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出电极与定位盖一体式电容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7551发布日期:2019-07-24 09:28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出电极与定位盖一体式电容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引出电极与定位盖一体式电容器结构。



背景技术:

电容器的封装和引出方式有很多种,在电力电子电容器的应用中常见一种圆柱形金属外壳,顶部电极引出,塑料定位盖绝缘的薄膜电容器。这种结构封装的电容器能很大效率地利用空间,安装方便,容易做成标准化元件供客户选择组合。

但此类电容器现在在制作时主要存在两个生产工艺问题:

一是为保证电容器尺寸和密封性,定位盖要与金属外壳紧密配合不留缝隙,目前行业普遍在生产中采取的措施是在定位盖与外壳的接触面上涂抹一圈硅胶,用气压装置将与电容器半成品组装好的定位盖压下,与金属外壳紧密配合,由于硅胶固化需要5-6h,同时电容器内部未灌封固定,电容器在气压装置中取出后,与金属外壳组装好的定位盖易反弹,留有缝隙。所以我们不得不在电容器从压盖设备中取出之前,将胶带缠绕在定位盖和外壳上,以防止在硅胶固化前定位盖向上回弹。这样使得产品浪费很大的时间成本及占用很大的人工成本,无法实现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且每次缠胶带撕胶带,涂胶,大大浪费材料,降低效率,增加产品不环保风险。具体见图1,图2,图3所示。

二是由于客户端安装要求,引出电极脚距和外露尺寸尤为重要, 如何保证引出电极脚距和外露尺寸的精度,在制作该类电容时一直是难以突破的瓶颈, 现行解决方案为定位盖、引出电极组装后,在灌注环氧树脂前用专用的夹具保证电极脚距和外露尺寸,待环氧树脂固化后再取下夹具。此种方法给生产过程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每次上夹具卸夹具浪费很多工时,夹具的保管和更换也很麻烦,经常有返工品和不良品出现,完全不适用于大批量现代化流水线生产模式。如果生产时人为操作控制不好或使用不良夹具,便会出现批量性尺寸不良,造成批量性损失不但安装困难,有时勉强安装接触不良,也给设备电路的长期运作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电容器生产过程中成本高,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出电极与定位盖一体式电容器结构,其能够节约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引出电极与定位盖一体式电容器结构,其包括外壳、电容器芯体、灌封料和引出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一端开口的柱形壳体,所述柱形壳体的开口处套装有定位盖,所述定位盖与所述柱形壳体内部形成安装所述电容器芯体的腔体,所述定位盖上固定有引出电极,所述引出电极通过铜带连接所述电容器芯体。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盖为塑料盖,所述引出电极与所述定位盖注塑成一体结构,所述外壳为金属外壳;

所述柱形壳体开口处外壁设置有向内定位凹槽,所述定位盖下延外周面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凹槽配合的环形凸槽或呈环形布置的凸点。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将引出电极与定位盖直接固定成一体,有效解决了生产制作过程中电极脚距和外露尺寸保证问题,减少不必要的夹具成本以及上卸夹具的人工成本,避免因人为操作或夹具不良所带来的批量性损失,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满足了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要求;进一步的,通过定位盖下延外周面环形凸槽或呈环形布置的凸点与柱形壳体上的定位凹槽实现卡紧固定,可以有效避免定位盖在与电容组装后的回弹,避免硅胶和胶带的使用,进一步节约了不必要的材料成本及涂胶缠胶带撕胶带产生的人工成本,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并且有效避免了因人为因素产生的不良,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容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定位盖结构及涂硅胶位置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电容器缠胶带固定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容器芯体芯体与定位盖组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焊接好的芯体结构和外壳组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定位盖上凸点或环形凸槽与外壳上的定位凹槽配合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引出电极和定位盖一体式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定位盖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引出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外壳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4到图11所示,一种引出电极与定位盖一体式电容器结构,其包括外壳1、电容器芯体3、灌封料4和引出电极22,外壳1为一端开口的圆柱形壳体,并且为金属外壳,外壳1的开口处套装有定位盖21,定位盖21与外壳1内部形成安装电容器芯体3的腔体,定位盖21上固定有引出电极22,引出电极22通过铜带23连接电容器芯体。具体的,定位盖21为塑料盖,引出电极22与定位盖21注塑成一体结构,外壳1为金属外壳。

外壳1开口处外壁设置有向内定位凹槽,定位盖21下延外周面设置有与定位凹槽配合的环形凸槽或呈环形布置的凸点。塑料的定位盖21从外壳1外部下延改为在外壳内部下延,把引出端和金属的外壳1以及电容器芯体3上部完全绝缘,大大增加了两引出端的爬电距离,解决了电容器芯体3与外壳1的绝缘隐患,提高了电容器的安全性能,为电容器安装提供了极大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善电容器结构,使得产品可以实现流水线式自动化生产,不但提高效率,并且机器的自动化加工,减少人工,也大大提高了产品工艺的一致性及稳定性,有效地降低产品的不良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