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稳固组装的按压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8242发布日期:2019-07-03 04:45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可稳固组装的按压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按压开关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稳固组装的按压开关。



背景技术:

现今各种电子产品所使用的零部件中,按压开关算是使用上已相当普遍的零部件,其是利用按压的方式进行控制,且因整体结构简单而易于生产制作,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电子产品上,如目前市面上的键盘、无线遥控器或数字随身听等。

传统按压开关大都于一座体上开设有容置槽,且具有数个接触部的数个端子设置于容置槽内,并将导电弹片设置于座体的容置槽内,其导电弹片中央处形成有呈拱起的压动部,并于周围处设有抵触于按压开关一端子的两个接触部的抵接部,以使导电弹片与端子的两个接触部形成两点接触,即可再将一按压件装设于导电弹片上方,并于按压件上方装设有结合于座体上的键帽。

然而,上述的按压开关设计,仍存在着以下的问题点,由于操作时是对按压件进行数万次以上的按压敲击,因此若座体与键帽之间组接效果不强,常会发生键帽固持不良,而产生座体与键帽松脱或分离的情况。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创作人改良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可稳固组装的按压开关,其是利用轴杆的第二轴向与活动轴芯的第一轴向相互垂直,所以在活动轴芯往复移动的路径上,轴杆与扣爪是稳定地扣合一起,即键帽与活动轴芯之间组接稳固,使按压开关具有结构组装稳固及键帽不易松脱或分离的功效。

于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稳固组装的按压开关,包括:一座体;一活动轴芯,定义有一第一轴向,该活动轴芯设置于该座体中且能够沿着该第一轴向往复移动,该活动轴芯延伸有数个轴杆,每一该轴杆定义有一第二轴向,各该第二轴向与该第一轴向相互垂直;一弹性体,被夹置于该座体与该活动轴芯之间;以及一键帽,延伸有数个扣爪,各该轴杆与各该扣爪相互扣合。

基于上述,本技术方案的可稳固组装的按压开关还包括一对弹臂,此对弹臂之间形成有吞口,凸块能跟随活动轴芯移动且经由吞口而选择性进入或退出此对弹臂之间,使按压或弹性复位,都能借由凸块和此对弹臂而产生段落感。

基于上述,此对弹臂具有两个颈缩接触部,凸块的两侧设有两个凹陷缺口,两个凹陷缺口对应两个颈缩接触部配置,使凸块经过两个颈缩接触部后,两个颈缩接触部能够快速嵌入两个凹陷缺口,以达到减少行程长度及快速切换复位的优点。

基于上述,座体延伸有配置在此对弹臂两侧的两个止挡块,以使此对弹臂被凸块弹性撑开时能够撞击于两个止挡块而发出撞击声。

借此,本技术方案的可稳固组装的按压开关相比现有的按压开关具有结构组装稳固及键帽不易松脱或分离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稳固组装的按压开关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键帽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活动轴芯与键帽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座体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稳固组装的按压开关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可稳固组装的按压开关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可稳固组装的按压开关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可稳固组装的按压开关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可稳固组装的按压开关的又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10 可稳固组装的按压开关;1 座体;11 上盖;12 底座;13 止挡块;2 活动轴芯;21 轴杆;22 凸块;221 箭头状块体;222 凹陷缺口;23 开关隔板;24 顶壁轨道;25 侧壁轨道;3 弹性体;4 键帽;41 扣爪;42 C字形扣块;5 弹臂;51 吞口;52 固定部;53 颈缩接触部;6 第一连杆;7 第二连杆;8 电路板;81 感光组件组;811 光传输口;82 发光组件;9 金属板;d1 第一轴向;d2 第二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稳固组装的按压开关10(以下简称按压开关10),此按压开关10包括一座体1、一活动轴芯2、一弹性体3及一键帽4。

如图1、图4至图9所示,座体1可为单件式座体(图中未示)或如图所示的组合式座体,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定。其中,本实施例的组合式座体说明如下,座体1包含能彼此盖合的一上盖11和一底座12,且座体1延伸有两个止挡块13,两个止挡块13自上盖11延伸成型,但不以此为限制,两个止挡块13也可自底座12延伸成型。

如图1、图3至图9所示,活动轴芯2定义有一第一轴向d1,活动轴芯2设置于座体1中且能够沿着第一轴向d1往复移动,活动轴芯2延伸有数个轴杆21,每一轴杆21定义有一第二轴向d2,各该第二轴向d2与该第一轴向d1相互垂直;详细说明如下,本实施例的活动轴芯2能够相对座体1上、下往复移动,数个轴杆21自活动轴芯2相对的前、后两侧向外延伸成型。

另外,活动轴芯2相对的前、后两侧还向外分别延伸有一凸块22及一开关隔板23,凸块22为一箭头状块体221,且箭头状块体221的两侧形成有两个凹陷缺口222。活动轴芯2的顶部具有一顶壁轨道24及该活动轴芯2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侧壁轨道25。

如图1、图5所示,弹性体3为一螺旋弹簧,本实施例的座体1延伸有一中心杆,弹性体3套设于中心杆且被夹置于座体1与活动轴芯2之间。

如图1至图3、图6至图9所示,键帽4延伸有数个扣爪41,每一扣爪41为自键帽4底部向下延伸成型的一C字形扣块42,各轴杆21与各C字形扣块42相互扣合,即各轴杆21与各扣爪41相互扣合,以使键帽4与活动轴芯2彼此组装并一起作动。

如图1、图5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开关10还包括一对弹臂5,此对弹臂5设置于座体1上,且此对弹臂5之间形成有一吞口51,凸块22的宽度大于吞口51的内径,凸块22能跟随活动轴芯2移动且经由吞口51而选择性进入或退出此对弹臂5之间,从而弹性撑开此对弹臂5来产生段落感。

另外,此对弹臂5具有一固定部52及自固定部52两侧向内延伸有彼此接近的两个颈缩接触部53,其中,本实施例的固定部52的外形呈现U字形片,两个颈缩接触部53为自固定部52的U字形片两端向内延伸的两个V字形段,但不以此为限制。此对弹臂5之间的间距是从固定部52到吞口51方向呈现两个颈缩接触部53彼此逐渐靠近,以在颈缩接触部53具有最大的弹性压迫力道,但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定。

再者,固定部52固定于座体1上,吞口51形成于两个颈缩接触部53之间,且凸块22两侧的两个凹陷缺口222对应两个颈缩接触部53配置,使凸块22经过两个颈缩接触部53后,两个颈缩接触部53能快速嵌入两个凹陷缺口222,以达到减少行程长度及快速切换复位的优点。

两个止挡块13配置在此对弹臂5两侧,以使此对弹臂5被凸块22弹性撑开时能够撞击于两个止挡块13而发出撞击声。

如图1、图4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开关10还包括一对第一连杆6及一对第二连杆7,此对第一连杆6的一端分别枢接在上盖11与该底座12之间、另一端分别在顶壁轨道24上活动,此对第二连杆7的一端分别枢接在上盖11与底座12之间、另一端分别在相对应的侧壁轨道25上活动,使活动轴芯2相对座体1沿着第一轴向d1往复移动时,此对第一连杆6与此对第二连杆7能均匀地牵制活动轴芯2的动作,让活动轴芯2与键帽4平稳地相对座体1移动。其中,此对第一连杆6呈倒V字形配置,此对第二连杆7呈V字形配置,但不以此为限制。

如图1、图5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开关10还包括一电路板8及一金属板9,座体1配置于电路板8上,金属板9设置在座体1与电路板8之间。

其中,电路板8安装有一感光组件组81,感光组件组81具有一光传输口811,开关隔板23能跟随活动轴芯2移动而选择性进入或退出于光传输口811,开关隔板23进入光传输口811即对感光组件组81遮光,开关隔板23退出光传输口811即不对感光组件组81遮光,如此产生按键信号。电路板8还安装有一发光组件82,发光组件82可朝座体1或朝活动轴芯2照射,以具有发光按键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开关10的使用状态,如图1至图4、图6至图9所示,活动轴芯2定义有第一轴向d1,每一轴杆21定义有第二轴向d2,因轴杆21的第二轴向d2与活动轴芯2的第一轴向d1相互垂直,所以在活动轴芯2往复移动的路径上,轴杆21与扣爪41是稳定地扣合一起,即键帽4与活动轴芯2之间组接稳固,使按压开关10具有结构组装稳固及键帽4不易松脱或分离的功效。

另外,如图6至图9并搭配图1所示,当按压开关10处于还未按压的自然状态时(见图6至图7),凸块22还未经由吞口51进入此对弹臂5之间;当使用者开始按压按压开关10而使活动轴芯2沿着第一轴向d1相对于座体1移动时(见图8所示),凸块22将跟随活动轴芯2而朝吞口51方向移动,使凸块22的两侧(即前述宽度的两端)将经由接触各颈缩接触部53而弹性撑开此对弹臂5,如此产生段落感(由无阻力的前段进入有阻力的中段);当使用者将按压开关10的活动轴芯2按压到底时(见图9所示),凸块22的两侧将会脱离各颈缩接触部53的弹性压迫而由有阻力的中段到达无阻力的后段,也就是让凸块22进入此对弹臂5之间。

反之,当使用者释放所按压的力道时,活动轴芯2将会借由弹性体3而反向弹性复位(见图5所示),使凸块22再次经由吞口51弹性撑开此对弹臂5而产生段落感(由无阻力的后段进入有阻力的中段),并接着让凸块22退出此对弹臂5之间而由有阻力的中段回到无阻力的前段。

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开关10无论是按压或弹性复位,都能借由凸块22和此对弹臂5而产生段落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