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0005发布日期:2020-05-26 17:5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池组。



背景技术:

通常,与不可再充电的原电池不同,二次电池是可再充电的。二次电池用作诸如移动装置、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自行车和不间断电源的装置的能量源。根据采用二次电池的装置的类型来使用单个单体二次电池或者使用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单体的多单体二次电池(二次电池组)。

诸如蜂窝电话的小型移动装置可以使用单个单体二次电池来操作预定的时间。然而,具有高输出、高容量特性的电池组可以适用于具有长的操作时间并且消耗大量的电力的装置,诸如,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可以通过调整包括在电池组中的电池单体的数量来增大电池组的输出电压或电流。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包括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在结构上被改进使得可以防止传输与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有关的信号的导线的损坏或介电击穿,并且在导线或绝缘膜响应于电池单体的膨胀而柔性变形的同时可以防止应力在导线或绝缘膜中的累积。

技术方案

根据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一种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沿第一方向布置;布线板,被构造成从电池单体收集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以及感测部,包括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通过其输入的输入接口、结合到布线板并且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通过其输出的输出接口以及位于输入接口与输出接口之间的连接部,其中,连接部以弯曲的形状延伸并且具有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彼此叠置的部分。

公开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对电池组进行了结构上的改进,使得用于传输与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的信息有关的信号的感测部可以在响应于膨胀而柔性变形的同时吸收由电池单体的膨胀引起的位置变化,从而防止应力在感测部中的累积以及传输信号的导线的损坏或介电击穿。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池组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电池组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电池组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图3中所示的感测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示出图3中所示的感测部的平面图;

图6是沿图5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以及

图7是示出图3中所示的感测部随着电池单体膨胀而变形的状态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公开,在结构上改进电池组,使得用于传输与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的信息有关的信号的感测部可以在响应于膨胀而柔性变形时吸收由电池单体的膨胀引起的位置变化,从而防止应力在感测部中的累积以及传输信号的导线的损坏或介电击穿。

例如,连接部可以包括:直线部,彼此平行地延伸;以及弯曲部,均被构造成将邻近的直线部彼此连接。

例如,直线部可以沿第一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

例如,弯曲部可以设置在直线部的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上。

例如,每个弯曲部可以被弯曲以将直线部的邻近端部连接并且沿着比直线部的邻近端部之间的距离大的路径绕行。

例如,第二方向可以垂直于第一方向,并且弯曲部的路径中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可以比直线部的通过弯曲部连接的邻近端部之间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大。

例如,连接部可以包括:导线,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可以通过导线传输;以及绝缘膜,导线掩埋在绝缘膜中。

例如,连接部可以具有放置在主平面中的膜形状。

例如,响应于电池单体在第一方向上的膨胀,设置在连接部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上的弯曲部可以随着从主平面翘起成彼此面对而变形。

每个弯曲部可以以围绕穿过感测部形成的穿透孔的弯曲形状延伸。

例如,连接部还可以包括将邻近的直线部彼此连接的第一桥接件。

例如,弯曲部可以以围绕穿透孔的外侧的弯曲形状延伸,并且连接部还可以包括围绕穿透孔的内侧的第二桥接件。

例如,第一桥接件和第二桥接件可以使用连接部的绝缘膜来设置。

例如,每个弯曲部可以包括:导线,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可以通过导线传输;以及虚设图案,被隔离在与导线邻近的位置处。

例如,虚设图案可以沿着弯曲部的路径放置在导线内侧。

例如,弯曲部可以以围绕穿过感测部形成的穿透孔的弯曲形状延伸,并且虚设图案可以放置在穿透孔与导线之间。

例如,虚设图案可以具有比导线的宽度小的宽度。

例如,导线和虚设图案可以包括相同的导电材料并且可以被同一绝缘膜覆盖,并且绝缘膜可以覆盖虚设图案的两个端部。

例如,感测部的输入接口可以连接到汇流条,彼此邻近的电池单体通过汇流条彼此电连接。

公开的模式

现在将参照其中示出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描述电池组。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池组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电池组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电池组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参照图1至图3,本公开的电池组包括:电池单体b;框架f,以框架f面向彼此并且电池单体b位于框架f之间的状态与电池单体b一起沿第一方向z1布置;以及布线板c,放置在框架f上,用于从电池单体b收集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

电池单体b可以沿第一方向z1布置。此外,框架f可以与电池单体b一起沿第一方向z1以这样的方式布置:框架f彼此结合并且电池单体b位于框架f之间。框架f可以沿第一方向z1以这样的方式布置:电池单体b放置在各邻近的框架f之间,并且邻近的框架f在彼此面对的同时彼此结合。

每个框架f可以限定围绕电池单体b的外围并且沿着电池单体b的外围延伸以容纳电池单体b的容纳部fa。例如,框架f可以沿着电池单体b的外围延伸,同时跨过电池单体b的上侧、下侧和横向侧。框架f可以包括:容纳部fa,作为容纳电池单体b的内部区域;以及支撑部fs,作为其上支撑有与电池单体b进行电连接的物体(诸如汇流条15和布线板c)的外部区域。例如,支撑部fs可以跨过电池单体b的其上定位有电极10的上侧而设置在电池单体b的部分上。框架f可以具有围绕电池单体b的内侧和形成支撑部fs的外侧,支撑部fs提供用于与电池单体b进行电连接的物体(诸如汇流条15和布线板c)的支撑基体。

框架f可以沿第一方向z1以这样的方式布置:电池单体b放置在各邻近的框架f之间,并且邻近的框架f在彼此面对的同时彼此结合。换句话说,所有的电池单体b被沿第一方向z1前后布置的框架f围绕,并且框架f围绕放置在框架f之间的电池单体b的外部,使得框架f可以形成电池组的覆盖电池单体b的外表并且用作保护电池单体b的壳体。在包括电池单体b的电池组中,沿第一方向z1的框架f的阵列可以基本上形成电池组的外表,并且电池单体b可以放置在框架f的阵列内部并且被框架f包围。

框架f和电池单体b可以沿第一方向z1交替地布置,并且每个框架f可以包括容纳邻近的电池单体b的不同容纳部fa。例如,每个框架f可以包括容纳沿第一方向z1前后布置的不同电池单体b的不同容纳部fa,并且不同容纳部fa可以由阻挡壁w彼此隔开。在每个框架f中,阻挡壁w可以放置在不同容纳部fa之间以将容纳部fa彼此隔开,并且可以阻挡不同电池单体b之间的电气干扰和热干扰。

每个电池单体b可以连接到用于与邻近的电池单体b电连接的汇流条15,布线板c可以连接到电池单体b以接收和收集与沿第一方向z1布置的电池单体b相关的诸如电压信息或温度信息的状态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汇流条15和布线板c可以是与电池单体b形成电连接的物体,这样的物体可以在框架f的支撑部fs上被支撑。

框架f的支撑部fs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其上安置有汇流条15的汇流条支撑部fsb和其上安置有布线板c的板支撑部fsc。汇流条支撑部fsb和板支撑部fsc可以设置在支撑部fs的不同位置上。例如,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设置在框架f的与电池单体b的电极10对应的左外围部分或者右外围部分上。板支撑部fsc可以设置在框架f的中心部分上。支撑在框架f的板支撑部fsc上的布线板c可以位于电池单体b的中心位置处,使得布线板c可以容易地从电池单体b的多个位置收集状态信息。如稍后描述的,感测部s可以连接到布线板c以从电池单体b的侧面(例如,从电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汇流条15)传输状态信息,并且由于布线板c放置在中心位置处,因此布线板c和连接到布线板c的多个位置的感测部s之间的距离可以是总体上均匀的并且可以是平衡的,使得连接到布线板c的多个位置的感测部s的电阻可以是平衡的以防止信号失真。

框架f的汇流条支撑部fsb和板支撑部fsc可以具有不同的宽度。例如,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相对窄,以不干扰汇流条15与电池单体b(例如,电池单体b的电极10)之间的电连接。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支撑汇流条15的放置在汇流条15的弯折部15a的两侧上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并且可以使邻近的汇流条15绝缘。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支撑汇流条15的两个端部,并且可以使邻近的汇流条15彼此电绝缘,使得汇流条15的两个端部可以不与邻近的汇流条15的端部接触。汇流条支撑部fsb不必与汇流条15的两个端部进行物理接触,只要汇流条支撑部fsb放置在邻近的汇流条15之间并且使邻近的汇流条15彼此电绝缘即可。由于汇流条支撑部fsb放置在彼此邻近的汇流条15之间足以防止汇流条15之间的电接触,因此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具有相对小的宽度而不减小汇流条15与电池单体b的电极10之间的导电面积。如果汇流条支撑部fsb与板支撑部fsc一样具有大的宽度,则汇流条15与电池单体b(例如,电池单体b的电极10)之间的电接触会受到阻碍,并且汇流条15与电池单体b之间的导电面积会减小。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充放电路径的电阻会增大,并且电池组的电输出功率会减小。

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设置在支撑部fs的与沿第二方向z2设置在电池单体b的左侧和右侧上的电极10对应的左外围位置和右外围位置处。框架f可以以左右反转的模式沿第一方向z1布置,在这种情况下,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以沿着左边缘和右边缘交替的模式沿着左边缘和右边缘布置在第一方向z1上。例如,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设置在板支撑部fsc的左侧或右侧上,板支撑部fsc设置在框架f的中心位置处,并且当框架f以左右反转的模式沿第一方向z1布置时,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沿第一方向z1布置在板支撑部fsc的左侧和右侧上。在本公开中,左方向或右方向可以表示第二方向z2。

板支撑部fsc具有相对大的宽度,使得布线板c可以被稳定地放置并且支撑在板支撑部fsc上。布线板c可以放置在每个框架f的板支撑部fsc上,并且框架f的板支撑部fsc可以沿第一方向z1彼此连接以形成沿第一方向z1宽延伸的支撑表面,从而提供用于支撑布线板c的支撑基体。即,框架f的支撑布线板c的板支撑部fsc可以沿第一方向z1彼此连接以形成沿第一方向z1宽延伸的支撑表面,并且因此可以提供用于稳定地支撑布线板c的支撑基体。

汇流条15用于将彼此邻近的电池单体b电连接,汇流条15可以将电池单体b彼此串联连接、并联连接或者串并联连接。汇流条15可以通过将电池单体b的电极10电结合来将邻近的电池单体b彼此电连接。例如,汇流条15可以通过将电池单体b的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10连接来将邻近的电池单体b彼此并联连接,或者通过将电池单体b的具有不同极性的电极10连接来将邻近的电池单体b彼此串联连接。

汇流条15可以布置成面对设置在邻近的电池单体b的上表面上的电极10,并且可以将邻近的电池单体b的电极10彼此电连接。例如,基于设置在汇流条15的中心位置处的弯折部15a,汇流条15的两侧可以指向并且结合到电池单体b的电极10。多个汇流条15可以将一对邻近的电池单体b的电极10连接。

板支撑部fsc可以放置在位于设置在左外围部分和右外围部分处的汇流条支撑部fsb之间的中心位置处。布线板c可以放置在板支撑部fsc上。布线板c可以包括多个导电图案(未示出),以收集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并且将状态信息传输到电池管理系统(未示出)。布线板c可以连接到用于将邻近的电池单体b彼此电结合并且获取关于电池单体b的电压的信息的汇流条15。在本公开的未在图中示出的另一实施例中,布线板c可以连接到放置在电池单体b的上表面上以获取关于电池单体b的温度的信息的热敏电阻器(未示出)。

布线板c可以从电池单体b收集状态信息(例如,电压和温度信息)并且可以将状态信息传输到单独的电池管理系统(未示出),使得电池管理系统(未示出)可以控制电池单体b的充放电操作,或者电池单体b的充放电操作可以由与布线板c设置在一起的电池管理系统来控制。

柔性的感测部s可以作为用于传输从电池单体b的侧面(例如,从电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汇流条15)获取的与电池单体状态信息有关的信号的介质而连接到布线板c。感测部s可以以柔性可变形膜的形式设置。

每个感测部s可以包括:输入接口si,连接到电池单体b侧(例如,连接到电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汇流条15)以接收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输出接口so,连接到布线板c侧以将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输出到布线板c;以及连接部sc,将输入接口si和输出接口so彼此连接。例如,输入接口si可以与从电池单体b侧(例如,从电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汇流条15)接收状态信息的部分对应,并且输出接口so可以与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通过其输出到布线板c的部分对应。连接部sc将输入接口si和输出接口so彼此连接并且可以具有弯曲的形状。

例如,感测部s的输入接口si可以连接到电池单体b侧。感测部s的输入接口si可以连接到将彼此邻近的电池单体b电连接的汇流条15,并且可以通过汇流条15接收电池单体b的电压信号。虽然未在图1至图3中示出,但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输入接口si可以连接到放置在电池单体b的上表面上的热敏电阻器(未示出)并且可以从热敏电阻器(未示出)接收电池单体b的温度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感测部s的输入接口si可以被认为连接到用于获取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的信号输入部。信号输入部可以连接到电池单体b以获取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诸如电压或温度),并且可以为例如电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汇流条15或者热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热敏电阻器(未示出)。输入接口si可以焊接到设置在电池单体b侧上的信号输入部(例如,汇流条15)。例如,输入接口si可以使用超声波焊接通过这样的方式焊接到汇流条15:将输入接口si放置在汇流条15上,然后用施加有超声波振动的超声变幅杆(未示出)按压输入接口si。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输入接口si和设置在电池单体b侧上的信号输入部(例如,汇流条15)可以使用导电粘合剂等彼此结合。

感测部s的输出接口so可以连接到布线板c的垫(pad,又称为“焊盘”、“焊垫”)(未示出),并且通过感测部s的输出接口so传输的电信号可以经由布线板c的垫(未示出)到达设置在布线板c上的导电图案(未示出)。感测部s的输出接口so可以焊接或者钎焊到布线板c的垫(未示出),或者可以使用导电粘合剂等结合到布线板c的垫。

在图1中,附图标记e和210分别表示端块和端板。端块e和端板210可以放置在最外部的电池单体b的外侧上,以提供用于物理约束电池组的电池单体b的紧固力。

图4是示出图3中所示的感测部s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示出图3中所示的感测部s的平面图。图6是沿图5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4至图6,感测部s可以包括用于传输与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的信息有关的信号的导线m以及用于使导线m绝缘的绝缘膜i,导线m掩埋在绝缘膜i中。例如,导线m可以是铜箔图案,并且绝缘膜i被布置为将导线m掩埋在绝缘膜i中,使得可以将通过导线m传输的电信号与外部绝缘。

导线m可以是弯曲的,并且绝缘膜i可以根据导线m的形状弯曲。如上所述,由于导线m和绝缘膜i大致弯曲成相同的形状,因此,包括导线m和其中掩埋有导线m的绝缘膜i的感测部s可以具有柔性,因此可以根据外力而柔性变形。

例如,感测部s的连接部sc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弯曲:连接部sc可以沿电池单体b布置所沿的第一方向z1延伸并且可以利用弯曲部r在与第一方向z1交叉的第二方向z2上具有叠置部分。这里,第一方向z1可以表示电池单体b布置所沿的方向,并且第二方向z2可以表示与第一方向z1交叉的方向,例如,与第一方向z1垂直的方向。

例如,感测部s(或感测部s的连接部sc)可以包括:直线部l,彼此平行地延伸;以及弯曲部r,将彼此邻近的直线部l连接。例如,直线部l的数量和弯曲部r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例如,感测部s可以包括三个直线部l和位于直线部l的两端处以将彼此邻近的直线部l连接的两个弯曲部r。

例如,直线部l可以沿第一方向z1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可以沿第二方向z2彼此叠置,弯曲部r可以连接彼此邻近的直线部l。每个弯曲部r可以被大致弯曲为半圆形形状以经由这样的方式来改变连接部sc的延伸方向:弯曲部r将直线部l的端部连接到与所述直线部l邻近的另一直线部l。例如,每个弯曲部r可以绕穿透孔h弯曲以围绕穿透孔h,并且可以将邻近的直线部l的端部彼此连接。

每个弯曲部r可以被弯曲以连接邻近的直线部l,在这种情况下,弯曲部r可以沿着比邻近的直线部l的通过弯曲部r连接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的绕行路径被弯曲。如图5中所示,弯曲部r在与第一方向z1垂直的第二方向z2上的路径的最大距离(最大跨度)p1可以比邻近的直线部l的经由弯曲部r彼此连接的端部之间在第二方向z2上的最大距离(最大跨度)p2大。例如,弯曲部r由导线m和其中掩埋有导线m的绝缘膜i形成,并且弯曲部r的路径的最大距离(最大跨度)p1可以与形成了比导线m大的路径的绝缘膜i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对应。此外,邻近的直线部l的端部由导线m和其中掩埋有导线m的绝缘膜i形成,并且邻近的直线部l的经由弯曲部r彼此连接的端部之间的最大距离(最大跨度)p2可以是形成了比导线m大的路径的绝缘膜i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由于弯曲部r被弯曲成沿着比具有与连接邻近的直线部l的端部的弯曲部r所需的距离(例如,邻近的直线部l的端部之间的最大距离(最大跨度)p2)对应的直径的半圆形大的路径绕行,因此,当电池单体b膨胀时,在弯曲部r中会产生较少的应力,并且可以在应力集中在其上的弯曲部r处防止导线m的损坏或介电击穿。例如,当弯曲部r的(例如,以穿透孔h为中心的)曲率半径增大或弯曲部r的曲率减小时,这样的弯曲部r遵循大的路径,集中在弯曲部r上的应力可以减小。因此,当弯曲部r沿着比连接邻近的直线部l的端部所需的半圆大的路径绕行时,可以减小集中在弯曲部r上的应力,并且不会损坏弯曲部r。

弯曲部r可以绕穿透孔h弯曲以围绕穿透孔h。穿透孔h可以位于弯曲部r的中心处。可以形成穿透孔h来容易地处理感测部s。例如,销钉(未示出)可以结合到感测部s的穿透孔h以固定感测部s,并且防止在制造工艺或运输期间感测部s的变形。即,当销钉(未示出)插入感测部s的穿透孔h中时,感测部s可以被稳定地固定并且防止变形,并且由于柔性的感测部s不颤动或变形,因此可以容易地处理感测部s。

连接部sc可以包括沿着连接部sc的路径将邻近的图案连接的桥接件br1和br2。例如,桥接件br1和br2可以设置在邻近的直线部l之间或者在弯曲部r的穿透孔h附近。例如,桥接件br1和br2可以包括将邻近的直线部l连接的第一桥接件br1和围绕穿透孔h的内侧的第二桥接件br2。第一桥接件br1可以形成在彼此平行地延伸的邻近的直线部l之间,第二桥接件br2可以形成在弯曲部r的穿透孔h附近。弯曲部r可以被弯曲,以围绕穿透孔h的外侧,第二桥接件br2可以围绕穿透孔h的内侧的,从而弯曲部r和第二桥接件br2可以形成围绕穿透孔h的闭环。

桥接件br1和br2可以由连接部sc的绝缘膜i形成。例如,连接部sc可以包括:多条导线m,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通过多条导线m传输;以及绝缘膜i,包围导线m,其中,桥接件br1和br2可以由与绝缘膜i延伸为单个件(一体)的部分形成。如稍后描述的,桥接件br1和br2可以吸收在电池单体b膨胀时产生的应力,并且可以在电池单体b的膨胀增大时破裂,因此桥接件br1和br2可以仅由绝缘膜i形成,而不由导线m形成。

当电池单体b膨胀并且连接部sc(或感测部s)被迫使变形时,桥接件br1和br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电池单体b的膨胀并且吸收由电池单体b膨胀引起的应力,从而减少了传播到弯曲部r的应力。例如,桥接件br1和br2可以在抵抗电池单体b的膨胀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弯曲部r变形,并且可以通过吸收应力来减小由膨胀引起并且传播到弯曲部r的应力。当电池单体b的膨胀增大时,桥接件br1和br2可以断开。当电池单体b的膨胀的程度相对低时,桥接件br1和br2可以减小在弯曲部r中产生的应力并且防止弯曲部r被损坏。随后,如稍后描述的,如果电池单体b的膨胀增加,则连接部sc可以在从主平面翘起的同时跟随电池单体b的膨胀,从而使弯曲部r中产生的应力最小化。

感测部s将电池单体b的诸如电压或温度的状态信息传输到布线板c。为此,感测部s可以包括通过其传输与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相关的信号的导线m。除了导线m之外,感测部s还可以包括不传输电信号的隔离的虚设图案d。虚设图案d可以设置在感测部s的连接部sc上,以加强连接部sc。例如,虚设图案d可以设置在连接部sc的应力可能集中在其上的弯曲部r上。

弯曲部r可以包括:导线m,作为用于传输信号的介质;以及虚设图案d,设置为与导线m邻近,以在与导线m一起承受应力的同时保护导线m。导线m和虚设图案d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形成在邻近的位置处。虚设图案d可以在与导线m邻近的位置处承受作用在导线m上的应力,并且可以与导线m通过同一图案化工艺形成,即,可以在形成导线m的工艺中形成,而无需执行附加的工艺,从而防止工艺的浪费。例如,虚设图案d和导线m可以形成为相似的铜箔图案,并且可以被同一绝缘膜i覆盖。虚设图案d可以比导线m窄。由于虚设图案d不传输电信号,因此不同于导线m,虚设图案d的电阻可以不被考虑,并且因此虚设图案d具有用于加强弯曲部r的宽度就足够了。

虚设图案d可以沿着平行于导线m的路径形成并且可以沿着弯曲部r的路径放置在导线m内侧。例如,虚设图案d可以放置在导线m与对应于弯曲部r的中心的穿透孔h之间。如上所述,虚设图案d可以形成在与导线m邻近的位置处并且比导线m更靠近穿透孔h。此外,虚设图案d可以形成在可能集中有大量的应力的内部位置处而非在其处形成有导线m的外部位置。即,虚设图案d可以形成在位于导线m内侧的在其处会集中有相对大量的应力的位置处,而不是在导线m外侧的位置处形成虚设图案d。由于虚设图案d不用于传输信号,因此,尽管虚设图案d被损坏,但是与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相关的信号的传输不会受影响。

虚设图案d可以是不与布线板c电连接的隔离图案。即,虚设图案d可以是与连接到布线板c的导线m分开的隔离图案。虚设图案d的两个端部是断开的端部,并且覆盖虚设图案d和导线m的绝缘膜i也可以覆盖虚设图案d的两个端部。

参照图5,除了形成在弯曲部r处的虚设图案d之外,另一虚设图案d′可以形成在输入接口si的连接段处,连接段弯折以将输入接口si和直线部l连接。像虚设图案d一样,虚设图案d′可以为加强输入接口si的连接段的隔离图案。

参照图3,电池组可以包括沿布置电池单体b所沿的第一方向z1彼此面对并且彼此结合的框架f,电池单体b位于框架f之间。在充放电操作期间,电池单体b会沿第一方向z1膨胀,并且沿第一方向z1前后彼此结合且电池单体b位于其间的框架f可以滑动以适应电池单体b膨胀时的变形。如上所述,当电池单体b沿第一方向z1膨胀且胀大时,框架f可以沿第一方向z1移动,并且因此输入接口si的附着到放置在框架f上的汇流条15的相对位置和输出接口so的附着到布线板c的相对位置会沿第一方向z1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连接输入接口si和输出接口so的连接部sc可以变形以适应沿第一方向z1的变形。

包括连接部sc的感测部s以包括薄绝缘膜i和作为掩埋在薄绝缘膜i中的铜图案的导线m的膜的形式设置。如上所述,每个感测部s以放置在同一平面上的膜的形式,并且感测部s放置在其上的平面可以被称为主平面。当随着电池单体b膨胀而迫使感测部s变形时,感测部s(例如,感测部s的连接部sc)在感测部s从主平面翘起的同时变形,使得形成连接部sc的两端的弯曲部r可以彼此面对,从而在电池单体b膨胀时吸收输入接口si和输出接口so的相对位置的变化。

当拉力随着电池单体b膨胀而沿第一方向z1施加到感测部s时,在连接部sc的邻近图案之间形成的桥接件br1和br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变形并可以随着电池单体b的膨胀增加而破裂,随后连接部sc可以在从主平面翘起的同时变形,使得形成连接部sc的两端的弯曲部r可以彼此面对。即,形成连接部sc的两端的弯曲部r可以在从主平面翘起成彼此面对的同时变形。例如,当形成在连接部sc的两端上的弯曲部r翘起成彼此面对时,与弯曲部r邻近的直线部l可以在彼此交叉的方向上翘起。以这种方式,当电池单体b膨胀时,在连接部sc吸收输入接口si和输出接口so的位置变化的同时,连接部sc可以将随着电池单体b膨胀而沿第一方向z1彼此远离移动的输入接口si和输出接口so柔性连接。

图7是示出图3中所示的感测部s随着电池单体b膨胀而变形的状态的视图。

参照图7,响应于电池单体b的膨胀,形成在连接部sc的两端上的弯曲部r在翘起成彼此面对的同时变形。在这种情况下,表述“当形成在连接部sc的两端上的弯曲部r随着从主平面翘起成彼此面对而变形时,由电池单体b的膨胀而引起的输入接口si和输出接口so的位置变化被吸收”可以意味着:因为连接部sc在响应于膨胀而柔性变形的同时吸收了由电池单体b的膨胀而引起的位置变化,所以防止了应力在连接部sc中的累积。

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应当仅以描述性意义来考虑,而不是为了限制的目的。每个实施例中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通常应被认为可用于其它实施例中的其它类似特征或方面。虽然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如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中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工业可用性

本公开可以应用于作为能够被充电和放电的能量源的电池组以及使用该电池组作为驱动电力源的各种设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