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骨架定位轴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6323发布日期:2019-05-15 22:44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骨架定位轴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轴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骨架定位轴芯。



背景技术:

绕线轴芯是绕线机的一部分,用于固定变压器骨架并进行绕线,市面上常见的轴芯有两种:

一、在轴芯头部先钻孔,内部植入弹癀,压入钢珠,最后敲轴芯孔边沿,使钢珠无法从洞全部出来,只保留一小部分露出,在插骨架后,钢珠下压,透过弹簧与钢珠反作用力,将骨架卡于轴芯(径向作力);这种轴芯的缺点有:1、骨架装入轴芯,虽有径向作用力不会移动,但可左右移动(轴向作力),造成定位不准;2、钢珠经多次上下移动,压紧固定洞口会受到磨损,日久造成洞口变大,钢珠掉出,无法达成卡紧效果。

二、在轴芯头部沿中心,线切割一条对称方槽,轴芯头部两侧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开口。从而轴芯头部尺寸变大,当骨架入插入时,骨架内孔受变大尺寸影响,将轴芯尺寸内压,进而轴芯头部产生径向作用力,反作用骨架内孔,将骨架进行卡住。这种轴芯的缺点有:1.骨架装入轴芯,虽有径向作用力不会移动,但可左右移动(轴向作力),造成定位不准;2.开槽尺寸不好控制,槽开小了,卡不住骨架,槽开大了,多次插入取出骨架过程,轴芯易疲劳损伤,产生断裂; 3.头部张开部分被内缩工作日久,容易失去弹性,达到卡紧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骨架定位轴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变压器绕线时,紧固变压器骨架,防止变压器骨架发生径向和轴向上的移动。

该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压器骨架定位轴芯,包括:机轴插入端,所述机轴插入端上环向设有若干紧固螺丝槽,所述紧固螺丝槽用于与绕线机的机轴连接;骨架插入端,所述骨架插入端固定在所述机轴插入端的顶面,所述骨架插入端的前端设有平面凸台,所述骨架插入端的中部设有凸起部,所述平面凸台包括一体成型的插入斜坡、过渡平台和卡紧斜坡;变压器骨架从所述插入斜坡插入、穿过所述过渡平台后卡接在所述卡紧斜坡和所述凸起部之间,且所述变压器骨架的一端抵接所述卡紧斜坡,另一端抵接所述凸起部。

进一步地,所述骨架插入端横向开有通槽形成相对设置的上弹臂和下弹臂,所述上弹臂和所述下弹臂的顶端分别向中部倾斜形成上弹臂插头和下弹臂插头。

进一步地,所述通槽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第一通槽、第二通槽和U形圆槽,所述第一通槽设于所述骨架插入端的对称中心线上,所述第二通槽和所述U形圆槽设于所述骨架插入端的上部,且所述第一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和所述U形圆槽之间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U形圆槽的拐角处均设置为R角。

较佳地,所述插入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20°。

较佳地,所述过渡平台与水平面相平行。

较佳地,所述卡紧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3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防止变压器骨架发生径向和轴向上的移动。所述变压器骨架卡接在所述卡紧斜坡和所述凸起部之间,所述变压器骨架产生作用于所述卡紧斜坡的压力,所述卡紧斜坡亦反作用于所述变压器骨架,一方面,所述卡紧斜坡产生向左的力将所述变压器骨架紧靠在所述凸起部上,从而使所述变压器骨架不发生轴向方向的移动,达成自动定位效果;另一方面,所述卡紧斜坡产生向上的力将所述变压器骨架向上推,由于所述变压器骨架的内孔为方孔,因此所述变压器骨架的内孔均受此反作用力,从而使所述变压器骨架不发生径向方向的移动,达成卡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压器骨架定位轴芯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压器骨架定位轴芯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平面凸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压器骨架定位轴芯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机轴插入端1,紧固螺丝槽11。

骨架插入端2,平面凸台21,插入斜坡211,过渡平台212,卡紧斜坡213,凸起部22,通槽23,第一通槽231,第二通槽232,U形圆槽233,R角2331,上弹臂24,上弹臂插头241,下弹臂25,下弹臂插头251。

变压器骨架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变压器骨架定位轴芯,包括:

参照图1,机轴插入端1,所述机轴插入端1上环向设有若干紧固螺丝槽11,所述紧固螺丝槽11用于与绕线机的机轴连接;

参照图2和图3,骨架插入端2,所述骨架插入端2固定在所述机轴插入端 1的顶面,所述骨架插入端2的前端设有平面凸台21,所述骨架插入端2的中部设有凸起部22,所述平面凸台21包括一体成型的插入斜坡211、过渡平台212 和卡紧斜坡213;

参照图4,变压器骨架3从所述插入斜坡211插入、穿过所述过渡平台212 后卡接在所述卡紧斜坡213和所述凸起部22之间,且所述变压器骨架3的一端抵接所述卡紧斜坡213,另一端抵接所述凸起部22。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变压器骨架3插入所述骨架插入端2并最终卡接在所述卡紧斜坡213和所述凸起部22之间,所述变压器骨架3的右侧作用于所述卡紧斜坡213进行下压,产生作用于所述卡紧斜坡213的压力;所述卡紧斜坡213 亦反作用于所述变压器骨架3,一方面,所述卡紧斜坡213产生向左的力将所述变压器骨架3推向左端,使所述变压器骨架3的左端紧靠在所述凸起部22上,从而使所述变压器骨架3不发生轴向方向的移动,达成自动定位效果;另一方面,所述卡紧斜坡213产生向上的力将所述变压器骨架3向上推,由于所述变压器骨架3的内孔为方孔,因此所述变压器骨架3的内孔均受此反作用力,从而使所述变压器骨架3不发生径向方向的移动,达成卡紧效果。此外,所述卡紧斜坡213有1MM长度,可吸收目前业界所述变压器骨架3的公差,适应厂商多款不同公差的产品。

参照图1,所述骨架插入端2横向开有通槽23形成相对设置的上弹臂24和下弹臂25,通过线切割形成所述通槽23,因而所述上弹臂24和所述下弹臂25 之间形成开口,所述骨架插入端2的尺寸变大,更进一步地,所述上弹臂24和所述下弹臂25的顶端分别向中部倾斜形成上弹臂插头241和下弹臂插头251,所述变压器骨架3通过所述上弹臂插头241和所述下弹臂插头251顺利插入所述骨架插入端2,所述变压器骨架3的内孔受所述骨架插入端2的变大尺寸影响,将所述上弹臂24和所述下弹臂25内压,进而所述上弹臂24和所述下弹臂25 产生径向作用力,反作用于所述变压器骨架3的内孔,进一步保证所述变压器骨架3不发生径向方向的移动。

参照图2,所述通槽23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第一通槽231、第二通槽 232和U形圆槽233,且所述第一通槽231、所述第二通槽232和所述U形圆槽 233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通槽231设于所述骨架插入端2的对称中心线上用以扩大所述骨架插入端2的尺寸;所述第二通槽232设于所述骨架插入端2的上部,即在所述变压器骨架3卡接的区域外偏向一侧增设所述第二通槽232,所述上弹臂24更容易偏移,张开幅度更大,当所述上弹臂24压缩变形时,能够产生较大的张力,此外,由于所述上弹臂24产生的变形张力在所述变压器骨架 3卡接的区域外,不受所述变压器骨架3的内孔的压缩作用,故所述上弹臂24 产生的张力不易衰减,弹性张力恒定。

进一步地,所述U形圆槽233设于所述骨架插入端2的上部,且所述U形圆槽233的拐角处均设置为R角2331,因而所述上弹臂24变形产生张力可透过所述R角2331平滑顺利地释放,降低所述上弹臂24断裂的机率,保证所述上弹臂24的耐用性,张力恒定性。

较佳地,所述插入斜坡21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20°。

较佳地,所述过渡平台212与水平面相平行。

较佳地,所述卡紧斜坡21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30°。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