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及安装有该负离子发生器的空气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2019发布日期:2019-06-26 01:22阅读:8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及安装有该负离子发生器的空气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及安装有该负离子发生器的空气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空气负离子具有净化空气、消除污染、改善居住环境、对人体具有治疗保健的作用,因此,负离子发生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负离子发生器是一种生成空气负离子的装置,将金属或碳元素制作的释放尖端通上高压负电,利用尖端直流高压产生高点云,高速地释放出大量的电子,被空气中的氧分子捕捉,进而与空气中的微颗粒结合,提高滤网吸附空气中微颗粒物的能力,常应用于空气净化领域。制冷半导体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实现制冷的目的,可靠性高。现有的空调系统设计没有考虑到气流中的各种组份及其含量,比如氧气和负氧离子的含量,目前市面上的空调过滤网仅起到过滤的作用,不能改变过滤空气的组份含量,不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负离子产生浓度高的负离子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对空气中的微颗粒物吸附效果更好的空气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负离子发生器,包括框架,在所述框架上安装有高压包、放电电极和接地电极,所述高压包与所述放电电极相电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上安装有半导体制冷模块,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包括外框、导电片和制冷半导体,所述外框固定在框架上,所述导电片和制冷半导体设于所述外框内部,所述导电片与所述放电电极相电连接,在导电片或放电电极上安装有负离子探针,负离子探针的头部向前伸出于所述外框,所述制冷半导体的热端靠近所述导电片。

为了提高负离子产生浓度,在所述导电片的后侧固定有导热体,所述制冷半导体设于所述导热体的后侧,制冷半导体的热端与所述导热体相接触,在所述制冷半导体的冷端设有蓄冷块,并且,在所述外框上设有用来将形成于蓄冷块上的冷凝水导流至负离子探针头部周围的导流结构。

为了使蓄冷块上的冷凝水能顺利流向负离子探针的头部周围区域,所述外框包括筒状主体和设于筒状主体前端的锥形头部,所述筒状主体具有内壁和外壁,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冷凝水通道,所述冷凝水通道的进水口围设在所述蓄冷块的周围,冷凝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所述锥形头部的内表面相衔接,所述锥形头部的中央开有供负离子探针头部穿过的通孔,所述冷凝水通道和锥形头部的内表面形成所述的导流结构。

进一步优选,所述放电电极从所述筒状主体穿过,所述导电片、导热体和制冷半导体自前向后依次设置在所述筒状主体内部。

进一步优选,所述负离子探针的根部焊接在所述导电片的中央。

为了在放电区域产生均匀的负离子,所述框架具有纵梁和横梁,所述纵梁和横梁均为U型槽结构,所述放电电极为安装在所述横梁的U型槽内的导电条,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安装在所述横梁上,且一根导电条上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半导体制冷模块。

为了避免产生的负离子与接地电极相干涉,所述接地电极为设于所述导电条前侧的接地金属片,且接地金属片与所述负离子探针相互错开。

为了使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外框具有隔离和绝缘作用,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外框为绝缘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安装有上述负离子发生器的空气过滤装置,包括外壳,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在所述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前后两侧开口,在所述外壳内部还安装有滤网组件,所述滤网组件设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前侧并与负离子发生器之间形成负离子通道,所述负离子探针的头部伸入该负离子通道内。

滤网组件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滤网组件包括滤网、滤网包边、滤网前盖和滤网后盖,所述滤网包边包裹在所述滤网的外周,所述滤网前盖与滤网后盖相装配,且装配后的滤网前盖和滤网后盖固定在所述滤网包边的外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负离子发生器通过在框架上安装半导体制冷模块,负离子探针安装在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导电片上,制冷半导体的热端靠近导电片,使得热端产生的热量能传递到负离子探针位置,进而增强负离子探针产生负离子的作用,提高负离子的产生浓度。另外,半导体制冷模块专门为负离子探针设计,体积小,安装方便,产生冷凝水量少,对滤网的不良影响小,负离子发生器为一体化模块,仅需在整机中预留合适尺寸和电源触电即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离子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负离子发生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离子发生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离子发生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半导体制冷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本导体制冷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本导体制冷模块的外框的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空气过滤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空气过滤装置去掉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网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负离子发生器包括框架1,在框架1上安装有高压包2、放电电极3和接地电极4,高压包2与放电电极3相电连通,高压包2通过盖板13盖住,放电电极3上电连接有负离子探针6,负离子探针6即为放电针,在放电电极3与接地电极4之间引起电晕放电产生负离子。

框架1具有纵梁11和横梁12,纵梁11和横梁12均为U型槽结构,放电电极3为安装在横梁12的U型槽内的导电条,导电条为铜片,半导体制冷模块5安装在横梁12上,且一根导电条上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半导体制冷模块5,半导体制冷模块5接出引线与直流电源相连。接地电极4为设于导电条前侧的接地金属片,且接地金属片与负离子探针6相互错开。本实施例中,有4根导电条,每根导电条上设有3个半导体制冷模块5,即在框架1上安装有12个半导体制冷模块5,每个半导体制冷模块5对应有一根负离子探针6,使得负离子产生更为均匀。

以图6中箭头A所示方向为前向,本实施例的半导体制冷模块5包括外框51、导电片52、制冷半导体53、导热体54和蓄冷块55。其中,外框51为绝缘体并固定在框架1上,外框51采用绝缘体可以起到隔离和绝缘作用。外框51包括筒状主体511和设于筒状主体前端的锥形头部512,放电电极3从筒状主体511横向穿过,导电片52、导热体54和制冷半导体53自前向后依次设置在筒状主体511内部,导电片52采用铜片并与放电电极3即导电条直接电接触。锥形头部512的中央开有通孔516,负离子探针6的根部焊接在导电片52上,负离子探针6头部穿过通孔516并向前伸出于外框51。

本实施例中,导热体54采用导热陶瓷,制冷半导体53的热端531与导热陶瓷面接触,制冷半导体53的热端531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陶瓷和导电片52传递到负离子探针6上,使负离子探针6产生的负离子作用增强。另外,由于导热陶瓷的不导电性,使得制冷半导体53与负离子探针6之间不会相互影响。

蓄冷块55安装在外框51的后部,蓄冷块55呈三棱柱形,制冷半导体53的冷端532与蓄冷块55的柱面面接触。在外框51上设有用来将形成于蓄冷块55上的冷凝水导流至负离子探针6头部周围的导流结构。本实施例中,筒状主体511具有内壁513和外壁514,内壁513和外壁514之间形成冷凝水通道515,冷凝水通道515的进水口围设在蓄冷块55的周围,冷凝水通道515的出水口与锥形头部512的内表面相衔接,冷凝水通道515和锥形头部512的内表面形成导流结构。

如图8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过滤装置包括外壳7,在外壳7安装在负离子发生器和滤网组件8,滤网组件8位于负离子发生器前方20~30cm处,滤网组件8设于负离子发生器的前侧并与负离子发生器之间形成负离子通道9,负离子探针6的头部伸入该负离子通道9内。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滤网组件8包括滤网81、滤网包边82、滤网前盖83和滤网后盖84,滤网包边82包裹在滤网81的外周,滤网前盖83与滤网后盖84可以通过卡扣连接装配,且装配后的滤网前盖83和滤网后盖84固定在滤网包边82的外周。

在空气过滤装置的后侧安装有风机(图中未示),工作时,负离子探针6通过导电片52与高压包2负极相通,放出负离子,制冷半导体53的热端531产生热量通过导热陶瓷传递至负离子探针6,同时,空气与低温蓄冷块55相连,制冷半导体53的冷端532产生冷凝水在风机的带动下通过外框51上的导流结构流动负离子探针6尖端附近,两者作用相互结合,使得负离子探针释放负离子浓度得到加强,释放的负离子与空气中的微颗粒充分结合,使微颗粒物被带上负电,进而被滤网组件8充分吸收,以提高滤网的过滤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