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3352发布日期:2019-06-11 22:2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产品。



背景技术:

传统的加热连接器通常包括第一插头组件、插座、第二插头组件,第一插头组件和第二插头组件装配于插座。当加热连接器应用于电池产品(电池产品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安装面板)中时,加热连接器的插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电池产品的安装面板。

在电池产品中,由于加热连接器具有高电压、小电流的特性,而为了满足加热连接器的爬电距离要求,加热连接器的设计尺寸往往偏大,从而导致其在电池产品的安装面板上占比较大的位置,严重约束了电池产品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产品,其集成化程度高,提升了电池产品的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产品,其包括箱体和加热连接器。箱体包括安装面板,加热连接器安装于安装面板。安装面板具有:主体部;第一插座部,突出于主体部并位于箱体外侧;以及第二插座部,突出于主体部并位于箱体内侧,且第二插座部与第一插座部相对设置并在纵向上互相连通。加热连接器包括:第一插头组件,安装于第一插座部;以及第二插头组件,安装于第二插座部并连接于第一插头组件。

第一插座部具有:第一壁体;以及第一连接部,设置于第一壁体外侧。第一插头组件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一壁体配合;以及第一连接件,设置于第一壳体外侧并连接于第一连接部。

第一插座部还具有:第一定位部,设置于第一壁体外侧。第一壳体具有:第一本体部,套设于第一壁体;第一安装部,突出于第一本体部并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定位部,设置于第一本体部内侧并与第一定位部凹凸配合。

第一连接件以悬臂式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安装部。第一插头组件还包括:第一锁止件,设置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安装部。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卡扣配合,第一锁止件固定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

第一壳体还具有:第一固定槽,设置于第一安装部。第一锁止件具有:第一基体部;第一延伸部,突出于第一基体部;第一弹性部,一端连接于第一基体部、另一端与第一基体部形成有间隔;以及第一扣持部,设置于第一弹性部的所述另一端并突出于第一弹性部,且第一扣持部与第一固定槽配合,以使第一延伸部固定第一连接件的所述另一端。

第二插座部具有:第二壁体;以及第二连接部,设置于第二壁体外侧。第二插头组件包括:第二壳体,与第二壁体配合;以及第二连接件,设置于第二壳体外侧并连接于第二连接部。

第二插座部还具有:第三定位部,设置于第二壁体内侧。第二壳体具有:第二本体部,收容于第二壁体;第二安装部,突出于第二本体部并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及第四定位部,设置于第二本体部外侧并与第三定位部凹凸配合。

第二连接件以悬臂式的方式设置于第二壳体的第二安装部。第二插头组件还包括:第二锁止件,设置于第二壳体的第二安装部。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卡扣配合,第二锁止件固定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

第二壳体还具有:第二固定槽,设置于第二安装部。第二锁止件具有:第二基体部;第二延伸部,突出于第二基体部;第二弹性部,一端连接于第二基体部、另一端与第二基体部形成有间隔;以及第二扣持部,设置于第二弹性部的所述另一端并突出于第二弹性部,且第二扣持部与第二固定槽配合,以使第二延伸部固定第二连接件的所述另一端。

主体部设置有:避让槽,与第二插座部的第二连接部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箱体的安装面板直接形成有安装第一插头组件的第一插座部和安装第二插头组件的第二插座部,因而与背景技术涉及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池产品相当于将加热连接器的插座直接集成设计在安装面板上,其不仅省去了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还提高了电池产品的集成化程度,从而提升了电池产品的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产品的加热连接器与箱体的安装面板之间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虚线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2中所示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沿图2中A-A线切分后的剖视图。

图5是图3的分解图。

图6是安装面板从一视角看到的立体图。

图7是安装面板从另一视角看到的立体图。

图8是第一插头组件中的第一锁止件与第一壳体的拆分图。

图9是第二插头组件中的第二锁止件与第二壳体的拆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安装面板 214安装壳

11主体部 215第一导电端子

11A避让槽 216第一线束体

12第一插座部 217第一密封圈

121第一壁体 218固定盖

122第一连接部 22第二插头组件

123第一定位部 221第二壳体

13第二插座部 221A第二本体部

131第二壁体 221B第二安装部

132第二连接部 221C第四定位部

133第三定位部 221D第二固定槽

2加热连接器 221E第二导向槽

21第一插头组件 222第二连接件

211第一壳体 223第二锁止件

211A第一本体部 223A第二基体部

211B第一安装部 223B第二延伸部

211C第二定位部 223C第二弹性部

211D第一固定槽 223D第二扣持部

211E第一导向槽 223E第二导向部

212第一连接件 223F第二手柄部

213第一锁止件 224第二导电端子

213A第一基体部 225第二线束体

213B第一延伸部 226第二密封圈

213C第一弹性部 A第一密封件

213D第一扣持部 B第二密封件

213E第一导向部 Y纵向

213F第一手柄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安装”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内”或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内”或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内”或者“外”。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电池产品包括电池、箱体、加热膜和加热连接器2。箱体包括安装面板1(安装面板可以为箱体的壁板或安装于箱体壁板上的集成连接器的面板),加热连接器2安装于安装面板1。加热膜位于箱体内部并电连接于加热连接器2,以对箱体内部的电池进行加热处理。其中,电池产品可为电池包或高压盒。

参照图4至图7,安装面板1具有:主体部11;第一插座部12,突出于主体部11并位于箱体外侧;以及第二插座部13,突出于主体部11并位于箱体内侧,且第二插座部13与第一插座部12相对设置并在纵向Y上互相连通。其中,所述纵向Y为安装面板1的厚度方向。

参照图3至图5,加热连接器2包括第一插头组件21和第二插头组件 22。第一插头组件21在箱体外部安装于安装面板1的第一插座部12,第二插头组件22在箱体内部安装于第二插座部13并连接于第一插头组件21。

由于箱体的安装面板1直接形成有安装第一插头组件21的第一插座部 12和安装第二插头组件22的第二插座部13,因而与背景技术涉及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池产品相当于将加热连接器2的插座直接集成设计在安装面板1上(即无需额外设置单独的插座),其不仅省去了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还提高了电池产品的集成化程度,从而提升了电池产品的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

参照图1至图3,加热连接器2在数量上可为两个。当两个加热连接器 2均安装于安装面板1后,所述两个加热连接器2的第一插头组件21均电连接于箱体外部的供电装置,而其中一个加热连接器2的第二插头组件22电连接于箱体内部的加热膜的正极、另一个加热连接器2的第二插头组件22 电连接于箱体内部的加热膜的负极,由此完成整个加热系统的电连接,从而实现对箱体内部电池的加热处理。

参照图6,第一插座部12可具有:第一壁体121;以及第一连接部122,设置于第一壁体121外侧。参照图8,第一插头组件21可包括:第一壳体 211;以及第一连接件212,设置于第一壳体211外侧。

当第一插头组件21与第一插座部12装配时,参照图3和图4,直接将第一插头组件21的第一壳体211通过插接方式与第一插座部12的第一壁体 121配合在一起,然后将第一连接件212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22,由此即可完成装配。这种装配方式简单、快捷,提高了电池产品的装配效率。

参照图6,第一插座部12还可具有:第一定位部123,设置于第一壁体 121外侧。参照图8,第一壳体211可具有:第一本体部211A,套设于第一壁体121;第一安装部211B,突出于第一本体部211A并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212;以及第二定位部211C,设置于第一本体部211A内侧并与第一定位部123凹凸配合。

基于第二定位部211C与第一定位部123的设置,使得第一壳体211的第一本体部211A能够快速、准确地套设于第一插座部12的第一壁体121,由此保证第一连接件212与第一连接部122之间的相对位置准确以便于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池产品的装配效率。

具体地,第一定位部123可为凸起(如图6所示),第二定位部211C 为凹槽(如图8所示)。可替代地,第一定位部123可为凹槽,第二定位部 211C为凸起。

参照图3、图4和图8,第一连接件212以悬臂式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壳体211的第一安装部211B。第一插头组件21还可包括:第一锁止件213,设置于第一壳体211的第一安装部211B。其中,第一连接件21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122卡扣配合,第一锁止件213固定第一连接件212的另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212可与第一安装部211B一体成型(即类似于图9中所示的第二连接件222与第二壳体221的第二安装部221B之间的连接关系)或通过销钉连接于第一安装部211B(如图8所示)。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22可为凸起(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件 212的所述一端设置有通孔(如图8所示),第一连接部122收容于所述通孔中,以使第一连接件212的所述一端与第一连接部122卡扣配合。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22可为凹槽、第一连接件212的所述一端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卡入第一连接部122中,以使第一连接件212的所述一端与第一连接部122卡扣配合。

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22可为凸起、第一连接件212的所述一端也设置有凸起,第一连接件212的凸起卡入第一连接部122与主体部11 之间(即类似于图4中所示的第二连接件222与第二壳体221的第二连接部 132之间的连接关系),以使第一连接件212的所述一端与第一连接部122 卡扣配合。

参照图8,第一壳体211还可具有:第一固定槽211D,设置于第一安装部211B。第一锁止件213可具有:第一基体部213A;第一延伸部213B,突出于第一基体部213A;第一弹性部213C,一端连接于第一基体部213A、另一端与第一基体部213A形成有间隔;以及第一扣持部213D,设置于第一弹性部213C的所述另一端并突出于第一弹性部213C,且第一扣持部213D与第一固定槽211D配合。

进一步参照图8,第一壳体211还可具有:第一导向槽211E,与第一固定槽211D间隔设置。第一锁止件213还可具有:第一导向部213E,突出于第一弹性部213C并与第一扣持部213D间隔设置;以及第一手柄部213F,连接于第一基体部213A并突出于第一基体部213A。

在第一插头组件21与第一插座部12的装配过程中,当第一连接件212 的所述一端与第一连接部122卡扣配合后,沿纵向Y推动第一锁止件213的第一手柄部213F,以使第一导向部213E沿着第一导向槽211E朝向安装面板1运动,直至第一扣持部213D插入第一固定槽211D中,此时第一延伸部213B支撑第一连接件212的所述另一端,由此实现第一锁止件213对第一连接件212的所述另一端的固定。

当需要拆卸第一插头组件21与第一插座部12时,首先沿纵向Y反向拉动第一锁止件213的第一手柄部213F,第一扣持部213D挤压第一弹性部 213C以使第一弹性部213C的所述另一端朝向第一基体部213A运动,直至第一扣持部213D从第一固定槽211D中脱出,此时第一延伸部213B位于第一连接件212的一侧;然后向下按压第一连接件212的所述另一端,以解除第一连接件212的所述一端与第一连接部122之间的卡扣配合;之后将第一插头组件21从第一插座部12中拔下即可。

为了便于第一扣持部213D与第一固定槽211D之间的配合,第一扣持部213D的外表面可为光滑的弧形表面。

参照图7,第二插座部13可具有:第二壁体131;以及第二连接部132,设置于第二壁体131外侧。参照图9,第二插头组件22可包括:第二壳体 221,与第二壁体131配合;以及第二连接件222,设置于第二壳体221外侧并连接于第二连接部132。

当第二插头组件22与第二插座部13装配时,参照图3和图4,直接将第二插头组件22的第二壳体221通过插接方式与第二插座部13的第二壁体 131配合在一起,然后将第二连接件222连接于第二连接部132,由此即可完成装配。这种装配方式简单、快捷,提高了电池产品的装配效率。

参照图7,第二插座部13还可具有:第三定位部133,设置于第二壁体 131内侧。参照图9,第二壳体221可具有:第二本体部221A,收容于第二壁体131;第二安装部221B,突出于第二本体部221A并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222;以及第四定位部221C,设置于第二本体部221A外侧并与第三定位部133凹凸配合。

基于第三定位部133与第四定位部221C的设置,使得第二壳体221的第二本体部221A能够快速、准确地套设于第二插座部13的第二壁体131,由此保证第二连接件222与第二连接部132之间的相对位置准确以便于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池产品的装配效率。

具体地,第三定位部133可为凸起,第四定位部221C为凹槽。可替代地,第三定位部133可为凹槽(如图7所示),第四定位部221C为凸起(如图9所示)。

参照图3、图4和图9,第二连接件222以悬臂式的方式设置于第二壳体221的第二安装部221B。第二插头组件22还可包括:第二锁止件223,设置于第二壳体221的第二安装部221B。第二连接件22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132卡扣配合,第二锁止件223固定第二连接件222的另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件222可与第二安装部221B一体成型(如图 9所示)或通过销钉连接于第二安装部221B(即类似于图8中所示的第一连接件212与第一壳体211的第一安装部211B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32可为凸起、第二连接件222的所述一端设置有通孔,第一连接部122收容于所述通孔中(即类似于图4中所示的第一连接件212与第一壳体211的第一连接部122之间的连接关系),以使第二连接件222的所述一端与第二连接部132卡扣配合。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32可为凹槽、第二连接件222的所述一端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卡入第二连接部132中,以使第二连接件222的所述一端与第二连接部132卡扣配合。

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32可为凸起(如图7所示)、第二连接件222的所述一端也设置有凸起(如图9所示),第二连接件222的凸起卡入第二连接部132与主体部11之间,以使第二连接件222的所述一端与第二连接部132卡扣配合。

参照图9,第二壳体221还可具有:第二固定槽221D,设置于第二安装部221B。第二锁止件223可具有:第二基体部223A;第二延伸部223B,突出于第二基体部223A;第二弹性部223C,一端连接于第二基体部223A、另一端与第二基体部223A形成有间隔;以及第二扣持部223D,设置于第二弹性部223C的所述另一端并突出于第二弹性部223C,且第二扣持部223D与第二壳体221的第二固定槽221D配合。

进一步参照图9,第二壳体221还可具有:第二导向槽221E,与第二固定槽221D间隔设置。第二锁止件223还可具有:第二导向部223E,突出于第二弹性部223C并与第二扣持部223D间隔设置;以及第二手柄部223F,连接于第二基体部223A并突出于第二基体部223A。

在第二插头组件22与第二插座部13的装配过程中,当第二连接件222 的所述一端与第二连接部132卡扣配合后,沿纵向Y推动第二锁止件223的第二手柄部223F,以使第二导向部223E沿着第二导向槽221E朝向安装面板1运动,直至第二扣持部223D插入第二固定槽221D中,此时第二延伸部223B支撑第二连接件222的所述另一端,由此实现第二锁止件223对第二连接件222的所述另一端的固定。

当需要拆卸第二插头组件22与第二插座部13时,首先沿纵向Y反向拉动第二锁止件223的第二手柄部223F,第二扣持部223D挤压第二弹性部 223C以使第二弹性部223C的所述另一端朝向第二基体部223A运动,直至第二扣持部223D从第二固定槽221D中脱出,此时第二延伸部223B位于第二连接件222的一侧;然后向下按压第二连接件222的所述另一端,以解除第二连接件222的所述一端与第二连接部132之间的卡扣配合;之后将第二插头组件22从第二插座部13中拔下即可。

为了便于第二扣持部223D与第二固定槽221D之间的配合,第二扣持部223D的外表面可为光滑的弧形表面。

参照图7,主体部11设置有:避让槽11A,与第二插座部13的第二连接部132相对设置。在按压第二连接件222的过程中,基于避让槽11A的设置,使得主体部11能够为第二连接件222预留足够的活动空间,以便于安装和拆卸。

参照图3至图5,第一插头组件21还可包括:安装壳214,设置于第一壳体211内;以及第一导电端子215,安装于安装壳214。第二插头组件22 还可包括:第二导电端子224,安装于第二壳体221。当第一插头组件21和第二插头组件22安装于安装面板1后,第二壳体221装配于安装壳214,第二导电端子224连接(如插接)于第一导电端子215。

具体地,参照图4,第一导电端子215设置有插孔,第二导电端子224 设置有插针。可替代地,第一导电端子215设置有插针,第二导电端子224 设置有插孔。

参照图3至图5,第一插头组件21还可包括:第一线束体216,连接(如压接)于第一导电端子215的远离第二导电端子224的一端。第二插头组件 22还可包括:第二线束体225,连接(如压接)于第二导电端子224的远离第一导电端子215的一端。其中,第一线束体216用于电连接于箱体外部的供电装置,第二线束体225用于电连接于箱体内部的加热膜。

参照图3至图5,第一插头组件21还可包括:第一密封圈217,设置于第一线束体216与第一壳体211之间;以及固定盖218,通过卡扣配合方式固定于第一壳体211。在安装固定盖218时,由于固定盖218同时挤压第一密封圈217的端面和外周面,由此在第一线束体216与第一壳体211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密封面。

参照图3至图5,第二插头组件22还可包括:第二密封圈226,设置于第二导电端子224与第二壳体221之间,以密封第二导电端子224与第二壳体221。

参照图4,电池产品还可包括:第一密封件A,密封第一插头组件21与第一插座部12;以及第二密封件B,密封第二插头组件22与第二插座部13。

第一密封圈217、第二密封圈226、第一密封件A和第二密封件B一起保证了加热连接器2的密封性能,使得电池产品满足IP68防水等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