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铝并沟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2122发布日期:2019-07-13 08:34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铝并沟线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铜铝并沟线夹。



背景技术:

并沟线夹用于中小截面的铝绞线或钢芯铝绞线以及架空避雷线的钢绞线在不承受张力的位置上的连接,在电力线路工程中使用极为广泛。目前,常用并沟线夹连接铝导线和铜导线,由于铜、铝直接连接会产生电化学反应,增大接触电阻,烧毁线夹,因此现有的并沟线夹通常采用铜铝过渡的并沟线夹,一般称之为铜铝并沟线夹。

公告号为CN20226850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铜铝并沟线夹,该铜铝并沟线夹包括底板、压盖及螺栓,底板的两侧设有相互平行的下铜线槽,压盖的两侧均设有与底板的下铜线槽相对应的上铜线槽,底板与压盖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底板和压盖的主体均为铝材料制成的整体件,底板一侧的下铜线槽的表面设有与底板热轧为一体的铜薄板,压盖与底板对应侧的上铜线槽的表面设有与压盖热轧为一体的铜薄板。

在该实用新型专利中,铜铝并沟线夹凹槽的表面设有铜薄板,该铜薄板与凹槽表面通过热轧成为一体,这就使得生产过程中需要借助其他设备来完成铜薄板与底板、压盖的融合,从而生产工序繁琐,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铜铝并沟线夹,该铜铝并沟线夹具有安装铜块便捷的特点,从而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铜铝并沟线夹,包括铝质的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以及用于夹紧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的夹紧件,所述上夹持部设有上铝线槽和上铜线槽,所述下夹持部分别开设有与上铝线槽和上铜线槽相对应的下铝线槽和下铜线槽,所述上铜线槽和下铜线槽上分别开设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上分别插接有铜块,所述铜块上设置有与燕尾槽相配合的燕尾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相对应的上铜线槽和下铜线槽上,开设燕尾槽,将铜块上的燕尾块滑动连接在燕尾槽内,通过外力挤压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最终实现铜块在上铜线槽和下铜线槽上的安装固定。与现有的将铜块热轧在凹槽上相比,加工更方便,生产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铜块外部设有能够使其嵌入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插接在所述燕尾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铜块外部设有安装件,使得该安装件能够将铜块边缘包裹,在铜块与燕尾槽之间提供弹性补偿,从而使铜块更稳固放置于燕尾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件两侧端面均突出于所述燕尾槽的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件两侧端面覆盖其所安装的燕尾槽端面,通过安装件的柔性形变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能够贴合的更紧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件上开设有供所述铜块过盈插接定位的安装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铜块嵌入安装孔一方面实现与安装件的固定连接,另一方面实现与上铜线槽和下铜线槽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紧件包括依次穿过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的力矩螺栓,以及位于下夹持部底端的固定螺母,所述力矩螺栓的螺栓头位于上夹持部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力矩螺栓的螺栓头置于上夹持部之上,力矩螺栓依次穿过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以及位于下夹持部底端的固定螺母,当力矩螺栓的螺栓头将上夹持部向下夹持部移动时,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能够夹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夹持部底部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限位条,两条所述限位条分别位于固定螺母的两侧,两条所述限位条通过挤压形变与固定螺母形成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夹持部底部设置有两条限位条,两条限位条位于固定螺母两侧,通过外力使两条限位条发生形变,从而将固定螺母固定在下夹持部底部,从而方便操作力矩螺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力矩螺栓的螺栓头和上夹持部之间还设置有压条,所述压条的底端设置有与上夹持部相贴合的弧状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压条置于上夹持部之上,且压条与上夹持部接触的面为弧状面,当向下拧上夹持部时,压条的弧面随着上夹持部移动,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从而能将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压得更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力矩螺栓与所述压条之间还设置有弹簧垫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弹簧垫片设置于力矩螺栓与压条之间,当拧紧后,可以起防松的作用,从而使压条不易反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铜铝并沟线夹,通过在相对应的上铜线槽、下铜线槽上开设燕尾槽,将铜块放置于上铜线槽、下铜线槽所开设的燕尾槽内,这样不仅使安装铜块方便,而且能够将铜块更稳固放置上铜线槽和下铜线槽内;

2.在相对应的上铜线槽、下铜线槽开设的燕尾槽内放置安装件,使安装件能够将铜块边缘包裹,从而给铜块和上铜线槽、下铜线槽提供弹性补偿。

3.在力矩螺栓上设置有弧状面的压条和弹簧垫片,当向下拧上夹持部时,通过弧状面压条增大受力面积,弹簧垫片的防止反弹作用,从而使得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夹得更紧并且不易反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爆炸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下夹持的底部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1、上夹持部;2、下夹持部;3、夹紧件;4、上铝线槽;5、上铜线槽;6、下铝线槽;7、下铜线槽;8、燕尾槽;9、铜块;10、安装件;11、安装孔;12、力矩螺栓;13、限位条;14、固定螺母;15、压条;16、弹簧垫片;17、燕尾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铜铝并沟线夹,包括上夹持部1、下夹持部2、以及夹紧件3,夹紧件3包括力矩螺栓12,力矩螺栓12依次穿过上夹持部1和下夹持部2、以及位于下夹持部底部的固定螺母14,当力矩螺栓12的螺栓头向下移动将上夹持部1向夹持部2拧紧时,上夹持部1与下夹持部2能够夹紧,且下夹持部2不会转动,从而达到固定电线的目的。

参照图1,在上夹持部1与力矩螺栓12之间设有压条15,该压条15的下端面设置为与上夹持部1相贴合的弧状面,通过增大受力面积从而提高力矩螺栓12对上夹持部1和下夹持部2的紧固效果。其中,压条15的上端面设置为平面,在压条15与力矩螺栓12之间设有弹簧垫片16,当将力矩螺栓12向下拧紧时,弹簧垫片16能够起到防止松弹的作用。

参照图2,上夹持部1上开设有上铜线槽5,上铜线槽5上设置有铜块9,上铜线槽5上开设有燕尾槽8,铜块9上设置有与燕尾槽8相配合的燕尾块17并形成滑动连接,铜块9边缘包裹有安装件10,安装件10上贯穿有供铜块9的燕尾块17穿过并与上铜线槽5的槽底形成抵接的安装孔11。下夹持部2上开设有下铜线槽7,下铜线槽7与上铜线槽5所运用的原理相同。

其中,上夹持部1和下夹持部2采用挤压的工艺进行挤压处理,使得铜块9和安装件10能够被固定于相应的上铜线槽5和下铜线槽7内,而安装件10则为铜块9提供弹性缓冲,避免铜块9发生过度形变而影响其工作性能。

参照图3,在下夹持部2上开设有两条限位条13,两条限位条13分别位于固定螺母14两侧,通过外力挤压两条限位条13,使两条限位条13形变,从而与固定螺母14过盈配合固定在下夹持部2的底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上夹持部1上开设上铜线槽5,在下夹持部2上开设下铜线槽7,在上铜线槽5和下铜线槽7上分别开设燕尾槽8,将铜块9插接于燕尾槽8内,从而使得安装铜块9方便。同时在上铜线槽5和下铜线槽7均插接安装件10,安装件10开设有安装孔11,铜块9通过安装孔11嵌入安装件10内,使安装件10包裹在铜片9的边缘。当力矩螺栓12将上夹持部1向下夹持部2拧紧时,力矩螺栓12上的压条15和弹簧垫片16能够起到增大面积、防止反弹的作用,使得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夹紧线缆,从而达到固定电线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