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设备及其滑动自锁式闪断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61985发布日期:2019-09-13 19:3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设备及其滑动自锁式闪断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滑动自锁式闪断开关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

在机械开关技术领域,目前已发展出了各式各样功能不一的开关装置,比如常见的按压开关、旋钮开关等。开关装置往往与电路结构搭配使用,在开关装置的两种开关状态(部分开关装置还有第三种)下,电路结构产生不同的控制信号,从而控制电路通断状态、电路运行状态等。

以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按压开关为例,在电子智能设备上也常常设置有按压开关装置,以供用户控制电子智能设备的运行状态,比如智能灯具开关和智能家电等。在现有技术中,用户若要控制电子智能设备的运行状态,比如通电或断电等,则需要触摸按压开关,使得按压开关改变结构状态。为方便用户随时对电子智能设备进行操作,一般可通过遥控设备对其发送控制信号,而若要电子智能设备随时能够接收遥控信号,则必须长期处于带电状态。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按压开关由于结构缺陷,首先必须由用户亲自触摸按压开关,才能使电子智能设备上电,而上电之后若要维持长期带电状态,则必须避免触碰到按压开关,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对按压开关产生不慎接触或误操作的情况,容易导致电子智能设备意外断电。同时,考虑到在节能或长期无需使用等情况下,智能设备无需长期保持上电状态,此时又需要闪断开关装置能够顺利在通断状态中切换,并且关闭闪断功能,即重新形成普通开关模式。

因此,如何方便、稳定地使电子智能设备保持长期上电状态,避免误操作造成意外断电,同时实现开关闪断模式与正常模式之间的切换,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动自锁式闪断开关装置,能够方便、稳定地使电子智能设备保持长期上电状态,避免误操作造成意外断电,同时实现开关闪断模式与正常模式之间的切换。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动自锁式闪断开关装置,包括具有安装腔的安装底壳、可偏转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的摆杆、扣合于所述安装底壳表面上并随所述摆杆往两侧偏转以改变开关状态的前面板、可沿轴向伸缩并用于抵接所述前面板以使其随所述摆杆偏转过程中自动复位到上电状态位置的弹性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壳表面上并用于安装所述弹性组件以供其伸缩运动的管腔,以及设置于所述管腔内、用于在所述弹性组件的压缩量超过常规偏转压缩值时将其固锁在当前状态的自锁机构。

优选地,所述自锁机构包括套设于所述弹性组件的周向表面上的环形套件,以及开设于所述管腔的内壁表面底部区域、用于在所述环形套件下滑预设距离后抵接其顶部端面以限制其上升的扩口槽;所述环形套件在径向上具有弹性,所述环形套件在自然状态下的外径大于所述管腔的内径且小于所述扩口槽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环形套件具体呈圆环状或包括若干片沿所述弹性组件的周向表面均匀分布的翼板。

优选地,所述安装腔内还设置有开关压板,且所述摆杆可摆动地插设于所述开关压板的中心孔中。

优选地,所述管腔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壳的一侧位置处的安装槽上,且所述开关压板上开设有供所述弹性组件伸缩通过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摆杆的一侧底面相抵接的抵接管、与所述抵接管的底部相连的安装管、安装于所述安装管内且底端与所述安装底壳表面相连的弹簧;所述环形套件套设于所述安装管的管壁上。

优选地,所述抵接管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且所述安装管的顶部与所述抵接管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环形套件套设于所述安装管的管壁底部位置,且所述抵接管的底部端面抵接在所述环形套件的顶部端面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底壳的底面上与所述扩口槽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可拆卸的盖板,且所述弹簧的底部连接于所述盖板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盖板的侧边通过合页连接于所述安装底壳的底面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设备,包括机身和设置于所述机身上的滑动自锁式闪断开关装置,其中,所述滑动自锁式闪断开关装置具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滑动自锁式闪断开关装置。

本发明所提供的滑动自锁式闪断开关装置,主要包括安装底壳、摆杆、前面板、弹性组件、管腔和自锁机构。其中,安装底壳上设置有安装腔,主要用于安装其余零部件和开关结构件(如导电金属片、螺栓等)。摆杆设置在安装腔内,并且可以进行横向左右侧偏转,前面板扣合在安装底壳的表面上,并且与摆杆表面相连,可随着摆杆的偏转运动而同步运动,同时通过其两侧方向的偏转运动可触发电路信号,从而改变开关状态(比如偏转到其中一侧为开而另一侧为关)。弹性组件设置在安装底壳与前面板所扣合形成的空间中,具体安装在管腔中。该弹性组件在轴向(一般也为垂向)上具有弹力,可在管腔中沿轴向进行伸缩,主要用于通过弹性力的作用使得前面板随着摆杆进行偏转的过程中能够自行复位到上电状态位置,从而长期保持上电运行状态。自锁机构设置在管腔内,主要用于在弹性组件的压缩量超过常规偏转压缩值时将其固锁在当前状态。在用户意外按压前面板后,弹性组件被压缩一定长度,但由于弹性组件的弹力作用,开关闪断后将立刻在弹性反力作用下回正,使得电子智能设备闪断电后又立刻恢复上电状态,即用户的误操作只会对电子智能设备的上电状态造成闪断影响,并不会导致断电停运。同时,在正常按压过程中,前面板从通电到断电状态时,弹性组件的压缩量从零开始增加到额定的常规偏转压缩值。但如果用户想切换开关模式,则可以继续用力按压前面板,使得前面板继续压缩弹性组件,此时弹性组件的压缩量超过了常规偏转压缩值,自锁机构就在此时起作用,将弹性组件紧固在当前的压缩状态,使得弹性组件无法正常回弹,进而也就无法对前面板形成弹性复位作用,此时,开关装置从闪断模式切换至了正常模式,用户可以正常按压前面板使开关进入通断或断电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开关处于闪断模式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开关处于正常模式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弹性组件在开关分别处于闪断模式和正常模式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图4中:

安装底壳—1,摆杆—2,前面板—3,弹性组件—4,管腔—5,自锁机构—6,开关压板—7,盖板—8;

抵接管—401,安装管—402,弹簧—403,环形套件—601,扩口槽—602,通孔—7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滑动自锁式闪断开关装置主要包括安装底壳1、摆杆2、前面板3、弹性组件4、管腔5和自锁机构6。

其中,安装底壳1上设置有安装腔,主要用于安装其余零部件和开关结构件(如导电金属片、螺栓等)。摆杆2设置在安装腔内,并且可以进行横向左右侧偏转,前面板3扣合在安装底壳1的表面上,并且与摆杆2表面相连,可随着摆杆2的偏转运动而同步运动,同时通过其两侧方向的偏转运动可触发电路信号,从而改变开关状态(比如偏转到其中一侧为开而另一侧为关)。

弹性组件4设置在安装底壳1与前面板3所扣合形成的空间中,具体安装在管腔5中。该弹性组件4在轴向(一般也为垂向)上具有弹力,可在管腔5中沿轴向进行伸缩,主要用于通过弹性力的作用使得前面板3随着摆杆2进行偏转的过程中能够自行复位到上电状态位置,从而长期保持上电运行状态。

自锁机构6设置在管腔5内,主要用于在弹性组件4的压缩量超过常规偏转压缩值时将其固锁在当前状态。在用户意外按压前面板3后,弹性组件4被压缩一定长度,但由于弹性组件4的弹力作用,开关闪断后将立刻在弹性反力作用下回正,使得电子智能设备闪断电后又立刻恢复上电状态,即用户的误操作只会对电子智能设备的上电状态造成闪断影响,并不会导致断电停运。

同时,在正常按压过程中,前面板3从通电到断电状态时,弹性组件4的压缩量从零开始增加到额定的常规偏转压缩值。但如果用户想切换开关模式,则可以继续用力按压前面板3,使得前面板3继续压缩弹性组件4,此时弹性组件4的压缩量超过了常规偏转压缩值,自锁机构6就在此时起作用,将弹性组件4紧固在当前的压缩状态,使得弹性组件4无法正常回弹,进而也就无法对前面板3形成弹性复位作用,此时,开关装置从闪断模式切换至了正常模式,用户可以正常按压前面板3使开关进入通断或断电状态。

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开关处于闪断模式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开关处于正常模式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在关于自锁机构6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该自锁机构6主要包括环形套件601和扩口槽602。其中,环形套件601套设在弹性组件4的周向表面上,并与其固定,可随着弹性组件4的伸缩而进行同步升降运动。扩口槽602开设在管腔5的内壁表面底部区域,顾名思义,扩口槽602的直径要大于管腔5顶部区域,将管腔5内部形成上下直径不一的非等径管。同时,环形套件601是一种弹性件,在径向上具有弹性,并且在自然状态下,即未被压缩或拉伸的状态下,环形套件601的外径(以其曲率圆心开始计算)大于管腔5(上半部份)的内径并且小于扩口槽602的直径。如此,当环形套件601套设在弹性组件4的周向表面上且位于管腔5的上半部分时,环形套件601将被压缩,并产生弹性形变,同时随着弹性组件4的伸缩而在管腔5内进行同步升降运动。另一方面,当环形套件601套设在弹性组件4的周向表面上并随着弹性组件4的收缩运动而一直下降至管腔5的下半部分、进入到扩口槽602内时,环形套件601将会立刻在弹力作用下反弹,膨胀至初始外径大小。此时,由于环形套件601已经膨胀,并且其外径还大于管腔5上半部分的内径,因此将被扩口槽602的底面所抵接——当弹性组件4试图拉伸并带动环形套件601上升时,扩口槽602的底面两侧将抵接在环形套件601的顶部端面上,使得环形套件601无法上升,进而防止弹性组件4进行伸长。

当然,为保证弹性组件4的正常伸缩行程,管腔5(指上半部分)的长度设计需与弹性组件4的压缩量相匹配,具体的,前面板3在从通电状态偏转至断电状态的过程中,将逐渐压缩弹性组件4,而直到开关最终处于断电状态时的弹性组件4的压缩量即为额定的常规偏转压缩量,根据该值可以调整管腔5上半部分的长度,需保证管腔5上半部分的长度大于该常规偏转压缩量,从而保证开关具有正常的闪断功能。

具体的,在关于环形套件601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该环形套件601可呈圆环状,同时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比如可包括若干片均匀分布在弹性组件4的周向表面的翼板等。

另外,为方便管腔5及自锁机构6的安装,本实施例还在安装底壳1的安装腔中增设了开关压板7。具体的,摆杆2的转轴可插设在该开关压板7的中心孔中,并在其中沿着预设轨道进行左右摆动,进而带动前面板3进行两侧方向的偏转,而摆杆2的两端侧边分列开关压板7的两侧,显然,摆杆2的其中一侧侧边即用于与弹性组件4相抵接。

同时,本实施例还在安装底壳1的一侧位置处(如图示左侧)开设了安装槽,通过该安装槽专用于安装管402腔5。由于管腔5一般呈圆柱状,因此安装槽也可以为圆柱槽。当然,管腔5的整体高度一般大于安装槽的深度。并且,由于管腔5的顶端冒出安装槽的表面,为防止其在弹性组件4伸缩时产生横向晃动,本实施例还在开关压板7上位于该侧位置的表面上开设了通孔701,专用于安装管402腔5,同时提供弹性组件4往复伸缩的通道。

如图4所示,图4为图1中所示的弹性组件在开关分别处于闪断模式和正常模式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在关于弹性组件4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该弹性组件4主要包括抵接管401、安装管402和弹簧403。其中,抵接管401位于弹性组件4的上部分,而安装管402位于中间部分,弹簧403位于下部分,成三段式组装结构。具体的,抵接管401的顶部端面主要用于与摆杆2的一侧侧边相抵接,弹性力即通过两者间的接触传递,从而实现摆杆2与前面板3的偏转与复位。安装管402连接在抵接管401的底部,主要用于安装弹簧403,而弹簧403的底端与安装底壳1的表面相连,顶端置于安装管402内部并与安装管402的顶部内端面抵接。

进一步的,为提高抵接管401与安装管40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拆装方便性,本实施例中,抵接管401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同时安装管402的上半部分外壁上也设置有螺纹,两者通过螺纹连接形成可拆卸安装。并且,环形套件601具体可套设在安装管402的下半部分上,也就是安装管402的管壁底部位置。同时,抵接管401的底部端面还可抵接在环形套件601的顶部端面上,如此加强了抵接管401、安装管402与环形套件601之间的连接关系。当然,若结构允许,环形套件601还可以套设在安装管402的上半部分或者套设在抵接管401的外壁上,此时则需要弹簧403进行较大距离的压缩才能使环形套件601下降到扩口槽602内。

另外,为方便用户对开关装置进行模式切换操作,本实施例还在安装底壳1的底面上设置了盖板8。具体的,该盖板8的开设位置与扩口槽602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并且弹簧403的底部可连接在该盖板8的表面上。同时,该盖板8与安装底壳1的底面为可拆卸连接,可以方便地进行拆装,比如盖板8的一侧侧边可通过合页等部件安装在安装底壳1的底面上。如此设置,通过对盖板8的拆卸或翻转等操作,可使扩口槽602的底部空间暴露,从而方便用户对其中的弹性组件4和自锁机构6进行操作,比如可将环形套件601重新压缩并塞入到管腔5的上半部分中,使得环形套件601能够从而使环形套件601脱离扩口槽602的锁固,随弹簧403的伸缩而在管腔5中进行正常升降,并恢复对摆杆2和前面板3的弹性复位作用,使开关从普通模式切换至闪断模式。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设备,主要包括机身和设置于机身上的滑动自锁式闪断开关装置,其中,该滑动自锁式闪断开关装置的主要内容与上述相关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