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和底部具有插装接触件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86990发布日期:2020-01-14 18:1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顶部和底部具有插装接触件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7月6日提交的62/694,832号美国专利申请、于2018年11月5日提交的62/704,031号美国专利申请以及于2018年12月17日提交的62/704,038号美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上述每篇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援引整体性并入。

本公开涉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用于将电设备相互连通。连接器包括接触件以及用以支承接触件的壳体,其中接触件将信号传送到电设备或另一连接器。连接器的接触件可以各自包括凸起的部分以帮助将接触件紧固并定位在壳体中。此外,焊料可以被附连到接触件。焊料被用来形成接触件与印刷电路板(pcb)上接触垫之间的电气及机械连接。

图1是已知接触件20的端视图,而图2是已知接触件20的侧视图。图1示出没有可熔元件40的接触件20,而图2示出具有可熔元件40的接触件20。接触件20包括头部21以及尾部22,尾部22在与头部21相对的一端。头部21包括接触梁23(contactbeam)。接触件20的中部包括翼板24、楔形部25、引入部26以及凸块27。翼板24接合连接器壳体的腔部的底部以使接触件20的尾部22与壳体之间保持一致的距离。楔形部25接合腔部的侧壁以固定接触件20的位置并将接触件20保持在壳体的腔部中。楔形部25将接触件20沿壳体的宽度方向固定在腔部内以免受在壳体长度方向上施加的应力,从而防止可能导致不可靠连接的共面问题。引入部26由压边(coinededges)形成,其促进接触件或端子20插入壳体的腔部。凸块27将接触件20相对于壳体定位并稳定在期望的位置以及取向。

如图3中所示,已知的连接器可以具有成行排列的接触件阵列。图3中所示的接触件30与图1和图2中所示的接触件20不同。如图3中所示,接触件30包括头部31和尾部32,尾部32在头部31的相对端。头部31包括接触梁33。接触件30的中部包括楔形部35和引入部36,而尾部42包括可熔元件39。但是,图3中所示的接触件30不包括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接触件20中的翼板24或凸块27。将图1和图2中所示的接触件20用于图3中所示的连接器也是可行的。因为楔形部25和引入部26(以及图1和图2中所示接触件20所使用的翼板24)的取向,接触件20被设计成从壳体的底部插装(stitch)或插入。接触件20通常是接触件带的一部分,接触件带被包括在卷轴上。接触件20从底部一次一行地被插装或装载。在单个行中,接触件20可以被顺序地或同时地装载。

在小型连接器中,具有较宽梁的接触件可以提供更好的电气性能。但是,较宽的梁限制了接触件的间距。当接触件的梁变宽时,能够与接触件接合的壳体的材料变少,使得更小间距愈发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诸实施例提供了连接器和制造连接器的方法,所述连接器及制造方法均可实现改进的阻抗和回波损耗、较小的间距以及具有较宽梁的接触件。一个方案是沿着共同的行从连接器的顶部和底部交替地插装两种不同类型的接触件。沿着共同线性阵列的接触件从两个方向插装到壳体中。第一接触件和第三接触件沿第一方向插装到壳体内对应的第一腔部中,而位于第一接触件和第三接触件之间的第二接触件沿第二方向插装到壳体内对应的第二腔部中,该第二方向正对着第一方向或相对第一方向180度。第一接触件和第三接触件可各自界定第一紧固结构,而第二接触件可各自界定第二紧固结构。由第一紧固结构界定的翼板、楔形部、突起、引入部和凸块可以在与由第二紧固结构界定的翼板、楔形部、突起、引入部和凸块相反的方向上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连接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至少三个接触件的线性阵列、列或行。该至少三个接触件包括具有第一紧固结构的至少一个第一接触件和具有第二紧固结构的至少一个第二接触件;第一紧固结构和第二紧固结构在壳体的不同高度处与壳体接合;并且第一紧固结构和第二紧固结构相同。

替代相同的第一紧固结构和第二紧固结构,第一紧固结构和第二紧固结构可以是不同的。第一紧固结构和第二紧固结构各自可包括以下中至少之一:翼板、楔形部、突起、引入部或凸块。连接器还包括可熔元件,该可熔元件附连到至少三个接触件中的至少一者或每一者。壳体可包括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至少一个第一接触件包括在第一腔部中;至少一个第二接触件包括在第二腔部中;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的形状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制造连接器的方法包括提供具有一行腔部的壳体,并将至少三个接触件插装到该行腔部中。至少一个第一接触件从壳体的顶部插装,而至少一个第二接触件从壳体的底部插装。

至少一个第一接触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接触件可以交替地插装,或者可以首先插装所有至少一个第一接触件中的所有第一接触件,接着随后插装所有至少一个第二接触件中的所有第二接触件。至少一个第一接触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接触件可以相同或相异。

至少一个第一接触件可包括第一紧固结构,而至少一个第二接触件可包括第二紧固结构。第一紧固结构和第二紧固结构可以在壳体的不同高度处接合壳体。第一紧固结构和第二紧固结构可以相同或相异。第一紧固结构和第二紧固结构各自可包括以下中至少之一:翼板、楔形部、突起、引入部或隆起。

通过该方法制造的连接器还可包括附连到至少三个接触件中的每一个接触兼的可熔元件。壳体可包括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至少一个第一接触件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一腔部中;至少一个第二接触件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二腔部中;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的形状可以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包括第一间隔柱(standoff)、第二间隔柱、第三间隔柱和第四间隔柱;第一接触件行\第二接触件行、第三接触件行和第四接触件行,其中第一接触件行、第二接触件行、第三接触件行和第四接触件行各自包括一百个接触件;以及从连接器壳体的底部延伸的第一对准销和第二对准销。第一接触件行、第二接触件行、第三接触件行和第四接触件行中每一个接触行中的相邻接触件之间的接触件间距约为0.63毫米;第一接触件行和第四接触件行是靠外的接触件行,而第二接触件行和第三接触件行是靠内的接触件行;第一接触件行和第二接触件行之间的第一行间距约为2.2毫米,第二接触件行和第三接触件行之间的第二行间距约为2.4毫米,而第三接触件行和第四接触件行之间的第三行间距约为2.2毫米;从接触件的末端(tip)测量,第一接触件行、第二接触件行、第三接触件行和第四接触件行中每一者具有大约62.8毫米的长度;第一对准销的底部与第一间隔柱的底部之间的距离、第一对准销的底部与第二间隔柱的底部之间的距离、第二对准销的底部与第三间隔柱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对准销的底部与第四间隔柱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均约为0.74毫米;第一对准销和第二对准销之间的距离约为67.1毫米;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中的至少一者为大约1.2毫米到大约1.3毫米,其中第一距离是第一对准销和中心线沿着连接器长度的间距,第二距离是第二对准销和中心线沿着连接器的长度的间距;第一对准销具有直径约为0.8毫米的圆形形状;而第二对准销具有两径约0.6毫米和约0.8毫米的椭圆形状。

连接器可以是插座连接器;第一接触件行和第二接触件行中接触件的末端之间的最短距离以及第三接触件行和第四接触件行中接触件的末端之间的最短距离可各自约为1.8毫米;连接器壳体可包括宽度约为7.1毫米、长度约为65.7毫米的腔;且连接器壳体的高度可约为3.7毫米,长度可约为68.6毫米,且宽度可约为9.0毫米。

连接器可以是插头连接器;连接器壳体可包括:第一肋部和第二肋部,第一肋部和第二肋部各自具有大约2.3毫米的宽度和大约65.5毫米的长度;第一键结构和第二键结构,第一键结构和第二键结构可各自从连接器壳体延伸约0.7毫米;第一键结构的斜边表面(beveledsurface)和连接器壳体的第一斜边表面,第一键结构的斜边表面和连接器壳体的第一斜边表面可以面向相反的方向,以及第二键结构的斜边表面和连接器壳体的第二斜边表面,第二键结构的斜边表面和连接器壳体的第二斜边表面可以面向相反的方向;并且连接器壳体的高度可约为8.4毫米,长度可约为68.6毫米,且宽度可约为8.7毫米。

第二距离可以是大约1.2毫米至大约1.3毫米,而第一距离可以大约为0毫米。

电连接器可包括连接器壳体和包括在连接器壳体中的相互平行的第一电接触件行、第二电接触件行、第三电接触件行和第四电接触件行。第一电接触件行、第二电接触件行、第三电接触件行和第四电接触件行中每一者可包括一百个电接触件。第一电接触件行可以与第二电接触件行间隔开大约2.1毫米至大约2.3毫米。第三电接触件行可以与第二电接触件行间隔开大约2.35毫米至大约2.5毫米。第四电接触件行可以与第三电接触件行间隔开大约2.1毫米至大约2.3毫米。

连接器壳体沿纵向中心线延伸,并且还可包括两个安装接口柱和两个键结构。两个键结构中的一个键结构和两个安装接口柱可以定位在纵向中心线的一侧,而两个键结构中的另一键结构可以定位在纵向中心线的相对侧。连接器壳体还可以界定第一斜边表面和第一键结构。第一键结构可以界定第二斜边表面,并且第一键结构的第二斜边表面和连接器壳体的第一斜边表面可以面向相反的方向。

第一电接触件行中的各电接触件在中心线上间隔开大约0.63±0.05毫米的。电接触件可以交替地插装到电连接器壳体的顶部和底部。第一电接触件行可以与第二电接触件行间隔大约2.2毫米,第三电接触件行可以与第二电接触件行间隔大约2.4毫米,而第四电接触件行可以与第三电接触件行间隔大约2.2毫米。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印刷电路板以及印刷电路板占用区(footprint)排布,该占用区与插头连接器或插座连接器的安装占用区相匹配。印刷电路板可包括:包括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相互平行的第一可熔元件接触垫行、第二可熔元件接触垫行、第三可熔元件接触垫行和第四行可熔元件接触垫行,第一可熔元件接触垫行、第二可熔元件接触垫行、第三可熔元件接触垫行和第四可熔元件接触垫行中的每一个可熔元件接触垫行包括一百个可熔元件接触垫。第一可熔元件接触垫行可以与第二可熔元件接触垫行间隔约2.1毫米至约2.3毫米。第三可熔元件接触垫行可以与第二可熔元件接触垫行间隔约2.35毫米至约2.5毫米。第四可熔元件接触垫行可以与第三可熔元件接触垫行间隔开约2.1毫米至约2.3毫米。

第一可熔元件接触垫行可以与第二可熔元件接触垫行间隔大约2.2毫米,第三可熔元件接触垫行可以与第二可熔元件接触垫行间隔大约2.4毫米,而第四可熔元件接触垫行可以与第三可熔元件接触垫行间隔约2.2毫米。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该连接器本体包括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纵向壁;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端壁,其中中心线延伸穿过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端壁;对接接口;位于对接接口且位于中心线一侧的第一键结构;位于对接接口且位于与第一键结构相对的中心线的一侧且邻近中心线的第二键结构;安装接口;第一个对准销;以及第二个对准销;以及包括在连接器本体中的相互平行的第一电接触件行、第二电接触件行、第三电接触件行和第四电接触件行,第一电接触件行、第二电接触件行、第三电接触件行和第四电接触件行中的每一者可包括一百个电接触件。中心线穿过第一对准销但不与第二对准销相交。第二对准销被定位成至少部分地在第一键结构下方。第一对准销被定位成至少部分地在第二键结构下方。第一电接触件行与第二电接触件行间隔约2.1毫米至约2.3毫米。第三电接触件行与第二电接触件行间隔大约2.35毫米至大约2.5毫米。第四电接触件行与第三电接触件行间隔开大约2.1毫米至大约2.3毫米。第一电接触件行、第二电接触件行、第三电接触件行和第四电接触件行之一以及第二对准销两者均沿着与中心线平行且间隔开的共同中心线放置,使得共同中心线穿过第一电接触件行、第二电接触件行、第三电接触件行和第四电接触件行之一和第二对准销。

第一和第二键锁结构中的每一个可以是具有周边的凹槽,所述周边具有五个侧面,所述五个侧面包括第一组平行侧壁,第二组平行侧壁,以及连接第一组平行侧壁中的第一侧壁与第二组平行侧壁中的第一侧壁的斜交侧壁。第二组平行侧壁可以与第一组平行侧壁中的第二侧壁分别形成直角;第一组平行侧壁中的第一侧壁可以与第二组平行侧壁中的第二侧壁形成直角。第一组平行侧壁中的第一侧壁可以抵接中心线。第一组平行侧壁中的第二侧壁可以抵接中心线。

第一键结构和第二键结构中的每一键结构可以是突起,该突起具有有五侧的周界,该五侧包括:第一组平行侧壁、第二组平行侧壁、以及连接第一组平行侧壁的第一侧壁和第二组平行侧壁的第一侧壁的斜交侧壁;第二组平行侧壁可以与第一组平行侧壁中的第二侧壁分别形成直角;第一组平行侧壁中的第一侧壁可以与第二组平行侧壁中的第二侧壁形成直角。第一组平行侧壁中的第一侧壁可以抵接中心线。第一组平行侧壁中的第二侧壁可以抵接中心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该连接器本体包括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纵向壁;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端壁,其中中心线延伸穿过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端壁,平行于的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纵向壁;对接接口;第一键结构,其位于中心线上,使得第一键结构关于中心线不对称;第二键结构,其位于与第一键结构相对的中心线的相对侧;包括在连接器壳体中且相互平行的第一电接触件行、第二电接触件行、第三电接触件行和第四电接触件行,第一电接触件行、第二电接触件行、第三电接触件行和第四电接触件行中的每一者包括一百个电接触件。第二键结构关于中心线是不对称的。第一键结构和第二键结构相对于彼此偏移。第一电接触件行与第二电接触件行间隔约2.1毫米至约2.3毫米。第三电接触件行与第二电接触件行间隔大约2.35毫米至大约2.5毫米。第四电接触件行与第三电接触件行间隔开大约2.1毫米至大约2.3毫米。第一键结构包括第一平行侧壁对、第二平行侧壁对以及连接第一平行侧壁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平行侧壁对的第一侧壁的斜交侧壁。第二键结构由第一平行侧壁对、第二平行侧壁对、以及连接第一平行侧壁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平行侧壁对的第一侧壁的斜交侧壁界定。第一键结构的第一平行壁对均与中心线均等地间隔开。第二键结构的第一平行壁对均与中心线不均匀地间隔开。中心线穿过第二平行侧壁对中的相应一侧壁和仅第二键结构的斜交侧壁的交叉。

连接器本体的安装接口可包括第一对准销和第二对准销;中心线可以穿过第一对准销的中心点;并且第二对准销可以定位在中心线的任一侧上,使得中心线不与第二对准销相交。第二对准销可以至少部分地定位在由第一组平行侧壁、第二组平行侧壁、以及第一键结构的斜交侧壁界定的周边下方。第一对准销的任何部分都不位于由第一组平行侧壁、第二组平行侧壁、以及第一键结构的斜交侧壁界定的周边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沿纵向中心线延伸并且具有中位中心线,中位中心线垂直或基本垂直于纵向中心线,连接器壳体包括第一端壁以及与第一端壁相对的第二端壁;平行且间隔开的第一电接触件行、第二电接触件行、第三电接触件行和第四电接触件行,第一电接触件行、第二电接触件行、第三电接触件行和第四电接触件行中的每一电接触件行延伸平行或基本平行于纵向中心线;第一电接触件行与第二电接触件行间隔开第一行间距;第三电接触件行与第二电接触件行间隔开第二行间距,第二行间距大于第一行间距;第四电接触件行与第三电接触件行间隔开第一行间距;第一键结构,第一键结构被定位成邻近连接器壳体的第一端壁以及邻近连接器壳体的对接侧;以及第二键结构,第二键结构被定位成邻近连接器壳体的第二端壁以及邻近连接器壳体的对接侧;第一键结构和第二键结构被定位成关于纵向中心线与中位中心线均不对称。由第一行间距比第二行间距的比例可以约为0.9毫米或2.2毫米比2.4毫米。

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第一对准销,第一对准销被定位成邻近连接器壳体的第一端壁以及邻近连接器壳体的安装侧;以及第二对准销,第二对准销被定位成邻近连接器壳体的第二端壁以及邻近连接器壳体的安装侧;其中第一对准销和第二对准销均被定位成关于纵向中心线与中位中心线不对称。

连接器壳体进一步包括内肋部,内肋部沿纵向中心线延伸并且承载第二电接触件行和第三电接触件行,内肋部可以界定至少一个气隙,至少一个气隙也沿纵向中心线延伸,并且气隙可以被定位在第三电接触件行中的电接触件的对接端与第四电接触件行中的电接触件的对接端之间。

连接器壳体可以进一步包括内肋部,内肋部承载第二电接触件行和第三电接触件行,内肋部可以界定至少一个气隙,并且气隙可以被定位在第三电接触件行中的电接触件的安装端与第四电接触件行中的电接触件的安装端之间。

连接器壳体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插头肋部,第一插头肋部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纵向中心线延伸并且承载第一电接触件行和第二电接触件行,第一插头肋部可以界定至少一个气隙,至少一个气隙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纵向中心线延伸,并且气隙可以被定位在第一电接触件行中的电接触件的对接端与第二电接触件行中的电接触件的对接端之间。

连接器壳体进一步包括第二插头肋部,第二插头肋部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纵向中心线延伸并且承载第三电接触件行和第四电接触件行,第二插头肋部可以界定至少一个气隙,至少一个气隙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纵向中心线延伸,并且气隙可以被定位在第三电接触件行中的电接触件的对接端与第四电接触件行中的电接触件的对接端之间。

电连接器在第一电接触件行和第二电接触件行之间可以没有屏蔽及电源接触件。电连接器在第二电接触件行和第三电接触件行之间可以没有屏蔽及电源接触件。

第一键结构和第二键结构关于中位中心线呈经偏移的镜像。气隙可以是多个气隙。第一键结构可以是第一凹部。第一凹部可以由至少四侧界定。第一凹部可以由至少五侧界定。第二键结构可以是第二凹部。第二凹部可以由至少四侧界定。第二凹部可以由至少五侧界定。第一键结构可以是第一突起。第一突起可以由至少四侧界定。第一突起可以由至少五侧界定。第二键结构可以是第二突起。第二突起可以由至少四侧界定。第二突起可以由至少五侧界定。第一键结构可以被定位成完全在纵向中心线的第一侧,而第二键结构可以被定位成完全在纵向中心线的第二侧,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第一键结构可以抵接纵向中心线。第二键结构可以抵接纵向中心线。纵向中心线可以通过第一键结构的一部分。纵向中心线可以通过第二键结构的一部分。

第一电接触件行、第二电接触件行、第三电接触件行和第四电接触件行中的每一电接触件行可以分别包括至少一百个电接触件,至少一百个电接触件中的每一个电接触件各自以可熔元件为终端。第一行间距可以为2.2±0.1毫米或2.2±0.05毫米而第二行间距为2.4±0.1毫米或2.4±0.05毫米。

电连接器可以有至少32千兆比特/秒的数据速率,伴随的插入损耗在在0分贝和–1.5分贝之间。电连接器可以有至少4096千兆比特/秒的聚集数据速率,伴随的插入损耗在在0分贝和–1.5分贝之间。电连接器可以有至少每平方英寸2088千兆比特或每平方厘米13467千兆比特的数据速率密度,伴随的插入损耗在在0分贝和-1.5分贝之间。

第一电接触件行中的电接触件交替地插装进电壳体的顶部和电壳体的底部。第一电接触件行、第二电接触件行、第三电接触件行和第四电接触件行中的每一电接触件行可以包括至少一百个电接触件,每个电接触件均以压配合引脚为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壳体界定位于一共同线的至少四个连续紧邻的腔部;第一电接触件,第一电接触件界定第一保持形状,第一电接触件被定位在四个连续紧邻的腔部中的第一个腔部内;第二电接触件,第二电接触件界定第二保持形状,第二电接触件被定位在四个连续紧邻的腔部中的第二个腔部内,第二电接触件被定位成紧邻第一电接触件;第三电接触件,第三电接触件界定第一保持形状,第三电接触件被定位在四个连续紧邻的腔部中的第三个腔部内,第三电接触件被定位成紧邻第二电接触件;以及第四电接触件,第四电接触件界定第二保持形状,第四电接触件被定位在四个连续紧邻的腔部中的第四个腔部内,第四电接触件被定位成紧邻第三电接触件。第一电接触件和第三电接触件沿第一方向插入壳体,第二电接触件和第四电接触件沿与第一方向反向的第二方向插入壳体,并且第一电接触件、第二电接触件、第三电接触件和第四电接触件均位于一共同的中心线上。

第二电接触件的第二保持形状可以被完全插入四个连续紧邻的腔部中的第二个腔部。电连接器可以是夹层连接器,其与另一夹层连接器对接。电连接器可以进一步包括在回流之前就附连到第一电接触件的可熔元件。电连接器可以是开放式引脚区连接器。电连接器可以没有串扰屏蔽。第一电接触件、第二电接触件、第三电接触件和第四电接触件可以均以压配合引脚为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至少三个接触件的线性阵列、列或行,其中至少三个接触件包括至少一个具有第一紧固结构的第一接触件以及至少一个具有第二紧固结构的第二接触件,第一紧固结构和第二紧固结构在壳体的不同高度处与壳体接合,以及,第一紧固结构与第二紧固结构相同。

第一紧固结构和第二紧固结构可以各自包括至少一个翼板、楔形部、突起、引入部或隆起。连接器可以进一步包括附连到至少三个接触件中每一接触件的可熔元件。壳体可以包括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至少一个第一接触件可以被包括在第一腔部内;至少一个第二接触件可以被包括在第二腔部内;以及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形状可以相异或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沿纵向中心线延伸并且具有中位中心线,中位中心线垂直或基本垂直于纵向中心线,连接器壳体包括第一端壁以及与第一端壁相对的第二端壁;平行且间隔开的第一电接触件行、第二电接触件行、第三电接触件行和第四电接触件行,第一电接触件行、第二电接触件行、第三电接触件行和第四电接触件行中的每一电接触件行延伸平行或基本平行于纵向中心线;第一电接触件行与第二电接触件行间隔开为2.2±0.1毫米或2.2±0.05毫米的第一行间距;第三电接触件行与第二电接触件行间隔开为2.4±0.1毫米或2.4±0.05毫米的第二行间距;第四电接触件行与第三电接触件行间隔开为2.2±0.1毫米或2.2±0.05毫米的第一行间距;第一键结构,第一键结构被定位成邻近连接器壳体的第一端壁以及邻近连接器壳体的对接侧;第二键结构,第二键结构被定位成邻近连接器壳体的第二端壁以及邻近连接器壳体的对接侧;第一键结构和第二键结构被定位成关于纵向中心线与中位中心线均不对称;以及第一键结构和第二键结构关于中位中心线呈镜像。

电连接器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对准销,第一对准销被定位成邻近连接器壳体的第一端壁以及邻近连接器壳体的安装侧;以及第二对准销,第二对准销被定位成邻近连接器壳体的第二端壁以及邻近连接器壳体的安装侧;其中第一对准销和第二对准销均被定位成关于纵向中心线与中位中心线不对称。

第一对准销可以具有0.8±0.05毫米的直径,而第二对准销可以具有0.8±0.05毫米与0.6±0.05毫米的尺寸。第一电接触件行、第二电接触件行、第三电接触件行和第四电接触件行中的每一电接触件行可以均以相应的压配合引脚终止。第一电接触件行、第二电接触件行、第三电接触件行和第四电接触件行中的每一电接触件行可以均以相应的可熔元件为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印刷电路板,包括有至少一百个接触垫的第一接触垫行;至少一百个接触垫的第二接触垫行;至少一百个接触垫的第三接触垫行;至少一百个接触垫的第四接触垫行;第一接触垫行与第二接触垫行分隔开为2.2±0.1毫米或2.2±0.05毫米的第一接触垫行间距;第三接触垫行与第二接触垫行分隔开为2.4±0.1毫米或2.4±0.05毫米的第二接触垫行间距;第四接触垫行与第三接触垫行分隔开为2.2±0.1毫米或2.2±0.05毫米的第一接触垫行间距;第一对准孔;以及第二对准孔。第一对准孔具有0.8±0.05毫米的直径并且被定位成与第三接触垫行沿同一线;第二对准孔具有0.8±0.05毫米与0.6±0.05毫米的尺寸并且被定位在中心线上,中心线平行或基本平行于第二接触垫行与第三接触垫行并且在与第二接触垫行与第三接触垫行等间距处,并且第二对准孔被定位成邻近第二接触垫行中的第一接触垫。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印刷电路板,包括有至少一百个接触垫的第一接触垫行;至少一百个接触垫的第二接触垫行;至少一百个接触垫的第三接触垫行;至少一百个接触垫的第四接触垫行;第一接触垫行与第二接触垫行分隔开为2.2±0.1毫米或2.2±0.05毫米的第一接触垫行间距;第三接触垫行与第二接触垫行分隔开为2.4±0.1毫米或2.4±0.05毫米的第二接触垫行间距;第四接触垫行与第三接触垫行分隔开为2.2±0.1毫米或2.2±0.05毫米的第一接触垫行间距;第一对准孔;以及第二对准孔。第一对准孔具有0.8±0.05毫米的直径并且被定位成在中心线上,中心线平行或基本平行于第二接触垫行与第三接触垫行并且在与第二接触垫行与第三接触垫行等间距处,并且第一对准孔被定位成邻近第二接触垫行中的最末接触垫;以及第二对准孔被定位成与第二接触垫行沿同一线并且第二对准孔具有0.8±0.05毫米与0.6±0.05毫米的尺寸。

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诸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元件、特点、步骤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示出从一个方向插装进连接器壳体的已知电接触件。

图3是具有从一个方向插装的电接触件的已知连接器壳体的特写剖视图。

图4是具有从两个不同方向插装的电接触件的连接器壳体的特写剖视图。

图5和图6示出可以从连接器壳体的顶部插装的电接触件。

图7和图8示出可以从连接器壳体的底部插装的另一电接触件。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夹层连接器的对接对的透视图。

图10和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12是图10和图11中所示插座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图10至图12中所示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0至图13中所示插座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15是图10至图14中所示插座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17是图16中所示插头连接器的底部透视图。

图18是图16和图17中所示插头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9是图16至图18中所示插头连接器的横截面视图。

图20是图16至图19中所示插头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22是图21中所示插座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23是图21至图22中所示插座连接器的顶部透视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25是图24中所示插头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26是图24至图26中所示插头连接器的底部透视图。

图27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28示出图27中所示插座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29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0是图29中所示插头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31至图35示出根据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各种基板占用区式样(pattern)。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交替插装(stitched)的电接触件,其在连接器壳体内连续地沿着共同的一行腔部,以增加电接触件密度,而不将信号完整性降低到商业上无用的水平;电连接器内经优化的行到行间距和对应的基板占用区(footprint),以减少串扰,允许诸如印刷电路板的基板中有更多的接地导孔,以保持电导体密度,以助于交替插装电接触件,并使印刷电路板中的差分信号路由更容易;以及肋部内的气隙布置,以在大于或等于约32千兆比特/秒时通过减少电接触件的相邻行的耦合来改善单端或差分阻抗和减少电接触件的相邻行的近端串扰(near-endcrosstalk)。这里描述的行到行间隔还允许相邻行中的电触点在30摄氏度上升时间承载更多的电力或电流或电压。

首先讨论交替插装的电接触件110、120。图4示出插座连接器100的壳体102中一行接触件中的一部分。如所示,插座连接器100可以包括由肋部106界定的凹部104。每个肋部106都延伸超过电接触件110、120的接触件对接端116。肋部106可以位于沿一行紧邻的两个电接触件110、120之间。电接触件110可以各自从壳体102的顶部或对接侧108沿第一方向插装进壳体102,其中第一方向朝向壳体102的底部或安装侧112;电接触件120可以从壳体102的底部或安装侧112沿第二方向插装,其中第二方向朝向壳体102的顶部或对接侧108。每一行电接触件110、12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电接触件110、120,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电接触件。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彼此相反。

电接触件110、120均可包括紧固结构。紧固结构可以包括与壳体102的腔部118接合以防止电接触件110、120从腔部118移除的结构和/或将电接触件110、120定位在腔部118内的结构。并且,该结构包括:例如,翼板、楔形部、突起、引入部(lead-in)和隆起。可以通过过盈配合将电接触件110、120保持在壳体102内。

电接触件110可以包括紧固结构,紧固结构被取向成允许电接触件110从对接侧108插入壳体102的腔部118。如图4所示,电接触件110可以包括翼板114,翼板114与壳体102接合以将电接触件110紧固在壳体102中。电接触件120可以包括紧固结构,紧固结构被取向成允许电接触件110从安装侧112插入壳体102的腔部118。如图4所示,电接触件120可以包括楔形部125,楔形部125与壳体102接合,以将电接触件120紧固在壳体102中。

图5和图6示出一示例电接触件110。图5和图6示出一电接触件110,其包括对接端116和翼板54。图5示出电接触件110的保持部分56可以界定第一宽度w1、第二宽度w2、第三宽度w3和第四宽度w4。第一宽度w1可以比第二宽度w2、第三宽度w3、第四宽度w4中的任一者宽。第二宽度w2可以比第三宽度w3、第四宽度w4中的任一者宽。第三宽度w3可以比第四宽度w4宽。电接触件110的安装端58可以具有第五宽度w5,该第五宽度w5比第一宽度w1、第二宽度w2、第三宽度w3、第四宽度w4中的任一者窄。或者,第二宽度w2和第三宽度w3可以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长度。

图7和图8示出一示例电接触件120。图7和8示出一电接触件120,该电接触件120包括对接端116和一个或多个楔形部75,每个楔形部75从电接触件120的材料厚度mt向同一方向突起。楔形部75可以均包括部分78,该部分具有部分宽度pw,该部分宽度pw比电接触件120的材料厚度mt短。

电接触件110、120可包括其他紧固结构。例如,虽然没有在图4中示出,但电接触件110、120可以包括使接触件位于壳体102的腔部118内的隆起。在图4中,电接触件110、120包括不同的紧固结构,即,翼板114和楔形部125,但电接触件110、120也有可能包括相同的紧固结构,例如,二者均包括翼板114或二者均包括楔形部125。如图4所示,壳体102中的腔部118可以被成形以收纳(receive)电接触件110、120。因此,收纳电接触件110的腔部118可以与收纳电接触件120的腔部118形状不同。无论电接触件110、120的不同成形的保持部分56、56a的形状或宽度如何,两个紧邻的电接触件110、120的中间部分60可以有相同的第六宽度w6。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两个或多个或者三个或更多个贴邻的凹部104,每个凹部可以界定近似相同的第七宽度w7。电接触件110、120可以界定不同形状的保持部分56、56a,但界定相同形状的中间部分60和相同形状的对接端116。

可将可熔元件130、140以任何合适的方式附连到电接触件110、120的安装端58。可熔元件130、140可包括焊料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材料,以供与诸如基板,如pcb、柔性电路板或缆线的另一设备形成电气连接和机械连接。

通过从壳体102的对接侧108以及安装侧112插装电接触件110、120,与现有技术所允许的相比,电接触件110、120相互更靠近,减小了电接触件110、120的间距,即使具有中间部分60或对接端116的电接触件110、120比仅在一个方向上插装的电接触件更宽。第六宽度w6与接触件间距的比值可为接触件间距的50-75%。如图4所示,顶部和底部封装允许电接触件110、120包括紧固结构或在不同高度接合到腔部中的保持部分56、56a,以便相邻电接触件110、120的保持部分56、56a不相互干涉。在图4中翼板114接合腔部118的顶部,而楔形部125接合腔部118的中部,这允许腔部118相互被更近地布置,从而减小了插座连接器100的间距却不牺牲在大于或等于32兆比特/秒的数据传输速率时信号的完整性。

对于固定间距,具有较宽宽度w6、中间部分60和对接端116的电接触件110、120可提供改善的电气性能,包括改善的阻抗/改善的回波损耗。例如,如果传输(即传送和/或接收)差分信号通过电接触件110、120,则时域阻抗在17皮秒(10%—90%)可以在约85欧姆和约100欧姆之间或者在17皮秒(10%—90%)可以在约86欧姆和约99欧姆之间。仿真的插入损耗在通过(through)17ghz时,在0分贝到–1.5分贝之间(约34千兆比特/秒或频率的2倍);在通过23ghz时在0分贝到–3分贝之间(约46千兆比特/秒)。在通过23ghz时,仿真的差分回波损耗在–10分贝和–60分贝之间。仿真的差分向量和串扰在通过19ghz(带频率漂移)时在–40分贝到–100分贝之间,在通过34ghz时在–30分贝到–100分贝之间,在通过50ghz时在–20分贝到-100分贝之间。在至少32千兆比特/秒且具有能用的上面列出的阻抗、插入损耗、差分回波损耗(differentialreturnloss)、向量和串扰值时,每通道的数据速率约是32千兆比特/秒,聚集数据速率约是4096千兆比特/秒,并且数据率密度可以约为每平方英寸2088千兆比特/秒。由于电连接器可以不含金属、金属串扰屏蔽、电源接触件和损耗串扰屏蔽,电连接器可以具有开放式引脚区(openpinfield)。电接触件110、120依照电性能的排列可以为信号接触件-接地接触件-信号接触件(signal-ground-signal)(s-g-s),s-s-g-s-s,s-s-g-g-s-s,或者可以电载运或被指定为电源电连接器、基准电连接器或接地电接触件110、120。

在一行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插装工艺。例如,电接触件110或120可以全部插装,并且剩余的电接触件110或120可以全部插装。即,如果先插装接触件110,剩余的接触件120可以接着从壳体的相对侧被插装;如果先插装接触件120,剩余的接触件110可以接着从壳体的相对侧被插装。或者,电接触件110、120按次序交替地插装:插装一个电接触件110或120,接着再插装一个电接触件120或110,诸如此类,直到整行被插装。

在电接触件110、120被插装进插座连接器100之后,可以将可熔元件130、140附连到电接触件110、120。

插座连接器100可以是任何合适的连接器,例如,包括夹层连接器,夹层连接器可用于将两个例如印刷电路板的基板平行或在制造公差范围内基本平行地连接到一起。插座连接器100可以是无极性(hermaphroditic)连接器,该无极性连接器与具有仅从一个方向插装的接触件的连接器连接。

图9示出此类夹层连接器的例子,其中插座连接器200具有从两个方向插装的电接触件,而插头连接器300具有仅从一侧插装的电接触件。可选地,连接器可以是直角连接器。插头连接器300可以有插装的电接触件,而插座连接器200可以有仅从一侧(诸如插座壳体202的安装侧212)插装的电接触件。

图9示出插座连接器200和插头连接器300,它们安装在各自的基板400上。如图9底部部分所示,插座连接器200可以包括电接触件110、120的四个平行的间隔开的插座行204、210、220、206。电接触件110、120的第一插座行204和电接触件110、120的第四插座行206沿着插座壳体202的外侧面的内侧延伸。电接触件110、120的第二插座行210和电接触件110、120的第三插座行背靠背且沿内肋部250延伸,该内肋部250沿纵向中心线cl沿插座连接器200的中部从一端延伸到另一端。虽然图9中的插座连接器示出为四个平行间隔开的、无屏蔽的行,但是可以使用任何行数的电接触件110、120。插座连接器200的电接触件110、120可以从参照图4至图8所述的两个方向插装。插座连接器200可以没有任何串扰屏蔽和磁吸收损耗材料,或包括任何数量的串扰屏蔽或导电或非导电磁性吸收损耗材料。诸如焊球的可熔元件230、240可连接到电接触件110、120的相应接触件。

图9顶部部分的插头连接器300可以包括插头壳体302,电插头接触件308的四个平行间隔开的插头行304、310、320、306。电插头接触件308的第一插头行304和电插头接触件308的第二插头行310各沿着各自的插头肋部350延伸,该插头肋部350从插头连接器300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电插头接触件308的第三插头行320和电插头接触件308的第四插头行306各沿着各自的插头肋部350延伸,该插头肋被350从插头连接器300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

虽然图9中所示的插头连接器300具有四行平行间隔开的、无屏蔽的插头电接触件308,但是可以使用任意数量的行。插头连接器300的电插头接触件308可以从参照图4至图8所述的从两个方向插装。插头连接器300可以没有任何串扰屏蔽和磁吸收损耗材料,或包括任何数量的串扰屏蔽或导电或非传导性磁吸收损耗材料。诸如焊球的可熔元件330、340可分别附连到每个各个相应的电插头接触件308。通常,插头连接器300和插座连接器200中的行数和电插头接触件308的数目是相同的。

如图9所示,可熔元件230、240、330、340用于将电插头接触件308附连到基板400。由插头连接器300承载的电插头接触件308可以从插头壳体302的一侧或仅从安装侧312插装。

图10和图1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200a,插座连接器200a包括诸如电接触件110、120的经插装的电接触件的第一插座行204a、第二插座行210a、第三插座行220a和第四插座行206a。如图11所示,第一插座行204a和第二插座行210a可以间隔开第一行间距rp1。第二插座行210a和第三插座行220a可以间隔开第二行间距rp2,该第二行间距rp2的数值大于第一行间距rp1。第三插座行220a可以与第四插座行206a之间间隔开第三行间距rp3,该第三行间距rp3等于或近似等于第一行间距rp1。第一行间距可以为2.2±0.05毫米,2.2±0.1毫米,或约等于2.2毫米的其他值,例如2.2±0.05毫米或2.2±0.005毫米,。第二行间距可以为2.4±0.005毫米,2.4±0.05毫米,2.4±0.1毫米,或约等于2.4毫米的其他值。第三行间距可以与第一行间距相同,诸如2.2±0.005毫米,2.2±0.05毫米,2.2±0.1毫米,或约等于2.2毫米的其他值。使电连接器及对应的基板占用区内的行间距彼此不等有助于减少电连接器和基板占用面积内的串扰,允许诸如印刷电路板的基板内有更多的接地导孔,维持电导体密度,以及简化印刷电路板内的差分信号路径,从而使数据速率保持在至少32千兆比特/秒,同时具有可接受的阻抗、插入损耗、差分回波损耗或串扰水平。

图10的俯视透视图示出,插座连接器200a包括第一插座行204a和第四插座行206a,各自沿着插座壳体202a的外侧面的内侧延伸。电接触件110、120的第二插座行和电接触件110、120的第三插座行被定位成沿内肋部250a背靠背地延伸,该内肋部250a沿纵向中心线cl沿插座连接器200a的中部从一端延伸到另一端。

在图10和图11中,插座连接器200a或插座壳体202包括四行电接触件110、120,但可以使用任意数量的行。在图10和图11中,每一行电接触件110、120可以包括至少100个均匀间隔的接触件,这些接触件按0.63±0.1毫米或0.065±0.05毫米的接触件间距p1定位,但每一行可以使用任意数量的电接触件。

如图10所示,三个帖邻的电接触件110、120的对接端116a可以按相同的间距排布,但三个电接触件中的两个,例如电接触件110,可以沿第一方向从插座壳体202a的对接侧108a插入插座壳体202a,而三个电接触件中的第三个接触件,例如电接触件120,可以从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插入插座壳体202a。

插座壳体202a可以由两个平行间隔开的纵向壁以及两个平行间隔开的端壁界定,纵向壁是例如第一纵向壁260a和第二纵向壁260b,端壁是例如第一端壁262a和第二端壁262b。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端壁262a、第二端壁262b的长度小于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纵向壁260a、第二纵向壁260b。中心线cl延伸穿过两个平行间隔开的端壁262a、262b,平行于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纵向壁260a和第二纵向壁260b。插座壳体202a的插座对接侧208a可包括第一键结构270a和第二键结构270b。第一键结构270a位于中心线cl的一侧,并且可以邻接中心线cl或穿过中心线cl,从而使中心线cl通过第一键结构270a的至少一部分,但不平分第一键结构270a的总的有界区域。第二键结构270b可以被定位在相比第一键结构270在中心线的相对侧的插座壳体202a的插座对接侧208a处,并且可以抵接中心线cl或穿过中心线cl,从而使中心线cl通过第二键结构270b的至少一部分,但不平分第二键结构270b的总的有界区域。

第一键结构270a和第二键结构270b中的每一个键结构可以分别是第一凹部272a和第二凹部272b,其中至少有三侧或三个表面由插座壳体202a和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端壁262a和第二端壁262b的相应部分界定。至少三侧的第一凹部272a和第二凹部272b中的每一个凹部可以由第一侧壁、线或表面274,可以与第一侧壁274垂直相交的第二侧壁、线或表面276,以及与第二侧壁276相交的斜交的侧壁、线或表面278界定。可为凹部的第一键结构270a和第二键结构270b中的每一个键结构都配置成可以收纳对应的对接插头连接器的第一键结构或第二键结构,该对应的第一键结构或第二键结构可以为柱。第一键结构270a和第二键结构270b可以被定位为关于纵向中心线cl不对称,以及关于中位中心线不对称。偏移的一个益处是将存在于第一键结构270a和第二键结构270b以及它们所对接的配对器件中的塑料和空气定位在有助于信号完整性的位置。

在插座壳体202a邻近第一端壁262a的一侧,斜交的侧壁278可以抵接中心线cl,与中心线cl间隔开,或者穿过中心线cl。在插座壳体202a邻近第二端壁262b的相对一侧,第一侧壁274可以与中心线cl抵接、重合、平行或被定位成邻近中心线但与中心线cl间隔开。第一键结构270a和第二键结构270b可以是相同形状的,可以关于中心线呈镜像或者呈经偏移的镜像,其中该中心线与中心线cl垂直且跨越插座行204、210、220、206。

图11为图10中所示的插座连接器200a的仰视透视图。可熔元件230、240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附连到电接触件110、120。插座连接器200a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柱(standoff)201。如图11所示,间隔柱201可以位于插座壳体202a的四个角中的一个或多个角上。可以使用任何数量和处于任何位置的间隔柱201。当可熔元件230、240回流(re-flowed)以将插座连接器200a连接到基板时,间隔柱201确保插座连接器200a与基板保持固定的距离。插座连接器200a可以包括对准销280a、280b,该对准销可以插入基板上对应的对准孔中,以便自对准基板上的插座壳体202a,并相对于基板上的焊料接触垫大致对准可熔元件230、240。图11示出第一对准销280a和第二对准销280b,但是可以使用任意数量的对准销。第一对准销280a和第二对准销280b可以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包括:例如,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等。第一对准销280a和第二对准销280b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对准销280a和第二对准销280b中的一个或多对准销的部分可与中心线cl相交,或者第一对准销280a和第二对准销280b均可与中心线cl间隔开。尽管示出电接触件110、120的四个插座行204a、210a、220a、206a的,但可以使用一个或更多个插座行。

图12示出插座连接器200a的插座壳体202a所承载的四个电接触件110a、120a。插座壳体202可以包括腔部118a,其中电接触件110a、120a可以插装到腔部118a中。电接触件110a可包括对接端116a,并且可从插座壳体202a的对接侧108a插装,而电接触件120a可如上所述从插座壳体202的安装侧212a插装。

图13-15示出插座连接器200b,该插座连接器200b包括电接触件110、110a、120、120a的四个插座行204b、210b、220b、206b。如图13所示,任一插座行中相邻电接触件110、110a、120、120a之间的接触间距p1可在约0.62±0.1毫米,例如0.635毫米。承载四个插座行、每个插座行有一百个电接触件110、110a、120、120a的插座壳体202b的纵向长度l1可以在约67.6±2毫米之间。在对接接口处的插座腔长度可以在约64.7±2毫米之间。对接接口的插座腔深度约为7.0±2毫米。两个面对的对接端116b之间的接触面积距离cd约为1.7±0.1毫米。插座壳体202b的深度或宽度dw约为8.5±0.5毫米。插座连接器200b可无屏蔽,无电源接触件,可有金属串扰屏蔽,可在非传导磁吸收材料上导电,或可无磁吸收材料。

插座连接器200b可以包括插座壳体202,插座壳体202可以界定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纵向壁以及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端壁,纵向壁可以是诸如第一纵向壁260c和第二纵向壁260d,端壁可以是诸如第一端壁262c和第二端壁262d。两个平行间隔开的第一端壁262c、第二端壁262d的每一端壁的宽度可以小于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纵向壁260c、第二纵向壁260d。中心线cl延伸穿过两个平行间隔开的第一端壁262c、第二端壁262d,平行于两个平行间隔开的第一纵向壁260c和第二纵向壁260d。中位中心线ml将插座连接器200b的纵向长度分成两半,与中心线cl以90度角相交,并延伸横跨第一插座行204、第二插座行210、第三插座行220和第四插座行206。插座连接器200b的对接接口可包括第一键结构270c和第二键结构270d。第一键结构270c可以位于中心线cl的一侧。第一键结构270c可以抵接中心线cl或与中心线cl相交,从而使中心线cl通过第一键结构270c的至少一部分,但不平分第一键结构270c的总的有界区域。第二键结构270d可以被定位在相比第一键结构270c在中心线的相对侧的插座连接器200b的对接接口或对接侧214处。第二键结构270d可以抵接中心线cl或穿过中心线cl,从而使中心线cl通过第二键结构270d的至少一部分,但不平分第二键结构270d的总的有界区域。

插座壳体202,也称为连接器壳体,界定沿纵向中心线cl延伸的第一端壁262a、相对的第二端壁262c,,并且具有垂直于纵向中心线cl的中位中心线ml。电接触件的各自间隔开的、平行的第一插座行204、第二插座行210、第三插座行220和第四插座行206可由插座壳体202承载。电接触件110、120的第一插座行204、第二插座行210、第三插座行220和第四插座行206中的每一个插座行分别延伸平行于纵向中心线cl。第一插座行204或第一行电接触件110、120与第二插座行210或第二行电接触件110、120间隔第一行间距rp1。第三插座行204或第三行电接触件110、120与电接触件110、120的第二插座行210间隔第二行间距rp2,该第二行间距rp2在数值上大于第一行间距rp1。第四插座行206或第四行电接触件110、120与电接触件110、120的第三插座第220行间隔第三行间距rp3,该第三行间距rp3等于第一行间距rp1或第一行间距rp1的制造公差范围内。第一键结构270a被定位成邻近插座壳体202的第一端壁262a,邻近插座壳体202的对接侧214。第二键结构270b被定位成邻近插座壳体202的第二端壁262b,邻近插座壳体202的对接侧214。第一键结构270a和第二键结构270b可以定位于关于纵向中心线cl不对称,且关于中位中心线ml不对称地。第一键结构270a和第二键结构270b可沿中位中心线ml相对彼此偏移。

第一键结构270c和第二键结构270d中的每一个键结构可以分别是第一凹部272c和第二凹部272d,第一凹部272c和第二凹部272d有由插座连接器200b和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端壁262c和第二端壁262d的相应部分界定的至少三侧或三个表面。具有至少三侧的第一凹部272c和第二凹部272d中的每一个凹部可以由以下界定或包括以下:第一侧壁、线或表面274a,可以与第一侧壁274a垂直相交的第二侧壁、线或表面276a,以及与第二侧壁276a相交的倾斜的侧壁、线或表面278a。第四侧壁、线或表面282可以与斜交的侧壁、线或表面278a相交。第五侧壁、线或表面284可以与第一侧壁、线或表面274a以及第四侧壁、线或表面282相交。可为凹部的第一键结构270c和第二键结构270d中的每一个键结构都配置成可以收纳对接插头连接器的对应的第一键结构或第二键结构,该对应的第一键结构或第二键结构可以为柱。

在插座壳体202b邻近第二端壁262d的一端,斜交的侧壁278a可以抵接中心线cl,与中心线cl间隔开,或者穿过中心线cl。在插座壳体202b邻近第一端壁262c的相对一侧,第一侧壁274a可以与中心线cl抵接、重合、平行或被定位成邻近中心线但与中心线cl间隔开。第一键结构270c和第二键结构270d各自可以是相同形状的,可以关于中心线呈镜像或者被定位成经偏移的镜像,其中该中心线与中心线cl垂直且跨越插座行204b、210b、220b、206b。

如图14所示,安装接触件区域mf的宽度约6.8±1毫米并且可以具有约62.8±1毫米的接触件区域长度mfl,以供在约427.04平方毫米和约440.22平方毫米之间的近似总接触件面积,安装接触件区域包括接触件面积以及在其间的任何面积。400个单独的电接触件可以安装在这些面积内。插座连接器200b的第一行间距rp1、第二行间距rp2、第三行间距rp3可分别为约2.1至2.3毫米、约2.3至2.5毫米和约2.1至2.3毫米。例如,第一行间距rp1、第二行间距rp2、第三行间距rp3可分别为2.2±0.05毫米、2.4±0.05毫米以及2.2±0.05毫米。第一行间距rp1是第一插座行204a的中心线和第二插座行210a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第二行间距rp2是第二插座行210a的中心线与第三插座行220a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第三行间距rp3是第三插座行220a与第四插座行206a之间的距离。第一对准销280a和第二对准销280b各自的中心和中心线cl沿插座连接器200b的长度之间的距离约为1.2±0.1毫米。圆形对准销的直径和椭圆形对准销的长径约为0.6±0.1毫米至0.8±0.1毫米。椭圆形第二对准销280b的短径约为0.5±0.1毫米至0.7±0.1毫米。

如图15所示,从插座壳体202b的插座对接侧208b到可熔元件230(诸如焊球)的底面测量的插座连接器200b的插座高度rh,可在约3.7±0.1毫米之间。连接器间隔柱的底部与邻近对准销的底部之间的间隔柱距离sd约为0.74±0.05毫米。

图16和图17图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插头连接器300a。如图16所示,插头连接器300a可以具有插头壳体302a或连接器壳体,该插头壳体302a界定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纵向壁以及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端壁,纵向壁是诸如第一纵向壁360a和第二纵向壁360b,端壁是诸如第一端壁362a和第二端壁362b。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端壁362a、第二端壁362b的长度小于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纵向壁360a、第二纵向壁360b。中心线cl延伸穿过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端壁362a、362b,平行于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纵向壁360a和第二纵向壁360b。插头连接器300a可以包括电插头接触件308a的第一插头行304a、第二插头行310a、第三插头行320a以及第四插头行306a,该电插头接触件308a被配置成与图13至图15中示出的插座连接器200b对接。俯视透视图16示出插头连接器300a可以包括背靠背的电插头接触件308a的第一插头行304a和第二插头行310a,该电插头接触件308a由邻近插头壳体302a的对接接口的插头肋部350a承载。插头连接器300a还可包括背靠背的电插头接触件308a的第三插头行320a和第四插头行306a,该电插头接触件308由临近插头壳体302a的对接接口的插头肋部350a承载。电插头接触件308a的第一插头行304a可以被定位成贴邻电插头接触件308a的第二插头行310a。电插头接触件308a的第三插头行320a被定位成邻近电插头接触件308a的第二插头行310a。电插头接触件308a的第四插头行306a被定位成邻近电插头接触件308a的第三插头行320a。

插头肋部350a可以间隔开,被定位成相互平行,并且沿从第一插头端壁362a至第二插头端壁362b的方向延伸。图16还示出插头肋部350a和对接端116c在插头壳体302a上突起,因此它们延伸到由图13至图15中所示的插座连接器200b所界定的凹部内并在该凹部内对接。

插头连接器300a对接接口314可以包括至少两个键结构,诸如第一插头键结构370a和第二插头键结构。第一插头键结构370a可以位于中心线cl的一侧,可以邻接中心线cl或穿过中心线cl,从而使中心线cl通过第一键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但不平分第一键结构的总的有界区域。第二键结构370b可以被定位在相比第一键结构370a在中心线cl的相对侧的插头连接器300a的对接接口处,并且可以抵接中心线cl或穿过中心线cl,从而使中心线cl通过第二键结构370b的至少一部分,但不平分第二键结构370b的总的有界区域。第一插头键结构370a和第二插头键结构370b之一可部分地与电插头接触件308a的第三插头行320a沿同一条线,但不与电插头接触件308a的第一插头行304a、第二插头行310a和第三插头行320a沿同一条线。剩余的第一插头键结构370a和第二插头键结构370b之一可部分地与电接触件的第二插头行310a沿同一条线布置,但不与电接触件的第一插头行304a、第三插头行320a和第四插头行306a沿同一条线布置。

第一键结构370a和第二键结构370b中的每一个键结构可以分别是由插头壳体302a界定的突起,或者是邻近插头壳体302a的突起。第一键结构和第二键结构中的每一个键结构可以界定三个或更多个侧并且可以包括第一插头侧壁、线或表面374,可以与第一插头侧壁374垂直地相交的第二插头侧壁、线或表面376,与第二插头侧壁376相交的斜交侧壁、线或表面378,以及可以与斜交侧壁、线或表面378和第一插头侧壁、线或表面374相交的第四插头侧壁、线或表面380。第一键结构370a和第二键结构370b中的每一个键结构都被配置成可以收纳对应的第一键结构270a、270c或第二键结构270b、270d,该对应的第一键结构270a、270c或第二键结构270b、270d可以为对接的插座连接器200、200a、200b的凹部或凹腔。第五插头侧壁、线或表面382可以定位在斜交的插头侧壁、线或表面378和第四插头侧壁、线或表面380之间。

在插头连接器300a邻近第一端壁362a的一侧,斜交侧壁378可以抵接中心线cl,与中心线cl间隔开,或者穿过中心线cl。在插头连接器300a邻近第二端壁362b的相对一侧,第一侧壁374可以与中心线cl抵接、重合、平行或被定位成邻近中心线但与中心线cl间隔开。如示出的,第一键结构370a和第二键结构370b各自可以是相同形状的,可以关于中心线呈镜像或者呈经偏移的镜像,其中该中心线与中心线cl垂直且跨越第一插座行304a、第二插座行310a、第三插座行320a、第四插座行306a。

图17是插头连接器300a的仰视透视图。可熔元件(图17中未示出)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附连到电插头接触件308a。插头连接器300a可包括插头间隔柱301。插头间隔柱301可位于插头壳体302a的四个角处。可以使用任何数量和任何位置的插头间隔柱301。当可熔元件(未示出)回流以将插头连接器300a连接到基板时,插头间隔柱301有助于确保插头连接器300a与基板的安装表面隔开固定距离。插头连接器300a可包括第一插头对准销384a和第二插头对准销384b,第一插头对准销384a和第二插头对准销384b配置成收纳在预先钻出的对准孔中,以使插头连接器300a的可熔元件与基板的安装表面上的对应的焊料接触垫(solderpad)大致对准。图17示出了两个插头对准销,但是可以使用任意数量的插头对准销384a、384b。第一插头对准销384a和第二插头对准销384b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包括例如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等。第一插头对准销384a和第二插头对准销384b的形状可以相同或不同。所有第一插头对准销384a和第二插头对准销384b可以定位在中心线cl的同一侧,使得所有第一插头对准销384a和第二插头对准销384b以及第一插头键结构370a和第二插头键结构370b中的一个插头键结构都位于中心线cl的同一侧。至少两个对准销可以与电插接触件308a的第二插头行310a和电插头接触件308a的第三插头行320a中的一个插头行位于同一直线上。插座连接器200、200a、200b和插头连接器300300a的对接高度可以是大约10±1毫米。插头连接器300、300a和插座连接器200、200a、200b都可以包括开放式引脚区接触件。

图18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性插头连接器300b。图19中所示的插头连接器300b类似于图16和17中所示的插头连接器300a。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图19中所示的第一插头键结构370c与第三插头行320b位于同一直线上,而图16中所示的第一插头键结构370a与第三插头行320a位于同一直线上。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图19中所示的第二插头键结构370d与第三插头行320b位于同一直线上,而图16中所示的第二插头键结构370b与第二插头行310a位于同一直线上。

图19示出两个第一电插头接触件308b和两个第二电插头接触件308c,以及300、300a、300b中的任意插头连接器。插头壳体302、302a包括芯部118c和凹部104a,第一电插头接触件308b和第二电插头接触件308c可以从插头壳体302、302a的安装侧386插装到凹部104a中。插头紧固结构388、390可以在不同高度处接合于插头壳体302、302a。此外,第一电插头接触件308b可包括凹陷部392、394,凹陷部392、394与相邻的第一电插头接触件308b的插头紧固结构388或第二电插头接触件308c的插头紧固结构390相对。可熔元件330、340可以附连到第一电插头接触件308b的安装端或第二电插头接触件308c的安装端。

如图20所示,插头连接器300、300a、300b的插头高度ph(从插头连接器300、300a、300b的顶表面测量至可熔元件330的底表面),诸如焊球,可在约8.4±0.5毫米之间。

如图21所示,插座连接器405可具有插座壳体406,插座壳体406界定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纵向壁以及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端壁,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纵向壁是诸如第一纵向壁407a和第二纵向壁407b,平行的间隔开的端壁是诸如第一端壁409a和第二端壁409b。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端壁409a和第二端壁409b的长度比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纵向壁407a和第二纵向壁407b的长度短。中心线cl延伸穿过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端壁409a和第二端壁409b,中心线cl平行于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纵向壁407a和第二纵向壁407b。插座连接器405或插座壳体406的对接接口可包括第一键结构410a和第二键结构410b。第一键结构410a可以位于中心线cl的一侧,并且可以邻接中心线cl或穿过中心线cl,使得中心线cl穿过第一键结构410a的至少一部分,但不平分第一键结构410a的总的有界区域或周界。与第一键结构410a相比,第二键结构410b可以位于中心线cl的相对侧的插座壳体406的对接接口处,并且可以邻接中心线cl或穿过中心线cl,使得中心线cl穿过第二键结构410b的至少一部分但不平分第二键结构410b的总的有界区域或周界。

第一键结构410a和第二键结构410b中的每一个键结构可以分别是第一凹部408a和第二凹部408b,第一凹部408a和第二凹部408b具有至少三个壁侧或表面以及由插座壳体406和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端壁409a和第二端壁409b的相应部分界定的四个或五个总侧或表面。第一凹部408a和第二凹部408b中的每一个凹部可具有由以下界定的有界区域或周界:第一侧壁、线或表面412a,第二侧壁、线或表面414b,斜交侧壁、线或表面,第四侧壁、线或表面412b,以及第五侧壁、线或表面414a。应该理解地是,关于第一键结构410a和第二键结构410b,“壁”还可以包括线、表面或部分壁。第一侧壁412a和第四侧壁412b可以彼此平行。第二侧壁414b和第五侧壁414a可以彼此平行。第一侧壁412a和第二侧壁414b可以相交以形成直角。斜交侧壁416可以与第二侧壁414b相交。第四侧壁412b可以平行于第一侧壁412a并且可以与斜交侧壁416相交。第五侧壁414a可以平行于第二侧壁414b并且可以与第一侧壁412a和第四侧壁412b相交。第二侧壁414b的长度可以比第一侧壁412a和第五侧壁414a的长度短。第四侧壁412b可以是长度最短的侧壁。可以是凹部的第一键结构410a和第二键结构410b中的每一个键结构被配置为容纳图24中所示的对应的第一插头键结构510a或第二插头键结构510b,第一插头键结构510a或第二插头键结构510b可以是柱或第一突起508a或第二突起508b,第一突起508a或第二突起508b由插头壳体505界定或置于邻近插头壳体505处。例如,插座连接器405的第一键结构410a可以收纳插头壳体505的第二插头键结构510b,而插座壳体406的第二键结构410b可以收纳插头壳体505的第一插头键结构510a。

插座连接器405或插座壳体406可包括电接触件110、110a、120的四个平行的间隔开的插座行420、422、424、426。电接触件110、110a、120的第一插座行420和电接触件110、110a、120的第四插座行426分别沿插座壳体406的第一纵向壁407a和第二纵向壁407b的内侧延伸。电接触件110、110a、120的第二插座行422和电接触件110、110a、120的第三插座行424沿着内肋部428背靠背地延伸,内肋部428沿插头连接器405或插座壳体406的中部从一端向下延伸到另一端。尽管所示的插座连接器405是具有四个平行的间隔开的无屏蔽行,可以使用任意数量的电接触件110、110a、120。插座连接器405的电接触件110、110a、120可以如图4至图8所述从两个方向插装。插座连接器405可以没有任何串扰屏蔽和磁吸收损耗材料,或者可以包括任何数目的串扰屏蔽或者导电或不导电的磁吸收损耗材料。诸如焊球的可熔元件可以附连到电接触件110、110a、120的相应电接触件。电接触件110、110a、120也可以以压配合引脚或针眼引脚(eye-of-theneedles),j形引脚或其他配置为终端。

在插座连接器405或插座壳体406邻近第一端壁409a的一侧,第四侧壁412b可以与中心线cl抵接、重合或定位成邻近中心线cl但与中心线cl间隔开。第一侧壁412a可以定位成平行于中心线cl并与中心线cl间隔开。在插座连接器405或插座壳体406邻近第二端壁409b的相对侧上,第一侧壁412a可以与中心线cl邻接、重合或定位成邻近中心线cl,但与中心线cl间隔开。第四侧壁412b可以定位成平行于中心线cl并与中心线cl间隔开。第一键结构410a和第二键结构410b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第二键结构410b可以是第一键结构410a关于中位中心线ml的镜像,该中位中心线ml垂直于中心线cl。

如图22所示,插座连接器405的安装接口可包括第一对准销401和第二对准销402。中心线cl可穿过第一对准销401,并且第一对准销401可具有中心线cl穿过的中心点cp。第二对准销402可以定位在中心线cl的任一侧,使得中心线cl不与第二对准销402相交。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对准销402可以完全或部分地定位在第一键结构410a下方。第一对准销401可以完全或部分地定位在第二键结构410b下方。电接触件110、110a、120的第二对准销402和第二插座行422均可沿着与中心线cl平行且间隔开的中心线cl2排布,使得中心线cl2穿过电接触件110、110a、120的第二插座行422和第二对准销402。第一对准销401可以具有直径约0.8±0.05毫米的圆形形状,而第二对准销402可以具有长径约0.8±0.05毫米和短径约0.6±0.05毫米的椭圆形状。第一对准销401可以定位成邻近插座壳体406或连接器壳体的第一端壁409a并且邻近插座壳体406的安装接口430。第二对准销402可以定位成邻近插座壳体406的第二端壁409b并且邻近插座壳体406的安装接口430。可以关于纵向中心线cl和中位中心线ml均不对称地定位第一对准销401和第二对准销402。第一插座行420和第二插座行422的各个电接触件中心之间的第一行间距rp1可以是大约2.2±0.005毫米、2.2±0.1毫米或2.2±0.05毫米。第二插座行422和第三插座行424的各个电接触件中心之间的第二行间距rp2可以是大约2.4±0.005毫米、2.4±0.1毫米或2.4±0.05毫米。第三插座行424和第四插座行426的各个电接触件中心之间的第三行间距rp3可以是大约2.2±0.005毫米、2.2±0.1毫米或2.2±0.05毫米。

图23是图21和图22中所示的插座连接器405的俯视透视图。紧邻的电接触件110、110a,120可以在中心线上间隔开0.65±0.05。插座连接器405可以承载四百个电接触件110、110a、120,这四百个电接触件110、110a、120在每行一百个电接触件的四行中。

图24—图26示出示例性插头连接器500。如图24所示,插头壳体505或连接器壳体可由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纵向壁以及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端壁界定,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纵向壁是诸如第一纵向插头壁507a和第二纵向插头壁507b,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端壁是诸如第一插头端壁509a和第二插头端壁509b。第一插头端壁509a和第二插头端壁509b的长度比第一纵向插头壁507a和第二纵向插头壁507b这两者的长度短。纵向中心线cl3延伸穿过第一插头端壁509a和第二插头端壁509b,纵向中心线cl3平行于第一纵向插头壁507a和第二纵向插头壁507b。插头连接器500或插头壳体505的对接接口可包括第一插头键结构510a和第二插头键结构510b。第一插头键结构510a可以在纵向中心线cl3的一侧并且可以与纵向中心线cl3间隔开,可以抵接纵向中心线cl3,或者可以穿过纵向中心线cl3交叉,使得纵向中心线cl3通过第一插头键结构510a的至少一部分但不平分第一插头键结构510a的总的有界区域或周界。第二插头键结构510b可以被定位在相比第一插头键结构510a在纵向中心线cl3的相对侧的插头连接器500或插头壳体505的对接接口处,并且可以与纵向中心线cl3间隔开,邻接纵向中心线cl3或穿过纵向中心线cl3,使得纵向中心线cl3通过第二插头键结构510b的至少一部分,而不平分第二插头键结构510b的总的有界区域或周界。

插头连接器500可包括电插头接触件308、308a、308b、308c的第一插头行520,电插头接触件308、308a、308b、308c的第二插头行522,电插头接触件308、308a、308b、308c的第三插头行524和电插头接触件308、308a、308b、308c的第四插头行526。插头连接器500可包括由插头肋部528承载的背靠背的电插头接触件308、308a、308b、308c的第一插头行520和第二插头行522,插头肋部528邻近插头壳体505的对接接口。插头连接器500还可包括由插头肋部528承载的背靠背的电插头接触件308、308a、308b、308c的第三插头行524和第四插头行526,插头肋部528邻近插头壳体505的对接接口。电插头接触件308、308a、308b、308c的第一插头行520可以紧邻电插头接触件308、308a、308b、308c的第二插头行522定位。电插头接触件308、308a、308b、308c的第三插头行524可以定位在电插头接触件308、308a、308b、308c的第二插头行522附近。电插头接触件308、308a、308b、308c的第四插头行526可以定位在电插头接触件308、308a、308b、308c的第三插头行524附近。

插头肋部528可以间隔开,可以被定位成彼此平行,并且可以在沿从第一插头端壁509a到第二插头端壁509b的方向延伸。如图26所示,在对接接口518处的插头肋部528和对接端116c可以突起到由插头壳体505界定的台阶之上,使得插头肋部528和对接端116c延伸到由对接插座连接器界定的凹部中并与之对接。

再次参见图24,插头连接器500的对接接口518可包括至少两个键结构,诸如第一插头键结构510a和第二插头键结构510b。第一插头键结构510a可位于纵向中心线cl3的一侧,可抵接纵向中心线cl3,或可穿过纵向中心线cl3,使得纵向中心线cl3通过第一插头键结构510a的至少一部分,但不平分第一插头键结构510a的总的有界区域。第二插头键结构510b可以被定位成相比第一插头键结构510a在纵向中心线cl3的相对侧的插头连接器500的对接接口518处,并且可以抵接纵向中心线cl3或者与纵向中心线cl3交叉,使得纵向中心线cl3通过第二插头键结构510b的至少一部分,但不平分第二插头键结构510b的总的有界区域。第一插头键结构510a可以部分地位于与电插头接触件308、308a、308b、308c的第三插头行524相同的直线上,但不位于电插头接触件308、308a、308b、308c的第一插头行520、第二插头行522和第四插头行526的直线上。第二插头键结构510b可以部分地位于与电插头接触件308、308a、308b、308c的第二插头行522相同的直线上,但不位于电触头接触件308、308a、308b、308c的第一插头行520、第三插头行524和第四插头行526的直线上。

第一插头键结构510a和第二插头键结构510b中的每一个键结构可以分别是由插头壳体505界定的第一突起508a或第二突起508b,或者是邻近插头壳体505定位的第一突起508a或第二突起508b。第一插头键结构510a和第二插头键结构510b中的每一个键结构可以界定三个或更多个侧并且可以包括:第一插头侧壁、线或表面512a,可以与第一插头侧壁512a垂直地相交的第二插头侧壁、线或表面514b,与第二插头侧壁514b相交的斜交插头侧壁、线或表面516,第四插头侧壁、线或表面512b,以及第五插头侧壁514a。第四插头侧壁、线或表面512b可以与斜交插头侧壁、线或表面516和第五插头侧壁、线或表面514a相交。第五插头侧壁、线或表面514a可以与第四插头侧壁、线或表面512b和第一插头侧壁、线或表面512a相交。

第一插头键结构510a和第二插头键结构510b中的每一个键结构被配置为容纳对接插座连接器200、200a、200b的对应的第一键结构270a、270c或第二键结构270b、270d。

在插头连接器500或插头壳体505邻近第一插头端壁509a的一侧,第一插头侧壁512a可抵接纵向中心线cl3,可以与纵向中心线cl3间隔开,或者可以穿过纵向中心线cl3。在插头连接器500或插头壳体505邻近第二插头端壁509b的相对侧,第四插头侧壁512b可以与纵向中心线cl3抵接、重合、平行,或者可以被定位成邻近纵向中心线cl3但与纵向中心线cl3间隔开。第一插头键结构510a和第二插头键结构510b各自可以是相同的形状,可以被定位成关于中心线asf呈镜像,该中心线asf垂直于纵向中心线cl3并且跨越第一插头行520、第二插头行522、第三插头行524和第四插头行526,或者被定位成关于中心线asf呈经偏移的镜像,如示出的。

图25是插头连接器500a的仰视图。未示出的可熔元件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附连到电插头接触件308、308a、308b、308c。或者,电插头接触件308、308a、308b、308c可以以j形引脚、压配合引脚或针眼型引脚或其他配置为终端。插头连接器500可以包括插头间隔柱530。插头间隔柱530可以位于插头壳体505的四个角处。可以使用任意数量和任何位置的插头间隔柱530。当可熔元件(未示出)回流以将插头连接器500a连接到基板时,插头间隔柱530有助于确保插头连接器500a与基板的安装表面间隔开固定距离。插头连接器500可以包括第一插头对准销532和第二插头对准销534,第一插头对准销532和第二插头对准销534被配置成可以受纳在预先钻出的对准孔中,以使插头连接器500的可熔元件与基板的安装表面上的对应焊接接触垫大致对准。

图25示出第一插头对准销532和第二插头对准销534,但是可以使用任意数量的插头对准销。第一插头对准销532和第二插头对准销534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包括例如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等。第一插头对准销532和第二插头对准销534的形状可以相同或不同。所有第一插头对准销532和第二插头对准销534可以定位在纵向中心线cl3的同一侧,使得所有第一插头对准销532和第二插头对准销534以及第一插头键结构510a和第二插头键结构510b中的一个键结构都位于纵向中心线cl3的同一侧。可以邻近第一插头端壁509a定位的第一对准销532可以与电插头接触件308、308a-c的第三插头行524位于相同的直线上。

纵向中心线cl3可以穿过第二插头对准销534,并且第二插头对准销534可以具有纵向中心线cl3通过的中心点cp2。第一插头对准销532可定位在纵向中心线cl3的任一侧上,使得纵向中心线cl3不与第一插头对准销532相交。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插头对准销532可被定位成完全地或者部分地在第一插头键结构510a的周界下方。第二插头对准销534可以完全或部分地定位在第二插头键结构510b的周界下方。第一插头对准销532和电插头接触件的第三插头行可以沿着中心线cl4布置,该中心线cl4平行于纵向中心线cl3并且与纵向中心线cl3间隔开。

第二插头对准销534可以与插头连接器500的纵向中心线cl3对齐,而第一插头对准销532可以是距插头连接器500的纵向中心线cl3从大约1.2±0.05毫米至大约1.3±0.05毫米之间的距离。第一插头对准销532可具有直径约0.8±0.05毫米的圆形形状,第二插头对准销534可具有直径约为0.8±0.05毫米和0.6±0.05毫米的椭圆形状。第一插头行520和第二插头行522的各个电接触中心之间的第一行间距rp1可以是大约2.2±0.1毫米、2.2±0.05毫米或2.2±0.005毫米。第二插头行522和第三插头行524的各个电接触中心之间的第二行间距rp2可以是大约2.4±0.1毫米、2.4±0.05毫米或2.4±0.005毫米。第三插头行524和第四插头行526的各个电接触中心之间的第三行间距rp3可以约为2.2±0.1毫米、2.2±0.05毫米或2.2±0.005毫米。

参照图27,插座连接器600可包括插座壳体605,该插座壳体605可由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纵向壁607a和第二纵向壁607b和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端壁609a和第二端壁609b界定。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端壁609a和第二端壁609b的长度可以比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纵向壁607a和第二纵向壁607b的长度短。纵向中心线cl5延伸穿过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端壁609a和第二端壁609b,纵向中心线cl5平行于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纵向壁607a和第二纵向壁607b。插座壳体605的对接接口604可包括第一插座键结构610a和第二插座键结构610b。第一插座键结构610a位于纵向中心线cl5上,使得第一插座键结构610a关于中心线cl5不对称。第二键结构610b可以定位在插座壳体605的对接接口604相比第一插座键结构610a在纵向中心线cl5的相对侧处,并且可以位于纵向中心线cl5上,使得第二纵向键结构610b关于纵向中心线cl5是非对称的并且关于中位中心线ml5是非对称的。第一插座键结构610a和第二插座键结构610b可以相对于彼此和中位中心线cl5偏移。第一插座键结构610a和第二插座键结构610b可以是彼此的经偏移的镜像。

每个第一插座键结构610a和第二插座键结构610b可以分别是第一凹部608a和第二凹部608b,每个凹部具有由插座壳体605和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端壁609a和第二端壁609b的相应部分界定的四个或五个侧或表面。每个有五侧的第一凹部608a和第二凹部608b可具有由以下界定的周界:第一侧壁、线或表面612a,第二侧壁、线或表面614b,斜交侧壁、线或表面616,第四侧壁、线或表面612b,以及第五侧壁、线或表面614a。应该理解地是,关于第一键结构610a和第二键结构610b,术语“壁”还可以包括线或表面。第五侧壁614a和第二侧壁614b可以分别与第一侧壁612a形成直角。第四侧壁612b可与第五侧壁614a形成直角。第四侧壁612b的长度比任何其他侧壁612a、614b、616、614a的长度都短。可以是凹部的第一插座键结构610a和第二插座键结构610b中的每一者被配置为收纳如图29所示的对应的第一插头键结构710a或第二插头键结构710b,第一插头键结构710a或第二插头键结构710b是插头壳体705的柱或突起。

在邻近第一端壁609a的插座壳体605一侧,,第一侧壁612a和第四侧壁612b可以与纵向中心线cl5均匀地间隔开。在邻近第二端壁609b的插座壳体605的相对端,纵向中心线cl5可以与第二侧壁614b和斜交侧壁616相交于交叉i。第一侧壁612a和第四侧壁612b可以是不等距地间隔开或者可以与纵向中心线cl5不一致地间隔开。第一键结构610a和第二键结构610b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或具有相同的周界形状。第一键结构610b可相对于纵向中心线cl偏移、相对于中位中心线ml5偏移或相对于纵向中心线cl和中位中心线ml5同时从第二键结构610a偏移。第一插座键结构610a可以是第二键结构610b相对于垂直于纵向中心线cl5的中位中心线ml5的镜像。

如图28所示,插座壳体605的安装侧或接口620可包括第一对准销601和第二对准销602。纵向中心线cl5可穿过第一对准销601,并且第一对准销601可具有纵向中心线cl5通过的中心点cp3。第二对准销602可以定位在纵向中心线cl5的任一侧上,使得纵向中心线cl5不与第二对准销602相交。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对准销602可以完全或部分地定位在由图27中所示的第一插座键结构610a界定的周界的下方。第一对准销601可以完全或至少部分地定位在由图27的第二键结构610b界定的周界下方。第二对准销602也可以定位成使得第二对准销602甚至不部分地定位在第一插座键结构610a下方。第一对准销601可具有尺寸约0.8±0.05毫米的圆形形状,第二对准销602可具有尺寸为约0.8±0.05毫米和0.6±0.05毫米的椭圆形状。

如图29所示,具有插头壳体705的插头连接器700可以由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相对的第一纵向插头壁707a和第二纵向插头壁707b和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插头端壁709a和第二插头端壁709b界定。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相对的第一插头端壁709a和第二插头端壁709b的长度可以比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纵向插头壁707a和第二纵向插头壁707b的长度短。纵向中心线cl6延伸穿过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插头端壁709a和第二插头端壁709b,纵向中心线cl6平行于两个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纵向插头壁707a和第二纵向插头壁707b。插头壳体705的对接接口704可包括第一插头键结构710a和第二插头键结构710b。第一插头键结构710a可位于纵向中心线cl6上,使得第一插头键结构710a关于纵向中心线cl6不对称。第二插头键结构710b可以定位在插头壳体705与第一插头键结构710a相比在纵向中心线cl6的相对侧的对接接口704处,并且可以位于纵向中心线cl6上,使得第二插头键结构710b关于纵向中心线cl6是非对称的。第一插头键结构710a和第二插头键结构710b可以关于纵向中心线cl6相对于彼此偏移。每个第一插头键结构710a和第二插头键结构710b可各自界定相应的有四侧或有五侧的第一突起708a和第二突起708b,每个突起沿垂直于纵向中心线cl6并且垂直于第一插头行730、第二插头行740、第三插头行750和第四插头行760的方向延伸。电接触件308、308a、308b的第一插头行可以与第二插头行间隔开第一行间距rp1。电接触件308、308a、308b的第二插头行可以与电接触件308、308a、308b的第三插头行间隔开第二行间距rp2。电接触件308、308a、308b的第三插头行可以与电接触件308、308a、308b的第四插头行间隔开第三行间距rp3。如上所述,第一行间距rp1和第三行间距rp3可以是相同的。第二行间距rp1在数值上大于第一行间距rp1或第三行间距rp3。

第一插头键结构710a和第二插头键结构710b中的每一个键结构被配置为容纳图27和28中所示的插座连接器600的对应的第一插座键结构610a或第二插座键结构610b。插头壳体705的第一突起708a和第二突起708b被配置成装配到插座连接器600的相应的第一凹部608a和第二凹部608b中。例如,插座壳体605的第一插座键结构610a可以收纳插头连接器700的第二插头键结构710b,并且插座壳体605或插座连接器600的第二插座键结构610b可以容纳插头连接器700的第一插头键结构710a。

第一插头键结构710a和第二插头键结构710b中的每一个键结构可具有有四侧或五侧的周界或其他几何形状的周界,该周界包括:第一插头侧壁、线或表面712a,第二插头侧壁、线或表面714b,斜交插头侧壁、线或表面716,第四插头侧壁、线或表面712b,以及第五插头侧壁、线或表面714a。第五插头侧壁714a和第二插头侧壁714b可与第一插头侧壁712a形成直角。第四插头侧壁712b可与第五插头侧壁714a形成直角。第四插头侧壁712b的比任何其他插头侧壁712a、714a,714b、716有更小的宽度或厚度。插座壳体605的第一插座键结构610a和第二插座键结构610b中的每一个键结构,如前所述,可以是第一凹部608a和第二凹部608b,插座壳体605的第一插座键结构610a和第二插座键结构610b中的每一个键结构被配置为容纳对应的第一插头键结构710a或第二插头键结构710b。第一插头键结构710a和第二插头键结构710b都可以是柱或由插头壳体705界定或定位在插头壳体705附近的第一突起708a和第二突起708b。

在与第一插头端壁709a相邻的插头壳体705的一侧,纵向中心线cl6可以在第二插头侧壁714b和斜交插头侧壁716的交叉i处与第一突起708a相交。第一插头侧壁712a和第四插头侧壁712b可以不等距地间隔开,或者可以与纵向中心线cl6不一致地间隔开。在邻近插头端壁709b的插头壳体705的相对端,第一插头侧壁712a和第四插头侧壁712b可以与纵向中心线cl6均等地间隔开。第一插头键结构710a和第二插头键结构710b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第一插头键结构710b可以是第二插头键结构710b关于中位中心线ml6的镜像,中位中心线ml6垂直于纵向中心线cl6并垂直于第一插头行730和第二插头行740。第一插头键结构710a和第二插头键结构710b可以关于中心线cl6相对于彼此偏移、关于中位中心线ml6相对于彼此偏移,或同时关于中心线cl6和中位中心线ml6相对于彼此偏移。第一插头键结构710a可以是第二插头键结构710b关于垂直于纵向中心线cl6的中位中心线ml6的镜像。

如图30所示,插头连接器700或插头壳体705的安装侧720接口可包括第一插头对准销701和第二插头对准销702。纵向中心线cl6可通过第一插头对准销701,且第一插头对准销701可具有纵向中心线cl6通过的中心点cp4。第二插头对准销702可定位在纵向中心线cl6的任一侧上,使得纵向中心线cl6不与第二插头对准销702相交。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插头对准销701可完全地或者部分地定位在由图29的第一插头键结构710a或第二插头键结构710b界定的周界下方。第二插头对准销702可以定位成至少部分地或不在由图29的第一插头键结构710a界定的周界下方。第一插头对准销701可以界定长径为大约0.8±0.05毫米短径为大约0.6±0.05毫米的椭圆形状。第二插头对准销702可具有直径约0.8±0.05毫米的圆形形状。第一插头对准销和第二插头对准销可以对调,使得第一插头对准销701界定椭圆形状,而第二插头对准销702界定圆形形状。第一插头对准销701和第二插头对准销702可以被定位成:关于纵向中心线cl6不对称,关于中位中心线ml6不对称,或者关于纵向中心线cl6以及中位中心线ml6不对称。

图31示出基板800的布局的示例,基板800可以是诸如印刷电路板、子卡或背板基板800包括接触垫802,接触垫802可用于电连接本文中所述的插座连接器的可熔元件或插头连接器的可熔元件。在第一接触垫行804中接触垫的相应中心和第二接触垫行806中接触垫的相应中心之间测量的第一接触垫行间距prp1可以是2.2±0.2毫米,或者是与安装的插座行或插头行对应的任何其他间距。在第二接触垫行806中接触垫的相应中心和第三接触垫行808中接触垫的相应中心之间测量的第二接触垫行间距prp2可以是2.4±0.2毫米,或者是与安装的插座行或插头行对应的任何其他间距。在第三接触垫行808的接触垫中相应中心和第四接触垫行810的接触垫中相应中心之间测量的第三接触垫行间距prp3可以是2.2±0.2毫米,或者是与安装的插座行或插头行对应的任何其他间距。

第一接触垫行804可包含至少一百个接触垫802。第二接触垫行806可包含至少一百个接触垫802。第三接触垫行808可包含至少一百个接触垫802。第四接触垫行810可包含至少一百个接触垫。每个接触垫行的接触垫802的个数可以是:大于六十的任何数,至少一百,至少一百五十,或大于六十且小于一百五十的任何整数。第一对准孔812可以是0.8±0.05毫米乘以0.6±0.05毫米,并且可以定位成:沿着与接触垫802的第二接触垫行806相同的直线,或者与接触垫802的第二接触垫行806重合。第二对准孔814的直径可以是0.8±0.05毫米,可以定位在中心线cl上,该中心线cl平行于第二接触垫行806和第三接触垫行808并且定位成与第二接触垫行806和第三接触垫行808等间距,并且第二对准孔814可以定位在第二接触垫行中的第一接触垫816附近。

图32示出了基板800a的占用区布局的示例,基板800a可以是诸如印刷电路板、子卡或背板基板800a包括接触垫802a,接触垫802a可用于电连接本文中所述的插座连接器的可熔元件或插头连接器的可熔元件。在第一接触垫行804a中接触垫的相应中心和第二接触垫行806a中接触垫的相应中心之间测量的第一接触垫行间距prp1可以是2.2±0.2毫米,或者是与安装的插座行或插头行对应的任何其他间距。在第二接触垫行806a中接触垫的相应中心和第三接触垫行808a中接触垫的相应中心之间测量的第二接触垫行间距prp2可以是2.4±0.2毫米,或者是与安装的插座行或插头行对应的任何其他间距。在第三接触垫行808a中接触垫的相应中心和第四接触垫行810a中接触垫的相应中心之间测量的第三接触垫行间距prp3可以是2.2±0.2毫米,或者是与安装的插座行或插头行对应的任何其他间距。

第一对准孔812a可以与接触垫802a的第三接触垫行808a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对准孔814a可以定位在第二接触垫行806a和第三接触垫行808a之间,邻近第三接触垫行808a和第二接触垫行806a中的第一接触垫816a。

第一接触垫行804a可包含至少一百个接触垫802a。第二接触垫行806a可包含至少一百个接触垫802a。第三接触垫行808a可包含至少一百个接触垫802a。第四接触垫行810a可包含至少一百个接触垫。第一对准孔812a的直径可以是0.8±0.05毫米,并且可以与接触垫802a的第三接触垫行808a沿同一直线,或者与接触垫802a的第三接触垫行808a重合。第二对准孔814a可以是0.8±0.05毫米乘以0.6±0.05毫米,可以定位在中心线cl上,其中中心线cl与第二接触垫行806a和第三接触垫行808a平行并且等间距,并且第二对准孔814a可以邻近第二接触垫行806a中的第一接触垫816a定位,。

图33示出基板800b的布局的示例,基板800b可以是诸如印刷电路板、子卡或背板,基板800b包括接触垫802b,接触垫802b可用于电连接本文中所述的插座连接器的可熔元件或插头连接器的可熔元件。在第一接触垫行804b中接触垫的相应中心和第二接触垫行806b中接触垫的相应中心之间测量的第一接触垫行间距prp1可以是2.2±0.2毫米,或者是与安装的插座行或插头行对应的任何其他间距。在第二接触垫行806b的接触垫的相应中心和第三接触垫行808b的接触垫的相应中心之间测量的第二接触垫行间距prp2可以是2.4±0.2毫米,或者是与安装的插座行或插头行对应的任何其他间距。在第三接触垫行808b的接触垫的相应中心和第四接触垫行810b的接触垫的相应中心之间测量的第三接触垫行间距prp3可以是2.2±0.2毫米,或者是与安装的插座行或插头行对应的任何其他间距。

第一对准孔812b可以定位在第二接触垫行806b和第三接触垫行808b之间,与第三接触垫行808b和第二接触垫行806b中的最后一个接触垫818相邻。第二对准孔814b可以与接触垫802a的第二接触垫行806b位于同一直线上。

图34示出基板800c的布局的示例,基板800c可以是诸如印刷电路板、子卡或背板,基板800c包括接触垫802c,接触垫802c可用于电连接本文中所述的插座连接器的可熔元件或插头连接器的可熔元件。在第一接触垫行804c中接触垫的相应中心和第二接触垫行806c中接触垫的相应中心之间测量的第一接触垫行间距prp1可以是2.2±0.2毫米,或者是与安装的插座行或插头行对应的任何其他间距。在第二接触垫行806c的接触垫的相应中心和第三接触垫行808c的接触垫的相应中心之间测量的第二接触垫行间距prp2可以是2.4±0.2毫米,或者是与安装的插座行或插头行对应的任何其他间距。在第三接触垫行808c的接触垫的相应中心和第四接触垫行810c的接触垫的相应中心之间测量的第三接触垫行间距prp3可以是2.2±0.2毫米,或者是与安装的插座行或插头行对应的任何其他间距。

第一对准孔812c可以定位在第二接触垫行806c和第三接触垫行808c之间,与第三接触垫行808c和第二接触垫行806c中的最后一个接触垫818c相邻。第二对准孔814c可以与接触垫802c的第三接触垫行808c位于同一直线上。

图35示出基板800d的布局的示例,基板800d可以是诸如印刷电路板、子卡或背板,基板800d包括接触垫802d,接触垫802d可用于电连接本文中所述的插座连接器的可熔元件或插头连接器的可熔元件。在第一接触垫行804d中接触垫的相应中心和第二接触垫行806d中接触垫的相应中心之间测量的第一接触垫行间距prp1可以是2.2±0.2毫米,或者是与安装的插座行或插头行对应的任何其他间距。在第二接触垫行806d的接触垫的相应中心和第三接触垫行808d的接触垫的相应中心之间测量的第二接触垫行间距prp2可以是2.4±0.2毫米,或者是与安装的插座行或插头行对应的任何其他间距。在第三接触垫行808d的接触垫的相应中心和第四接触垫行810d的接触垫的相应中心之间测量的第三接触垫行间距prp3可以是2.2±0.2毫米,或者是与安装的插座行或插头行对应的任何其他间距。

第一对准孔812d可以与第二接触垫行806d的第二行定位在同一直线上。第二对准孔814d可以与接触垫802d的第三接触垫行808d及第一对准孔812d定位在同一直线上。

应该理解地是,前面的描述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性说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各种替换和修改。因此,本发明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此类替代、修改和变体。任何一个实施例的任何描述可以与本文公开的任何其他实施例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