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头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0775发布日期:2019-09-13 23:0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头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头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中经常用到的一种部件,包括插头和与插头连接的插座,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

但是,在现实使用中具有端子片的连接器插头在后期维护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端子片很难被拆卸下来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及连接器,其解决了现有连接器插头内的端子片在后期维护过程中不易被拆卸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头,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一端子组件,所述第一端子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端子片,所述端子片包括端片主体和设于所述端片主体一侧的弹性扣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用于供所述端片主体插入定位的插孔和从所述插孔朝向所述第一壳体之一外侧壁贯穿设置以用于供所述弹性扣体扣入定位的扣孔,所述端片主体的顶部设有凹槽,所述弹性扣体包括从所述凹槽一侧壁横向延伸的弹片和从所述弹片之自由端向上延伸凸设以用于扣合于所述扣孔内的凸扣。

进一步地,所述端片主体包括插入所述插孔内的主片体、用于与插座连接的导通片体以及用于与电缆线连接的接线片体,所述主片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两所述第一侧面分别垂直于两所述第二侧面,所述导通片体凸设于一个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接线片体凸设于一个所述第二侧面,所述凹槽凹设于另一个所述第二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包括靠近所述导通片体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及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槽底壁,所述第一侧壁通过所述槽底壁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所述弹片横向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凸扣的顶部到所述弹片底部的距离小于所述凹槽之槽口到所述槽底壁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有多个间隔设置并贯穿所述第一壳体其中一侧壁的第一条形孔以及多个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外侧面以用于与模具内顶针相抵接的第一顶出槽,所述第一顶出槽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第一条形孔贯穿于所述第一顶出槽的槽底面并向所述第一顶出槽的两外侧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之朝向所述插座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插座上两导向柱相配合的导向槽以及从所述导向槽之内壁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之外壁的开槽;且/或,

所述插头上还凹设有多个用于散热通风的第一切槽;且/或,

所述第一壳体之远离所述导通片体的一侧设有多个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壳体注塑变形的缺口以及多个供端子片穿设且用于散热通风的穿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插座及如上述所述的插头,所述插座包括第二壳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插座插入件以及与所述插座插入件连接的第二端子组件,所述端片主体插入于所述插座插入件上并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的两端设有导向槽,所述插座上设有与两所述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包括与所述插座插入件外侧面相连接的柱体及凸设于所述柱体顶部的半球体,所述导向柱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并凹设于所述导向柱外侧面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包括从所述半球体顶部延伸至所述半球体底部的第一槽体以及从所述半球体底部延伸至所述柱体底部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之槽口到所述第一槽体之槽底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槽体之槽口到所述第二槽体之槽底面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并贯穿所述第二壳体其中一侧壁的第二条形孔以及多个凹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外侧面以用于与模具内顶针相抵接的第二顶出槽,所述第二顶出槽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第二条形孔贯穿于所述第二顶出槽的槽底面并向所述第二顶出槽的两外侧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还包括多个间隔凸设于所述插座插入件上的凸块,所述第二端子组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插针,所述插针包括与所述插座插入件相贴合的连接片体及垂直于所述连接片体的插入片体,所述凸块位于两个所述连接片体之间,且所述凸块之顶部到所述凸块之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片体之顶部到所述连接片体之底部的距离;且/或,

所述插座之朝向所述插头的一侧面凹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切槽,每两个所述第二切槽为一列。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端子片上的端片主体插入于第一壳体上的插孔内,端子片上的弹性扣体扣合于第一壳体上的扣孔内,从而将端子片固定于第一壳体上,在后期拆卸维护时,可以通过按压扣孔内的弹性扣体,将弹性扣体上的凸扣和弹片一起按压于第一壳体上的凹槽内,使凸扣与扣孔脱离,再往一侧拉端子片就可以将端子片从第一壳体上拆卸下来,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头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端子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头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座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座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0、第一壳体;11、插孔;12、扣孔;13、第一条形孔;14、第一顶出槽;15、缺口;16、穿孔;20、第一端子组件;21、端子片;22、端片主体;221、主片体;2211、第一侧面;2212、第二侧面;222、导通片体;223、接线片体;224、凹槽;2241、第一侧壁;2242、第二侧壁;2243、槽底壁;23、弹性扣体;231、弹片;232、凸扣;30、导向槽;31、开槽;40、第一切槽; 50、第二壳体;51、第二条形孔;52、第二顶出槽;60、插座插入件;70、第二端子组件;71、插针;711、连接片体;712、插入片体;80、导向柱;81、柱体;82、半球体;83、定位槽;831、第一槽体;832、第二槽体;90、凸块;100、第二切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头,插头包括第一壳体10及第一端子组件20,第一端子组件2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端子片21,端子片21包括端片主体22和设于端片主体22一侧的弹性扣体23,第一壳体10上设有插孔11 和扣孔12,插孔11用于供端片主体22插入定位,扣孔12从插孔11朝向第一壳体10之一外侧壁贯穿设置以用于供弹性扣体23扣入定位,端片主体22的顶部设有凹槽224,弹性扣体23包括弹片231和凸扣232,弹片231从凹槽224 的一侧壁横向延伸,凸扣232从弹片231之自由端向上延伸凸设以用于扣合于扣孔12内,从而将端子片21固定于第一壳体10上,在后期拆卸维护时,可以通过按压扣孔12内的弹性扣体23,将弹性扣体23上的凸扣232和弹片231一起按压于第一壳体10上的凹槽224内,使凸扣232与扣孔12脱离,再往一侧拉端子片21就可以将端子片21从第一壳体10上拆卸下来,省时省力。

本实施例中,端片主体22包括主片体221、导通片体222以及接线片体223,主片体221插入插孔11内,导通片体222用于与插座连接,接线片体223用于与电缆线连接,主片体221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2211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2212,两第一侧面2211分别垂直于两第二侧面2212,导通片体222 凸设于一个第一侧面2211上,接线片体223凸设于一个第二侧面2212,凹槽 224凹设于另一个第二侧面2212,从而可以将端片主体22插入于插孔11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凹槽224包括第一侧壁2241、第二侧壁2242及槽底壁2243,第一侧壁2241靠近导通片体222,第二侧壁2242与第一侧壁2241相对设置,槽底壁2243设于第一侧壁2241与第二侧壁2242之间,第一侧壁2241 通过槽底壁2243与第二侧壁2242连接,弹片231横向连接于第一侧壁2241的顶端,以便于弹片231能回弹于凹槽224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凸扣232的顶部到弹片231底部的距离小于凹槽224 之槽口到槽底壁2243的距离,以便于弹性扣体23能被压入凹槽224内,使得凸扣232能脱离扣孔12。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壳体10上还设有多个第一条形孔13以及多个第一顶出槽14,多个第一条形孔13间隔设置于第一壳体10上并贯穿第一壳体 10其中一侧壁,多个第一顶出槽14凹设于第一壳体10的外侧面以用于与模具内顶针相抵接,第一顶出槽14的横截面为方形,第一条形孔13贯穿于第一顶出槽14的槽底面并向第一顶出槽14的两外侧延伸,第一壳体10在成型时可以通过顶针作用于第一顶出槽14将第一壳体10从模具内顶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插头之朝向插座一侧设有两个导向槽30以及两个开槽31,两导向槽30分别位于第一壳体10的两端并用于与插座上两导向柱80相配合,开槽31从导向槽30之内壁延伸至第一壳体10之外壁;由于导向槽30 的侧壁比较薄,不易注塑成型,在此设置开槽31,可以增大第一壳体10成型的几率;且/或,插头上还凹设有多个第一切槽40,多个第一切槽40用于插头散热通风,降低插头使用时温度。

第一壳体10之远离导通片体222的一侧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缺口15以及多个间隔设置的穿孔16,该缺口15可以优化产品结构,防止第一壳体10塑胶成型后变形,该穿孔16可供端子片21穿设固定且可以使得第一壳体10具有散热通风的效果。

如图6-9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插座及如上述的插头,插座包括第二壳体50、插座插入件60以及第二端子组件70,插座插入件60设于第二壳体50内,第二端子组件70与插座插入件60连接,端片主体22插入于插座插入件60上并与第二端子组件70电性连接,从而使得插头与插座电性导通。

插头的两端设有导向槽30,插座上设有与两导向槽30相配合的导向柱80,导向柱80包括柱体81及半球体82,柱体81与插座插入件60外侧面相连接,半球体82凸设于柱体81顶部,导向柱80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定位槽83,定位槽83凹设于导向柱80的外侧面,定位槽83包括第一槽体831以及第二槽体 832,第一槽体831从半球体82的顶部延伸至半球体82的底部,第二槽体832 从半球体82的底部延伸至柱体81的底部,第一槽体831之槽口到第一槽体831 之槽底面的距离大于第二槽体832之槽口到第二槽体832之槽底面的距离,以便于导向柱80能插入于导向槽30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壳体50上还设有多个第二条形孔51以及多个第二顶出槽52,多个第二条形孔51间隔设置于第二壳体50上并贯穿第二壳体 50其中一侧壁,多个第二顶出槽52凹设于第二壳体50外侧面以用于与模具内顶针相抵接,第二顶出槽52的横截面为方形,第二条形孔51贯穿于第二顶出槽52的槽底面并向第二顶出槽52的两外侧延伸,第二壳体50在成型时可以通过顶针作用于第二顶出槽52将第二壳体50从模具内顶出。

插座还包括多个凸块90,多个凸块90间隔凸设于插座插入件60上,第二端子组件70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插针71,插针71包括连接片体711及插入片体712,连接片体711与插座插入件60相贴合,插入片体712垂直于连接片体 711,凸块90位于两个连接片体711之间,且凸块90之顶部到凸块90之底部的距离大于连接片体711之顶部到连接片体711之底部的距离,以防止外部接头在插入于插针71上时压坏连接片体711;且/或,插座之朝向插头的一侧面凹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切槽100,每两个第二切槽100为一列,多个第二切槽 100用于插座散热通风,降低插座使用时温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端子片21上的端片主体22插入于第一壳体10上的插孔11内,端子片21上的弹性扣体23扣合于第一壳体10上的扣孔12内,从而将端子片21固定于第一壳体10上,在后期拆卸维护时,可以通过按压扣孔12内的弹性扣体23,将弹性扣体23上的凸扣232和弹片231一起按压于第一壳体10上的凹槽224内,使凸扣232与扣孔12脱离,再往一侧拉端子片21 就可以将端子片21从第一壳体10上拆卸下来,省时省力。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