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线用断路器的灭弧室,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使灭弧室的组装变得容易,并且防止游动的配线用断路器的灭弧室。
背景技术:[0002]
通常,配线用断路器(mccb: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是在处于电气过载状态或发生电气短路故障时,通过自动断开电路来保护电路和负载的电气设备,大致由以下机构构成。端子部,能够实现电源侧和负载侧的连接;机构部,使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以能够机械接触的方式进行开闭;跳闸部,通过在电源侧检测过电流或短路电流来引导机构部的跳闸动作;以及灭弧部,用于消灭在异常电流断开时产生的电弧(arc)。
[0003]
图1中示出了现有技术的配线用断路器的纵向剖视图。现有技术的配线用断路器包括:固定触头2a和可动触头2b,所述固定触头2a和所述可动触头2b构成触点部,所述触点部设置于在由绝缘物形成的外壳(case)1的内部,用于连接或切断从电源侧向负载侧的电路;开闭机构部3,提供能够使所述可动触头2b旋转的动力;检测机构部4,检测异常电流;以及灭弧部(灭弧室)5,为了消灭发生故障电流时产生的电弧(arc)而设置。
[0004]
在图2和图3中详细示出了灭弧室。图2是立体图,图3是分解立体图。
[0005]
主要用于配线用断路器的灭弧部的灭弧室是利用了金属板的冷阴极型灭弧室,其具有在垂直于电弧产生路径的方向上以适当的间隔配置由具有v字形槽的铁板构成的格栅(grid)6的结构。若产生故障电流导致触头2a、2b分离,则电弧在灭弧室5内向格栅6移动。电弧因格栅6而被冷却,并且在各格栅6之间被分段为短电弧,因此电弧电压变高,而电流变小。另外,外壳的内压因在构成灭弧部的绝缘板(未图示)产生的灭弧性气体而上升,由此将电弧压缩成高压,并抑制自由电子的释放,进而快速消灭电弧,并恢复极间电压。
[0006]
因此,在配线用断路器中,通过断开故障电流来保护产品、负载、以及线路的核心是:在产生异常电流时触发跳闸动作,消灭并排出因此而产生的电弧(arc)的作业,这也是直接影响断路器的性能的部分。发挥这种性能的核心性作用的部件是灭弧部的灭弧室(arc chamber)。即,灭弧室的组装状态、组装形状的保持、以及位置等对断路器的性能产生重大的影响。
[0007]
在现有技术的灭弧室5的结构中,包括:多个格栅6,以规定的间隔排列于可动触头2b的旋转轨迹的外侧位置;一对固定侧板7,与格栅6的两侧结合;以及盖(cap)8,与格栅6的腿部结合。
[0008]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使固定侧板7结合于格栅6的方法,主要采用了通过使在格栅6的侧面形成的凸起6a插入到固定侧板7的孔7a并对凸起6a进行捻缝(caulking)作业,来使固定侧板7结合于格栅6的方式。
[0009]
此时,为了捻缝作业,会进行用较强的力按压格栅6的两侧面的凸起6a以使其变形的作业。由于这种作业难以以一惯性的工序执行,因此会降低效率,并且难以保障同一品质。另外,还会出现格栅6的变形、破裂、或扭曲等现象。当出现捻缝(caulking)作业不良或
遗漏时,可能在运输或成品组装时发生格栅6脱离的现象。另外,还会因多次的捻缝作业而引起增加加工时间、生产性下降、格栅6的间隔保持不良等问题,并且会引起生产费用的上升。另一方面,还存在不能维护保养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0010]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1]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组装性并保障产品的一惯性的配线用断路器的灭弧室。
[0012]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3]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配线用断路器的灭弧室,包括:格栅,以规定间隔排列在可动触头的运动轨迹的外侧,具有主体部和腿部;以及固定盖,以压入的方式套入到所述腿部,在所述固定盖的一侧设置有延伸至所述主体部的侧面的结合部。
[0014]
在此,在所述主体部的两边缘形成有第一凸起部,在所述结合部的端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结合的固定槽。
[0015]
另外,在所述主体部的两侧面中与所述腿部相邻的部分形成有第二凸起部,在所述结合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凸起部插入结合的固定孔。
[0016]
另外,在所述第二凸起部形成有沿着朝向所述腿部的方向变低的倾斜部。
[0017]
另外,在所述第二凸起部中与所述主体部接触的两端部形成有干扰防止槽。
[0018]
另外,在所述结合部的内侧面形成有多个分隔壁,以使所述格栅插入。
[0019]
另外,在所述固定盖的内壁形成有从所述分隔壁延伸的延伸壁。
[0020]
另外,在所述分隔壁之间形成有对所述腿部进行压迫的筋。
[0021]
并且,在所述腿部的上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延伸壁相接的半球形状的凸起。
[0022]
实用新型效果
[0023]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配线用断路器的灭弧室,以压入(套入)的方式将固定盖结合于格栅,因此组装简单且容易。从而,减少了多次捻缝作业所需的时间。
[0024]
另外,由于固定盖的容纳部套入到格栅的腿部,固定盖的结合部套入到格栅的主体部侧面,因此充分地保持了结合力。另外,还通过固定盖的分隔壁来向各个格栅提供基于摩擦的结合力。因此,不会发生格栅的变形或脱离。
[0025]
另外,恒定地保持格栅的间隔配置。
[0026]
另外,由于能够从固定盖拆卸格栅,因此能够进行维护。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现有技术的配线用断路器的纵向剖视图。
[0028]
图2和图3是详细示出应用于现有技术的配线用断路器的灭弧室的图,分别为立体图和分解立体图。
[0029]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配线用断路器的灭弧室的立体图。
[0030]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配线用断路器的灭弧室的分解立体图。
[0031]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配线用断路器的灭弧室的俯视图。
[0032]
图7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配线用断路器的灭弧室的固定盖的立体图。
[0033]
图8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配线用断路器的灭弧室的格栅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目的在于,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实施本实用新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和范畴不限于此。
[0035]
图4至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配线用断路器的灭弧室。分别为灭弧室的立体图、分解立体图、俯视图。图7是固定盖的立体图。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配线用断路器的灭弧室进行详细说明。
[0036]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配线用断路器的灭弧室设置于固定触头的上部,并且配置成包围与所述固定触头接触或分离的可动触头,所述配线用断路器的灭弧室的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格栅10,在所述可动触头的运动轨迹的外侧以规定间隔排列,具有主体部11和腿部15;以及固定盖20,以压入的方式套入到所述腿部15,在所述固定盖20的一侧设置有延伸至所述主体部11的侧面的结合部21。
[0037]
在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配线用断路器的灭弧室的内容中,由于外壳、与负载或电源连接的固定触头、以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使得与所述固定触头接触或分离的可动触头等的技术事项为沿用了现有技术的部分,因此省略额外的说明和图示。(可以参照背景技术的说明和图1)
[0038]
在固定触头与可动触头分离的情况下,主电路的电流断开,在固定触头与可动触头接触的情况下,主电路的电流接通。在断开时,可动触头的可动触点从固定触头的固定触点分离,因电流的惯性(试图保持电流流动的性质)会产生电弧(arc)。即,会在触头之间产生电弧,该电弧是作为绝缘体的大气因电压的作用而被绝缘击穿导致的成为等离子体状态的导电体的现象,并且与电流的大小成比例地增加。此时,由于电弧的中心温度达到8000~12000℃,并且具有爆发性的膨胀压力,因此具有使触头熔融、消耗且对绝缘物产生劣化和破坏的特征。
[0039]
格栅10由具有强磁性的金属材质的平板形成。格栅10设置有多个,并且以规定间隔隔开设置。即,多个格栅10形成层,以构成多个空间,由此在产生电弧时,使电弧分段到格栅10之间。格栅10包括主体部11和从所述主体部11延伸的腿部15。
[0040]
主体部11可以形成为长方形。在主体部11的一侧设置有电弧引导部12,所述电弧引导部12的中央部形成有“v”形状的槽。在电弧引导部12的两侧设置有腿部15。
[0041]
在主体部1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凸起部13和第二凸起部14。第一凸起部13和第二凸起部14是为了结合固定盖20而设置的。第一凸起部13和第二凸起部14可以彼此隔开设置。第一凸起部13设置于边缘部分。第二凸起部14设置为与腿部15相邻。以腿部15为基准,第一凸起部13设置于比第二凸起部14更远的位置。
[0042]
第一凸起部13可以形成为四角凸起的形状。
[0043]
第二凸起部14可以形成为三角凸起的形状。即,在第二凸起部14设置有倾斜部14a。倾斜部14a形成为沿着朝向腿部15方向变低。随着在第二凸起部14形成倾斜部14a,在向格栅10套入固定盖20时,会使进入变得容易,因此会使组装变为容易。并且,第二凸起部14的背后部14c形成为与主体部11或腿部15的侧面垂直,因此固定盖20在结合后不会脱离。
[0044]
在第二凸起部14中的与主体部11相接的两端部形成有干扰防止槽14b。干扰防止槽14b去除可能会在主体部11与第二凸起部14的相接面之间产生的干涉面(在冲压作业后可能会产生的连接面),由此当固定盖20结合于格栅10时,不会产生间隔,而使其紧贴。
[0045]
腿部15形成于主体部11的一侧(形成有电弧引导部的一侧)。腿部15在电弧引导部12的两侧延伸形成。腿部15设置有一对并且对称。在腿部15的一部分设置有结合槽16。
[0046]
固定盖20形成为一侧面被开放的盒子形状。即,固定盖20具有形成有容纳空间的容纳部29。格栅10的腿部15从固定盖20的开放的部分插入,并插入结合于容纳部29。固定盖20对称且成对设置,以分别套入到两侧的腿部15。
[0047]
沿着固定盖20的一侧延伸形成有结合部21。结合部21设置为配置于主体部11的外侧。在结合部21形成有能够使第一凸起部13插入的固定槽22和能够使第二凸起部14插入的固定孔23。固定槽22设置于结合部21的端部,并且能够使第一凸起部13的一部分咬合。在向格栅10套入固定盖20时,固定孔23通过插入结合而固定。
[0048]
固定槽22和固定孔23分别形成有多个。固定槽22和固定孔23的数量可以与格栅10的数量相同。设定格栅10的配置间隔可以根据各个固定槽22和固定孔23的间隔而设定。各个固定槽22和固定孔23可以形成在相同的高度上。
[0049]
由于腿部15插入到固定盖20的容纳部29,而结合部21与主体部11的侧面相接并与第一凸起部13和第二凸起部14结合,因此能够稳定地结合。由于,在固定盖20中,容纳部29围绕腿部15的同时,结合部21套入到位于主体部11的侧面的凸起部13、14,因此结合力优异,从而格栅10不会脱离。
[0050]
在结合部21的内侧面设置有多个分隔壁24,以使格栅10插入到多个所述分隔壁24之间。由于格栅10结合于相邻的分隔壁24之间,因此会增大基于摩擦的结合力。分隔壁24从结合部21的端部形成至容纳部29的内侧壁。
[0051]
在固定盖20的内壁形成有从分隔壁24延伸的延伸壁25。延伸壁25的厚度可以小于分隔壁24的厚度。由此,使腿部15容易插入到容纳部29的最内侧,并且防止发生因过度的摩擦力而难以插入并结合的情形。
[0052]
在分隔壁24与分隔壁24之间设置有筋26。筋26通过压迫腿部15来增大基于摩擦的结合力。
[0053]
在固定盖20的上部形成有能够使配置于最上端的格栅10露出的开放孔27。
[0054]
在固定盖20的上部凸出形成有能够插入到格栅10的结合槽16的结合凸起28。
[0055]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格栅。
[0056]
在该实施例的格栅中,在腿部15的上表面形成有半球形状的凸起17。由此,当格栅10插入到固定盖20时,腿部15的半球形状的凸起17可以通过与延伸壁25相接触来增大基于摩擦产生的结合力。
[0057]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配线用断路器的灭弧室,由于以压入(套入)的方式将固定盖结合于格栅,因此组装简单且容易。从而,减少了多次捻缝作业所需的时间。
[0058]
另外,由于固定盖的容纳部套入到格栅的腿部,固定盖的结合部套入到格栅的主体部侧面,因此充分地保持了结合力。另外,还通过固定盖的分隔壁来向各个格栅提供基于摩擦的结合力。因此,不会发生格栅的变形或脱离。
[0059]
另外,会恒定地保持格栅的间隔配置。
[0060]
另外,由于可以从固定盖拆卸格栅,因此能够进行维护。
[0061]
以上说明到的实施例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并非用于限定,并且,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即,应被解释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书解释,与其同等的范围内的全部技术思想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