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等分换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4476发布日期:2019-08-13 20:57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等分换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等分换向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换向器设计所有换向片与云母槽都是均匀等分的,换向片宽度一致,这种加工方式比较简单,也便于品检,但是由于相等的云母槽的原因,在装配成电动机后,在特定的转速下,容易产生周期性得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等分换向器,降低换向器旋转过程中的火花、噪音,提高电机使用寿命。消除了换向器在旋转过程中的周期性噪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等分换向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不等分换向器,包括:套筒;换向片,若干个换向片呈环形布置于套筒的圆周面上,相邻的换向片之间均具备间隙槽,间隙槽与套筒的自身轴线平行,间隙槽宽度相等,若干个换向片的宽度不等于同一值。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换向器设计将各个换向片的宽度、对应的夹角分成几种不同的数值。这样非等宽的设计,降低换向器运转过程中的火花、噪音,提高电机使用寿命。消除了换向器在旋转过程中的周期性噪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以套筒的自身轴线为顶点,在任意平角范围内均存在宽度值不相等的换向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在旋转半圈内即破坏周期性,防止出现周期大于旋转半圈的噪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换向片的数目为十二个。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十二个的数量较为合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以套筒的自身轴线为顶点,每个换向片宽度对应的夹角存在28°、30°、32°三种数值。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角度范围在32°至28°之间,角度变动为4°,使得相邻单个换向片之间的宽窄差异不大,保留原有的换向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换向片中对应夹角为28°的数量与对应夹角为32°的数量相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若干个28°、30°、32°的配合最后构成360°的周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除了一对互为对角的换向片夹角分别为28°、32°,其余的互为对角的换向片夹角度数均相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绝大多数的对角角度的换向片宽度相等,旋转时整体受到的偏向力小,不容易存在偏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换向片对应的夹角中仅有两个3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各角度之间也不是宽窄交替布置的,防止出现另一种周期噪音,进一步无规则化,尽量避免30°,则进一步起到降噪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仅存在一处相邻的三个换向片对应的夹角为32°,同时另外仅存在一处相邻的两个换向片对应的夹角为3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同一方向上的换向片之间的宽度值,不是等差、等比数列,无规则性高,进一步杜绝周期噪音,防止共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套筒的中心具备贯通腔,贯通腔的自身轴线与套筒的自身轴线重合,贯通腔与套筒的轴端面具备倒角过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贯通腔便于与其他部件装配,倒角减缓了装配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换向片通过第一装配钩、第二装配钩与套筒装配,第一装配钩、第二装配钩延伸方向与套筒自身轴线呈夹角布置,换向片连接有弯头,弯头由依次连接的第一直段、第二直段构成,第一直段与套筒自身轴线平行,第二直段与第一直段呈夹角布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装配钩提高了换向片与套筒连接的结构强度,弯头构成了换向片所具备的突起端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1-换向片;2-套筒;2a-倒角;2b-凸筋;3-间隙槽;4-接缝;5-贯通腔;6-弯头;6a-第一直段;6b-第二直段;7-第一装配钩;8-第一装配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不等分换向器,包括:套筒2;换向片1,若干个换向片1呈环形布置于套筒2的圆周面上,相邻的换向片1之间均具备间隙槽3,间隙槽3与套筒2的自身轴线平行,间隙槽3宽度相等,若干个换向片1的宽度不等于同一值。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换向器设计将各个换向片的宽度、对应的夹角分成几种不同的数值。这样非等宽的设计,降低换向器运转过程中的火花、噪音,提高电机使用寿命。消除了换向器在旋转过程中的周期性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以套筒2的自身轴线为顶点,在任意平角范围内均存在宽度值不相等的换向片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在旋转半圈内即破坏周期性,防止出现周期大于旋转半圈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换向片1的数目为十二个。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十二个的数量较为合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以套筒2的自身轴线为顶点,每个换向片1宽度对应的夹角存在28°、30°、32°三种数值。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角度范围在32°至28°之间,角度变动为4°,使得相邻单个换向片之间的宽窄差异不大,保留原有的换向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换向片1中对应夹角为28°的数量与对应夹角为32°的数量相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若干个28°、30°、32°的配合最后构成360°的周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除了一对互为对角的换向片夹角分别为28°、32°,其余的互为对角的换向片1夹角度数均相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绝大多数的对角角度的换向片宽度相等,旋转时整体受到的偏向力小,不容易存在偏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换向片1对应的夹角中仅有两个3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各角度之间也不是宽窄交替布置的,防止出现另一种周期噪音,进一步无规则化,尽量避免30°,则进一步起到降噪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仅存在一处相邻的三个换向片1对应的夹角为32°,同时另外仅存在一处相邻的两个换向片1对应的夹角为32°。

如图4所示,从某一换向片1开始,换向片1对应的夹角依次为32°、32°、28°、30°、28°、28°、32°、32°、32°、30°、28°、28°。

如图1所示,所有的换向片1是有一个独立的片材弯折构成,片材首尾连接构成接缝4,接缝4位于某一换向片1上,而不与间隙槽3重合。接缝4位于某一单个的换向片1上,方便圆周面上的始末定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同一方向上的换向片之间的宽度值,不是等差、等比数列,无规则性高,进一步杜绝周期噪音,防止共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套筒2的中心具备贯通腔5,贯通腔5的自身轴线与套筒2的自身轴线重合,贯通腔5与套筒2的轴端面具备倒角2a过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贯通腔便于与其他部件装配,倒角减缓了装配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换向片1通过第一装配钩7、第二装配钩8与套筒2装配,第一装配钩7、第二装配钩8延伸方向与套筒2自身轴线呈夹角布置,换向片1连接有弯头6,弯头6由依次连接的第一直段6a、第二直段6b构成,第一直段6a与套筒2自身轴线平行,第二直段6b与第一直段6a呈夹角布置。

每个换向片1上对应一个弯头6,所有的弯头6彼此间距相等。相邻的弯头6对应的夹角为30°。

如图3所示,同一个换向片1上的第二直段6b与第一直段6a的夹角为23°。实际上,第二直段6b与第一直段6a的弯折角度为157°。如图1所示,套筒2的一侧轴端面还具备径向凸起的凸筋2b,凸筋2b与第一直段6a贴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装配钩提高了换向片与套筒连接的结构强度,弯头构成了换向片所具备的突起端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