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二极管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3305发布日期:2019-07-06 10:5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光二极管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一般涉及平面发光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在许多应用上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此种元件具有发热量低,耗电量小、寿命长、反应速度快、体积小、抗震佳、无放电气体及可平面封装等优点,因此普遍应用于照明应用、景观设计、交通标志、电子显示工具的产品上。

现有技术中已有诸多的应用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装置,如专利zl200610164506.1所公开的发光二极管发光装置的平面结构,其具体地公开有一种发光二极管发光装置的平面结构,该平面结构是于一透明挠性卷带上设置彼此电性绝缘的一第一透明图案及一第二透明图案,复数个发光二极管与第一透明图案电性连接。也可利用透明挠性卷带的两面或是逐次于透明挠性卷带的两面印刷第一透明图案及第二透明图案,可得多层的挠性平面发光装置。

虽然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平面结构,可应用于各种显示装饰与照明之用,但是,其上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透明挠性卷带一侧表面,导致整个发光装置整体结构具备较高的厚度,不利于实际使用,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发光二极管发光装置。

第一方面,一种发光二极管发光装置,包括:一挠性卷带;所述挠性卷带至少一侧设有导电层;所述挠性卷带上设有多个嵌入槽;所述嵌入槽内设有发光二极管;所述导电层图形化有正极导电区和负极导电区,所述正极导电区和负极导电区相互绝缘;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两电极分别与导电层上正极导电区、负极导电区通过导电粘结结构实现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挠性卷带上下两侧均设有导电层。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导电区和负极导电区由透明ito刻蚀形成。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导电区由图形化正极线路组成,与嵌入槽一一对应分布,并与发光二极管正极电连接,所述负极导电区由图形化负极线路组成,与嵌入槽一一对应分布,并与发光二极管负极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线路、负极线路由金属或金属合金通过刻蚀形成。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电粘结结构为柔性导电胶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有两透明刚性基板,所述挠性卷带位于两透明刚性基板之间。

第二方面,一种发光二极管发光装置,包括:一挠性卷带;所述挠性卷带上下两侧设有上导电层和下导电层;所述挠性卷带上设有多个嵌入槽;所述嵌入槽内设有发光二极管;所述上导电层包括:覆盖于所述挠性卷带一侧的负极线路或正极线路;所述下导电层包括:覆盖于所述挠性卷带一侧的正极线路或负极线路;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两电极分别与上导电层、下导电层的电极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发光二极管两极通过柔性导电胶带分别与上导电层、下导电层的电极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挠性卷带为柔性可拉伸基材。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线路和负极线路为可拉伸结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挠性卷带之间包括有刚性基板。

综上所述,本申请公开有一种发光二极管发光装置的具体结构。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发光二极管发光装置能够实现侧发光。

此外,在本技术方案中,嵌入槽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待显示的图案进行布局,使得发光装置本身的结构更简单,适应性更强。

更进一步地,本申请还通过对挠性卷带两侧的导电层的极性进行设计,增加了发光装置的可实施结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f-f向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g-g向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柔性导电胶带);

图6是图5中f-f向剖视图结构示意图(柔性导电胶带);

图7是本申请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a向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9a是本申请第五种实施例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9b是本申请第五种实施例的仰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a中b-b向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六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柔性导电胶带);

图12是图11中c-c向剖视图结构示意图(柔性导电胶带);

图13a是本申请第七种实施例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柔性导电胶带);

图13b是本申请第七种实施例的仰视图结构示意图(柔性导电胶带);

图14是图13a中d-d向剖视图结构示意图(柔性导电胶带);

图15a是本申请第八种实施例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15b是本申请第八种实施例的仰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a中e-e向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17a是本申请第九种实施例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17b是本申请第九种实施例的仰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中f-f向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7中a-a向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挠性卷带;20、嵌入槽;30、发光二极管;40、正极线路;50、负极线路;60、柔性导电胶带;70、正极导电区;80、负极导电区;90、刚性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的本申请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公开有一种发光二极管发光装置,包括:一挠性卷带;所述挠性卷带一侧设有导电层;所述挠性卷带上设有多个嵌入槽;所述嵌入槽内设有发光二极管;所述导电层图形化有正极导电区和负极导电区,所述正极导电区和负极导电区相互绝缘;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两电极分别与导电层上正极导电区、负极导电区通过导电粘结结构实现电连接。

其中:

挠性卷带10,本实施例中的基材,其上用于设置其他组件。

嵌入槽20,其设置于挠性卷带上。所述嵌入槽为通槽,且其在挠性卷带上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加限定。具体地,可以根据预设计的形状,将嵌入槽在挠性卷带上分布。如:矩形阵列,心型,或者其他需要实现的形状。

为实现发光功能,嵌入槽内设置有发光二极管。

为驱动发光二极管,挠性卷带上还设计有导电层,鉴于发光二极管上两电极极性相反,故所述导电层图形化有正极导电区70和负极导电区80,所述正极导电区70和负极导电区80相互绝缘;

为能够保证对所有设计在挠性卷带上的发光二极管进行有效供电,需要对正极导电区和负极导电区在挠性卷带上的分布进行设计,具体请参考图1给出的正极导电区70和负极导电区80在挠性卷带上分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在图1的横向分布来看,相邻的正极导电区和负极导电区绝缘分隔;另从图1的纵向或者自图2中可得,相邻的正极导电区和负极导电区亦相互隔离,从而保证位于相邻的正极导电区和负极导电区之间的发光二极管能够得到有效供电。

当然,图1中给出的分布为对称分布,若发光二极管在挠性卷带上呈非规则分布时,只要满足在图1的横向分布来看,相邻的正极导电区和负极导电区绝缘分隔;另从图1的纵向来看,相邻的正极导电区和负极导电区亦相互隔离,皆可实现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

正极导电区和负极导电区可以分别与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通,亦或正极导电区共同连接至某一过渡线路,负极导电区共同连接至某一过渡线路,然后由两条过渡线路分别与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通。

基于上述设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两电极分别与导电层上正极导电区、负极导电区通过导电粘结结构实现电连接。

请参考图3和图4所示的本申请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公开有一种发光二极管发光装置,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挠性卷带上下两侧均设有导电层。

具体地,为便于对如图3所示分布的发光二极管进行供电,所述挠性卷带上侧,下侧上导电层中正极导电区和负极导电区的分布关系相同,当然,上侧和下侧的正极导电区和负极导电区的分布关系可以不同,只要每一侧能满足发光二极管正负电极引入,得到有效供电即可。

请参考图4所示的图3中g-g向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在此结构示意图中,挠性卷带上侧,下侧上导电层中正极导电区和负极导电区的分布关系相同,但是可以实现挠性卷带的两侧发光效果。

请参考图5和图6所示的本申请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公开有一种发光二极管发光装置,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发光二极管的两电极分别与导电层上正极导电区、负极导电区通过柔性导电胶带实现电连接。柔性导电胶带图案不唯一,比如可以是树枝状或者铰链状亦或是藤蔓状。

请参考图7和图8所示的本申请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公开有一种发光二极管发光装置,包括:一挠性卷带10;所述挠性卷带10一侧设有导电层;所述挠性卷带10上设有多个嵌入槽20;所述嵌入槽20内设有发光二极管30;所述导电层包括:覆盖于所述挠性卷带一侧的负极线路50和与所述嵌入槽一一对应分布且与负极绝缘的正极线路40;所述发光二极管30的两电极分别与导电层上正极线路40、负极线路50电连接。

其中:

挠性卷带10,本实施例中的基材,其上用于设置其他组件。

嵌入槽20,其设置于挠性卷带上。所述嵌入槽为通槽,且其在挠性卷带上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加限定。具体地,可以根据预设计的形状,将嵌入槽在挠性卷带上分布。如:矩形阵列,心型,或者其他需要实现的形状。

为实现发光功能,嵌入槽内设置有发光二极管。

为驱动发光二极管,挠性卷带上还设计有导电层,鉴于发光二极管上两电极极性相反,故所述导电层包括:覆盖于所述挠性卷带一侧的负极线路50和与所述嵌入槽一一对应分布且与负极绝缘的正极线路40。

请参考图1给出的正极线路和负极线路在挠性卷带上分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正极线路与所述嵌入槽一一对应,且单列的嵌入槽所对应的正极线路汇总至挠性卷带上用于与外部正极相连之处;

负极线路,既可以是与正极线路一样,即:与所述嵌入槽一一对应,且单列的嵌入槽所对应的负极线路汇总至挠性卷带上用于与外部负极相连之处;亦可以,是一层单独覆盖于所述挠性卷带上的金属层。

需要说明的是,正极线路与负极线路之间应绝缘。

所述发光二极管30的两电极分别与导电层上正极线路40、负极线路50电连接。

请参考图9a、9b和图10所示的本申请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与第四种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挠性卷带的两侧均设有导电层,基于第一种实施例的描述可知。

导电层,包括:覆盖于所述挠性卷带一侧的负极线路50和与所述嵌入槽一一对应分布且与负极绝缘的正极线路40。

如图9a中所示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中,既包含正极线路,亦包括负极线路。

以矩形阵列排布的嵌入槽为例,在图9a中第一列和第三列的发光二极管由挠性卷带一侧的导电层驱动。

而在图9b中第二列和第四列的发光二极管由挠性卷带另一侧的导电层驱动。

为便于准确示意,请参考图10所示的b-b向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基于此设计,挠性卷带两侧皆可发光。

请参考图11和图12所示的本申请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与第四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的两电极与正极线路、负极线路之间通过柔性导电胶带相连,柔性导电胶带图案不唯一,比如可以是树枝状或者铰链状亦或是藤蔓状。

请参考图13a、13b和图14所示的本申请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与第四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的两电极与正极线路、负极线路之间通过柔性导电胶带相连。

请参考图15a、15b和图16所示的本申请的第八种实施方式。一种发光二极管发光装置,包括:一挠性卷带10;所述挠性卷带10上下两侧设有上导电层和下导电层;所述挠性卷带10上设有多个嵌入槽20;所述嵌入槽20内设有发光二极管30;所述上导电层包括:覆盖于所述挠性卷带一侧的负极线路50或正极线路40;所述下导电层包括:覆盖于所述挠性卷带一侧的正极线路40或负极线路50;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两电极分别与上导电层、下导电层的电极电连接。

其中:

在本实施例中,上导电层、下导电层分别仅包含一种极性的导电线路,即:

当所述上导电层包括:覆盖于所述挠性卷带一侧的负极线路50时,所述下导电层包括:覆盖于所述挠性卷带一侧的正极线路40。

亦或:

当所述上导电层包括:覆盖于所述挠性卷带一侧的正极线路40时,所述下导电层包括:覆盖于所述挠性卷带一侧的负极线路50。

请参考图15a、15b,设图15a中所示的为正极线路,则图15b中所述的为负极线路,当发光二级管置入嵌入槽内后,其两电极需分别与上导电层、下导电层相连方可得以驱动,具体详见图16。

再如:图17a和17b所示的本申请的第九种实施方式。与第八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线路和负极线路皆为可伸缩可拉伸结构,如:波浪形结构。在此结构之下,当挠性卷带为柔性可拉伸基材时,本实施例能够适应柔性基材的拉伸形变量。

当然,应该知道的是,在挠性卷带皆为柔性可拉伸基材时,第九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形式亦可应用于以上各种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8所示的图1中f-f向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挠性基板中增设了两个透明刚性基板的结构,以便于为挠性卷带提供足够的刚性支撑力,以提升其承载强度。此外,透明钢性基板的设计还能够对挠性卷带和led灯珠起到保护作用,延长整体发光装置的使用寿命。

请参考图19所示的图7中a-a向剖视图结构示意图,与第四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挠性基板中增设了刚性基板的结构,以便于为挠性卷带提供足够的刚性支撑力,以提升其承载强度。此外,透明钢性基板的设计还能够对挠性卷带和led灯珠起到保护作用,延长整体发光装置的使用寿命。

当然,应该知道的是,两透明基板可以增设在本公开所提到的其他任一实施例。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