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拔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81682发布日期:2020-09-01 19:3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插拔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拔组件,特别涉及一种能够以简易且省力的方式进行插拔的插拔组件。



背景技术:

在电子装置的技术中,通常会另外设有与主机板连接的接口卡或扩展卡等卡状电子组件。所述卡状电子组件例如是插入安装于主机板上的插槽,而此类卡状电子组件还可进一步与电线(例如是具有连接头的传输线)连接。现有的组装方式为,先将电线的连接头插入卡状电子组件的连接部,随后在将卡状电子组件插入主机板上的插槽的同时一并将电线(或还包括电线的支架)安装至机壳内。即,将连接在一起的卡状电子组件与电线一并安装至机壳内。

然而,由于服务器中还装设有其他电子组件,例如是存储器模块,当所述卡状电子组件所要插入的插槽接近机壳的边缘(例如是靠近侧壁)且邻接其他电子组件(如存储器模块)时,卡状电子组件与电线的安装区域非常狭窄,导致在将卡状电子组件插入主机板上的插槽的同时一并将电线(或还包括电线的支架)安装至机壳内的动作变得困难。此外,由于电线的安装区域狭窄,将电线安装至机壳内的动作也可能造成电线受到机壳或其他构件的挤压而产生脱勾或损坏的现象,进而导致电线断线,从而使电子装置无法正常运行。日后对于卡状电子组件或电线的维修或更新(即拆除卡状电子组件和/或电线)也必须在前述狭窄的安装区域内执行,将卡状电子组件拔出插槽和/或将电线(或还包括电线的支架)移出机壳内的动作同样变得困难。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插拔组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插拔组件,能够以简易且省力的方式进行待插拔件的插拔动作。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插拔组件包括一基座、一载座以及一把手;该基座用以承载具有一连接头的一待插拔件;该载座设置于该基座上,并具有用以固定该连接头的一固定部;该把手枢设于该基座上,且该载座位于该基座与该把手之间,其中该把手与该载座连动,以使固定于该固定部上的该连接头随着该载座相对于该基座移动。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插拔组件将把手枢设于基座上并与载座连动,使得位于基座与把手之间的载座受到把手的带动而相对于基座移动。如此,当待插拔件承载于基座且待插拔件的连接头固定于载座的固定部上时,藉由操作把手,就能够带动固定于固定部上的连接头随着载座相对于基座移动而执行待插拔件的插拔动作。如此,本发明的插拔组件能够以简易且省力的方式进行待插拔件的插拔动作。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插拔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插拔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基座与载座另一视角的组合示意图。

图4是图1的载座与复位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5是图1的插拔组件在第一操作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6是图1的插拔组件在第二操作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插拔组件在第三操作状态时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50电子装置

52机壳

54卡状电子组件

54a连接部

60电线

62连接头

64按压开关

100插拔组件

110基座

112a、112b限位凸部

112c限位夹层

114滑槽

116卡沟

116a、116b弹性侧壁

118卡槽

120载座

122固定部

124滑块

126传动齿条

130把手

132枢轴部

132a、142第一端

132b、144第二端

134把手部

134a扣合部

134b打开部

136传动齿轮

138操作部

139凸轮

140复位件

146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插拔组件100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的插拔组件100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的基座110与载座120另一视角的组合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插拔组件100包括基座110、载座120以及把手130。基座110用以承载具有连接头的待插拔件(绘示于后文)。插拔组件100能够应用于电子装置(如服务器)中,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载座120设置于基座110上,并具有用以固定连接头的固定部122。把手130枢设于基座110上,并连接于载座120,且载座120位于基座110与把手130之间。进而,把手130与载座120连动,以使固定于固定部122上的连接头随着载座120相对于基座110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基座110具有一对限位凸部112a与112b以及限位夹层112c。限位凸部112a与112b之间具有空隙,而载座120设置于限位凸部112a与112b之间。限位夹层112c位于限位凸部112a与112b的一侧,而前述的待插拔件可承载于限位夹层112c中。或者,前述的待插拔件也可承载于基座110的表面上而省略限位夹层112c的使用。然而,本发明不限制基座110的结构,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再者,基座110与载座120的其中一者具有至少一滑槽114(本实施例采用在基座110上设置一对滑槽114),基座110与载座120的另一者具有至少一滑块124(本实施例采用在载座120上设置一对滑块124)。滑块124对应嵌入滑槽114且能够沿着滑槽114移动,使得载座120经由滑槽114与滑块124的配合而相对于基座110移动。其中,如图3所示,滑块124可为t形柱,而滑槽114可在其中一端具有尺寸较大的穿入口,使作为滑块124的t形柱从穿入口穿入滑槽114后与滑槽114产生干涉。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制滑块与滑槽的具体结构,亦不限制采用滑块与滑槽的组合,只要载座120能够可移动地设置于基座110即可。

此外,把手130包括枢轴部132以及把手部134。枢轴部132为沿轴向延伸的杆件,而把手部134设置于枢轴部132的中间部分。把手130经由枢轴部132枢设于基座110的限位凸部112a与112b上,使得设置于枢轴部132的中间部分的把手部134对应于载座120。藉此,把手130能够经由把手部134以枢轴部132为轴心沿着枢轴部132的轴向(即枢轴部132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基座110旋转而带动载座120相对于基座110移动。

具体而言,枢轴部132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32a与第二端132b,而把手部134设置于第一端132a与第二端132b之间。基座110具有卡沟116与卡槽118,分别设置于限位凸部112b与112a上。其中,虽然图1绘示卡槽118是设置于另一可分离的构件后通过锁固件固定于限位凸部112a上,但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卡槽118也可以直接形成于限位凸部112a上。如此,枢轴部132以第一端132a嵌入卡沟116且以第二端132b嵌入卡槽118而枢设于基座110上,使得枢轴部132适于沿着枢轴部132的轴向相对于基座110旋转。

更进一步地说,卡沟116具有一对弹性侧壁116a与116b,枢轴部132的第一端132a呈现杆状,而能够经由推挤弹性侧壁116a与116b而嵌入卡沟116,且枢轴部132的第一端132a能够夹持于弹性侧壁116a与116b之间,并允许第一端132a沿着轴向旋转。再者,卡槽118具有球形底面,第二端132b为球形端部,而能够承靠于球形底面而扺靠于卡槽118,而卡槽118能够允许第二端132b沿着轴向旋转。然而,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卡沟116与卡槽118的位置以及第一端132a与第二端132b的设置可以对调,或采用一样的结构设置,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如此,当操作者操作把手130的把手部134时,把手130能够以枢轴部132为轴心相对于基座110旋转。

此外,载座120具有传动齿条126,设置于固定部122的一侧,而把手130具有传动齿轮136,设置于把手部134上并对应咬合传动齿条126而相互连动,使得把手130在相对于基座110旋转时经由传动齿轮136与传动齿条126的配合而带动载座120相对于基座110移动。如此,当操作者操作把手130的把手部134使得把手130以枢轴部132为轴心相对于基座110旋转时,设置于把手部134上的传动齿轮136带动传动齿条126移动,进而使载座120藉由滑块124与滑槽114的配合而相对于基座110移动。

另外,把手130还包括扣合部134a与邻近扣合部134a的打开部134b,设置于把手部134的一端以固定把手部134或打开经由扣合部134a固定的把手部134。换言之,把手130适于在相对于基座110旋转至关闭位置(如图2所示的状态)时藉由扣合部134a扣合于基座110(例如扣合于限位夹层112c的侧壁但不以此为限制)而固定把手部134。如此,能够避免把手部134产生非预期性的旋转而带动载座120与连接头62移动而造成连接头62的脱落或损毁。此外,把手130适于在以扣合部134a扣合于基座110时经由推动打开部134b而使扣合部134a解除扣合于基座110上,随后在扣合部134a解除扣合于基座110上时往打开位置相对于基座110移动。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制扣合部134a与打开部134b的具体结构以及设置与否,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图4是图1的载座120与复位件140的组合示意图。请参考图1、图2与图4,在本实施例中,插拔组件100包括复位件140,设置于基座110上,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42、第二端144与弯折部146。第一端142连接于载座120(如图4所示),且第二端144固定于基座110上。弯折部146位于第一端142与第二端144之间,且朝向相反于基座110的方向凸起。如此,随着连接于载座120的第一端142与固定于基座110的第二端144之间的相对移动,可用于带动载座120相对于基座110移动复位,而凸起的弯折部146可随着第一端142与第二端144之间的相对移动而上下起伏。

更进一步地说,当在进行插拔组件100的组装时,首先将载座120与复位件140的第一端142通过凸柱与开孔的配合固定在一起(例如通过热熔或其他固定手段进行固定),随后将载座120与复位件140一并设置在基座110上。其中,载座120设置于基座110的限位凸部112a与112b之间,且通过如前所述的滑块124与滑槽114而可移动地设置在基座110上。随后,复位件140的第二端144通过凸柱与开孔的配合固定在基座110上(例如通过热熔或其他固定手段进行固定)。当前述的待插拔件承载于基座110上时,复位件140的弯折部146也可协助承载待插拔件,但不以此为限制(待插拔件也可直接承载于基座110上)。最后,把手130通过枢轴部132枢设于基座110的限位凸部112a与112b上,且以传动齿轮136咬合传动齿条126而相互连动。如此,能够大致上完成插拔组件100,并将插拔组件100应用于进行待插拔件的插拔动作,例如是应用于电子装置50中进行电线60的插拔动作。

图5是图1的插拔组件100在第一操作状态时的示意图。图6是图1的插拔组件100在第二操作状态时的示意图。图7是图1的插拔组件100在第三操作状态时的示意图。以下将以图1与图2搭配图5至图7说明插拔组件100组装于电子装置50的方式以及插拔组件100的操作方式。

首先,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50包括机壳52、卡状电子组件54以及插拔组件100(如图6与图7所示)。电子装置50例如是服务器,但不以此为限制。卡状电子组件54可拆卸地安装于机壳52内,例如是安装于机壳52的侧壁上,且具有连接部54a,但不以此为限制。插拔组件100设置于机壳52内,并邻近卡状电子组件54。将插拔组件100设置于机壳52的方式例如是将基座110的背面固定至机壳52(例如通过t形柱与弹性卡槽的配合或其他固定手段进行固定)而安装于机壳52内,而此动作可在插拔组件100已组装完成之后进行,亦可在插拔组件100组装的过程中(例如尚未将把手130安装至基座110上时)进行。此外,卡状电子组件54可在插拔组件100安装于机壳52之后才安装于机壳52内,但也可在插拔组件100安装于机壳52之前即安装于机壳52内。较佳地,插拔组件100能够预先设置在机壳52内,随后卡状电子组件54依据需求安装至机壳52内(例如是插入另一设置于机壳52的主机板上未绘示的插槽后,通过插拔组件100将作为待插拔件的电线60连接至卡状电子组件54或从卡状电子组件54上移出(如图5至图7所示)。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请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当插拔组件100已安装于机壳52内并欲进行电线60的插入动作时,首先,将把手130从载座120上移开,以方便将电线60安装于载座120上的固定部122。具体而言,枢轴部132的第一端132a沿着轴向突出于卡沟116外。此时,把手130还包括操作部138,设置于枢轴部132的第一端132a上突出于卡沟116外的部分,以藉由操作操作部138而打开枢轴部132。如此,把手130适于经由推动操作部138将第一端132a推出卡沟116且使枢轴部132以第二端132b(球形端部)为支点沿着枢轴部132的径向相对于基座110旋转来打开枢轴部132,以使第一端132a远离载座120(如图5所示)。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制操作部138的设置与否,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因此,将把手130从载座120上移开的方式,可以是将整个把手130从基座110上移除而暴露出载座120的方式,也可以是采用上述只移动把手130的局部而暴露出载座120的方式,只要将电线60的连接头62安装至载座120的固定部122的动作不受把手130挡住即可。

另外,固定部122包括从载座120往外延伸的一对卡勾,因此固定部122适于藉由卡勾扣合于连接头62的相对两侧而固定连接头62,且固定部122不影响连接头62进行连续的插拔动作,但本发明并不限制固定部122的具体实施方式,其可依据需求调整。待将电线60的连接头62安装至固定部122后,重新将枢轴部132以第二端132b为支点沿着径向相对于基座110反向旋转,以使第一端132a重新嵌入卡沟116(如图6所示)。此时,把手130位于关闭位置,而载座120与连接头62位于拔出位置,且把手130的传动齿轮136咬合于载座120的传动齿条126。然而,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也可选择将整个把手130从基座110上移除,待安装完电线60后才将整个把手130重新安装至基座110上,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

再者,卡状电子组件54能够在电线60以连接头62固定于固定部122的动作之前即安装至机壳52内另一主机板上未绘示的插槽,也可在电线60以连接头62固定于固定部122的动作之后才安装至机壳52内另一主机板上未绘示的插槽。在电线60以连接头62固定于固定部122、且卡状电子组件54安装至机壳52内另一主机板上未绘示的插槽的情况下,电线60能够经由把手130带动载座120从拔出位置(如图6所示)相对于基座110移动至插入位置(如图7所示)而使连接头62连接卡状电子组件54的连接部54a。更进一步地说,把手130以枢轴部132为轴心相对于基座110从开启位置旋转至关闭位置,致使载座120藉由传动齿轮136与传动齿条126的传动以及滑块124与滑槽114的配合而相对于基座110从拔出位置移动至插入位置,使得复位件140随着载座120移动而受到拉伸,沿着复位件140的弯折部146的弯曲起伏设置的电线60随着复位件140一起上下起伏,因此固定于固定部122的连接头62与电线60的前半部分(即电线60上与连接头62连接的部分)随着受到拉伸的弯折部146的弯曲起伏下降而往前移动,进而连接头62插入卡状电子组件54的连接部54a,如从图6所示的状态转变至图7所示的状态。在图7所示的状态中,电线60的连接头62插入卡状电子组件54的连接部54a,因而达成电线60与卡状电子组件54的电性连接。如此,电线60与卡状电子组件54能够通过插拔组件100以简易且省力的方式进行连接。

此外,当电线60或卡状电子组件54需进行更换或重新组装时,电线60能够经由把手130带动载座120相对于基座110从插入位置(如图7所示)移动至拔出位置(如图6所示)而使连接头62与卡状电子组件54的连接部54a解除连接。更进一步地说,把手130以枢轴部132为轴心相对于基座110从关闭位置旋转至开启位置,致使载座120藉由传动齿轮136与传动齿条126的传动以及滑块124与滑槽114的配合而相对于基座110从插入位置移动至拔出位置,同时复位件140藉由释放拉伸力复位而带动载座120移动,沿着复位件140的弯折部146的弯曲起伏设置的电线60也随着复位件140一起上下起伏,因此固定于固定部122的连接头62与电线60的前半部分(即电线60上与连接头62连接的部分)随着复位的弯折部146的弯曲起伏上升而往后移动,进而使得固定于固定部122的连接头62从卡状电子组件54上拔出,如从图7所示的状态转变至图6所示的状态。如此,电线60与卡状电子组件54能够通过插拔组件100以简易且省力的方式进行分离。随后,操作者能够依据需求从机壳52上移除卡状电子组件54,亦可进一步将把手130打开(打开方式例如是前述将枢轴部132以第二端132b为支点沿径向相对于基座110旋转而使第一端132a移出卡沟116而远离载座120)而后将电线60的连接头62从固定部122上拆下,如图5所示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电线60的连接头62具有按压开关64(如图5与图7所示),例如是往外突出的弹片。当连接头62连接至卡状电子组件54的连接部54a时,按压开关64嵌入连接部54a,并与连接部54a内侧产生干涉,藉此避免连接头62因电线60受到外力拉扯而非预期地从卡状电子组件54的连接部54a退出。因此,本实施例的把手130具有凸轮139,设置于把手部134上并对应于固定部122及固定部122上的连接头62的按压开关64,以藉由操作把手130而带动凸轮139。如此,当把手130在从关闭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相对于基座110旋转时,把手130能够经由凸轮139推动固定于固定部122上的连接头62的按压开关64。然而,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可采用其他类似于凸轮139的结构来退出按压开关64,亦可在应用不具有按压开关的实施例中省略设置凸轮139,本发明并不限制凸轮139的实施方式及设置与否,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插拔组件将把手枢设于基座上并与载座连动,使得位于基座与把手之间的载座受到把手的带动而相对于基座移动。如此,当待插拔件承载于基座且待插拔件的连接头固定于载座的固定部上时,藉由操作把手,就能够带动固定于固定部上的连接头随着载座相对于基座移动而执行待插拔件的插拔动作,例如是使待插拔件的连接头插入并连接至安装于机壳内的卡状电子组件。此外,把手还可设置有扣合部,设置于把手部的一端以固定把手部,藉此避免把手部产生非预期性的旋转而带动载座与连接头移动而造成连接头的脱落或损毁。如此,本发明的插拔组件能够以简易且省力的方式进行待插拔件的插拔动作。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应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