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电池再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9060发布日期:2019-12-24 22:20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废旧电池再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旧蓄电池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废旧电池再生系统。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可重复充电蓄电池,其优势在于构造封闭、维护压力小、价格便宜、充放电性能良好、使用安全。

不过铅酸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硫化”现象,进而影响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所谓“硫化”现象,是指在蓄电池极板上产生的硫酸铅结晶沉积后不再参与电化学反应,影响蓄电池的蓄电能力,并且增大内阻的现象。如果能够解决“硫化”,就可以使废旧铅酸蓄电池再生。

铅酸蓄电池具有内阻,无论在放电还是充电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热,而温度升高会进一步带来容易发生火灾、电池内阻增大等不利后果。这一现象在废旧电池上尤为明显。这也限制了废旧电池的再利用。

废旧铅酸蓄电池在再生过程需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现有技术均是先期利用再生过程中反充电的电能转化为热能进行升温,电能损耗大;先期温度低、化学反应速率慢;后期温度过高又造成反应过快。

基于此,亟需一种废旧电池再生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废旧电池再生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废旧电池再生系统,包括再生装置、控制装置;

所述再生装置包括恒热装置、电池组散热换热器、超声振荡装置;

所述恒热装置包括恒热槽、支撑板,导热油设置在所述恒热槽内部;多个所述电池组散热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恒热槽内;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恒热槽上部,用于支撑所述电池组散热换热器;所述电池组散热换热器,包括支撑装置、导热装置、控温报警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槽体,所述槽体为内径与电池组外径相匹配的金属构件;所述导热装置由热管排列组成,所述热管一端设置在所述槽体内壁,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槽体外壁;所述控温报警装置包括双金属温度计、报警器,所述双金属温度计设置在所述槽体内壁;所述双金属温度计与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所述超声振荡装置设置在所述恒热槽内部;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scr驱动单元、微计算机、输出端子、输入端子;

所述scr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单元、显示单元、电压检测单元、电流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scr驱动器;

所述设置单元与所述微计算机电连接,通过所述设置单元将预设参数输入所述微计算机;

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微计算机电连接,所述微计算机将采集的信息以及输出信息通过所述显示单元显示;

所述电压检测单元与所述微计算机电连接,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将采集的输出电压信号引入所述微计算机;

所述电流检测单元与所述微计算机电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将采集的输出电流信号引入所述微计算机;

所述温度检测单元与所述微计算机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将采集的所述槽体内温度信号引入所述微计算机;

所述scr驱动器分别与所述输入端子、所述输出端子及所述微计算机电连接,所述scr驱动器依据所述微计算机的信号调节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及电流;

所述输出端子与需再生电池电极相连,所述再生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输入端子与外接电源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散热换热器还包括应急降温装置,所述应急降温装置包括换热盘管、换热剂、应急驱动装置;所述换热盘管设置在所述槽体内,所述应急驱动装置入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换热盘管的出口和入口相连,所述换热剂充入所述换热盘管及应急驱动装置内,所述应急驱动装置为所述换热剂提供流动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控温报警装置与所述应急驱动装置连锁,所测温度达到第一预设值时自动关闭所述应急驱动装置,所测温度达到第二预设值时自动启动所述应急驱动装置,所测温度达到第三预设值时自动启动所述报警器。

进一步地,所述应急驱动装置为压缩机,所述换热剂采用氟利昂制冷剂。

进一步地,所述应急驱动装置包括应急泵、冷却塔,所述换热剂采用导热油。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采用绝缘材料,所述槽体与所述盖板可拆卸连接。使用时将电池组放置到所述槽体内后安装所述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槽体内部,将所述槽体内部分割成多于一个用于放置电池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电池电极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槽底部设置有用于导电的金属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值为30-38℃。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预设值为40-5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值为52-6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以下几点:

1.换热效率高;

2.电池工作温度恒定,能够保证电池参数稳定;

3.能够实时监控电池温度保证安全。

附图说明

参照以下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许多方面。附图中的组成部分不一定成比例,重点在于清楚地例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所述再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电池组散热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导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的废旧电池再生系统,包括再生装置1、控制装置2;

所述再生装置1包括恒热装置11、电池组散热换热器12、超声振荡装置13;

所述恒热装置11包括恒热槽111、支撑板112,导热油设置在所述恒热槽111内部;多个所述电池组散热换热器12设置在所述恒热槽111内;所述支撑板112设置在所述恒热槽111上部,用于支撑所述电池组散热换热器12;所述电池组散热换热器12,包括支撑装置121、导热装置122、控温报警装置123;所述支撑装置121包括槽体1211,所述槽体1211为内径与电池组外径相匹配的金属构件;所述导热装置122由热管1221排列组成,所述热管1221一端设置在所述槽体1211内壁,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槽体1211外壁;所述控温报警装置123包括双金属温度计、报警器,所述双金属温度计设置在所述槽体1211内壁;所述双金属温度计与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所述超声振荡装置13设置在所述恒热槽111内部;

所述控制装置2包括scr驱动单元21、微计算机22、输出端子23、输入端子24;

所述scr驱动单元21包括设置单元211、显示单元212、电压检测单元213、电流检测单元214、温度检测单元215、scr驱动器216;

所述设置单元211与所述微计算机22电连接,通过所述设置单元211将预设参数输入所述微计算机22;

所述显示单元212与所述微计算机22电连接,所述微计算机22将采集的信息以及输出信息通过所述显示单元212显示;

所述电压检测单元213与所述微计算机22电连接,所述电压检测单元213将采集的输出电压信号引入所述微计算机22;

所述电流检测单元214与所述微计算机22电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214将采集的输出电流信号引入所述微计算机22;

所述温度检测单元215与所述微计算机22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单元215将采集的所述槽体1211内温度信号引入所述微计算机22;

所述scr驱动器216分别与所述输入端子24、所述输出端子23及所述微计算机22电连接,所述scr驱动器216依据所述微计算机22的信号调节所述输出端子23的电压及电流;

所述输出端子23与需再生电池电极相连,所述再生装置1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所述输入端子24与外接电源相连。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电池组散热换热器12还包括应急降温装置124,所述应急降温装置124包括换热盘管、换热剂、应急驱动装置;所述换热盘管设置在所述槽体1211内,所述应急驱动装置入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换热盘管的出口和入口相连,所述换热剂充入所述换热盘管及应急驱动装置内,所述应急驱动装置为所述换热剂提供流动动力。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控温报警装置123与所述应急驱动装置连锁,所测温度达到第一预设值时自动关闭所述应急驱动装置,所测温度达到第二预设值时自动启动所述应急驱动装置,所测温度达到第三预设值时自动启动所述报警器232。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应急驱动装置为压缩机,所述换热剂采用氟利昂制冷剂。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应急驱动装置包括应急泵、冷却塔,所述换热剂采用导热油。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支撑装置121还包括盖板1212,所述盖板1212采用绝缘材料,所述槽体1211与所述盖板1212可拆卸连接。使用时将电池组放置到所述槽体1211内后安装所述盖板1212。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支撑装置121还包括隔板1213,所述隔板1213设置在所述槽体1211内部,将所述槽体1211内部分割成多于一个用于放置电池的空间。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盖板1212上设置有与电池电极相匹配的卡槽12121,所述卡槽12121底部设置有用于导电的金属片12122。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第一预设值为30-38℃。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第二预设值为40-50℃。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第一预设值为52-6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