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可靠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8761发布日期:2019-07-03 04:48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可靠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雷达天线车及大型特种车辆上旋转部位的快速可靠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机动式雷达系统及大型特种车辆上旋转部位锁紧方式为普通插销式锁紧或索具螺旋扣锁紧,这种传统的锁紧装置往往是单向锁紧,受运输冲击时易松动,无防松措施,锁紧定位存在一定缺陷,且受旋转部位重量外形尺寸及对位间隙限制影响,安装位置及锁紧方式难以满足要求,运输过程中易造成锁紧装置偏离变形,可靠性较低,影响装备运输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传统锁紧装置存在的单向锁紧易松动及受重量尺寸影响造成安装不便、可靠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根据实际安装情况调整锁紧过程中的长度和角度来避免旋转部位回位误差引起的不易对位的问题的快速可靠锁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该快速可靠锁紧装置由基座、连杆、套筒、销轴、插销和螺母构成,其特征在于:雷达或大型车辆的车身上固装有一个基座,旋转部件的合适位置安装有另一基座,基座上分别通过销轴和插销设置有连杆,两连杆之间螺纹套设有套筒,套筒两端端头的连杆上紧锁有螺母。

所述的基座由基座底板和基座支耳构成,基座底板的凹槽内固装有基座支耳,基座支耳上设置有供销轴穿过的通孔A。

所述的连杆由连杆支耳和连杆螺杆构成,连杆螺杆的端头制作有连杆支耳,连杆支耳上设置有供销轴穿过的通孔B。

所述的连杆螺杆上制作有外螺纹。

所述的套筒内壁两端分别制作有与连杆相适配的内螺纹。

所述的套筒外部的中间位置的截面为正六边形,两端截面为圆形。

所述的套筒表面制作有直纹滚花。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快速可靠锁紧装置的连杆与基座之间均通过销轴和插销连接安装,在安装时有利于调节连接杆角度,还可通过套筒与连杆的重合程度来调节连杆长度,使其位于合适的位置(避免与雷达车上其他部件干涉以及在旋转部位回位时便于对位操作)可解决因旋转部位回位误差引起的不易对位问题;锁紧套筒两端的连杆上设置的螺母,套筒与螺母构成了双螺母结构,具有良好的防松功能,有利于对运输过程中的旋转部件的锁紧固定,拆卸时亦简单方便,节省架设撤收时间,提供了雷达车或特征车辆的可靠性及机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基座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基座支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I-I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连杆,3、套筒,4、销轴,5、插销,6、螺母;

1-1、基座底板,1-2、基座支耳,1-3、凹槽,1-4、通孔A;

2-1、连杆支耳,2-2、连杆螺杆,2-3、通孔B。

具体实施方式

该快速可靠锁紧装置由基座1、连杆2、套筒3、销轴4、插销5和螺母6构成,雷达或大型车辆的车身上固装有一个基座1,旋转部件的合适位置安装有另一基座1,基座1由基座底板1-1和基座支耳1-2构成,基座底板1-1的凹槽1-3内固装有基座支耳1-2,基座支耳1-2上设置有供销轴4穿过的通孔A1-4;基座1上分别通过销轴4和插销5设置有连杆2,连杆2由连杆支耳2-1和连杆螺杆2-2构成,连杆螺杆2-2的端头制作有连杆支耳2-1,连杆支耳2-1上设置有供销轴4穿过的通孔B2-3,连杆螺杆2-2上制作有外螺纹,销轴4和插销5一起将连杆2安装在基座1上,且连杆2可能够以销轴4为轴心实现一定角度的转动;两连杆2之间套设有套筒3,套筒3内壁两端分别制作有与连杆螺杆2-2上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套筒3分别与两连杆2螺纹连接,通过套筒3与连杆螺杆2-2螺纹重合的程度来调节两基座1间的支撑长度,套筒3外部的中间位置的截面为正六边形,便于工具扳手操作拧紧,两端截面为圆形,套筒3表面制作有直纹滚花,便于手动调节,套筒3两端端头的连杆2上紧锁有螺母6,这样,螺母6和套筒3一起构成双螺母结构,具备防松功能。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便捷,使用时只需先将其一基座1固装在雷达或大型车辆的车身上,另一端基座1安装在雷达或大型车辆旋转部位上,可根据安装位置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通过调节连杆2与套筒3之间的配合长度及角度保证其与基座支耳1-2快速定位,连杆2上设置的螺母6,与套筒3形成双螺母结构,具备防松功能,解决了现有锁紧装置不易对位、单向锁紧、安全性低等问题,有效提高雷达、车辆产品的运输可靠性及撤收时间,使用稳定可靠,有效提高机动性、安全性。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上述举例说明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说明书后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或变形,以及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