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远程控制的电缆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8141发布日期:2019-11-27 18:45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可远程控制的电缆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远程控制的电缆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市政改造工程不断增多,高压电力电缆的使用量不断增加,供电用的电力电缆的改造工程更为常见,如架空电力电缆入地、电缆走向变更,变电所电路出线延伸等工程。电力电缆改造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对电力电缆进行切割。在切割前,按照操作规程,应与电缆走向图核对相符,并使用仪器确认电缆无电压后,用接地的带绝缘柄的铁钎钉入电缆芯后,方可工作。扶绝缘柄的人应戴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垫上,并采取防灼伤措施。

电缆施工和维护人员如何从一束电缆中准确识别出某一特定电缆是否带电是一项基础但关键的工作。使用仪器虽然能够在电力电缆铺设、迁移、维护以及故障处理中用来判别一束电缆中想要找到的一根特定电缆,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由于受到磁场干扰,很容易产生对于电路是否带电的错误判断。判断电路发生错误不仅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重大停电事故;而且也会危害操作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人身安全事故。

目前,在不能准确判断一根电缆是否带电的情况下,电缆施工和维护人员在切割电缆时通常采用一种比较原始且存在安全隐患的方法,先用电缆穿刺铁钎对电力电缆进行穿刺定位,随后再用锯弓或电动剪刀等电缆切割装置进行切割。目前使用的电缆穿刺铁钎是在铁钎头的尾端带有木柄,在铁钎头上连接有接地线,该电缆穿刺铁钎存在以下缺陷:其一,施工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其二,随着电力电缆的容量的增大,在铁钎钉入电缆的过程中,若两相短路,可能发生握持铁钎及挥榔头的工作人员弧光灼伤等安全事故。

现有技术中,存在通过电动或液压驱动的电缆切割装置,这些装置因仅是作为切割工具使用,无法对电力电缆是否带电进行判断,若第一步中的电缆穿刺铁钎未能准确到位而对电缆是否带电造成误判,此时使用电缆切割装置进行切割,轻则会造成现场设备的损坏,重则会造成人员的伤亡。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尤其是在对电缆穿刺过程中判断电缆是否带电时现有技术的不足,急需一个即可准确判断电缆是否带电,又可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远程遥控,在穿刺过程中作业人员远离作业点,保障人身安全;同时对所穿刺的电缆可进行准确判断是否带电的可远程遥控的电缆穿刺装置。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可远程遥控的电缆穿刺装置包括空腔本体,本体上端敞口,在敞口端压盖有顶盖,顶盖中心开设有用于承载电缆的第一开口;在顶盖一侧铰接有压盖;在本体上部两侧壁处开设有通槽;在本体内底部装设有液压装置,液压装置的液压管线伸出本体与远端液压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液压装置包括可伸缩的液压杆,在液压杆上端设置有水平的推板,所述推板两端由前述通槽伸出;在推板上坐有底座,在底座上安装有间隔排列的主穿刺针和副穿刺针。

进一步的,所述主穿刺针固定在底座中心位置处,副穿刺针位于主穿刺针一侧,所述主穿刺针和副穿刺针之间距离不大于2.5cm。

进一步的,所述副穿刺针上端低于主穿刺针上端,两者之间高度差为2.5cm。

进一步的,在本体侧壁上安装有验电器,验电器通过导线与底座相连。

由于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远程控制液压装置带动主穿刺针、副穿刺针对电缆进行主动穿刺作业,主穿刺针、副穿刺针的间隔设置,可确保主穿刺针、副穿刺针总有一个可穿刺进电缆芯,从而保证穿刺效果。在整个穿刺过程中,作业人员可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对作业进行全程监控,远离作业现场,确保了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对电缆穿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主、副穿刺针结构示意图;

图4是退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主穿刺针未能与缆芯碰触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1.压盖,2.顶盖,3.通槽,4.底座,4-1.通槽,5.推板,6.本体,7.液压装置,7-1.液压杆,8.液压管线,9.验电器,10.接地线,11.主穿刺针,12.副穿刺针,13.下螺帽,14.螺杆,15.上螺帽,16.退针装置,16-1.手柄,17.绝缘层,18.缆芯。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可远程遥控的电缆穿刺装置包括空腔本体6,本体6上端敞口,在敞口端压盖有顶盖2,顶盖2中心开设有用于承载电缆的第一开口;在顶盖2一侧铰接有压盖1;在本体6上部两侧壁处开设有通槽3;在本体6内底部装设有液压装置7,液压装置7的液压管线8伸出本体与远端液压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液压装置7包括可伸缩的液压杆7-1,在液压杆7-1上端设置有水平的推板5,所述推板5两端由前述通槽3伸出;在推板5上坐有底座4,在底座4上安装有间隔排列的主穿刺针11和副穿刺针12。

所述主穿刺针11固定在底座4中心位置处,副穿刺针12位于主穿刺针11一侧,所述主穿刺针11和副穿刺针12之间距离不大于2.5cm。

所述副穿刺针12上端低于主穿刺针11上端,两者之间高度差为2.5cm。在穿刺过程中,当主穿刺针11穿刺与缆芯18碰触时,即停止液压装置7工作;若主穿刺针11未能碰触缆芯18,如图5所示,则副穿刺针12继续上升,直至与缆芯18碰触,液压装置7停止工作。通过主穿刺针11、副穿刺针12的高低配置,可避免两穿刺针同时碰触到不同相的缆芯18,避免了短路。

如图3所示,在主穿刺针11一侧开设有通槽4-1,副穿刺针12固定在通槽4-1内。副穿刺针12的固定方式可采用如下方式:副穿刺针12下部为螺杆,下部穿过通槽4-1,在通槽4-1两侧的螺杆上旋接有紧固螺帽,从而可将副穿刺针12固定在通槽4-1处。穿刺针11和副穿刺针12之间距离是根据电缆中缆芯之间的间距而设定,2.5cm的间距可满足现有大部分电缆穿刺,对于一些特定电缆可根据实际需要对穿刺针11和副穿刺针12之间距离进行调节,对副穿刺针12在通槽4-1内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改变主穿刺针11和副穿刺针12之间的间距。

所述压盖1为弧形板,在其中部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在底座4上的投影覆盖前述主穿刺针11、副穿刺针12。

在压盖1的铰接端对侧旋接有螺杆14,螺杆14上部旋接有上螺帽15;在压盖1的铰接端对侧的顶盖2上固定有下螺帽13。当压盖1扣合时,螺杆14旋入下螺帽13,再旋紧上螺帽15即可将压盖1定位,从而将电缆牢固的压紧在压盖1内。

进一步的,在本体6侧壁上安装有验电器9,验电器9通过导线与底座4相连。所述验电器9为高压验电器,其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详细描述,通过验电器9可判断主穿刺针11和副穿刺针12在穿刺后,电缆是否带电。

进一步的,在本体6或顶盖2上连接有接地线10。

进一步的,在本体6附近安装有视频系统,可远程观看现场实时画面。所述视频系统为已有技术,其具体结构非本申请发明点,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本申请在使用时,将压盖1打开,随后将待测电缆放置在顶盖2的第一开口处,随后闭合压盖1,将电缆固定。随后启动液压装置7,液压杆7-1带动推板5向上运动,从而推动底座4、主穿刺针11、副穿刺针12向上运动对电缆进行穿刺作业。由于主穿刺针11、副穿刺针12的间隔设置,及高低设置,可确保主穿刺针11、副穿刺针12总有一个可穿刺进电缆芯,同时还可防止主穿刺针11、副穿刺针12同时刺入缆芯18,从而保证穿刺的安全性和验电的效果。

如图4所示,在液压装置7停止工作后,主穿刺针11或/和副穿刺针12扎入电缆与电缆结合,不会随液压杆7-1下降而退出电缆。此时打开压盖1,并在推板5和底座4之间放入u形退针装置16,u形退针装置16开口向上,开口两端可顶触在电缆底面,退针装置16底面坐于推板5上。随后启动液压装置7,液压杆7-1带动退针装置16向上运动并推动电缆向上,由于此时底座4受到顶盖2的阻挡,随着退针装置16持续向上顶动电缆,主穿刺针11、副穿刺针12受阻逐渐退出电缆,直至完全退出,完成退针作业。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