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接头连接器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自动化采用到转接头连接器的地方越来越多,如何大规模制造出转接头连接器以满足更多量的需求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模具制造行业注塑流道设计单一,不能大规模地注塑成型所需至产品,不利于提高产品的制造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提高产品制造效率的转接头连接器模具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接头连接器模具结构,其包括上模座及下模座,所述下模座设置有公模底板,所述公模底板上端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模脚块,所述模脚块之间设置有顶针板,所述模脚块上设置有公模板,所述上模座设置有母模固定板,所述母模固定板下方贴合设置有母模板,所述公模板与母模板匹配对接设置,所述母模固定板上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母模板内并排设置有两母模仁,两所述母模仁之间夹持设置有唧嘴,所述两母模仁之间围设形成第一主流道,所述唧嘴一端与进料口连通设置,所述唧嘴另一端与第一主流道连通设置,所述母模仁底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一主流道连通的第一连接流道;所述母模仁底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流道末端连通的呈“工”字形的第一注塑流道,所述公模板内并排设置有两公模仁,两所述公模仁之间围设形成第二主流道,所述公模仁上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二主流道连通的第二连接流道,所述公模仁上端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流道末端连通的呈“工”字形的第二注塑流道;所述公模仁与母模仁匹配对接设置,所述公模仁与母模仁之间围设形成多个成型腔,所述第一主流道与第二主流道对接形成主流道,所述第一连接流道与第二连接流道对接形成连接流道,所述第一注塑流道与第二注塑流道对接形成注塑流道,所述注塑流道分别与成型腔连通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公模仁内卡持设置有模仁镶块,所述模仁镶块上端部一侧开设有连通槽,所述模仁镶块上端部另一侧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与连通槽连通设置,所述连通槽匹配设置在注塑流道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流道分别设置在第一主流道两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流道末端连接至第一注塑流道的中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流道分别设置在第二主流道两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流道末端连接至第二注塑流道的中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母模板周侧设置有卡持块,所述公模板周侧间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卡持块卡持在定位块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持块截面为“凸”状构造,所述定位块截面为“凹”状构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转接头连接器模具结构通过公模仁与母模仁对接设置后形成主流道及连接流道,配合在连接流道末端设置注塑流道,最后将注塑流道与成型腔连通,完成连接器的注塑成型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接头连接器模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模仁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模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公镶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母模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马达外壳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接头连接器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座100及下模座200,所述下模座200设置有公模底板210,所述公模底板210上端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模脚块220,所述模脚块220之间设置有顶针板230,所述模脚块上设置有公模板240,所述顶针板230上设置有顶针,所述顶针贯穿公模板240设置;所述上模座100设置有母模固定板110,所述母模固定板110下方贴合设置有母模板120,所述公模板240与母模板120匹配对接设置,所述母模固定板110上开设有进料口111,所述母模板120内并排设置有两母模仁121,两所述母模仁121之间夹持设置有唧嘴122,所述两母模仁121之间围设形成第一主流道1211,所述唧嘴122一端与进料口111连通设置,所述唧嘴122另一端与第一主流道1211连通设置,所述母模仁121底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一主流道1211连通的第一连接流道1212,所述第一连接流道1212分别设置在第一主流道1211两端,所述母模仁121底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流道1212末端连通的呈“工”字形的第一注塑流道1213,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流道1212末端连接至第一注塑流道1213的中部。
所述公模板240内并排设置有两公模仁241,两所述公模仁241之间围设形成第二主流道2411,所述公模仁241上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二主流道2411连通的第二连接流道2412,所述第二连接流道2412分别设置在第二主流道2411两端,所述公模仁241上端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流道2412末端连通的呈“工”字形的第二注塑流道2413,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流道2412末端连接至第二注塑流道2413的中部;所述公模仁241与母模仁121匹配对接设置,所述公模仁241与母模仁121之间围设形成多个成型腔130,所述第一主流道1211与第二主流道2411对接形成主流道,所述第一连接流道1212与第二连接流道2412对接形成连接流道,所述第一注塑流道1213与第二注塑流道2413对接形成注塑流道,所述注塑流道分别与成型腔130连通设置,有效保证了连接器300产品了制造效率。
所述公模仁241内卡持设置有模仁镶块242,所述模仁镶块242上端部一侧开设有连通槽2421,所述模仁镶块242上端部另一侧开设有穿孔2422,所述穿孔2422与连通槽2421连通设置,所述连通槽2421匹配设置在注塑流道一侧,以使得外部注塑机内的注塑料通过进料口111进入到唧嘴122内,再从唧嘴122进入到主流道、连接流道、注塑流道后,最后经由连通槽2421从穿孔2422射出,从而在成型腔130内成型为连接器300构造,将模仁镶块242从公模仁241内分离出来,有效降低了公模仁241的制作成本,同时保证了注塑料在成型腔130内成型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母模板120周侧设置有卡持块123,所述公模板240周侧间设置有定位块243,所述卡持块123卡持在定位块243内,具体地,所述卡持块123截面为“凸”状构造,所述定位块243截面为“凹”状构造,从而完成母模板120与公模板240的稳定对接,避免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母模板120与公模板240松动影响连接器300产品的成型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转接头连接器模具结构通过公模仁241与母模仁121对接设置后形成主流道及连接流道,配合在连接流道末端设置注塑流道,最后将注塑流道与成型腔130连通,完成连接器300的注塑成型工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