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03542发布日期:2019-07-17 06:20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小间距发光二极管显示屏(minilight-emittingdiode,简称mini-led)因其可实现超薄,多分区同时又是利用小尺寸芯片产品,能够在现实效果上媲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简称oled)产品,且在材料成本上又能够较oled更有竞争优势而备受背光显示行业青睐。

市面上mini-led在作为背光使用时,是将倒装芯片固晶于印刷线路板(printcircuitboard,简称pcb)。为保护芯片不在后续的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和外部环境损坏,通常会在pcb表面上涂敷一层白漆用于反射光线,但由于倒装芯片固化在pcb版上需要径过高温回流焊接,而白漆在高温下容易发生黄化导致发射率降低,从而使光线能量损失严重,影响该显示面板的混光距离(opoticaldistance,简称od),进而影响背光亮度,影响背光显示效果。

而且目前受制程设备和工艺的限制,mini-led灯板应用于大尺寸电视(television,简称tv)背光时需要由许多块小面积灯板拼接而成,不同pcb灯板发黄程度不一致的现象会对背光显示效果造成很大影响。另外,封装胶表面较软,组装灯板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磨损刮伤等不良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led显示屏背光模组存在pcb灯板发生黄化问题、背光显示效果不达标、封装胶磨损刮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在带有封装的印刷线路板以及带有封装的印刷线路板的模组件的上方设置带金属镀层的玻璃板,解决了印刷电路板的灯板黄化现象、背光显示效果低、封装胶磨损刮伤等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印刷线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印刷线路板上的漆层;

多个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间隔设置于所述漆层上;

封装胶层,设置于所述漆层上并包裹所述驱动芯片;

多个金属镀块,间隔设置于所述封装胶层上,且所述金属镀块在所述漆层上的投影位置与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漆层上的投影位置相互交错;

玻璃板,铺设于所述多个金属镀块上。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述金属镀块在所述漆层上的投影位置与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漆层上的投影位置之间的间距l2=tanθ×(h1+h2-h0);

其中,θ等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发光角度的倍,h1为所述封装胶层的高度,h2为所述金属镀块的高度,h0为所述驱动芯片的高度。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述背光模组的发光角度范围为120度至180度。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封装胶层的高度、所述金属镀块的高度与所述驱动芯片的高度,满足关系h1>h0>h2。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述金属镀块的宽度l1=p-2×l2;

所述金属镀块的间距x=a+2×l2;

其中,p为所述驱动芯片的间距,a为所述驱动芯片的宽度。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述驱动芯片的高度与所述驱动芯片的宽度,满足关系a>h0。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述金属镀块的材料包括银、铝或者铬。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封胶胶层的材料为透明材料,所述透明材料包括均苯型聚酰亚胺或者联苯型聚酰亚胺。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一印刷线路板,所述印刷线路板上涂覆有漆层,所述漆层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驱动芯片,所述多个驱动芯片上设有封装胶层,且所述封装胶层包裹所述驱动芯片;

提供一玻璃板,并通过磁控溅射在所述玻璃板上形成金属镀层;

对所述金属镀层光刻,形成多个金属镀块;

将形成有所述多个金属镀块的玻璃板与形成有所述封装胶层的印刷线路板对位贴合,其中所述金属镀块在所述漆层上的投影位置与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漆层上的投影位置相互交错。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制备方法中,所述对所述金属镀层光刻,形成多个金属镀块,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封装胶层的高度、所述金属镀块的高度与所述驱动芯片的高度、所述驱动芯片的宽度、所述驱动芯片的间距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发光角度,确定所述金属镀块的宽度与所述金属镀块的间距;

根据所述金属镀块的宽度与所述金属镀块的间距,设计掩模板;

将所述掩模板置于所述金属镀层上方,对所述金属镀层光刻,形成多个金属镀块。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在保证背光模组在一定混光距离下,通过在带有封装的印刷线路板的模组件上方设置带金属镀层的玻璃板,解决了印刷电路板的灯板黄化现象、背光显示效果低、封装胶层磨损刮伤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提供的背光模组第一种剖面结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第二种剖面结构图结构图。

图4a-图4d为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如图1所示,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第一种剖面结构图,在该图1中,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印刷线路板101以及设置于所述印刷线路板101上的漆层102;

多个驱动芯片103,所述驱动芯片103间隔设置于所述漆层102上;

封装胶层104,设置于所述漆层102上并包裹所述驱动芯片103;该封装胶层104覆盖所述印刷线路板101及驱动芯片103,用于对所述印刷线路板101及驱动芯片103进行保护,防止驱动芯片103在后续的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和外部环境损坏。

多个金属镀块105,间隔设置于所述封装胶层104上,且所述金属镀块105在所述漆层102上的投影位置与所述驱动芯片103在所述漆层102上的投影位置相互交错;

玻璃板106,铺设于所述多个金属镀块105上。

进一步的,所述封装胶层104的材料为透明材料,所述透明材料包括均苯型聚酰亚胺(kapton)或者联苯型聚酰亚胺(upilexs)。该金属镀块105为高反射率高的金属,所述金属镀块105的材料包括银(ag)、铝(al)或者铬(cr);可选的,该金属镀块105可为铝箔、抛光铝、抛光银或者纯铬。

进一步的,该玻璃板106采用高透光材料,该玻璃板可为新型隔热浮法玻璃,并采用了独特的本体添加配方和工艺,通过在玻璃熔制过程中添加氧化物复配配方的复合材料,其具有高透光高隔热的性能,隔热效果较传统隔热玻璃提升了40%。该玻璃板106在把90%以上产生热量的近红外线阻隔的同时,可见光透过率能保持在70%以上,光热比大于1.36。

进一步的,在该图1中,当所述背光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光线由所述驱动芯片103发出,经由所述封装胶层104发射至所述玻璃板106,在所述玻璃板106内部发生折射并进行整个背光模组的显示;与此同时,部分光线经由金属镀块105时,由于金属具有反射性,该光线在该金属镀块105下表面发生反射,光线折回至漆层102,在所述漆层102上发生反射,直至光线发射至玻璃板106发射出该背光模组。

在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中,参见图2,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仅包括印刷线路板201、漆层202、驱动芯片203以及封装胶层204。光线由驱动芯片203发出,会在封装胶层204内部发生反射,由于该光线在该封装胶层204内多次发生全反射,发生全反射的光线多次照射于漆层202,使得该漆层202黄化,且对于整个背光模组而言,影响该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该光线能量损失严重,从而影响整个背光模组的背光亮度。

需要指出,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与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不同的是:在背光模组中,通过在带有封装的印刷线路板的模组件上方设置设置具有金属镀块的玻璃板,一定程度上防止光线发生全反射,从而降低漆层发生黄化的速度,并提升该背光模组的亮度。与此同时,由于增加了玻璃板,使得该背光模组表面更加坚韧,提高了该背光模组的抗压耐磨性能,对该背光模组在大尺寸产品上具有极大的意义。

请参见图3,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细节结构图。

在该图3中,该背光模组包括:印刷线路板301以及设置于所述印刷线路板301上的漆层302、多个驱动芯片303、封装胶层304、多个金属镀块305以及铺设于所述多个金属镀块305上的玻璃板306。

在该图3中,l2为所述金属镀块305在所述漆层302上的投影位置与所述驱动芯片303在所述漆层302上的投影位置之间的间距,θ等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发光角度的倍,h1为所述封装胶层304的高度,h2为所述金属镀块305的高度,h0为所述驱动芯片303的高度,l1为所述金属镀块305的宽度,p为所述驱动芯片303的间距,a为所述驱动芯片303的宽度。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所述金属镀块305的宽度l1与所述驱动芯片303的宽度a为该背光模组纵截面上的宽度。

其中,所述金属镀块305在所述漆层302上的投影位置与所述驱动芯片303在所述漆层302上的投影位置之间的间距l2=tanθ×(h1+h2-h0)。

进一步的,根据金属镀块305在所述漆层302上的投影位置与所述驱动芯片303在所述漆层302上的投影位置之间的间距l2,所述金属镀块的宽度l1=p-2×l2;所述金属镀块的间距x=a+2×l2。

进一步的,为保证所述背光模组显示效果好,所述所述背光模组的发光角度范围为120度至180度;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的发光角度为120度,即θ为120度的倍,即60度。

进一步的,所述封装胶层的高度h1、所述金属镀块的高度h2与所述驱动芯片的高度h0,满足关系h1>h0>h2。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芯片的高度h0与所述驱动芯片的宽度a,满足关系a>h0。

请参加图4a-图4d,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

如图4a所示,提供一印刷线路板401,所述印刷线路板401上涂覆有漆层402,所述漆层40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驱动芯片403,所述多个驱动芯片403上设有封装胶层404,且所述封装胶层404包裹所述驱动芯片404。

如图4b所示,提供玻璃板406,并通过磁控溅射在所述玻璃板406上形成金属镀层4051;

如图4c所示,对所述金属镀层4051光刻,形成多个金属镀块405;

如图4d所示,将形成有所述多个金属镀块405的玻璃板406与形成有所述封装胶层404的印刷线路板401对位贴合,其中所述金属镀块405在所述漆层402上的投影位置与所述驱动芯片403在所述漆层402上的投影位置相互交错。

进一步的,所述对所述金属镀层4051光刻,形成多个金属镀块405,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封装胶层的高度、所述金属镀块的高度与所述驱动芯片的高度、所述驱动芯片的宽度、所述驱动芯片的间距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发光角度,确定所述金属镀块的宽度与所述金属镀块的间距;

根据所述金属镀块的宽度与所述金属镀块的间距,设计掩模板;

将所述掩模板置于所述金属镀层上方,对所述金属镀层光刻,形成多个金属镀块。

有益效果为:在保证背光模组在一定混光距离下,通过在带有封装的印刷线路板的模组件上方设置带金属镀层的玻璃板,解决了印刷电路板的灯板黄化现象、背光显示效果低、封装胶层磨损刮伤等问题。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申请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已将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