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02300发布日期:2020-11-04 04:02阅读:72来源:国知局
输入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案是关于一种连接装置,尤指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输入连接装置,以降低成本及体积并改善电磁干扰。



背景技术:

目前,输入连接装置已广泛地应用于多样化的电子装置及设备中,以将外部源的电能或讯号信息传送至电子装置。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电子装置的设计逐渐朝向小型化、高度集成及低成本迈进,然而,由于输入连接装置的结构设计及实际应用需求较为困难,因此开发小型化及低成本的输入连接装置更为重要。

一般来说,输入连接装置包含多个电连接器、多个第一电源线、印刷电路板、第二电源线及开关。每一电连接器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外壳的侧壁上。每一第一电源线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电连接器,每一第一电源线的另一端连接于设置在外壳内的印刷电路板。第二电源线的一端连接于印刷电路板,第二电源线的另一端连接于开关。因此,当电连接器接收外部源所输出的电能或讯号信息时,电连接器将电能或讯号信息经由第一电源线、印刷电路板及第二电源线传送至开关。

然而,若电连接器的数量增加,第一电源线的数量也需随之增加,因此,输入连接装置的成本及体积也将增加。此外,由于多个第一电源线的数量过多将使得输入连接装置的组合方法较为复杂,理线较为困难,且容易造成第一电源线及电连接器之间的错误配线情况的发生。更甚者,第一电源线在输入连接装置上会产生额外的电磁干扰,使得电子装置的效能降低。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输入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先前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入连接装置,其是应用于电子装置,以降低成本及体积并改善电磁干扰。

为达上述目的,本案的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输入连接装置,应用于电子装置,其中电子装置包含主电路板及外壳,外壳具有第一壁面。输入连接装置包含绝缘壳体、导电连接单元、电路板、开关、至少一第一电源线及至少一第二电源线。绝缘壳体设置于第一壁面,且绝缘壳体包含本体,本体包含中空通道。导电连接单元设置于中空通道,且卡合于绝缘壳体。电路板直接连接于导电连接单元。开关包含输入部及输出部。第一电源线的一端连接于电路板,第一电源线的另一端连接于开关的输入部。第二电源线的一端连接于开关的输出部,第二电源线的另一端连接于主电路板。

为达上述目的,本案的另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输入连接装置,应用于电子装置,其中电子装置包含主电路板及外壳,外壳具有第一壁面。输入连接装置包含多个绝缘壳体、多个导电连接单元、至少一电路板、开关、多个第一电源线以及多个第二电源线。每一绝缘壳体设置于第一壁面,且每一绝缘壳体包含本体,本体包含中空通道。每一导电连接单元设置于对应的绝缘壳体的中空通道,且卡合于对应的绝缘壳体。该至少一电路板直接连接于多个导电连接单元。开关包含输入部及输出部。每一第一电源线的一端连接于电路板,每一第一电源线的另一端连接于开关的输入部。每一第二电源线的一端连接于开关的输出部,每一第二电源线的另一端连接于主电路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案第一实施例的输入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输入连接装置的绝缘壳体、导电连接单元及紧固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案第二实施例的输入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案第三实施例的输入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案第四实施例的输入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案第五实施例的输入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1a、1b、1c、1d:输入连接装置

11:绝缘壳体

111:本体

111a:内表面

111b:外表面

112:中空通道

113:第一通道区域

114:第二通道区域

115:第一凹槽

116:第一突起部

117:卡固部

12:导电连接单元

121:第一端

122:第二端

123:第二凹槽

124:第二突起部

125:第二容置空间

13:电路板

131:第一侧

132:第二侧

133:孔洞

14:紧固元件

141:第一端

142:第二端

15:电子元件

16:第一电源线

17:开关

171:第一端

172:第二端

173:输入部

174:输出部

18:第二电源线

19:第一连接元件

191:第一端

192:第二端

2:主电路板

21:电流感测器

22:第二连接元件

221:第一端

222:第二端

3:外壳

31:第一壁面

311:外侧壁

312:内侧壁

313:第一孔洞

314:第二孔洞

32:第二壁面

4:电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架构于限制本案。

图1为本案第一实施例的输入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输入连接装置的绝缘壳体、导电连接单元及紧固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输入连接装置1应用于电子装置4上,用以接收外部源所输出的电能或讯号信息,例如直流电源,并将电能或讯号信息传送至电子装置4的内部装置。电子装置4包含输入连接装置1、主电路板2及外壳3。外壳3具有第一壁面31及连接于第一壁面31的第二壁面32。第一壁面31具有外侧壁311及内侧壁312。主电路板2设置于外壳3内。输入连接装置1设置于外壳3,并电连接于主电路板2。输入连接装置1包含绝缘壳体11、导电连接单元12、电路板13、紧固元件14、至少一电子元件15、至少一第一电源线16、开关17、第二电源线18及第一连接元件19。

于本实施例中,绝缘壳体11包含本体111,且本体111包含中空通道112。中空通道112穿过本体111的两端,以在两端形成两个开孔,且中空通道112包含第一通道区域113及第二通道区域114。本体111包含内表面111a、外表面111b、至少一第一凹槽115、至少一第一突起部116及至少一卡固部117。第一通道区域113的孔径大于第二通道区域114的孔径,且第一通道区域113是为第一容置空间,以容置一个相配电连接器(未图示)。该至少一第一凹槽115形成于本体111的内表面111a且位于第二通道区域114。该至少一第一突起部116形成于本体111的内表面111a,且相邻于第一凹槽115,并位于第二通道区域114。该至少一卡固部117形成于本体111的外表面111b。绝缘壳体11是穿过且紧配固定于外壳3的第一壁面31的第一孔洞313中,绝缘壳体11的至少一卡固部117卡合于第一壁面31的第一孔洞313的边缘处,使得绝缘壳体11可固定于第一壁面31,且部分的绝缘壳体11是由第一壁面31的外侧壁311暴露出来。

于本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的导电连接单元12设置于绝缘壳体11的本体111的中空通道112中,部分的导电连接单元12可为但不限为设置于中空通道112的第二通道区域114中。导电连接单元12包含第一端121、第二端122、至少一第二凹槽123、至少一第二突起部124及第二容置空间125。至少一第二凹槽123形成于导电连接单元12的周缘上,且对应于本体111的至少一第一突起部116。该至少一第二突起部124形成于导电连接单元12的周缘上,且对应于本体111的至少一第一凹槽115。当至少部分的导电连接单元12设置于绝缘壳体11的本体111的中空通道112时,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凹槽123卡合于本体111的第一突起部116,且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突起部124卡合于本体111的第一凹槽115时,使得导电连接单元12可以稳固地固定于绝缘壳体11。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一端121及第二端122是相互对应地设置,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一端121是用以连接相配电连接器的一导接部(未图示),并接收电连接器所传送的电能或讯号信息。于一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一端121为母头连接器,相配电连接器的导接部为公头连接器,该公头连接器与母头连接器相互配合。可替代地,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一端121为公头连接器,相配电连接器的导接部为母头连接器,该母头连接器与公头连接器相互配合。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端122是由第一壁面31的内侧壁312暴露出来,导电连接单元12经由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端122输出电能或讯号信息。第二容置空间125形成于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端122。于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壳体11及导电连接单元12为一体成形的单体,导电连接单元12为金属材料所构成。

于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3设置于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端122,并直接电连接于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端122,电路板13可为但不限为垂直于导电连接单元12及绝缘壳体11,且电路板13具有第一侧131及第二侧132,其中第二侧132相对于第一侧131。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端122电连接于电路板13的第一侧131的导接垫(未图示)。于本实施例中,紧固元件14是由金属材料所构成,紧固元件14包含第一端141及第二端142,紧固元件14的第一端141穿过电路板13上的孔洞133,且紧配固定于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容置空间125,意即,紧固元件14的部分的第一端141设置于电路板13的孔洞133中,且紧固元件14的另外部分的第一端141卡合于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端122,使得紧固元件14的另外部分的第一端141紧配固定于第二容置空间125内,而紧固元件14的第二端142设置于电路板13的第二侧132,因此,电路板13经由紧固元件14而紧固于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端122。

于一实施例中,导电连接单元12设置于绝缘壳体11的本体111的中空通道112后,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端122再与电路板13连接。于另一实施例中,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端122与电路板13连接后,导电连接单元12再设置于绝缘壳体11的本体111的中空通道112。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螺纹形成于紧固元件14的第一端141的外表面上,第二螺纹形成于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端122的内表面上,意即,第二螺纹形成于第二容置空间125的表面上。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螺纹卡合于紧固元件14的第一螺纹,使得紧固元件14固定于导电连接单元12,因此,电路板13经由紧固元件14紧固于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端122。于另一实施例中,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容置空间125的形状可相配合于紧固元件14的第一端141的形状,使得紧固元件14的第一端141固定于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端122。

于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电子元件15设置于电路板13的第一侧131及第二侧132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较佳地,电子元件15设置于电路板13的第二侧132上。电子元件15经由电路板13而电连接于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端122,电子元件15可为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emi)抑制元件,例如但不限为电容器,而电子元件15用以抑制导电连接单元12的电磁干扰。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线16的一端电连接于电路板13的第二侧132,第一电源线16的另一端电连接于开关17,因此导电连接单元12经由电路板13及第一电源线16而电连接于开关17。开关17包含第一端171、第二端172、输入部173及输出部174。输入部173及输出部174位于第一端171,开关17的第一端171经由外壳3的第一壁面31的内侧壁312而暴露出来。输入部173电连接于第一电源线16的另一端,以接收电路板13所传送的电能或讯号信息。开关17的部分的第二端172穿过第一壁面31的第二孔洞314,以连接开关17的第一端171,开关17的另外部分的第二端172经由外壳3的第一壁面31的外侧壁311暴露出来,并可作为一个选择器,例如按钮或者旋钮开关,开关17可被开启或关闭,以选择性的允许电能或讯号信息由电路板13传送至主电路板2,意即,当开关17的第二端172被按压时,开关17被开启以允许电能或讯号信息由电路板13传送至主电路板2,而当开关17的第二端172不被按压时,开关17被关闭以阻挡电能或讯号信息由电路板13传送至主电路板2,而开关17可为但不限为直流开关。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源线18的一端电连接于开关17的输出部174,第二电源线18的另一端电连接于主电路板2,因此开关17所传送的电能或讯号信息被传送至主电路板2。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元件19连接于第二电源线18的另一端,第一连接元件19包含第一端191及第二端192,第一端191及第二端192之间相互连接,第一连接元件19的第一端191连接于主电路板2,第一连接元件19的第二端192连接于第二电源线18的另一端,使得第二电源线18经由第一连接元件19而电连接于主电路板2。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源线18直接连接于主电路板2,而可省略第一连接元件19。

主电路板2设置于外壳3的第二壁面32的内侧壁,主电路板2可为但不限为垂直于电路板13。

于一些实施例中,输入连接装置1还包含至少一电流感测器21,该至少一电流感测器21设置于电路板13的第一侧131及第二侧132的至少其中之一上,以侦测流经电路板13的电流,而较佳地,电流感测器21设置于电路板13的第二侧132上。

请参阅图3,其是为本案第二实施例的输入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输入连接装置1a的元件结构及功能是相似于图1所示的输入连接装置1,且相同的元件标号代表相似元件结构及功能,于此不再赘述。如图3所示,相较于图1及图2所示的输入连接装置1,本实施例的输入连接装置1a的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端122直接连接于电路板13,而不需使用任何的紧固元件,且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容置空间可被省略。导电连接单元12包含第一端121及第二端122,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端122直接电连接于电路板13的导接垫(未图示),较佳地,导电连接单元12及电路板13可为一体成形为一单体。当部分的导电连接单元12设置于绝缘壳体11的本体111的中空通道112时,电路板13连接于绝缘壳体11。于一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端122经由一导电胶而电连接于电路板13。于另一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端122焊接于电路板13上。

请参阅图4,其是为本案第三实施例的输入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输入连接装置1b的元件结构及功能是相似于图1所示的输入连接装置1,且相同的元件标号代表相似元件结构及功能,于此不再赘述。如图4所示,相较于图1及图2所示的输入连接装置1,本实施例的输入连接装置1b还包含第二连接元件22,第二连接元件22连接于第一电源线16的一端,且第二连接元件22包含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2,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2之间相互连接,第二连接元件22的第一端221连接于电路板13,且设置于电路板13的第二侧132,第二连接元件22的第二端222连接于第一电源线16的一端,使得第一电源线16连接于电路板13及开关17之间,以传送电路板13的电能或讯号信息至开关17。

请参阅图5,其是为本案第四实施例的输入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输入连接装置1c的元件结构及功能是相似于图1所示的输入连接装置1,且相同的元件标号代表相似元件结构及功能,于此不再赘述。如图5所示,相较于图1及图2所示的输入连接装置1,本实施例的输入连接装置1c包含多个绝缘壳体11、多个导电连接单元12、电路板13、多个紧固元件14、多个电子元件15、多个第一电源线16、开关17、多个第二电源线18及多个第一连接元件19。绝缘壳体11的数量、导电连接单元12的数量及紧固元件14的数量皆相同。外壳3的第一侧31包含多个第一孔洞313,而电路板13包含多个孔洞133。每一绝缘壳体11穿过且紧配固定于外壳3的第一壁面31所对应的第一孔洞313,每一导电连接单元12设置于对应的绝缘壳体11的中空通道112,每一紧固元件14穿过电路板13上对应的孔洞133,且卡合于对应的导电连接单元12的第二端122。多个电子元件15设置于电路板13上,每一第一电源线16的一端连接于电路板13,每一第一电源线16的另一端连接于开关17的输入部173。每一第二电源线18的一端连接于开关17的输出部174,每一第二电源线18的另一端连接于主电路板2。每一第一连接元件19连接于对应的第二电源线18的另一端,每一第二电源线18经由对应的第一连接元件19连接于主电路板2。

请参阅图6,其是为本案第五实施例的输入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输入连接装置1d的元件结构及功能是相似于图1所示的输入连接装置1,且相同的元件标号代表相似元件结构及功能,于此不再赘述。如图6所示,相较于图5所示的输入连接装置1c,本实施例的输入连接装置1d包含多个电路板13,输入连接装置1d可为但不限为包含两个电路板13,每一电路板13包含多个孔洞133。多个导电连接单元12中的部分导电连接单元12连接于一个电路板13,多个导电连接单元12中的剩余部分导电连接单元12连接于另一电路板13。多个第一电源线16中的部分第一电源线16连接于一个电路板13,多个第一电源线16中的剩余部分第一电源线16连接于另一电路板13。本实施例中的输入连接装置1d的元件结构及连接方式相似于图5所示的输入连接装置1c,于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子装置的输入连接装置,输入连接装置包含导电连接单元及电路板,导电连接单元直接连接于电路板而不需使用任何电源线,因此,输入连接装置的成本及体积皆可降低,输入连接装置的组装方法较为简易,且理线也较为简单,此外,输入连接装置的电磁干扰情况亦改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