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2233发布日期:2019-08-09 21:52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接线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接线排。



背景技术:

目前大电源直流柜(例如48V分立式电源直流柜)需要满足多路输出的要求,因而直流柜接线排也需要满足多路接线线缆200输出的要求。但是传统的接线排使用材料都是母线铜排,横截面是长方形,会对连接孔位160的数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截面是长方形的母线铜排最多只能开两排连接孔位160(图6和图7所示),如果超过两排连接孔位160,则第三排以下连接孔位160的线缆200会被一排连接孔位160或二排连接孔位160的线缆200挡住,无法正常输出线缆200(图8所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条母线铜排的连接孔位160数量往往不能够满足客户的线缆200输出路数,则需要在母线铜排下面再连一条母线铜排来补充连接孔位160,由于目前母线铜排单价较贵,往往对产品成本有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接线排,能够提供更多的连接孔位,而使插接在接线排上的线缆互相避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接线排,电气器件或设备的线缆经由连接端子与所述接线排电气连接,所述接线排至少包括朝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部,朝第二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大于90度,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在空间上相互错开的过渡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为180度。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过渡夹角X大于或等于90度。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部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距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端子的最大厚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朝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小于90度,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也设置有,用于使得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在空间上相互错开的过渡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三连接部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过渡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朝第四方向延伸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的夹角小于90度,所述第四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也设置有,用于使得所述第四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在空间上相互错开的过渡部。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或第四连接部上分别设置有一排或两排连接孔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接线排增加了过渡部,差错开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的连接端子,使得连接端子由一个平面变成两个平面,这样每个接线排的连接孔位数量比原来传统方案增多一倍,可以省去原本为了补充连接孔位的母线铜排,从而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接线排与连接端子、线缆连接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接线排与连接端子、线缆连接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接线排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接线排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接线排的侧视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接线排与连接端子、线缆连接后的主视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接线排与连接端子、线缆连接后的侧视图;

图8为另一个现有技术中接线排与连接端子、线缆连接后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

100—接线排 110—第一连接部 120—第二连接部

130—过渡部 140—第三连接部 150—第四连接部

160—连接孔位 200—线缆 300—连接端子

A—第一方向 B—第二方向 C—第三方向

D—第四方向 X—过渡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鉴于产品的成本压力,由于原来的机柜的标配的母线铜排已经满足过最大电流的温升要求,下面的扩容母线铜排仅仅只为满足补充接线孔位160的数量,对温升则带来很大的余量。也就说,如果保证原来母线铜排的截面基本不变(备注:母线铜排截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到母线铜排温升效果),同时能够满足足够多的接线孔位160数量,则可以省去底部的扩容母线铜排从而减低产品的成本。

请参照图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电气器件或设备的线缆200经由连接端子300与所述接线排100电气连接,所述接线排100至少包括朝第一方向A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部110,朝第二方向B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部120,所述第一方向A与所述第二方向B的夹角大于90度,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0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0之间、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110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0在空间上相互错开的过渡部130。以下对上述各个组成部分分别作进一步详细介绍。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接线排100包括第一连接部110、第二连接部120和过渡部130。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上分别设置有一排或两排连接孔位160,连接端子300与连接孔位160电气连接,从而使电气器件或设备的线缆200经由连接端子300与第一连接部110、第二连接部120电气连接。例如,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之间增加过渡部130的折弯断差,使第三排的连接孔位160和第四排的连接孔位160不在同一平面上,进而使第三排和第四排的线缆200不被第一排和第二排的线缆200遮挡。

优选地,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上分别设置有两排连接孔位160。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两者中之一上设置有一排连接孔位160,而两者中另一上设置有两排连接孔位160。第一连接部110、过渡部130和第二连接部120依次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连接部110、过渡部130和第二连接部120是由直条状母线铜排经过两次弯折形成的。过渡部130位于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之间,即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通过过渡部130间隔设置。过渡部130的存在使第一连接部110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0在空间上相互错开,进一步地,使连接在第一连接部110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0上的连接端子300在空间上相互错开,有效避免了连接端子300和线缆200在空间上的相互干扰。

其中,第一连接部110在弯折后,由过渡部130开始朝第一方向A延伸;而第二连接部120在弯折后,由过渡部130开始朝第二方向B延伸,且所述第一方向A与所述第二方向B的夹角大于90度。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A与所述第二方向B的夹角为180度,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连接部110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20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

过渡部130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0或所述第二连接部120所在的平面的夹角均为过渡夹角X,为了简化描述,下文过渡部130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0之间的过渡夹角X,即指过渡部130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0所在的平面的夹角。

过渡夹角X应大于或等于90度。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过渡部130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0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0,也就是说过渡夹角X为90度。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过渡夹角X为大于90度的钝角,例如过渡夹角X为110度。可以理解的是,为了美观和减少加工难度,过渡部130与第一连接部110之间的过渡夹角X可以等于过渡部130与第二连接部120之间的过渡夹角X;但是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过渡部130与第一连接部110之间的过渡夹角X也可以不等于过渡部130与第二连接部120之间的过渡夹角X。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10距离所述第二连接部120的第一高度H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端子300的最大厚度。第一连接部110距离所述第二连接部120的第一高度H指的是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0的第一高度H的两个相对的表面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接线排100增加了过渡部130,差错开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上的连接端子300,使得连接端子300由一个平面变成两个平面,这样每个接线排100的连接孔位160数量比原来传统方案增多一倍,可以省去原本为了补充连接孔位160的母线铜排,从而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目的。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朝第三方向C延伸的第三连接部140。所述第三方向C与所述第二方向B的夹角小于90度,优选地,第三方向C与所述第二方向B的夹角为0度,也就是说,第三方向C与所述第二方向B方向相同,第三连接部140与第二连接部120向同一个方向延伸。

所述第三连接部140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0之间也设置有过渡部130,过渡部130使得所述第三连接部140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0在空间上相互错开。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0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连接部120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三连接部140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部130与所述第三连接部140、所述第二连接部120之间的过渡夹角X大于或等于90度。具体地,与实施例1相类似,过渡部130可以垂直于第三连接部140和第二连接部120,也就是说第三连接部140和第二连接部120之间的过渡夹角X为90度。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140和第二连接部120之间的过渡夹角X为大于90度的钝角,例如过渡夹角X为110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连接部140上也开设有连接孔位160,且连接孔位160的方式和数量与实施例1中的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相同,故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朝第四方向D延伸的第四连接部150。所述第四方向D与所述第三方向C的夹角小于90度,所述第四连接部150和所述第三连接部140之间也设置有过渡部130,过渡部130使得所述第四连接部150和所述第三连接部140在空间上相互错开的过渡部130。

具体地,第四连接部150的设置方式与与实施例2中的第三连接部140相同,故在此不做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接线排100是否包括第三连接部140或第四连接部150,例如在某些情况下,接线排100只需要包括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这两个连接部,即可满足客户需求;而在另一些情况下,接线排100除了包括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以外,还需要第三连接部140、第四连接部150,或者更多的连接部,故本申请不限制具体连接部的个数,但连接部最少应包括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