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鱼漂及其天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0933发布日期:2020-01-03 10:18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鱼漂及其天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鱼漂及其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已经应用于渔具中,如在鱼漂内设置通信部件,并借助蓝牙或wifi将鱼漂的实时状态及其他信息传输至钓鱼者的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中。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鱼漂中,通常将射频同轴电缆端部的屏蔽层去掉作为智能鱼漂的天线,并与鱼漂的漂尾并排放置。但是,在该鱼漂的使用过程中,由于钓鱼者在钓鱼的过程中,漂尾露出水面的部分很少,且由于水会吸收一部分电磁波,这会严重降低这种天线的性能,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一)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智能鱼漂内的天线性能较差,用户体验不好。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应用于智能鱼漂,其包括电气组件和天线,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智能鱼漂的漂尾的末端,且所述天线与所述电气组件连接,以与智能设备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天线为fpc天线,所述天线设置成卷绕于所述漂尾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天线为fpc天线,所述天线插设于所述漂尾具有的中空孔内。

可选地,所述天线采用lds形成于所述漂尾的外表面。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还包括天线基体,所述天线采用lds形成于所述天线基体的外表面,所述天线基体插设于所述漂尾具有的中空孔内。

可选地,所述天线包括射频部和同轴电缆,所述射频部和所述电气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同轴电缆的内芯的相对两端,所述同轴电缆插设于所述漂尾具有的中空孔内。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还包括参考地,所述参考地由金属材料形成,所述参考地与所述同轴电缆的屏蔽层连接。

可选地,所述参考地设置成裹覆在所述漂尾的外表面,且所述参考地为网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射频部由金属铜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智能鱼漂,其包括漂脚、漂身、漂尾和上述任一所提供的天线装置,所述漂脚和所述漂尾分别连接于所述漂身的相对两端,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漂尾的末端,所述电气组件安装于所述漂身。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天线装置中,与电气组件连接的天线设置于漂尾的末端,从而在该智能鱼漂的使用过程中,只要漂尾的末端露出水面,就可以保证该天线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从水中露出,以向外发射电磁波,且电磁波基本不会因被水吸收而降低其性能,从而与智能设备之间形成较为稳定的通信连接关系,因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的性能较好,用户体验较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中天线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中部分结构的另一种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射频部;

2-同轴电缆;

21-内芯;

22-屏蔽层;

3-参考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其应用于智能鱼漂内,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鱼漂,以提升钓鱼用户的垂钓体验。其中,智能鱼漂包括漂脚、漂身和漂尾(图中均为示出),漂脚和漂尾分别连接在漂身的相对两端,该智能鱼漂上安装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其包括天线和电气组件(图中未示出),天线与电气组件连接,天线用于提供信号发射接收作用,为了保证该天线对信号的发射接收性能较好,可以将天线安装在智能鱼漂的漂尾末端,且天线具有设定成长度,进而在天线的形成或者安装过程中,可以使天线的一端与漂尾末端平齐,并使具有设定长度的天线自漂尾末端向靠近漂身的方向设置,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保证天线与漂尾之间具有可靠的连接关系,另一方面,由于在垂钓过程中,漂尾上自其末端为起点的一截必须暴露在水面以上,进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中天线的至少一部分必定从水面露出,这可以保证该天线装置的接受发射性能相对较好,从而与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关系相对稳定,用户体验较好。电气组件可以密封安装在漂身中,以为其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电气组件可以包括多种电器元件,如用于为其他部件提供能源的供电元件、用于检测智能鱼漂实时状态的各类传感器以及用于将前述传感器所检测到的信息转化成通信信号的转换元件等,此处不再赘述。更具体地,在垂钓过程中,前述传感器检测到的智能鱼漂的状态信息,可以经前述转换元件转换为可通信信号,再通过天线将前述信号发射出,进而使用户可以通过智能设备上显示的信息或震动反馈等迅速了解到鱼漂的如下坠、抖动等状态信息,题型用户进行抬杆或收网等操作,提升垂钓效率,防止因用户不能及时发现鱼漂异动,而失去捕获的最佳时机。

进一步地,天线可以由金属铜制成,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天线的发射接收性能,从而进一步提升与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天线和漂尾可以采用分体成型的方式形成,然后再通过可行的方式将天线固定连接在漂尾末端。可选地,天线可以为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柔性电路板)天线,fpc天线通常由具有一定柔性的材料制成,其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改变,从而可以使天线与漂尾之间的连接方式呈现多样化。

可选地,可以通过向fpc天线施加一定的力,使之裹覆固定在漂尾的外侧,这种连接方式操作简便,且对天线形状的改变基本不会破坏其内部结构,进而可以保证天线具有满足需求的发射接收性能;另外,采用前述连接方式所固定的天线的周围几乎不存在会对天线产生屏蔽作用的部件或结构,这可以进一步保证天线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

一般地,漂尾通常设置成中空结构,进而还可以将天线直接装入漂尾的中空孔内。具体地,在组装fpc天线和漂尾的过程中,可以预先对fpc天线进行卷绕操作,然后再将fpc天线自漂尾末端插入前述中空孔,这也可以使漂尾与fpc天线之间形成可靠的连接关系,且在漂尾的作用下,还可以防止金属质的fpc天线直接与水接触,起到提升金属天线使用寿命的目的;另外,通过使fpc天线位于漂尾末端的内部,还可以防止因在漂尾外增设天线,导致天线对漂尾所发出的光线产生阻挡作用,不利于该鱼漂在夜晚或黑暗环境下使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天线与漂尾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可选地,天线还可以采用lds(laser-direct-structuring,激光直接成型技术)形成。具体地,漂尾可以由塑料或其他新型材料制成,并采用激光直接成型技术使天线直接成型于漂尾的外表面上,进而使天线与漂尾形成一体结构,保证二者之间形成可靠的连接关系;同时,采用lds所形成的天线的直径通常较小,其对漂尾发出的光线的阻挡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采用lds直接在漂尾上形成天线容易对漂尾自身的结构产生破坏,进而可能对整个鱼漂的性能产生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还可以包括天线基体(图中未示出),在天线的形成过程中,可以采用lds在前述天线基体上形成天线,然后再将所形成的天线与电气组件连接,最后将天线基体插入自漂尾末端插入至漂尾的中空孔内,固定连接漂尾和天线,这可以防止因形成天线而破坏漂尾结构;同时,还可以防止因天线位于漂尾外表面而对漂尾所发出的光线产生阻碍效果,保证天线具有较优的工作性能。具体地,天线基体可以由塑料等材料制成,其可以为圆柱形、棱柱形或长方体状结构,且可以通过设计其尺寸等方式,保证在天线基体插入至中空孔之后,天线基体与漂尾之间具有可靠的连接关系。

进一步地,天线可以包括射频部1和同轴电缆2,可以将射频部1和电气组件分别连接在同轴电缆2中内芯21的相对两端,以通过射频部1将电气组件所掌握的鱼漂状态信息传输至智能设备上,同轴电缆2也可以插入至漂尾具有的中空孔内,以使整个鱼漂中各部分结构的整体性更强。具体地,射频部1可以由金属铜制成,如图2和图3所示,射频部1可以采用z形或s形走线方式,对此,本文不作限定,射频部1的末端与内芯21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互相连接,这也可以使二者之间形成有可靠的电连接关系;同样地,内芯21的另一端与电气组件之间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形成馈电点,以保证电气组件与射频部1之间具有可靠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关系。

为了进一步提升天线的辐射性能,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还可以包括参考地3,参考地3作为天线中射频部1的一个参考面,其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可以使参考地3与同轴电缆2的屏蔽层22连接,进而在该天线装置的工作过程中,通过引入参考地3,以在射频部1发射电磁波时,用来反射天线所辐射出的电磁波信号;并且,在天线接收信号时,则可以作为天线的耦合电容,接收空间电磁波,达到提升天线性能的目的;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的使用场景通常为水中,或靠近水面的区域,进而,通过增设参考地3,可以降低电磁波被水弱化的效果,达到提升天线发射效率和接收性能的目的。具体地,参考地3可以由金属铜制成,其可以为片状等结构,其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同轴电缆2的屏蔽层22连接,且参考地3可以裹覆连接在漂尾上靠近天线的位置处,优选地,可以使参考地3为网状结构,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参考地3的存在而阻碍漂尾发出的光线的传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