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体、汇流条和电子元件间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6840发布日期:2020-01-18 03:2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电路体、汇流条和电子元件间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路体、汇流条和电子元件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设置有布线图案的柔性板(fpc:柔性印刷电路板)被用作连接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的布线(例如,参见jp-a-2002-093995)。上述柔性板一般具有在绝缘膜之间夹着构成规定形式的布线图案(即,电路)的薄膜导电层的结构,并且特别地,以维持电特性的同时能够柔性变形例如弯曲为特征。

当直接在柔性板上安装电子元件时,通常在电子元件的安装区域设置比柔性板的构成材料(例如聚酰亚胺膜)更难变形的补强板,使得布线图案和电子元件的连接部分(例如焊接部分)不会因柔性板的变形而发生分离等。但是,设置补强板从减小柔性板的尺寸、减少部件的数量等的观点出发是不优选的。因此,期待在电子元件的安装区域抑制柔性板的变形而不使用补强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电子元件的安装区域抑制柔性板变形的电路体、汇流条和电子元件间的连接结构。

为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电路体、汇流条和电子元件间的连接结构以及根据本发明的汇流条模块,以如下[1]至[5]为特征:

[1]一种电路体、汇流条和电子元件间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配置有:

电路体,通过其上设置有布线图案的柔性板配置;

汇流条,安装在所述电路体的安装表面;以及

电子元件,安装在所述安装表面以连接所述汇流条和所述布线图案,

其中,所述汇流条具有沿所述安装表面延伸的固定部;

其中,所述固定部被固定于所述安装表面,以使限制所述安装表面的变形的限制区域形成在所述固定部的周围;并且

其中,所述电子元件被布置在所述限制区域中并被固定至所述安装表面。

[2]根据上述[1]所述的连接结构,

所述汇流条的所述固定部具有:第一部分,在沿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上延伸;以及一对第二部分,在与所述第一部分相交并沿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上延伸,并且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一对第二部分被固定至所述安装表面,以使所述限制区域形成在夹于所述一对第二部分之间的部分。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连接结构,

所述电子元件被安装在所述安装表面以连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布线图案。

[4]根据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

在所述电路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固定部高于所述电子元件;并且

所述连接结构还配置有:

密封构件,其布置在通过所述固定部形成的所述限制区域中并且覆盖所述电子元件以将所述电子元件从外部隔离。

[5]一种汇流条模块,安装到层压多个单电池的电池集合体,所述汇流条模块配置有:

电路体,通过其上设置有布线图案的柔性板配置;

汇流条,被配置为连接至每个所述单电池的电极;以及

支架,被配置为支承所述汇流条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能够伸缩,

其中,所述电路体包括:

带状的主线,其在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带状的支线,其从所述主线延伸以便从所述主线分支,所述支线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包括具有围绕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轴折回的形状的折叠部;

连接部,配置在所述支线的比所述折叠部更靠近远端的位置并配置为被连接至所述汇流条;以及

电子元件,安装在所述连接部的安装表面以连接所述汇流条和所述布线图案,

其中,在所述连接部,所述电路体、所述汇流条和所述电子元件通过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1]的连接结构,采用了原本用于与外部设备等电连接的汇流条,并且约束上述电路体变形的限制区域形成在电路体的安装表面内。例如,若围绕特定区域的形式的固定部被固定至安装表面,则通过被上述固定部支承而在限制区域中的电路体处于被拉伸的状态。因此,即便外力施加于电路体,上述固定部所围绕的限制区域中的电路体保持为展平状态并且不能容易地变形。并且电子元件安装在如上述变形被约束的限制区域中。从而,不使用安装部件例如通常使用的补强板,在电子元件的安装区域中的电路体的变形就能够被约束。换言之,能够适当地抑制在电子元件的安装区域中的柔性板变形,同时能够实现柔性板尺寸的减小以及部件数量的减少。上述“变形”是包括可能影响电子元件到安装表面的安装状态的多种变形方式例如在电路体的厚度方向上电路体的弯曲或屈曲、电路体的扭转和电路体的折弯在内的概念。

根据上述结构[2]的连接结构,通过第一部分和一对第二部分,上述固定部能够构成为具有例如从三侧围绕特定区域使得一侧开放的方式(作为示例,大致u字形状)。此时,如果电子元件被安装在夹于一对第二部分之间的区域中,则不仅通过约束电路体的变形而能够抑制电子元件等的分离,而且通过没有固定部并开放的部分能够容易地将布线图案连接于电子元件。也就是说,本结构的连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实用性良好的形式的固定部。

根据上述结构[3]的连接结构,汇流条的固定部可以被用作汇流条和电子元件间的接触点。因此,相比于将汇流条和电子元件间的接触点设置在不同于固定部的其他部分的情况,能够更加有助于连接结构尺寸的减小以及连接结构成本的降低。

根据上述结构[4]的连接结构,通过覆盖电子元件的密封构件(例如,灌封部件),能够增强例如电子元件与电子元件和汇流条之间的接触点的防水性能。而且,如果密封部件被固定成粘附于安装表面的状态,则通过密封构件抑制外力到达电子元件和汇流条之间的接触点,使得更加坚固地抑制电路体的变形。从这一观点出发,优选设置密封构件以便填充由汇流条的固定部形成区域的整个部分。

根据上述结构[5]的汇流条模块,上述折叠部被配置为上述连接部和上述主线沿着在上述主线的厚度方向上不同的表面。由于该原因,当将汇流条模块安装于电池集合体时,主线的下表面位于与单电池的上表面分开的位置。因此,例如,不需要在电路体的主线和单电池的上表面之间设置保护部件等来保护电路体,从而对于汇流条模块,有助于减小其高度,减少其的部件数量,简化制造步骤等。此时,若主线和支线具有能够维持电路体的主线与单电池的上表面分开状态的程度的强度,则电路体自立。此外,根据需要可以使用用于维持该种状态的支承部件。即,电路体可以被配置为自立来维持上述状态,或者还可以配置为通过使用不同的部件等维持上述的状态。

进一步,根据上述结构的汇流条模块,采用了原本用于与单电池电连接的汇流条,并且约束电路体变形的区域形成在连接部的安装表面。例如,如果围绕特定区域的形式的汇流条被固定在安装表面(特别地,固定部),则通过被固定部支承而在区域中的电路体处于被拉伸的状态。因此,即便外力施加于电路体,在固定部所围绕的区域中的电路体保持展平状态并且不会容易地变形。并且电子元件安装在如上述变形受约束的区域中。从而,不使用安装部件例如通常使用的补强板,在电子元件的安装区域中的电路体的变形就能够被约束。

如上所述,相比于一般的汇流条模块,本结构的汇流条模块在对于电池集合体的可装配性、对于电池集合体变形以及制造差异的适应性方面优异。进一步,本结构的汇流条模块能够在电子元件的安装区域中适当地抑制柔性板的变形,同时减少柔性板特别是与汇流条连接的部分的尺寸和部件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电子元件的安装区域中限制柔性板的变形的电路体、汇流条和电子元件间的连接结构,以及汇流条模块。

在上文中,简要描述了本发明。此外,通过阅读下面参考附图描述的用于实行本发明的方式(下文中,称为“实施方式”),将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细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模块的整体透视图。

图2是安装有应用本发明的汇流条模块的电池集合体的透视图。

图3是放大电路体的端部的透视图。

图4是表示构成电路体的主线、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5a是表示将第二分支部整体上弯曲成s形的透视图,图5b是表示当汇流条相对向后移动时第二分支部变形成的形状的透视图,以及图5c是汇流条相对向前移动使得第二分支部拉伸的情况的透视图。

图6是表示支架的局部的透视图。

图7是汇流条容纳部中的容纳空间的透视图。

图8a至8c是表示构成电路体的第二分支部的折叠部分的变形例的透视图;图8a示出折叠部分整体上为z形状的情况,图8b示出折叠部分整体上为c形状的情况,以及图8c示出折叠部分整体上为o形状的情况。

图9a是表示第一分支部的变形例的透视图,以及图9b是表示主线和支线的分支位置的变形例的透视图。

图10是放大汇流条的连接片和第二分支部的连接部之间的接触位置周围的透视图。

图11a是图10所示的连接位置周围的俯视图,以及图11b是图11a的a-a线截面图。

图12a对应于图11a,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汇流条模块的视图,图12b对应于图11a,是本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的汇流条模块的视图,以及图12c对应于图11a,是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其他变形例的汇流条模块的视图。

图13a是放大在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汇流条模块上的、汇流条的连接片和第二分支部的连接部之间的连接位置周围的透视图,以及图13b是图13a的b-b截面图。

图14a是电路体局部的上侧金属层对应的截面图,以及图14b是电路体局部的下侧金属层对应的截面图。

图15是放大图14a所示的电路体上的一分支部周围的截面图。

图16a是电路体的前端部周围的上侧金属层对应的截面图,以及图16b是电路体的前端部周围的下侧金属层对应的截面图。

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的电路体的前端部的对应于图16b的截面图。

图18a是表示盖被安装至汇流条模块的支架的方式的透视图,以及图18b是表示盖被安装至汇流条模块的支架的情况的透视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支架和盖之间的接合位置的侧视图。

图20a是已安装情况下的盖的透视图,以及图20b是盖的分解透视图。

图21a是已安装情况下的盖的俯视图,图21b是拉伸至最大情况下的盖的对应于图21a的c-c截面的截面图,以及图21c是收缩至最小情况下的对应于图21a的c-c截面的截面图。

图22是表示被安装至从盖露出的电路体的保护器被固定至盖的透视图。

图23a是被安装至从盖露出的电路体的保护器的俯视图,以及图23b是被安装至从盖露出的电路体的保护器的仰视图。

图24a是用于说明在保护器被固定至盖的情况下,设置在电路体的前端部的连接器向前移动的方式的示意图,以及图24b是用于说明在保护器被固定至盖的情况下,设置在电路体的前端部的连接器向后移动的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使用电路体、汇流条和电子元件间的连接结构的汇流条模块10。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模块10被使用为将其安装于作为安装在例如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上的驱动电源的电池集合体(电池模块,其设置多个单电池以便于组装)。

(电池集合体的结构)

首先,叙述安装有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模块10的电池集合体1。如图2所示,电池集合体1通过线性地连接多个单电池2形成。每个单电池2具有突出设置在矩形形状的电池主体(本体)3的顶部的正极4和负极5。正极4和负极5在电池主体3的电极表面6彼此分开设置,并且每个被设置为从电极表面6大体上呈圆柱形垂直向上突出。

在电池集合体1中,单电池2被安装为在规定的方向(安装方向)上相邻单电池2的正极4和负极5彼此交替。在该电池集合体1中,例如,对应于串联连接的单电池2的两端部的一单电池2的正极4为总正极,反之另一单电池2的负极5为总负极。

(汇流条模块的整体结构)

接着,叙述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模块。如图1所示,汇流条模块10具有:电路体20,由柔性板(fpc)形成,并安装有连接至单电池2的正极4和负极5的汇流条25(参见图3);以及支架(布线构件)30,用于容纳和保持电路体20,并用于安装在电池集合体1。

如图1和3所示,电路体20具有在单电池2上设置在安装方向上并且设置多个布线图案的带状的主线21(详细内容将在后文叙述)。连接器212经由从主线21引出的电压检测线211被安装到主线21的端部。连接器212可连接至后述的电压检测器60(参见图22)。

在主线21长度方向上(在本例中,大体上与电池集合体1的“安装方向”相一致)的侧部,设置在与主线21的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相交的方向(宽度方向上主线21的外侧)上延伸的带状的第一分支部22,并且在每个第一分支部22的前端,设置在平行于电池主体3的安装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带状的第二分支部23。主线21、第一分支部22和第二分支部23由fpc形成。因此,主线21、第一分支部22和第二分支部23特别在正交于各个表面的方向上柔性变形。

如图4和5a所示,每个第二分支部23具有围绕与电池集合体1的安装方向(在本例中,大体上与第二分支部23的延伸方向一致)上相交的轴l1和l2(换言之,围绕在第二分支部23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向后折叠的层叠部231。在本例中,各个第二分支部23通过关于轴l1向后折叠的第一层叠部231a以及关于轴l2向后折叠的第二层叠部231b而整体上弯曲成s形状(包括倒s形状)。由于该原因,第二分支部23在主线21的长度方向(电池集合体1的安装方向)上可移动,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可伸缩。

第一分支部22在与主线21同一平面内设置在主线21的外侧,并且第二分支部23连接至第一分支部22。由于该原因,第二分支部23设置在宽度方向上主线21的外侧,并且在电池集合体1和电路体20的相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被配置为向下的s形状(参见图5a)。因此,汇流条25位于主线2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主线21的平面以下。

此外,在第二分支部23的与第一分支部22相反的端部,设置具有大致平行于主线21的表面的前端部232,并且在前端部232的上表面,设置连接部24。连接部24的下表面被设置成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与主线21的下表面平行,并且下表面彼此分开。连接部24的上表面连接至电池集合体1中连接邻接单电池2的正极4和负极5的汇流条25。由此,第二分支部23经由连接部24和汇流条25连接于各单电池2的电极,从而电压检测线211连接至电极。

如图3和5a至5c所示,汇流条25具有:汇流条主体251,其为由导体(例如,由铜制造)形成的板状部件,并且整体为矩形;以及连接片252,从汇流条主体251向主线21突出。汇流条主体251具有邻接单电池2的正极4和负极5穿过的两个电极孔253。在汇流条主体251的主线21侧的端部和相反侧的端部,对应于两个电极孔253间的间隔,形成定位凹部254。此外,第二分支部23的连接部24连接至汇流条主体251的连接片252的下表面。汇流条25的连接片252和第二分支部23的连接部24间连接的具体形式将在后文叙述。

设置在主线21的长度方向的各端部的汇流条25a连接至总正极或总负极,并设置有总正极或负极穿过的一个电极孔253。从电池集合体1导出电力的电力电缆(未图示)连接至汇流条25a。构成电路体20的主线21、第一分支部22和第二分支部23的内部结构,将在后文叙述。

(支架的结构)

如图6所示,支架30例如由树脂形成,并在宽度方向的中部,具有在单电池2的安装方向上延伸并且容纳并保持主线21的主线容纳部31。在主线容纳部31,在其容纳的主线21的长度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主线支承部件311,并且主线21布线于主线支承部件311上。当主线21、第一分支部22以及第二分支部23具有可以维持本示例的电路体20不需要主线支承部件311的支承而能够自立的状态的程度的强度时,不需要设置主线支承部件311。但是,尽管在该情况下,当电路体20由于一些原因不能维持自立状态时,主线支承部件311可以被设置以提供辅助支承功能。如上所述,电路体20可以被设置为通过使用主线支承部件311来维持上述的状态或者可以被设置为不使用主线支承部件311而能够自立。

在主线容纳部31的宽度方向的两外侧每个,设置容纳汇流条25的汇流条容纳部32。在汇流条容纳部32,在单电池2的安装方向上,设置容纳汇流条25的多个容纳空间33。如图7所示,相邻容纳空间33通过隔板34分开来防止相邻汇流条25间的接触。在主线21的长度方向的各端部,设置有容纳连接于电力电缆(未图示)的汇流条25a的容纳空间33a,电力电缆容纳部36与容纳空间33a连续设置。

如图7所示,容纳空间33是顶部开放的矩形空间并通过宽度方向上外侧的外壁331和内侧的内壁332以及安装方向上两侧的一对隔板34分隔。各隔板34的安装方向的一侧(图7中左侧)通过伸缩部35连接至外壁331和内壁332。其结果,容纳空间33在安装方向上伸缩。

外壁331的底端部和内壁332的底端部通过耦接板333耦接。在外壁331的底端部和内壁332的底端部,啮合爪334其间夹着耦接板333设置在两侧。这使汇流条25能够保持在耦接板333和啮合爪334之间。此外,在外壁331的内侧表面和内壁332的内侧表面,在安装方向上设置有向中部突出的突起338。这些突起338安装在汇流条25的定位凹部254(参见图5a)来定位汇流条25。

内壁332设置有切口部分336,与切口部分336对应,支承板337被设置为向内突起。因此,容纳在容纳空间33的汇流条25的连接片252被支承板337支承。

此外,在耦接板333的耦接方向的每侧,设置空间335。结果,单电池2的正极4和负极5能够从空间335露出到容纳空间33的内部,以使其能够连接至容纳在容纳空间33的汇流条25的电极孔253。代替耦接板333,也可以设置具有对应于单电池2的正极4和负极5的切口部分或孔的底板。

如图1所示,支架30容纳并保持从安装有连接器212的主线21的前端部到比规定长度后侧的位置靠后的电路体20的部分(换言之,电路体20中,至少主线21和第一分支部22的分支位置存在的范围内的部分)。换言之,从安装有连接器212的主线21的前端到规定长度的部分(在下文中,称作“露出部分213”)没有容纳于支架30而是从支架30露出。

(汇流条模块的动作)

接着,叙述汇流条模块10的动作。图5a表示将第二分支线整体上弯曲成s形状的情况,图5b示出第二分支线轻微向后拉伸的情况,以及图5c示出第二分支线向前拉伸的情况。

如上所述,主线21布线在支架30的主线支承部件311上,可以向上方以及在长度方向上移动。此外,汇流条25被固定至支架30的容纳空间33的内侧,容纳空间33在主线21的长度方向上可移动。主线21和汇流条25通过弯曲成s形状的第二分支部23连接(参见图5a)。

虽然例如,由于在该状态下电池集合体1变形而使电池集合体1和电路体20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并且其改变了主线21和汇流条25的相对位置,但相对位置的改变(移位)能够通过第二分支部23的弯曲和拉伸吸收。同样地,虽然由于多个单电池2的装配公差,电池集合体1的安装方向上的尺寸在所制造的电池集合体1之间不同,制造差异可以被第二分支部23的弯曲和拉伸吸收。

更具体而言,图5b示出汇流条25关于主线21略微向后(图5b中向右)移位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第二分支部23的折叠部231的s形状变形以容许汇流条25的移位。此外,图5c表示汇流条25关于主线21大幅向前(图5c中向左)移位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第二分支部23的折叠部231的s形状拉伸以容许汇流条25的移位。虽然未图示,当主线21向上或向下移动来改变对于汇流条25的位置时,折叠部231的s形状在垂直方向上拉伸从而容许相对位置的改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叙述了第二分支部23的折叠部231整体上弯曲成s形状(包括倒s形)的情况。另外,如图8a所示,折叠部231可以整体上折叠成z形状(包括倒z形)。此外,如图8b所示,折叠部231可以整体上折叠成c形状(包括倒c形状)。进一步,如图8c所示,折叠部231可以整体上形成为o形状。在图8c所示的例子中,支线22和23可以形成为主线21的下表面和连接部24的下表面如所要求的彼此在同一平面中。

此外,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叙述了第一分支部22在与主线21相同的平面内延伸的情况;但是,如图9a所示,第一分支部22可以设置在与主线21的下表面相交的方向上(例如,图9a中垂直于主线21向下的方向)。进一步,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叙述了第一分支部22从主线21的侧部分支的情况,如图9b所示,开口29可以设置在不同于主线21的侧部的中央部,使得第一分支部22从主线21的中央部分支。

(构成电路体主线以及支线的内部结构)

接着,参照图11b、14a、14b和17,叙述构成电路体20的主线21、第一分支部22和第二分支部23的内部结构。

如上所述,构成电路体20的主线21、第一分支部22以及第二分支部23由fpc形成。如图11b所示,(fpc构成的)电路体20由树脂层201、夹于树脂层201的上侧金属层203a和下侧金属层203b形成。通常,树脂层201由聚酰亚胺制成,并且上侧金属层203a以及下侧金属层203b由铜(cu)制成。如后文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汇流条25支承电路体20,通常所需的用于抑制电路体20变形例如弯曲等的补强板可以被省略。实际上,电路体20设置有将这些层紧紧固定的粘合剂层(未图示)。但是,为了说明方便,粘合剂层的图解在图11b中被省略。

位于树脂层201的厚度方向上中央的上侧(正面侧)的上侧金属层203a以及位于树脂层201的厚度方向上中央的下侧(背面侧)的下侧金属层203b被埋设于树脂层201中。上侧金属层203a和下侧金属层203b在树脂层201的厚度方向上彼此分开,并且树脂层201插入其间。也就是说,上侧金属层203a和下侧金属层203b彼此绝缘。

如图14a和16a所示,上侧金属层203a形成上述多个布线图案的一部分的上侧布线图案204a、独立于上侧布线图案204a的上侧虚设图案205a以及独立于上侧布线图案204a的上述连接部24。

如图14b和16b所示,下侧金属层203b形成上述的多个布线图案的其余部分的下侧布线图案204b以及独立于下侧布线图案204b的下侧虚设图案205b。相应的上侧布线图案204a和下侧布线图案204b经由相应的通孔206(参见图14a、14b、16a和16b)在电路体20的厚度方向上是连通的以便于彼此电连续。

如图14a、14b、16a和16b所示,在设置在主线2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多个第一分支部22和第二分支部23中,关于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图14a和14b中右侧)的第一和第二分支部22和23,对应的上侧布线图案204a从第二分支部23的尾端部附近经由第一和第二分支部22及23与主线21,到连接于电路体20的前端部的连接器212连续延伸,以此第一和第二分支部22及23与连接器212连接使得电连续。

另一方面,在第一和第二分支部22和23中,关于在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图14a和14b中左侧)的第一和第二分支部22和23,首先,如图14a所示,对应的上侧布线图案204a从第二分支部23的尾端部附近经由第一和第二分支部22和23延伸到主线21上的第一分支部22附近的通孔206。并且如图14b所示,相应的下侧布线图案204b从通孔206延伸至主线21上的连接器212附近的通孔206(参见图16b)。进一步,如图16a所示,相应的上侧布线图案204a从通孔206延伸至连接器212,以此第一和第二分支部22和23与连接器212连接使得电连续。也就是说,在主线21的与连接器212连接的部分,设置在宽度方向上两侧的对应于所有第一和第二分支部22和23的上侧布线图案204a连接至连接器212(参见图16b),并且不存在连接至连接器212的下侧布线图案204b(参见图16b)。

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上侧金属层203a和下侧金属层203b双方从而将上侧布线图案204a和下侧布线图案204b聚集到连接器212,从多个汇流条25a延伸的多条布线可以在重新排列成对应于单电池2(参见图2)的排列顺序的顺序的同时,连接至连接器212。即,布线图案可以按照电位的顺序排列。

如图14a、14b、16a和16b所示,上侧虚设图案205a和下侧虚设图案205b主要形成在主线21的容纳于支架30(即,除去露出部分213的部分)的部分中的除去上侧布线图案204a和下侧布线图案204b所占的区域的几乎所有区域中。上侧虚设图案205a和上侧布线图案204a,以及下侧虚设图案205b和下侧布线图案204b被配置为彼此分开以使不会电连续。该上侧虚设图案205a和下侧虚设图案205b主要以主线21的容纳于支架30(即,除去露出部分213的部分)的部分的刚性高于第一和第二分支部22和23的刚性的顺序设置。

进一步,如图16b所示,下侧虚设图案205b(在下文中,被特别地称为“连接器连接部虚设图案207”)形成在主线21和连接器212之间连接的部分的长度方向上的规定区域,并且宽度方向上大致整个区域。换言之,连接器连接部虚设图案207被设置成关于连接至连接器212的上侧布线图案204a为多层。

由于如上所述多个上侧布线图案204a密集地连接至连接器212,内置到连接器212的端子以及上侧布线图案204a间的接触点也变得稠密。由于这个原因,在每个接触点由接触电阻引起的热量集中在连接器212的狭小空间。期待将该热量释放至连接器212的外部。就这一点而言,由于金属制的连接器连接部虚设图案207的热导率高,连接器212中的热量能够通过连接器连接部虚设图案207释放至外部。因此,通过提供连接器连接部虚设图案207,从连接器212释放热量的性能可以高于没有设置连接器连接部虚设图案207的模式。另外,由于通过设置连接器连接部虚设图案207,主线21的与连接器212的连接部分的刚性可以高于没有设置连接器连接部虚设图案207的模式,例如,能够抑制主线21的变形例如弯曲而导致的端子和上侧布线图案204a间的接触点分离。

在图16b所示的例子中,连接器连接部虚设图案207的后侧(与连接器212连接侧的相反侧)的缘部207a为直线状的形状。这使得连接器连接部虚设图案207的制造相对容易。相反,如图17所示,缘部207a可以具有波纹的形状。由此,当电路体20的主线21变形时能够尽可能避免连接器连接部虚设图案207内应力集中的发生。

接着,如图14a所示,连接部24形成在设置于主线21的宽度方向上两侧的所有第一和第二分支部22和23的第二分支部23的每个的尾端部。如图15所示,连接部24设置为与第二分支部23上的上侧布线图案204a的尾端部26分开。如后文所述,汇流条25连接至连接部24并且片式熔断器50设置成在尾端部26和连接部24之间架桥(参见图10等),以此汇流条25和连接器212连接以便于电连续。

如图15所示,布线图案的宽度(即,截面区域)相对小的狭窄部27形成在第二分支部23的上侧布线图案204a。因此,尽管由于各种原因过电流流过特殊布线图案并且片式熔断器50没有运行,由于过电流引起的焦耳热,对应于布线图案的狭窄部27比上侧布线图案204a的其余部分优先熔断。因此,上侧布线图案204a的其余部分(尤其是,上侧布线图案204a在主线21上密集的部分)熔断,由此能够抑制对外围布线等的不良影响。由于熔化的狭窄部27困于树脂层201,能够抑制散射到构成狭窄部27的金属附近。

(汇流条的连接片和支线的连接部间的连接的具体形式)

接下来,参照图10、11a及11b,叙述汇流条25的连接片252和第二分支部23的连接部24间的连接的具体形式。

如图10、11a和11b所示,在第二分支部23的前端部232的上表面,在对应于连接部24和尾端部26的区域,构成电路体20的树脂层201(参见图11b)被移除。其结果,在前端部232的上表面,大致u形的连接部24和矩形的尾端部26露出使得顶部开放。

汇流条25的连接片252由在宽度方向上从汇流条主体251向内(主线21一侧)延伸的第一部分252a以及从第一部分252a的前端部和基端部向后延伸的一对第二部分252b及252c构成。作为结果,连接片252具有对应于露出的连接部24的形状向后开口的大致u形的形状。

连接片252(其具有第一部分252a和第二部分252b及252c)固定于露出的连接部24的上表面的整个区域使得大致u形的形状彼此重叠。在本示例中,该固定通过使用焊料h进行。作为结果,连接部24和汇流条25连接以便于电连续,并且通过利用连接片252的刚性,第二分支部23的变形例如弯曲受到限制的区域(变形限制区域)r形成在被一对第二部分252b和252c夹着的矩形部分。

在该变形限制区域r,片式熔断器50被安装成在尾端部26和连接部24之间架桥。特别地,片式熔断器50的两端部上的一个电极被固定至露出的连接部24,另一个被固定至露出的尾端部26。在本示例中,该种固定通过使用焊料h进行。作为结果,连接部24(因而,汇流条25)以及尾端部26(因而,连接器212)连接以便于电连续。

如上所述,变形限制区域r通过汇流条25的连接片252形成,并且片式熔断器50安装在该区域。因此,不用提供补强板等,而能够抑制第二分支部23在片式熔断器50的安装区域的弯曲。

如图12a所示,连接片252可以具有从图11a所示的模式中省略第二部分252c的l形状。此外,如图12b所示,连接片252还可以具有在如图11a所示的模式中还设置耦接一对第二部分252b及252c的前端的第三部分252d的矩形形状。进一步,如图12c所示,连接片252可以由来自汇流条主体251的两个第一部分252a及252e构成。在任一模式中,由于片式熔断器50安装在利用连接片252的刚性的变形限制区域r内,片式熔断器50的安装区域中的第二分支部23的变形得到抑制。

进一步,如图13a和13b所示,通过利用连接片252(其具有第一部分252a和第二部分252b及252c)的高度大于片式熔断器50的高度(参见图11b)的结构,在通过连接片252形成的变形限制区域r,灌封部件28可以被设置为覆盖片式熔断器50,使得其从外部分离。

如上所述,通过覆盖片式熔断器50的灌封部件28,能够提升片式熔断器50和片式熔断器50附近的电气触点的防水性能。进一步,通过凝固在紧密接触于前端部232的表面的状态的灌封部件28,能够利用灌封部件28的刚性,进一步抑制第二分支部23的变形。期待灌封部件28被设置为装满由汇流条25的连接片252形成的整个变形限制区域r。

(安装到支架的盖)

接着,参照图18a及18b至21a至21c,叙述安装到支架30的盖40。如图18a和18b所示,树脂制的盖40从上方安装到容纳电路体20的支架30来覆盖电路体20以保护电路体20。在将盖40安装到支架30的情况下,电路体20的露出部分213从被支架30和盖40覆盖的空间露出至外部(参见图18b)。

如上所述,支架30在前后方向(电池集合体1的安装方向)上可伸缩。由于该原因,期待盖40也被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可伸缩。就这一点而言,盖40由排布在前后方向的两部分(即,前侧部41和后侧部42)形成,以及前侧部41和后侧部42被耦接为相对于彼此在前后方向可移动。在下文中,将叙述前侧部41和后侧部42的具体结构。

如图20a和20b所示,前侧部41大体上由矩形平板状的顶板部411以及从顶板部4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垂下的一对侧板部412形成。后侧部42也大致由矩形平板状的顶板部421以及从顶板部42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垂下的一对侧板部422形成。

如图19所示,前侧部41的侧板部412和后侧部42的侧板部422配置有多个接合部43以对应于设置在在支架30的前后方向两侧的多个位置的接合部37(参见图1和6)。相应的支架30的接合部37和盖40的接合部43彼此接合,从而盖40(=前侧部41和后侧部42)安装到支架30。

如图20a和20b所示,在前侧部41的顶板部411,接合孔(通孔)413形成在后端部(耦接至后侧部42的部分)附近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此外,在顶板部411的后端部,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第一耦接板部414形成在比顶板部411的略低的位置,以及在第一耦接板部414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与顶板部411齐平的一对第二耦接板部415。

在后侧部42的顶板部421,舌状片423形成为从前端部(耦接至前侧部41的位置)的宽度方向上的的中央部向前突出。在舌状片423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形成向上突出的突起423a。此外,在顶板部421的前端部,与顶板部421齐平的第一耦接板部424形成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在第一耦接板部424的宽度方向两侧,一对第二耦接板部425形成在比顶板部421略下侧的位置。

在前侧部41和后侧部42耦接在一起的状态下,如图20a和21a所示,后侧部42的舌状片423进入前侧部41的顶板部411和第一耦接板部414间的垂直缝隙,并且舌状片423的突起423a位于接合孔413内。此外,第一耦接板部414进入第一耦接板部424以下,并且一对第二耦接板部415进入一对第二耦接板部425以上,因此,第一耦接板部414和第一耦接板部424彼此局部重叠,并且一对第二耦接板部415和一对第二耦接板部425彼此局部重叠。

在前侧部41和后侧部42耦接在一起的状态下,前侧部41和后侧部42在前后方向可拉伸到如图21b所示的突起423a紧贴接合孔413的后侧端,并且在前后方向可收缩到舌状片423的前端部423b紧贴如图21c所示的设置在前侧部41的顶板部411的下表面的止挡壁417。

因此,由耦接在一起的前侧部41和后侧部42形成的盖40被配置为可以伸缩。作为结果,盖40随着支架30拉伸和收缩而也拉伸和收缩,使得改善对于电池集合体1的可装配性以及对制造差异的适应性,从外部保护电路体20和汇流条25。

进一步,即便前侧部41和后侧部42位于可伸缩的范围内的任一位置,第一耦接板部414和第一耦接板部424彼此局部重合,并且一对第二耦接板部415和一对第二耦接板部425彼此局部重合。也就是说,即便前侧部41和后侧部42位于可伸缩的范围内的任一位置,耦接前侧部41和后侧部42的部分闭合,盖40的内外不相通。作为结果,即便盖40拉伸或收缩,也能维持从外部保护电路体20和汇流条25的状态。

进一步,由于盖40被配置为可伸缩,在支架30的接合部37和盖40的接合部43吸收制造差异等的程度可以设置为低于盖40不能拉伸或收缩的方式。作为结果,支架30的接合部37和盖40的接合部43可以被制造的小。

(固定至盖的保护器)

接着,参照图22至24a和24b,叙述固定至盖40的保护器70。树脂制的保护器70设置在电路体20的露出部分213,以便于保护电路体20的露出部分213。

如图23a和23b所示,保护器70由第一容纳部71、第二容纳部72和耦接部73形成。第一容纳部71具有矩形板的形状。利用宽度方向两侧的接合部71a,第一容纳部71以覆盖电路体20的露出部分213的基部的方式,从上部安装并固定于容纳电路体20的支架30的前端部38。因此,电路体20的露出部分213的基部被容纳为通过第一容纳部71和支架30的前端部38在长度方向可滑动。

第二容纳部72由矩形板状的上侧部72a和下侧部72b构成。上侧部72a和下侧部72b通过利用宽度方向两侧的接合部72c,通过以上侧部72a和下侧部72b夹住电路体20的露出部分213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来彼此安装。因此,电路体20的露出部分213的中央部被容纳为通过由上侧部72a和下侧部72b形成的第二容纳部72在长度方向可滑动。

耦接部73由多个(在本示例中,3个)耦接第一容纳部71和第二容纳部72的上侧部72a的可弯曲的带形成。

如图22所示,在电路体20的露出部分213从其基部朝向盖40的上表面折叠的情况下,位于露出部分213前端的连接器212连接至配置在盖40的上表面的电压检测器60的连接器连接部61。在该情况下,保护器70的耦接部73弯曲,并且通过将其宽度方向上两侧的接合部72d(还可参见图23a和23b)接合于盖40的接合部416(还可参见图20a和20b等),第二容纳部72被固定至盖40的上表面。

如图24a和24b所示,在耦接部73弯曲并且第二容纳部72被固定至盖40的上表面的情况下,通过相对于第二容纳部72滑动电路体20,电路体20也能够向从耦接部73分开的方向变形。也就是说,没有阻止电路体20的变形。由于该原因,不仅连接器212相对于盖40在前后方向可移动而且电路体20的处理能够变得容易。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影响)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模块10,由柔性板形成的电路体20具有:能够被配置在单电池2的上部的主线21、从主线21的侧部向外延伸的第一分支部22,以及连接至第一分支部22并且平行于单电池2的安装方向延伸的第二分支部23。第二分支部23设置有围绕在安装方向上相交的轴l(在宽度方向上)折叠的折叠部231。由于该原因,当单电池2在厚度方向(安装方向)上重复拉伸和收缩并且当单电池2的位置由于单电池2的装配公差而在所制造的电池集合体1中不同时,第二分支部23的折叠部231弯曲并拉伸,使得汇流条25在单电池2的厚度方向上可移动。

如上所述,汇流条模块10大体上仅通过第一和第二支线22和23的变形而不需要电路体20的主线21的变形,就能够容易地应对电池集合体1的拉伸和收缩以及制造差异。此外,尽管当包括多重电路结构时,柔性板一般受到远小于用于上述现有的汇流条模块的标准电线的力而容易柔性变形。由于该原因,电池集合体1的可装配性得到显著改善。因此,汇流条模块10在对于电池集合体1的可装配性以及对于电池集合体1的变形和制造差异的适应性方面优异。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模块10中,折叠部231被以第二分支部23的连接部24的下表面沿着不同于主线21的下表面的表面的方式设置。因此,不需要设置单电池2的上表面的突起板等而能够抑制单电池2和主线21之间的接触。因此,对于汇流条模块10,有助于减小其高度,减少其的部件数量,简化制造步骤等。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模块10中,第二分支部23形成为设置有第一折叠部231a和第二折叠部231b的s形状。由于该原因,即便汇流条25的相对位置在主线21的长度方向的任一方向变化,该变化可以被追随,并且可以返回至初始位置。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模块10中,通过汇流条25形成约束第二分支部23的变形例如弯曲等的区域,并且片式熔断器50被安装在该区域。从而,没有设置通常使用的补强板等,就能够在片式熔断器50的安装区域中抑制柔性板的变形。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采用各种修改示例。例如,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可以适当地修改、改进等。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元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量、放置位置等是任意的,只要可以实现本发明,并且不限于此。

现在,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电路体、上述汇流条和上述电子元件间的连接结构,以及上述汇流条模块10的上述实施方式的特征简要地概括并列出为如下[1]至[5]:

[1]一种电路体、汇流条和电子元件间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配置有:

电路体(20),通过其上设置有布线图案(204a、204b)的柔性板配置;

汇流条(25),安装在所述电路体(20)的安装表面;以及

电子元件(50),安装在所述安装表面以连接所述汇流条(25)和所述布线图案(204a),

其中,所述汇流条(25)具有沿所述安装表面延伸的固定部(252);

其中,所述固定部(252)被固定于所述安装表面,以使限制所述安装表面的变形的限制区域形成在所述固定部(252)的周围;并且

其中,所述电子元件(50)被布置在所述限制区域中并被固定至所述安装表面。

[2]根据上述[1]所述的连接结构,

所述汇流条的所述固定部(25)具有:第一部分(252a),在沿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上延伸;以及一对第二部分(252b、252c),在与所述第一部分(252a)相交并沿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上延伸,并且

所述第一部分(252a)和所述一对第二部分(252b、252c)被固定至所述安装表面,以使所述限制区域形成在夹于所述一对第二部分(252b、252c)之间的部分。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连接结构,

所述电子元件(50)被安装在所述安装表面以连接所述固定部(25)和所述布线图案(204a)。

[4]根据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

在所述电路体(2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固定部(25)高于所述电子元件(50);并且

所述连接结构还配置有:

密封构件(28),其布置在通过所述固定部(252)形成的所述限制区域中并且覆盖所述电子元件(50)以将所述电子元件(50)从外部隔离。

[5]一种汇流条模块(10),被配置为安装到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安装方向)彼此组合的多个单电池(2)的电池集合体(1),所述汇流条模块(10)配置有:

电路体(20),通过其上设置有布线图案的柔性板配置;

汇流条(25),被配置为连接至每个所述单电池的电极;以及

支架(30),被配置为支承所述汇流条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能够伸缩,

其中,所述电路体(20)包括:

带状的主线(21),其在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带状的支线(22、23),其从所述主线延伸以便从所述主线分支,所述支线(22、23)的一部分(23)在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包括具有围绕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轴(l1、l2)折回的形状的折叠部(231);

连接部(24),配置在所述支线的比所述折叠部更靠近远端的位置并配置为被连接至所述汇流条;以及

电子元件(50),安装在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安装表面以连接所述汇流条和所述布线图案,

其中,在所述连接部(24),所述电路体、所述汇流条和所述电子元件通过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