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02095发布日期:2020-04-21 22:5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连接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当将插头连接到插座连接器时、将插座连接器的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连接切换为从常闭端子到插头的插销连接的连接切换装置,尤其涉及当连接插头时将常时与天线连接的收发电路切换为与连接到插头的插销的检查电路连接。



背景技术:

在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中,天线和收发天线信号的收发电路配备在通信设备内,在移动通信设备出厂前,为了检查配备的收发电路的动作,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使得公共端子连接到收发电路,常闭端子连接到天线,通过该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连接在天线和收发电路之间。在检查收发电路的动作时,将插头连接到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将断开端子与公共端子切离,同时,使连接到检查电路的插头的插销与公共端子接触,将收发电路的连接从天线切换到检查电路,检查收发电路的动作。

另一方面,即使关于天线侧,为了调查噪音的影响,或者调整或检查天线的阻抗等,要求将插头连接到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使天线和检查电路连接,以前,在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与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连接的插头的插销,能使检查电路与收发电路和天线的任一方都连接的连接切换装置。

其中,若参照图12说明由专利文献1公开的连接切换装置100,则连接切换装置100由插座连接器101和插头110构成,在上述插座连接器101中,第一可动端子102、第二可动端子103、以及常闭端子104安装在绝缘壳体105,上述插头110装卸自如地与上述插座连接器101连接。

在绝缘壳体105上,开关室105a从底面侧凹设,沿开关室105a的内顶面露出常闭端子104,在该常闭端子104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由绝缘壳体105悬臂支撑的第一可动端子102和第二可动端子103弹性接触。另外,在安装常闭端子104的开关室105a的内顶面,开设插销插入通孔108,其使得插头110的插销111插入,使其与常闭端子104接触。

在第一可动端子102和第二可动端子103的各自上面,固定有绝缘突起106,107,绝缘突起106,107贯穿绝缘壳体105,与可动的第一可动端子102、第二可动端子103连动,出没到绝缘壳体105的上方。第一可动端子102和第二可动端子103的另一侧分别通过安装插座连接器101的印刷电路板的信号图案109a、109b,与未图示的天线和收发电路电连接,通过第一可动端子102和第二可动端子103弹性接触的常闭端子104,天线和收发电路常时电连接。

插头110包括与检查电路连接的针状插销111和在插销111的轴周一处形成的突出部112。在将检查电路连接到收发电路的情况下,以图示朝向将插头110连接到插座连接器101,使插销111插入插销插入孔108,使其与常闭端子104接触,同时,以插头110的突出部112压下绝缘突起106,使第一可动端子102与常闭端子104脱离,使得第一可动端子102与常闭端子104之间绝缘。其结果,收发电路从与天线的连接切换到检查电路。

另外,在将检查电路连接到天线的情况下,突出部112以与图示朝向相反的右侧朝向,将插头110连接到插座连接器101,将插销111插入插销插入孔108,使其与常闭端子104接触。此时,插头110的突出部112压下图示右侧的绝缘突起107,使第二可动端子103从常闭端子104脱离,使第二可动端子103与常闭端子104之间绝缘。其结果,天线从与收发电路的连接切换到检查电路。

另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连接切换装置120如图13所示,准备一对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121,使得该一对同轴连接器121互相成为逆向地串列连接在天线和收发电路之间。也就是说,使一个同轴连接器121的公共端子122与天线连接,使另一个同轴连接器121的共用端子122与接收电路连接,同时,各常闭端子123之间电连接。因此,常时,使得插头130与一对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121的任何一个都不连接,通过一对同轴连接器121连接天线和收发电路。

另外,如图所示,若使得插头130与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121连接,以插头130的插销131压下公共端子122,则与检查电路连接的插销131与连接到公共端子122的天线或收发电路连接,同时,公共端子122与常闭端子123脱离,因此,天线和收发电路之间的连接被切断。

根据该连接切换装置120,如果在插头130设置与检查电路连接的一对插销131,则由一对插销131压下一对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121的各公共端子122,切断天线和收发电路之间的连接,同时,使一对插销131与各公共端子122接触,可以使天线和收发电路的任何一个都与检查电路连接。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54012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26588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4361号

在上述以往的连接切换装置100中,每次将检查电路连接到天线或收发电路时,必须改变插头110的方向,使其连接到插座连接器101。另外,由于不能将检查电路同时连接到天线和收发电路,因此,考虑到输入天线的噪声的影响,不能检查收发电路的动作。

根据连接切换装置120,可以将天线和收发电路并列地同时连接到检查电路,但由于使用一对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121,因此,成本高,同时,必须确保将一对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121安装在通信设备内的配置有用于连接天线和收发电路的信号图案的电路基板上的安装空间,也成为使通信设备小型化的障碍,因此,不实用。

另外,在以往的连接切换装置100中,即使第一可动端子102或第二可动端子103从常闭端子104脱离,也处于接近与检查电路连接的常闭端子104的状态,因此,不能隔绝检查电路和与第一可动端子102连接的天线或与第二可动端子103连接的收发电路,存在噪声或天线信号从断开的天线或收发电路向检查电路泄漏的问题。

同样,即使在连接切换装置120中,由插销131压下而与公共端子122脱离的常闭端子123也处于接近公共端子122的状态,因此,担心检查电路和天线之间的信号传送通道以及检查电路和收发电路之间的信号传送通道通过常闭端子123高频耦合,存在无法实现相互充分绝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考虑到上述问题点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将插销和检查电路连接的插头连接到连接天线和收发电路的插座连接器、切换为使得检查电路与天线和收发电路分别连接的并列连接的连接切换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检查电路和天线之间的信号传输通道与检查电路和收发电路之间的信号传输通道的隔离度高的连接切换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连接切换装置使得具有第一插销的插头与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安装在绝缘壳体的插座连接器连接,将与第二触头电连接的第一触头切换为与第一插销的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插座连接器包括具有第一弹性接触片的第一触头,具有第二弹性接触片的第二触头,以及安装在所述绝缘壳体的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之间、第一弹性接触片和第二弹性接触片弹性接触的常闭端子;

插头包括当连接到所述插座连接器时与第一触头接触的第一插销,与第二触头接触的第二插销,以及插入到第一弹性接触片和常闭端子之间和/或第二弹性接触片和常闭端子之间、使得第一弹性接触片和/或第二弹性接触片与常闭端子之间绝缘的绝缘突起部;

当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时,第一触头和第一插销电连接,同时,第二触头和第二插销电连接。

插头没有连接到插座连接器的平时,通过第一弹性接触片和第二弹性接触片弹性接触的常闭端子,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电连接。若插头连接到插座连接器,则插头的绝缘突起部使得第一弹性接触片及第二弹性接触片的至少一方与常闭端子之间绝缘,同时,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分别与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接触,实现电连接。

技术方案2的连接切换装置的特征在于:

插头包括与第一触头接触的第一插销,与第二触头接触的第二插销,插入到第一弹性接触片和常闭端子之间及第二弹性接触片和常闭端子之间、使得第一弹性接触片和第二弹性接触片与常闭端子之间绝缘的绝缘突起部,以及接地连接、沿所述绝缘突起部突起设置的接地端子;

当与插座连接器连接时,接地端子与常闭端子接触。

若插头连接到插座连接器,则接地连接的接地端子与从第一弹性接触片及第二弹性接触片断开的常闭端子接触,因此,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之间由成为屏蔽导体的电位的常闭端子屏蔽。

技术方案3的连接切换装置的特征在于:

第一触头与发送和/或接收天线信号的收发电路连接;

第二触头与天线的供电点连接;

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是与检测收发电路或天线中流过的rf信号的检测电路连接的测头。

插头没有连接到插座连接器的平时,通过常闭端子,天线的供电点与发送和/或接收天线信号的收发电路电连接。若将插头连接到插座连接器,天线的供电点和收发电路之间得到绝缘,天线的供电点和收发电路分别与检测收发电路或天线中流过的rf信号的检测电路电连接。

技术方案4的连接切换装置的特征在于,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为相同形状。

能将一种类的触头共用于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

技术方案5的连接切换装置的特征在于,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在相对常

闭端子为点对称的位置,安装于所述绝缘壳体。

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以相同形状相对常闭端子点对称地配置,因此,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的特性阻抗相等,天线信号分别流过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的二种传输路径的传输特性相同。

技术方案6的连接切换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触头的第一弹性接触片的侧方,一体形成插头的第一插销接触的第一平板电极部,在第二触头的第二弹性接触片的侧方,一体形成插头的第二插销接触的第二平板电极部。

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可以安装在相对常闭端子点对称的绝缘壳体的位置,因此,在第一弹性接触片和第二弹性接触片与常闭端子弹性接触的空间的侧边的空余空间,配置有第一平板电极部和第二平板电极部。

技术方案7的连接切换装置使得具有第一插销的插头与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安装在绝缘壳体的插座连接器连接,将与第二触头电连接的第一触头切换为与第一插销的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插座连接器包括具有第一弹性接触片的第一触头,具有第二弹性接触片的第二触头,以及安装在所述绝缘壳体的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之间、第一弹性接触片和第二弹性接触片弹性接触的常闭端子;

插头包括当连接到所述插座连接器时与第一弹性接触片接触、使得第一弹性接触片与常闭端子断开的第一插销,以及与第二弹性接触片接触、使得第二弹性接触片与常闭端子断开的第二插销;

当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时,第一触头和第一插销电连接,同时,第二触头和第二插销电连接。

插头没有连接到插座连接器的平时,通过第一弹性接触片和第二弹性接触片弹性接触的常闭端子,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电连接。若插头连接到插座连接器,则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分别与第一弹性接触片和第二弹性接触片接触,与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电连接,同时,使得第一弹性接触片和第二弹性接触片从常闭端子断开。

技术方案8的接续切换装置的特征在于:

插头包括第一插销,与第二弹性接触片接触、使得第二弹性接触片与常闭端子断开的第二插销,以及接地连接的接地端子;

当连接到插座连接器时,接地端子与常闭端子接触。

若将插头连接到插座连接器,则接地连接的接地端子与从第一弹性接触片和第二弹性接触片断开的常闭端子接触,因此,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之间由成为屏蔽导体电位的常闭端子屏蔽。

技术方案9的连接切换装置的特征在于:

第一触头与发送和/或接收天线信号的收发电路连接;

第二触头与天线的供电点连接;

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是与检测收发电路或天线中流过的rf信号的检测电路连接的测头。

插头没有连接到插座连接器的平时,通过常闭端子,天线的供电点与发送和/或接收天线信号的收发电路电连接。若将插头连接到插座连接器,则天线的供电点和收发电路之间绝缘,天线的供电点和收发电路分别与检测流经收发电路或天线的rf信号的检测电路电连接。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和技术方案7的发明,通过将插头连接到插座连接器,可以将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之间的信号传输路径切换为第一插销和第一触头之间的信号传输路径以及第二插销和第二触头之间的信号传输路径的并列二系统的信号传输路径。

根据技术方案2和技术方案8的发明,第一插销和第一触头之间的信号传输路径与第二插销和第二触头之间的信号传输路径由接地电位的常闭端子屏蔽,因此,可以取得二种类信号传输路径之间的隔离。

另外,为了屏蔽二种类的信号传输路径之间,使用用于连接切换的常闭端子,因此,不需要在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之间的狭窄空间中另外配置屏蔽部件。

根据技术方案3和技术方案9的发明,插头使得一对插销连接到检测流经收发电路或天线的rf信号的检测电路,只需将上述插头连接到插座连接器,即可使得检测rf信号的检测电路与天线的供电点和收发电路的任一个电连接,在检测电路中,可以一边考虑从天线输入的噪声的影响,一边检查收发电路的动作状态。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可将一种类的触头共用为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因此,零件管理变得容易,制造成本也降低。

另外,因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不同,不需特定在绝缘壳体的安装位置,因此,不会安装在错误的位置,组装操作性良好。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的二种类的传输路径的传输特性相同,因此,不考虑双方传输路径损失的差别,可比较流经双方传输路径的rf信号。

另外,可以不考虑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的方向,将插座连接器安装在电路基板。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可以将第一弹性接触片和第一平板电极部成为一体的第一触头以及第二弹性接触片和第二平板电极部成为一体的第二触头有效地配置在绝缘壳体内的常闭端子周围。

另外,使得插头的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分别与第一平板电极部和第二平板电极部接触,在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不使用在插头的连接方向进退的弹簧,因此,可将安装在移动设备内的电路基板上的插座连接器薄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切换装置1的插座连接器10的立体图。

图2是插座连接器10的平面图。

图3是插座连接器10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插座连接器10的图2的a-a线剖面图。

图5是插座连接器10的图2的b-b线剖面图。

图6是插座连接器10的图2的c-c线剖面图。

图7是将插头20连接到图6所示的插座连接器10的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8是不连接插头20的常时的插座连接器10的电路图。

图9是将插头20连接到插座连接器10的状态的电路图。

图10是表示连接第二实施形态涉及的连接切换装置30的插头40前的插座连接器31的纵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将插头20连接到插座连接器31的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将插头110连接到插座连接器101的状态的以往的连接切换装置100的纵剖面图。

图13是以往的连接切换装置120的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121的纵剖面图。

图中符号意义如下:

1、30-连接切换装置

2a-天线的供电点

3-收发电路

4-检查电路

10、31-插座连接器

11、32-第一触头

11b-第一弹性接触片

11d-第一平板电极部

12、33-第二触头

12b-第二弹性接触片

12d-第二平板电极部

13-常闭端子

14-绝缘壳体

20、40-插头

21-第一插销(测头)

22-第二插销(测头)

24-绝缘突起部

25-接地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图1至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涉及的连接切换装置1。如图9的电路图所示,该实施形态的连接切换装置1用于切换为天线2的供电点2a和对于从天线2送信或受信的天线信号送信/受信的收发电路3常时连接,以及2way连接,检查电路4包括检测流过天线2或收发电路3的rf信号的检测电路,上述2way连接是使得上述检查电路4分别与天线2的供电点2a和收发电路3并列连接,上述连接切换装置1由带开关的插座连接器10(以下简称为插座连接器10)以及与插座连接器10嵌合连接的插头20构成,在上述插座连接器10中,与收发电路3连接的作为第一公共端子的第一触头11、与天线2的供电点2a连接的作为第二公共端子的第二触头12、以及常闭端子13互相绝缘地安装在绝缘壳体14,插座连接器10安装在安装有天线2和收发电路3的未图示的电子通信设备的电路基板表面。

插座连接器10的绝缘壳体14形成为四角筒状,其形成贯通垂直方向(图4、图5的上下方向)的贯通孔15,整体成为以通过平面图形的重心的铅直线为中心线的对称形状。常闭端子13由导电性金属板形成为图3至图5所示的板状,从绝缘壳体14的下方沿在贯通孔15的中央对置的内壁面间压入,固定在绝缘壳体14,贯通孔15通过压入安装常闭端子13,分隔为插头20的后述的第一绝缘突起板24a插入/拔取的第一插头插入孔15a和第二绝缘突起板24b插入/拔取的第二插头插入孔15b。

如图3所示,第一触头11镶嵌成型在绝缘壳体14,一体地固定在绝缘壳体14的固定片11a和在固定片11a的上方分叉成两分支的第一弹性接触片11b及第一固定接触片11c通过将细长板状的导电性金属板冲压成形形成一体。固定片11a的下方一侧沿绝缘壳体14的底面露出,与连接到收发电路3的电路基板的图案钎焊连接。

分叉为两分支的一方的第一弹性接触片11b是悬臂支撑在固定于绝缘壳体14的固定片11a的弹性片,使得在第一插头插入孔15a内可移动,向着露出到第一插头插入孔15a的常闭端子13折弯成“く”字状,如图6所示,在自由状态下,与常闭端子13的侧面弹性接触。另外,分叉到两分支的另一方的第一固定接触片11c的上方沿绝缘壳体14的平面折曲成直角,形成第一平板电极部11d,其露出到第一插头插入孔15a的侧方的平面,该第一平板电极部11d与第一插销21抵接。

第二触头12与将细长板状的导电性金属板冲压成形而成的第一触头11相同,绝缘壳体14成为以通过平面图形的重心的铅直线为中心线的对称形状,通过将第一触头11安装在上述绝缘壳体14的位置,成为第二触头12。

即,第一触头11的固定片11a、第一弹性接触片11b及第一固定接触片11c分别对应第二触头12的固定片12a、第二弹性接触片12b及第二固定接触片12c,沿绝缘壳体14的底面露出的固定片12a的一部分与连接到天线2的供电点2a的电路基板的图案钎焊连接,第二弹性接触片12b在第二插头插入孔15b内向着常闭端子13折弯成“く”字状,如图6所示,在自由状态下,与常闭端子13的侧面弹性接触。另外,在第二固定接触片12c的上方沿绝缘壳体14的平面折曲成直角,形成第二平板电极部12d,其露出到与第一平板电极部11d成为对角位置的第二插头插入孔15b的侧方的平面,该第二平板电极部12d与第二插销22抵接。

如图3所示,插座连接器10进一步包括长方筒状的围住绝缘壳体14侧面整体的接地外壳16。接地外壳16是将导电性金属板弯折加工形成为图示的长方形框状,下端与安装插座连接器10的电路基板的接地图案钎焊连接。

由此,配置在绝缘壳体14的内方的第一触头11及第二触头12得到屏蔽。在接地外壳16的周围凹设环凹部16a,当将插头20连接到插座连接器10时,插头20的后述的筒状接地器具26外嵌在该环凹部16a。

在嵌合连接于插座连接器10的插头20,如图7所示,设有由一组的第一绝缘突起板24a和第二绝缘突起板24b构成的绝缘突起部24,其从支承第一插销21和第二插销22的绝缘体27沿着插座连接器10的各第一插头插入孔15a和第二插头插入孔15b内的常闭端子13的侧面插入。若将插头20嵌合连接到插座连接器10,则如该图所示,第一绝缘突起板24a和第二绝缘突起板24b分别介于常闭端子13和第一弹性接触件11b之间以及常闭端子13和第二弹性接触片12b之间,通过常闭端子13电连接的第一触头11和第二触头12之间绝缘。

分别与检查电路4并列连接的作为测头的第一插销21和第二插销22在相对绝缘突起部24成为点对称的绝缘体27的对角位置,出没自由地得到定位。第一插销21和第二插销22均由压缩弹簧28a、28b朝着前端方向(图示下方)赋能,使得从绝缘体27以所设定长度伸出。

在绝缘体27的外周面,安装外嵌于接地外壳16的由圆筒状的导电性金属板构成的筒状接地器具26,通过嵌合连接到接地外壳16的环凹部16a,插头20与插座连接器10以嵌合连接状态保持。

在第一绝缘突起板24a和第二绝缘突起板24b之间,滑动自如地配置由压缩弹簧28c向对方赋能的板状的接地端子25。接地端子25与接地连接的筒状接地器具26连接,如图9所示,若将插头20与插座连接器10嵌合连接,则与常闭端子13的顶面(平面)弹性接触,将常闭端子13设为接地电位。插头20未必必须具备该筒状接地器具26,接地端子25也可以与筒状接地器具26以外的接地电位部分连接,设为接地电位。

这样构成的插座连接器10常时不连接插头20,如图6、图8所示,第一触头11的第一弹性接触片11b和第二触头12的第二弹性接触片12b分别与常闭端子13的两侧面弹性接触。其结果,收发电路3与天线2的供电点2a连接,从天线2发送天线信号,或者从天线2接收天线信号。

检查天线2的送信/受信状态以及收发电路3的动作时,将与检查电路4连接的插头20连接到插座连接器10。如图7、图9所示,若将插头20嵌合连接到插座连接器10,则第一绝缘突起板24a和第二绝缘突起板24b分别插入到常闭端子13和第一弹性接触片11b之间以及常闭端子13和第二弹性接触片12b之间,第一触头11和第二触头12之间绝缘,同时,第一插销21与露出到对向位置的第一平板电极部11d抵接,弹性接触,第二插销22与露出到对向位置的第二平板电极部12d抵接,弹性接触,切换为检查电路4和收发电路3的连接、以及检查电路4和天线2的连接的所谓2way的连接。

另外,通过检查电路4接地连接的筒状接地器具26与接地外壳16的环凹部16a嵌合连接,由此,第一插销21和第一触头11连接的信号线路,以及第二插销22和第二触头12连接的信号线路被接地的接地外壳16和筒状接地器具26围住,与外部屏蔽,同时,第一插销21和第一触头11连接的信号线路,以及第二插销22和第二触头12连接的信号线路由接地的接地端子25和常闭端子13隔断,能得到相互高的隔离性。

根据本实施形态,由于可以将相同形状的触头设为第一触头11和第二触头12,因此,不需要分为第一触头11和第二触头12管理部件,且也不必考虑安装位置。

另外,将同一形状的第一触头11和第二触头12分别安装在形成点对称形状的绝缘壳体14的成为点对称的位置,因此,不考虑电路基板上的朝向,将触头的固定片配置在电路基板的图案上,可以将固定片与连接到收发电路3的电路基板的图案钎焊连接的触头设为第一触头11,将固定片与连接到天线2的供电点2a的电路基板的图案钎焊连接的触头设为第二触头12。

另外,同一形状的第一触头11和第二触头12及其周围的绝缘壳体14为点对称的形状,因此,插座连接器10内的第一触头11和第二触头12的信号线路的特性阻抗相同,在检查电路4中,可以不考虑两者的信号损失差,比较天线2的天线信号和用收发电路3送信/受信的天线信号。

接下来,用图10和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连接切换装置30。该连接切换装置30不在插头40设置第一实施形态涉及的绝缘突起部24,当将插头40连接到插座连接器31时,使得第一触头32和第二触头33之间绝缘,与第一实施形态涉及的连接切换装置1相同或相当的连接切换装置30的构成,在图中标以相同号码,省略其说明。

安装在插座连接器31的绝缘壳体14的第一触头32和第二触头33为同一形状,但没有相当于固定接触片11c、12c的结构,分别固定在绝缘壳体14上的固定片11a、12a的前端,悬臂支撑形成第一弹性接触片11b、第二弹性接触片12b。因此,在不连接插头40的常时,如图10所示,第一触头32的第一弹性接触片11b和第二触头33的第二弹性接触片12b分别与常闭端子13的两侧面弹性接触,收发电路3和天线2的供电点2a之间电连接,收发电路3送信/受信从天线2送信或受信的天线信号。

另外,插头40在插座连接器31的第一弹性接触片11b和第二弹性接触片12b相对的位置,分别设有从绝缘体27突出的一组同一形状的第一插销21和第二插销22,但在其间没有突出设置绝缘突起部24和接地端子25。

如图11所示,若将插头40连接到插座连接器31,则第一插销21和第二插销22分别与第一弹性接触片11b和第二弹性接触片12b弹性接触,朝图示下方推压第一弹性接触片11b和第二弹性接触片12b。其结果,第一弹性接触片11b和第二弹性接触片12b分别与常闭端子13的电连接断开,第一触头32和第二触头33之间绝缘。同时,第一触头32的第一弹性接触片11b与第一插销21电连接,第二触头33的第二弹性接触片12b与第二插销22电连接,因此,天线2和收发电路3的连接可以切换为检查电路4和收发电路3的连接、以及检查电路4和天线2的连接的所谓2way的连接。

本实施形态涉及的连接切换装置30的第一触头32和第二触头33也为同一形状,将插头40连接到插座连接器31的连接切换装置30的整体相对常闭端子13呈对称形状,因此,第一触头32和第一插销21连接的信号线路、以及第二触头33和第二插销22连接的信号线路的特性阻抗等的高频信号特性相同,可以不考虑各信号线路的引起的信号损失差,比较天线2的天线信号和用收发电路3送信/受信的天线信号。

另外,即使在该连接切换装置30中,也可以在插头40将接地连接的接地端子25突出设置在第一插销21和第二插销22之间,在第一插销21与第一弹性接触片11b弹性接触、第二插销22与第二弹性接触片弹性接触之后,使得接地端子25与常闭端子13电连接,用成为接地电位的常闭端子13,隔断第一插销21和第一触头32连接的信号线路,以及第二插销22和第二触头33连接的信号线路。

另一方面,在第一实施形态涉及的连接切换装置1中,如果没有必要屏蔽第一插销21和第一触头11连接的信号线路,以及第二插销22和第二触头12连接的信号线路,则不需要在插头20设置接地端子25。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可进行各种变形。例如,第一触头11和第二触头12或第一触头32和第二触头33不一定设为相同形状。另一方面,对于安装在绝缘壳体14的中心的常闭端子13,如第一触头32和第二触头33那样,如果为左右对称形状,则可以将第一触头32和第二触头33安装在相对常闭端子13成为对称的绝缘壳体14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说明将天线2和收发电路3的连接切换为检查电路4和收发电路3的连接、以及检查电路4和天线2的连接的2way连接的连接切换装置,但是,如果是切换高频信号流过的电路之间的连接的连接切换装置,则第一插销21、第二插销22、第一触头11、32、第二触头12、33即使连接到任一个电路或电路部件,都能适用本发明。

下面,说明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将天线和送信/受信天线信号的收发电路的连接切换为天线和检查电路、以及收发电路和检查电路的2way连接的连接切换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