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3942发布日期:2019-07-19 23:14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极柱,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工业迅猛发展,广泛应用于数码产品、储能产品、电动汽车等领域。为应对不同的需求,锂离子电池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

在方形铝壳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生产中,一种全极耳的设计,可以保证电池在大倍率下的电流密度分布均匀,从而提高电池的功率特性。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将正负极极耳用超声焊与极柱焊接起来。由于正负极极柱分别为较厚铝片和铜片,将正负极极耳与极柱焊接时不易焊接。同时,焊接时,还易出现极耳撕裂、极耳错位、极耳粘连焊头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不利于实际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会导致良品率的下降。最终会导致电池的性能和安全存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该极柱可以有效的将极耳与极柱焊接,并可有效防止极耳撕裂、错位以及极耳粘连焊头的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上方且位于其两端处分别设有正极壳体极耳、负极壳体极耳,所述盖板的下方设有分别与所述正极壳体极耳、负极壳体极耳相对应的正极夹式机构、负极夹式机构,所述正极夹式机构、负极夹式机构分别与正极壳体极耳、负极壳体极耳导通,所述正极夹式机构与负极夹式机构的加持端分别与电池正极极耳、电池负极极耳的厚度相适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正极夹式机构包括正极连接柱及正极夹持端,所述正极夹持端由两片长条形的正极极柱构成,该两片正极极柱呈竖直平行设置,其端部固定在正极连接柱的下端,固定后的两片正极极柱之间的距离与电池正极极耳的厚度相适配,所述正极连接柱的上端与盖板固定连接。

所述负极夹式机构包括负极连接柱及负极夹持端,所述负极夹持端由两片长条形的负极极柱构成,该两片负极极柱呈竖直平行设置,其端部固定在负极连接柱的下端,固定后的两片负极极柱之间的距离与电池负极极耳的厚度相适配,所述负极连接柱的上端与盖板固定连接。

所述正极连接柱为铝质的圆柱体,所述正极极柱为铝片。

所述负极连接柱为铜质的圆柱体,所述负极极柱为铜片。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柱,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有效的将极耳与极柱焊接,并可有效防止极耳撕裂、错位以及极耳粘连焊头的现象,可大大提高了焊接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装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极柱,包括盖板1,盖板1的上方且位于其两端处分别设有正极壳体极耳2、负极壳体极耳3,盖板1的下方设有分别与正极壳体极耳2、负极壳体极耳3相对应的正极夹式机构4、负极夹式机构5,正极夹式机构4、负极夹式机构5分别与正极壳体极耳2、负极壳体极耳3导通,正极夹式机构4与负极夹式机构5的加持端分别与电池正极极耳、电池负极极耳的厚度相适配。

本实施例的,正极夹式机构4包括正极连接柱41及正极夹持端,正极夹持端由两片长条形的正极极柱42构成,该两片正极极柱42呈竖直平行设置,其端部固定在正极连接柱41的下端,固定后的两片正极极柱42之间的距离与电池正极极耳的厚度相适配,正极连接柱41的上端与盖板1固定连接。正极连接柱41为铝质的圆柱体,正极极柱42为铝片。

负极夹式机构5包括负极连接柱51及负极夹持端,负极夹持端由两片长条形的负极极柱52构成,该两片负极极柱52呈竖直平行设置,其端部固定在负极连接柱51的下端,固定后的两片负极极柱52之间的距离与电池负极极耳的厚度相适配,负极连接柱51的上端与盖板1固定连接。负极连接柱51为铜质的圆柱体,负极极柱52为铜片。

如图2所示,实际使用过程中,卷绕得到卷芯7后,先将电池的正极极耳8、负极极耳9先进行超声预焊。然后将电池的正极极耳8和负极极耳9置入本实用新型的夹式极柱中,通过正极夹式机构4的正极极柱42夹住正极极耳8,负极夹式机构5的负极极柱52夹住负极极耳9,然后加压,将正负极夹式极柱压紧。再进行超声焊接,完成极耳焊接。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