体17与中转接头11锁紧的程度影响着弹性件16的形变程度,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调整螺栓来将盖体17与中转接头11连接固定,同时还可以通过调节螺栓来调整应力锥 13与导体接驳件12之间的间隙,以使得应力锥13与导体接驳件12紧密抵接。

进一步地,该盖体17与中转接头11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18,该密封圈18 用于将盖体17与中转接头11之间的间隙密封,这样就使得外部的水、水汽无法通过盖体17与中转接头11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第二安装腔112内,进而影响电缆、导体接驳件12之间的正常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温度检测装置131的种类有很多种,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温度检测装置131为测温光纤,测温光纤具有耐腐蚀、电绝缘、防爆性好、体积小、重量轻、可绕曲、灵敏度高,使用寿命长、传输距离远、维护方便等优点。该测温光纤的安装方式有很多种,其可以嵌设于应力锥13内并沿着应力锥13的周向螺旋延伸设置,也可以嵌设于应力锥13内并沿着应力锥 13的周向延伸设置等等,较佳地,该测温光纤嵌设于应力锥13内并沿着应力锥 13的轴向延伸设置,这样可以缩短测温光纤的长度,从而节省了该电缆中转接头11的成本。

该测温光纤包括测温探头以及与该测温探头电连接的CT取电设备,该CT 取电设备安装于中转接头11上,该CT取电设备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获得电源的一种装置,其包括取电CT(取能互感器)和超宽电压输入DC-CD电源转换模块(将取电CT取得的电能量转化为所需要的直流电压)两部分组成。也就是说,该取电CT获取到电缆的电能量后通过超宽电压输入DC-CD电源转换模块转换成适合测温探头的电压,这样就无需为测温光纤配置一个独立的电源,进而简化了该电缆中转接头11的结构。

显然,该温度检测装置131还可以是现有的温度传感器或者其他能够感应温度的装置,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网系统100,请参照图3,该电网系统100包括控制终端20、多根电缆以及多个电缆接头,该电缆转接头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缆转接头1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该控制终端20包括终端服务器21、云端服务器22、LoRa 网关23、LoRa节点24,LoRa节点24与一个或者多个电缆转接头10的温度检测装置131通信连接,LoRa网关23与一个或者多个LoRa节点24通信连接, LoRa网关23与云端服务器22通信连接,云端服务器22与终端服务器21通信连接。

电网系统100工作时,电缆转接头10的温度检测装置131检测的实时温度通过对应的LoRa节点24发送至对应的LoRa网关23,对应的LoRa网关23通过云端服务器22发送至终端服务器21,终端服务器21比较实时温度与预设温度大小,若实时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则终端服务器21不发送控制信号;若实时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则终端服务器21发送控制信号,控制信号依次通过云端服务器22、对应的LoRa网关23、对应的LoRa节点24,以控制温度异常的电缆转接头10以及与电缆转接头10电连接的电缆断电,这样一方面能够避免电缆转接头10起火,另一方面还方便快速定位整个电网系统100中出现故障的位置,进而便于电网系统100的维修。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