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97935发布日期:2019-05-07 19:4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面板是指可弯曲变形的显示面板,由于其高轻巧性、可挠曲性、可穿戴性与携带方便等优点,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是,基于目前的柔性显示面板的设计,在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弯折等操作时会出现某些区域的弯折角度过大而导致的弯折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折时出现的弯折不良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包括:

柔性衬底;所述柔性衬底包括弯折区域;

显示器件,所述显示器件位于所述柔性衬底的一侧;

第一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位于所述柔性衬底背离所述显示器件的一侧;

所述弯折区域的至少一个端点与所述第一支撑层的一个端点重合。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二支撑层与位于所述弯折区域的所述柔性衬底贴合,且,所述第二支撑层与所述第一支撑层位于所述柔性衬底的同侧。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撑层与所述第一支撑层部分交叠,且交叠部分的所述第二支撑层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层背离所述柔性衬底的一侧。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撑层的厚度d满足10μm≤d≤20μm。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撑层的杨氏模量e满足1mpa≤e≤5mpa。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撑层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酰亚胺、聚芳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柔性衬底在所述弯折区域的端点处的厚度最小。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柔性衬底还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弯折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且,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一区域能够通过所述弯折区域弯折至不同的平面。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显示器件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包括驱动芯片。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弯折区域包括多条连接所述显示器件和所述驱动芯片的连接走线。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弯折保护剂,所述弯折保护剂与所述连接走线位于所述柔性衬底的相同侧,且,所述弯折保护剂覆盖所述连接走线。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柔性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在柔性衬底背离显示器件的一侧设置第一支撑层,能够使第一支撑层控制该柔性衬底弯折时的起弯点,使第一支撑层的一个端点与柔性衬底的弯折区域的至少一个端点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利用机台等装置对柔性衬底进行弯折时,使柔性衬底具有了一个固定的起弯点,进而能够避免出现弯折区域中局部位置的弯折半径过小,弯折角度过大的情况,从而使该柔性衬底的弯折可靠性得到保证,进而保证该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弯折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在平铺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下边框部分进行弯折后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下边框部分进行弯折后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下边框部分进行弯折后的又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衬底处于平铺状态时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衬底处于平铺状态时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支撑层,但这些支撑层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支撑层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支撑层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支撑层,类似地,第二支撑层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支撑层。

近两年来,随着“全面屏”产品概念的不断推广和普及,在oled显示产品设计中为了实现极窄下边框,越来越多的用到cop(chiponpi或chiponplastic,驱动芯片集成在高分子基板)技术,也就是将驱动芯片集成在oled显示屏的柔性衬底基板上。并将从显示区延伸至驱动芯片的各类金属信号引线与驱动芯片进行连接后弯折至显示屏的背面。但是,基于现有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在对显示面板进行弯折时,通常会出现局部位置的弯折角度过大,导致出现弯折不良现象。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在平铺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下边框部分进行弯折后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其中,该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1、显示器件2和第一支撑层31。显示器件2位于柔性衬底1的一侧;第一支撑层31位于柔性衬底1背离显示器件2的一侧;该柔性衬底1包括弯折区域10。弯折区域10的至少一个端点101与第一支撑层31的一个端点310重合。

该柔性显示面板,通过采用柔性衬底1,比如柔性高分子材料pi,以保证该显示面板实现可柔性可弯折状态。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1包括显示区aa和显示区aa外围的扇出区f1(也是非显示区)。其中,显示区aa包括上述显示器件。扇出区f1包括连接显示区aa中的各类金属走线、各类接口和电路结构等,如vt测试端口、esd防护结构、电源信号线等等。更为重要的是,该区域通过cop(chiponpi或chiponplastic,芯片集成在高分子基板)工艺绑定驱动芯片,通过驱动芯片实现对该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和/或触控功能的控制。其中,驱动芯片设置在扇出区f1远离显示区aa的一端,驱动芯片通过其上的焊盘与对应的柔性电路板fpc连接(图中未示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通过采用柔性衬底1,能够将图1所示的扇出区f1沿着如图1中虚线yy’进行弯折,使扇出区f1弯折到该柔性显示面板的背光侧,以减小显示产品的下台阶区或者扇出区的面积,降低非显示区的占比,提升该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并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柔性衬底1背离显示器件2的一侧设置第一支撑层31,能够使第一支撑层31控制该柔性衬底弯折时的起弯点,使第一支撑层31的一个端点与柔性衬底1的弯折区域10的至少一个端点310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利用机台等装置对柔性衬底1进行弯折时,使柔性衬底1具有了一个固定的起弯点,进而能够避免出现弯折区域10中局部位置的弯折半径过小,弯折角度过大的情况,从而使该柔性衬底1的弯折可靠性得到保证,进而保证该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可靠性。

示例性的,上述显示器件2可以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或无机发光二极管,以及设置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或无机发光二极管出光侧的保护层和偏光片等结构。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图3是图1中下边框部分进行弯折后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其中,该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支撑层32,第二支撑层32与位于弯折区域10的柔性衬底1贴合,且,第二支撑层32与第一支撑层31位于柔性衬底1的同侧。

具体的,如图3所示,上述第二支撑层32与位于弯折区域10的柔性衬底1贴合指的是第二支撑层32与位于弯折区域10的柔性衬底1直接接触贴合,二者之间不存在缝隙。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与位于弯折区域10的柔性衬底1贴合的第二支撑层32,这样在弯折时,使第二支撑层32能够起到对位于弯折区域10的柔性衬底1的支撑作用,进而使位于该弯折区域10的柔性衬底1的弯折半径和弯折角度都能得到较好的控制,进一步避免出现位于弯折区域10的柔性衬底1的局部弯折半径过小,弯折角度过大的问题。

并且,由于柔性衬底1在进行弯折时,如图3所示,弯折区域10中位于内侧的部分,即图3中位于弯折区域10的柔性衬底1中靠近第二支撑层32的部分,将受到压应力;位于外侧的部分,即图3中位于弯折区域10的柔性衬底1中远离第二支撑层32的部分将受到张应力。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二支撑层32的设置能够利用第二支撑层32,对位于弯折区域10的柔性衬底1中的受到压应力的部分提供一个反向的作用力,从而缓解该部分柔性衬底1所受到的弯折应力,提高该柔性衬底1的抗弯折能力,避免柔性衬底1发生断裂等破损现象。

除此之外,上述第一支撑层31和第二支撑层32的设置也能够对柔性衬底1起到保护作用,能够用于防止柔性衬底1被刮伤,以及防止外界水氧进入,提高该显示面板的耐久属性。

示例性的,如图3和图4所示,图4是图1中下边框部分进行弯折后的又一种截面示意图;其中,上述第二支撑层32与第一支撑层31部分交叠,且交叠部分的第二支撑层32位于第一支撑层31背离柔性衬底1的一侧。在设置第二支撑层32时,可以使第二支撑层32与第一支撑层31背离柔性衬底1的一侧以及与第一支撑层31靠近柔性衬底1的弯折区域10的一端完全贴合,如图3所示,以提高第二支撑层32在该柔性显示面板中的稳固性。或者,如图4所示,第二支撑层32与第一支撑层31靠近柔性衬底1的弯折区域10的一端可以不贴合,只要保证第二支撑层32与位于柔性衬底1的弯折区域10贴合即可。

可选的,如图3所示,上述第二支撑层32的厚度d满足10μm≤d≤20μm,以避免出现将第二支撑层32的厚度设置的过大,所可能导致的第二支撑层32的柔韧性降低的问题。

可选的,第二支撑层32的杨氏模量e满足1mpa≤e≤5mpa,以保证第二支撑层32的柔韧性,进而提高与第二支撑层32贴合的位于弯折区域10的柔性衬底1抗弯折能力。

示例性的,上述第二支撑层32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聚酰亚胺(pi)、聚芳酯(par)中的一种或多种具有柔性或可弯曲特性的材料。

具体的,如图5所示,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衬底处于平铺状态时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其中,柔性衬底1在弯折区域10的端点101处的厚度最小,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柔性衬底1在弯折区域10的端点101处的厚度设置为最小,即,将柔性衬底1在弯折区域10的端点101处的厚度设置为小于柔性衬底1中其他区域的厚度,能够提高弯折区域10的端点101处的柔韧性,使弯折区域10在端点101更容易弯折,降低端点101处的弯折难度。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对于该弯折区域10来说,可以将其两个端点101处的厚度均设置为最小,或者,也可以将其中一个端点101处的厚度设置为最小。另外,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衬底处于平铺状态时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整个弯折区域10的厚度都减小,使弯折区域10的厚度小于该柔性衬底1中的其他区域的厚度,以提高该弯折区域10的整体的可弯折性。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上述柔性衬底1还包括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弯折区域10位于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之间,且,第二区域12和第一区域11能够通过弯折区域10弯折至不同的平面。

可选的,如图3所示,上述显示器件2位于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包括驱动芯片ic。在该显示面板工作时,第一区域11中的显示器件2发光,从而使该柔性显示面板能够进行画面的显示。并且,不用于显示的第二区域12以及弯折区域10均与用于显示的第一区域11处于不同平面,因此,相当于提高了该柔性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上述弯折区域10包括多条连接显示器件2和驱动芯片ic的连接走线4。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连接显示器件2和驱动芯片ic的连接走线4设置在弯折区域10中,避免了将不用于显示的这些连接走线4设置在第一区域11中,能够进一步提高该柔性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可选的,如图3所示,该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弯折保护剂5,弯折保护剂5与连接走线4位于柔性衬底1的相同侧,且,弯折保护剂5覆盖连接走线4,以保护连接走线4在弯折过程中免受损伤。可选的,该弯折保护剂5可以选用uv固化胶。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支撑层33,第三支撑层33位于显示器件2和位于第一区域11的柔性衬底1之间,该第三支撑层33能够起到对显示器件2的保护作用,使该显示器件2免受柔性衬底1弯折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上述第三支撑层33的长度可以设置比第一支撑层31的长度小,仅需满足第三支撑层33的覆盖面积大于等于显示器件2的面积即可。

可选的,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四支撑层34,第四支撑层34与位于第二区域12的柔性衬底1背离驱动芯片ic的一侧接触,第四支撑层34的设置能够起到对位于第二区域12的柔性衬底1的支撑及保护作用。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一支撑层31背离显示器件2的一侧的泡棉7,以及位于泡棉7和第四支撑层34之间的硬质双面胶6。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柔性显示面板中设置泡棉7和硬质双面胶,一方面,能够利用该泡棉7吸收外界应力,对该柔性显示面板起到一定的应力缓冲作用,避免该柔性显示面板在移动或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冲击产生破损等问题。另一方面,泡棉7和硬质双面胶6的设置能够使该弯折区域10的厚度得到保证,进而保证柔性衬底1的弯折区域10的弯折半径,进一步避免出现位于弯折区域10的柔性衬底1的局部弯折半径过小,弯折角度过大的问题。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上述位于弯折区域10的柔性衬底1的弯折半径r、第一支撑层31的厚度d31,泡棉7、硬质双面胶6、第四支撑层34的厚度d34满足:2r=d31+d7+d6+d34。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7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在柔性衬底背离显示器件的一侧设置第一支撑层,能够使第一支撑层控制该柔性衬底弯折时的起弯点,使第一支撑层的一个端点与柔性衬底的弯折区域的至少一个端点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利用机台等装置对柔性衬底进行弯折时,使柔性衬底具有了一个固定的起弯点,进而能够避免出现弯折区域中局部位置的弯折半径过小,弯折角度过大的情况,从而使该柔性衬底的弯折可靠性得到保证,进而保证该显示装置的弯折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