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1632发布日期:2019-07-13 08:33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



背景技术: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越来越多的电池包开始采用框体与换热板集成箱体的方案,该方案电池包的箱体包括框体和固定于框体下侧的换热板,换热板在为电池系统提供冷却或加热的同时,还作为箱体结构的一部分使用。换热板与框体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由于密封圈夹持在换热板与框体之间,使得密封圈的周缘裸露在外,容易受泥沙污染,影响密封效果;此外,密封圈无限位结构,不易控制密封圈压缩量。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其能够对可压缩密封件进行定位,且能够避免可压缩密封件裸露在外,提高密封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其包括:下框体,围成周向封闭且在高度方向开口的收容空间,下框体包括位于下侧的第一底面;换热板,固定于下框体的第一底面并封闭下框体下侧的开口,换热板面向下框体的一侧在整个周缘设有收容槽,换热板的沿周缘位于收容槽外侧具有第一连接部;可压缩密封件,容置于收容槽中并夹持在下框体的第一底面与收容槽的底面之间,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与下框体的第一底面密封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换热板的收容槽从换热板的面向下框体的一侧向下凹入并向另一侧凸出。

在一实施例中,换热板的第一连接部设有沿高度方向贯通的固定孔;电池包还包括:紧固件,穿过固定孔以将换热板固定于下框体的下侧。

在一实施例中,下框体的第一底面设有向下突出的凸筋,凸筋沿下框体的整个周缘延伸,凸筋位于可压缩密封件的外侧并抵靠于换热板的收容槽的底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板的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与下框体的第一底面粘接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换热板的沿周缘位于收容槽的内侧具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上表面与下框体的第一底面密封连接,以将可压缩密封件与收容空间隔离。

在一实施例中,收容槽的两侧设有鼓筋,鼓筋沿换热板的整个周缘延伸,鼓筋从换热板背离下框体的一侧向上凹入并向另一侧凸出,处于收容槽外侧的鼓筋的上表面与下框体的第一底面密封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处于收容槽内侧的鼓筋的上表面与下框体的第一底面密封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可压缩密封件为弹性密封圈。

在一实施例中,电池包还包括:电池模组,收容于收容空间中并与换热板导热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中,收容槽对可压缩密封件进行了定位,便于控制可压缩密封件的压缩量,且收容槽的设置有效地避免了可压缩密封件裸露在外,提高了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的分解图。

图2是图1的组装图。

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剖开的局部截面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与图3类似的电池包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截面图。

图6是与图3类似的电池包的又一实施例的局部截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下框体 23鼓筋

11收容空间 24第一板

12第一底面 25第二板

13凸筋 26第一连接部

14支撑脚 27第二连接部

2换热板 R流道

21收容槽 3可压缩密封件

211底面 4电池模组

22固定孔 B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且将理解的是,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各种形式实施,因此,本文公开的具体细节不应被解释为限制,而是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且作为表示性的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以各种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

此外,诸如长度方向、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等用于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电池包的各构件的操作和构造的指示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且尽管当电池包的各构件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时这些指示是恰当的,但是当这些位置改变时,这些方向应有不同的解释,以对应所述改变。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的分解图。图2是图1的组装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包括:下框体1、换热板2以及可压缩密封件3。电池包还包括电池模组4。

下框体1围成周向封闭且在高度方向H开口的收容空间11,下框体1包括位于下侧的第一底面12。换热板2固定于下框体1的第一底面12并封闭下框体1下侧的开口,换热板2面向下框体1的一侧在整个周缘设有收容槽21。电池模组4收容于收容空间11中并与换热板2导热接触。可压缩密封件3容置于收容槽21中并夹持在下框体1的第一底面12与收容槽21的底面211之间。收容槽21的设置对可压缩密封件3进行了有效地定位,防止了在装配过程中可压缩密封件3位置偏移而影响密封效果;此外,便于控制可压缩密封件3的压缩量,使得可压缩密封件3能够被下框体1完全压入进收容槽21中以避免裸露在外。优选地,可压缩密封件3为弹性密封圈。

换热板2包括在高度方向H布置的一起形成供换热介质流动的流道R的第一板24和第二板25,第一板24相对第二板25位于朝向收容空间11的一侧,第一板24和第二板25一起弯折形成收容可压缩密封件3的收容槽21。

为了避免可压缩密封件3免受泥沙污染,除了将可压缩密封件3设置于收容槽21中,还需要在换热板2的沿周缘位于收容槽21的内侧的部分和外侧的部分与第一底面12进行密封,防止可压缩密封件3与外部的泥沙接触,而电池包的换热板2的固定方式(螺栓固定或胶粘固定等)以及收容槽21的形成方式有多种实施例,针对电池包不同的实施例,密封的方式以及具体结构设计也会有所变化,下面针对电池包的几种不同的实施例的密封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剖开的局部截面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在如图3和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换热板2经由紧固件B固定下框体1的下侧。优选地,紧固件B为螺栓。且换热板2与下框体1的第一表面12可通过结构胶进行密封连接。

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换热板2的收容槽21从换热板2的面向下框体1的一侧向下凹入并向另一侧凸出。第一板24和第二板25一起弯折形成收容可压缩密封件3的收容槽21。换热板2的沿周缘位于收容槽21外侧具有第一连接部26,沿周缘位于收容槽21内侧具有第二连接部27。换热板2的第一连接部26设有沿高度方向H贯通的固定孔22,紧固件B穿过固定孔22以将换热板2固定于下框体1的下侧。为了保持更好的密封性,第一连接部26的上表面与下框体1的第一底面12通过结构胶密封连接,第一连接部26与下框体1之间的密封有效地将可压缩密封件3在周向与外部隔开,防止外部的泥沙或颗粒从第一连接部26与下框体1之间进入到收容槽21而污染可压缩密封件3。此外,第一连接部26的上表面为平面,能够增大与下框体1的第一底面12的密封面积,使得密封效果更好。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换热板2经由紧固件B固定于下框体1的下侧,如图3所示,在紧固件B的连接方向上可能会有一些杂质等颗粒沿固定孔22进入到收容槽21中而污染可压缩密封件3,为了进一步保护可压缩密封件3免受从固定孔22进入的杂质等颗粒的污染,下框体1的第一底面12设有向下突出的凸筋13,凸筋13沿下框体1的整个周缘延伸,凸筋13位于可压缩密封件3的外侧并抵靠于换热板2的收容槽21的底面211。凸筋13将可压缩密封件3与固定孔22间隔开,将杂质等颗粒阻挡在凸筋13之外,有效地阻挡了杂质等颗粒向内运动而污染可压缩密封件3,起到辅助密封的作用,提高了可压缩密封件3的使用寿命,防止可压缩密封件3受到杂质等颗粒的污染而影响密封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7的上表面与下框体1的第一底面12密封连接,以将可压缩密封件3与收容空间11隔离。第二连接部27的上表面与下框体1的第一底面12经由结构胶密封连接。这一密封设计避免了收容空间中的物质(粘接胶、颗粒等)经由第二连接部27的上表面与下框体1的第一底面12之间进入到收容槽21中而污染可压缩密封件3,由此进一步提高了可压缩密封件3的密封效果。此外,第二连接部27的上表面也为平面,能够增大与下框体1的第一表面12的密封面积,提高密封效果。

综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6的上表面与第一底面12之间的密封、凸筋13与收容槽21的底面211之间的密封、第二连接部27的上表面与下框体1的第一底面12之间的密封将可压缩密封件3完全密封在收容槽21中,使得可压缩密封件3完全与外部隔离,有效地保护了可压缩密封件3免受外界泥沙等颗粒的污染,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密封效果。

图5是与图3类似的电池包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截面图。

在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换热板2并未采用紧固件B固定于下框体1的下侧,换而言之,换热板2的第一连接部26并未设有固定孔22,换热板2通过胶粘或焊接固定于下框体1。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换热板2未采用紧固件B进行固定且沿高向未设有固定孔22,不存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经由固定孔22进入杂质颗粒等污染物的问题,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下框体1无需设置沿下框体1的整个周缘延伸的凸筋13,进而简化了下框体1的结构。为了保证收容槽21两侧的密封性,本实施例采用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密封设计,即,换热板2的第一连接部26通过结构胶密封连接于下框体1的第一底面12,第二连接部27的上表面通过结构胶密封连接于下框体1的第一底面12。这种密封设计与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效果相同,在此不再重复。

图6是与图3类似的电池包的又一实施例的局部截面图。

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相比,收容槽21的形成方式不同,即,在本实施例中,热管理板2的周缘设有从热管理板2的背离下框体1的一侧向上凹入并向第一底面12凸出的两个间隔开的鼓筋23,所述收容槽21在两个鼓筋23之间形成,换而言之,收容槽21的两侧设有鼓筋23,鼓筋23沿换热板2的整个周缘延伸,鼓筋23从换热板背离下框体1的一侧向上凹入并向另一侧凸出。

处于收容槽21外侧的鼓筋23的上表面与下框体1的第一底面12密封连接。处于收容槽21内侧的鼓筋23的上表面与下框体1的第一底面12密封连接。具体地,两个鼓筋23的上表面分别与下框体1的第一底面12通过粘接胶密封连接。处于外侧的鼓筋23与下框体1之间的密封有效地将可压缩密封件3在周向与外部隔开,防止外部的泥沙或颗粒从外侧的鼓筋23与下框体1之间进入到收容槽21而污染可压缩密封件3。处于内侧的鼓筋23的上表面与下框体1的第一底面12之间的密封,避免了收容空间11中的物质(粘接胶、颗粒等)经由内侧的鼓筋23的上表面与下框体1的第一底面12之间进入到收容槽21中而污染可压缩密封件3,由此进一步提高了可压缩密封件3的密封效果。此外,处于收容槽21内侧的鼓筋23的上表面和处于收容槽21外侧的鼓筋23的上表面均为平面,能够增大与下框体1的第一底面12的密封面积,提高密封效果。

由于第三实施例中的鼓筋23从换热板2背离下框体1的一侧向上凹入并向另一侧凸出,使得流道R的在高度方向的最低位置抵于换热板2的其它位置处,对应地,下框体1的第一底面12的周缘还形成有支撑脚14,支撑脚14从第一底面12向下突出超过换热板2的最低位置。支撑脚14的设置避免了在电池包运输或放置过程中对流道R的挤压,提高了电池包的安全性。

上面详细的说明描述多个示范性实施例,但本文不意欲限制到明确公开的组合。因此,除非另有说明,本文所公开的各种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而形成出于简明目的而未示出的多个另外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