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发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00923发布日期:2020-01-03 13:01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发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发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发展,用户对电子设备的屏幕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屏幕要求,曲面屏在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更好的满足屏幕需求,曲面屏延伸至电子设备侧面区域的侧边屏幕的弧度也越做越大,几乎延伸到整个侧面区域。

这样,由于曲面屏的侧边屏幕占用的空间越来越大,导致侧面区域中设置物理按键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为了满足物理按键的设置需求,目前的方案是在电子设备的侧面区域设置隐藏式按键,但是这种设置于侧面区域的隐藏式按键的可靠性较低,容易出现按键失效(即按键不触发)的情况。如果电子设备的物理按键失效,还可能造成无法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的问题,如电子设备无法启动,对用户的使用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发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由于物理按键可靠性低可能导致按键失效时,造成用户无法针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发装置,包括:

升降组件;

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上,且当所述升降组件的形变满足第一条件,或所述升降组件沿预设方向的位移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触发组件被触发。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触发装置。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二壳体、升降组件和触发组件;

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升降组件处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升降组件的部分或全部处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

所述触发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且当所述升降组件沿预设方向的位移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触发组件被触发;其中,所述预设方向为所述升降组件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移动的方向。

这样,本发明的上述方案中,在升降组件上设置触发组件,并且在升降组件的形变满足第一条件或升降组件沿移入方向的位移满足第二条件时,该触发组件被触发,即该触发组件可以作为按键使用;这样设置于升降组件上触发装置,一方面提供了用户多种按键操作的选择,另一方面在该触发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上时,还可以避免在电子设备中的其他按键失效的情况下,用户无法针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控制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触发装置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a区域的按键开关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按键开关处于非触发状态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按键开关处于触发状态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a区域的应变片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变片传感器处于非触发状态的示意图;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变片传感器处于触发状态的示意图;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b区域的按键开关的示意图;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b区域的应变片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10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b区域的电极式按键的示意图;

图1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b区域的电极式按键处于非触发状态的示意图;

图1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b区域的电极式按键处于触发状态的示意图;

图1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c区域的电极式按键的示意图;

图1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c区域的电极式按键处于非触发状态的示意图;

图1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c区域的电极式按键处于触发状态的示意图;

图1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之一;

图1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之二。

图1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之三;

图1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发装置,包括:升降组件2和触发组件3;

所述触发组件3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2上,且当所述升降组件2的形变满足第一条件,或所述升降组件2沿预设方向的位移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触发组件3被触发。

可选的,该升降组件2可以用于设置摄像头模组、听筒模组、发光模组、振动模组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可选的,该预设方向为升降装置的可移动方向或者说是可升降的方向,如图1中该预设方向可以是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

该实施例中,在升降组件2上设置触发组件3,且在升降组件2的形变满足第一条件或升降组件2沿预设方向的位移满足第二条件时,该触发组件3被触发,即该触发组件3可以作为按键使用;这样设置于升降组件2上的触发组件3,一方面提供了用户多种按键操作的选择,另一方面在该触发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上时,还可以避免在电子设备中的其他按键可能失效的情况下,用户无法针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控制的问题。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在所述触发组件3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2上的情况下,所述触发组件3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2的第一端(如图1中a处所示)。其中,所述第一端是所述升降组件2在上升方向上的顶端。

可选的,设置于升降组件2的第一端(区域a)的触发组件3可以是按键开关(机械物理按键),当所述升降组件2的形变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按键开关闭合,则所述触发组件3被触发。

具体的,该机械物理按键的结构如图2至4所示。该机械物理按键包括键帽311和弹片312;如图3,键帽311与弹片312不接触时,即升降组件2第一端的形变不满足第一条件,则该机械物理按键处于非触发状态,如图4,当该键帽311与该弹片312接触时,即升降组件2第一端的形变满足第一条件,则该机械物理按键处于触发状态。

其中,该机械物理按键可以设置于升降组件2的第一壳体内部,以保证第一壳体外观的完整性,且该第一壳体的全部或者第一壳体中位于升降组件2第一端的部分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等偏软的材料,便于手指按压于升降组件2第一端时,升降组件2第一端的形变可以直接作用到该机械物理按键上,从而通过键帽311移动至与弹片312接触的位置,实现机械物理按键的触发,进而实现隐藏式按键功能。此外,还可以配合软件设计实现单击、多击、长按等操作对应不同的操作功能等。

可选的,设置于升降组件2的第一端的触发组件3还可以是应变片传感器,用于感应升降组件2的第一端的形变。该应变片传感器的结构如图5至7所示。当该应变片传感器处未受到按压力时,其形态如图6所示;当该应变片传感器处受到按压力时,其形态如图7所示。其中,该应变片传感器在不同的按压力作用下,对应的感应参数(如:电压、电阻等)不同,通过检测该感应参数的值可以确定该应变片传感器是否受到按压力,或者所受到按压力的压力值,进而可以依据该压力值判断该应变片传感器是否触发,或者根据不同的压力值,确定与相应压力值对应的操作功能等。

其中,该应变片传感器可以设置于升降组件2的第一壳体内部,如粘贴于第一壳体内部表面上,以保证第一壳体外观的完整性,且该第一壳体的全部或者第一壳体中位于升降组件2第一端的部分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等偏软的材料,便于手指按压于升降组件2第一端时,升降组件2第一端的形变可以直接作用到该应变片传感器上,从而通过检测应变片传感器的感应参数的变化,实现应变片传感器上按压操作的检测,进而实现隐藏式按键功能。此外,还可以配合软件设计实现单击、多击、长按等操作对应不同的操作功能等。

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升降组件2包括:升降结构本体21和支架22;所述支架22的第一端与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触发组件3设置于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或所述触发组件3设置于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或所述触发组件3设置于所述支架22的第二端。

可选的,该预设方向可以是:升降组件2沿着从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到所述支架22的第二端移动的方向,或者所述升降组件2沿着从所述支架22的第二端到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移动的方向。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针对触发组件3设置于升降组件2上的情况具体说明:

实例一:触发组件3设置于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如图1中的b区域。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触发组件3包括:按键开关;当所述升降组件2的形变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按键开关闭合,则所述触发组件3被触发。

具体的,设置于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区域b)的触发组件3为按键开关(机械物理按键),该机械物理按键的结构如图3、图4和图8所示。当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第一端的形变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按键开关闭合,则所述触发组件3(按键开关)被触发。

其中,该机械物理按键(按键开关)包括键帽311和弹片312;如图3,键帽311与弹片312不接触时,即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的形变不满足第一条件,则该机械物理按键处于非触发状态,如图4,当该键帽311与该弹片312接触时,即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的形变满足第一条件,则该机械物理按键处于触发状态。

可选的,如图8所示,该设置于b区域的按键开关中的键帽311可以朝向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的端面设置,以在该触发装置安装于电子设备中是,便于实现弹片312与电子设备中的电路结构的连接,如实现弹片312与升降组件2内部电路结构的连接,或者实现弹片312与电子设备的主板之间的连接。

可选的,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具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全部或部分材料为弹性材料;如第一壳体的全部区域均采用弹性材料,或者第一壳体中位于所述第一端的区域采用弹性材料。在所述触发组件3设置于所述升降结构本体的第一端的情况下,所述触发组件3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以保证第一壳体外观的完整性。

可选的,该第一壳体的全部或者第一壳体中位于第一端的部分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等偏软的材料,便于手指按压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时,由于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的形变,使得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的形变可以直接作用到该机械物理按键上,从而通过键帽311移动至与弹片312接触,实现机械物理按键的触发,进而实现隐藏式按键功能。此外,还可以配合软件设计实现单击、多击、长按等操作对应不同的操作功能等。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触发组件3包括应变片传感器;在所述触发组件3设置于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的情况下,所述应变片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的形变。

如图9所示,设置于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的触发组件3为应变片传感器,用于感应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的形变(该应变片传感器的结构可参见图6和图7所示的升降组件2中a区域的应变片传感器未发生形变和发生形变的示意图,只是将该应变片传感器设置于升降结构本体21的b区域处)。

其中,该应变片传感器在不同的按压力作用下,对应的感应参数(如:电压、电阻等)不同,通过检测该感应参数的值可以确定该应变片传感器是否受到按压力,或者所受到按压力的压力值。具体的,当通过应变片传感器检测到的按压力的压力值满足预设门限,即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的形变满足第一条件,则确定该触发组件3处于触发状态;或者,当通过应变片传感器检测到的按压力的压力值未达到预设门限,即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的形变不满足第一条件,则确定该触发组件3处于非触发状态;这样可以依据该压力值判断该应变片传感器是否触发,或者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压力值,确定与相应压力值对应的操作功能等。

可选的,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具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材料为弹性材料;在所述触发组件3设置于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的情况下,所述触发组件3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

例如:应变片传感器粘贴于第一壳体内部表面上,以保证第一壳体外观的完整性,且该第一壳体的全部或者第一壳体中位于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的部分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等偏软的材料,便于手指按压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时,由于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的形变,使得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的形变可以直接作用到该应变片传感器上,从而通过检测应变片传感器的感应参数的变化,实现应变片传感器上按压操作的检测,进而实现隐藏式按键功能。此外,还可以配合软件设计实现单击、多击、长按等操作对应不同的操作功能等。

作为再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触发组件3包括:电极式按键;当所述升降组件2沿所述预设方向的位移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电极式按键闭合,则所述触发组件3被触发。例如:所述预设方向可以是:升降组件2沿着从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到所述支架22的第二端移动的方向,或者所述升降组件2沿着从所述支架22的第二端到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移动的方向。

如图10,设置于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的触发组件3为电极式按键;升降结构本体21沿所述预设方向的位移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电极式按键闭合,则所述触发组件3被触发。

可选的,该电极式按键包括设置于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上的第一电极321,以及位于该升降结构本体21下方,并与该升降结构本体21呈一定距离设置的第二电极322和第三电极323。

例如:该第一电极321可以设置于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壳体的外表面(该第一电极321可以粘贴在该第一壳体的外表面或者嵌设于该第一壳体的表面);该升降式结构本体21的下方设置一电路板5,该第二电极322和第三电极323设置于该电路板5上,且该升降结构本体21与该电路板之间具有间隙。

具体的,当未有按压力作用于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时,该第一电极321与第二电极322和第三电极323之间分别不接触,如图11所示。也即第一电极321与第二电极322和第三电极323之间不导通,即升降结构本体21沿预设方向的位移不满足第二条件,则触发组件3处于非触发状态。

当有按压力作用于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时,在该按压力的作用下,该升降结构本体21下移,使得第一电极321与第二电极322和第三电极323之间接触,如图12所示。也即第一电极321与第二电极322和第三电极323之间导通,即升降结构本体21沿移入方向的位移满足第二条件,则触发组件3处于触发状态。

该实施例中,在升降结构本体21的下方设有电路板5的情况下,直接将该电极式按键中的第二电极322和第三电极323设置在该电路板5上,有利于减少电极式按键向电路板5的反馈线路,还有利于提高该电极式按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且通过升降结构本体21下移(沿移入方向移动)到达第二条件时,使得该电极式按键的电极之间接触(第一电极321分别与第二电极322和第三电极323接触),即触发组件3触发,从而实现隐藏式按键功能。此外,还可以配合软件设计实现单击、多击、长按等操作对应不同的操作功能等。

实例二:触发组件3设置于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如图1中的a区域。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触发组件3包括:按键开关;当所述升降组件2的形变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按键开关闭合,则所述触发组件3被触发。

可选的,设置于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区域a)的触发组件3为按键开关(机械物理按键),该机械物理按键的结构如图2至图4所示。当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第二端的形变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按键开关闭合,则所述触发组件3(按键开关)被触发。

其中,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具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材料为弹性材料;如:所述第一壳体的全部区域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或者所述第一壳体中位于所述第二端的区域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在所述触发组件3设置于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的情况下,所述触发组件3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

具体的,设置于a区域的按键开关(机械物理按键)的结构、触发原理以及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参见以上实施例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触发组件3包括应变片传感器;在所述触发组件3设置于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的情况下,所述应变片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的形变。

可选的,设置于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区域a)的触发组件3为应变片传感器,如图5至7所示。该应变片传感器用于感应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区域a)的形变,并在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的形变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触发组件3被触发。

其中,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具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材料为弹性材料;在所述触发组件3设置于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的情况下,所述触发组件3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

具体的,设置于a区域的应变片传感器触发原理以及具体的设置方式,可以参见以上实施例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所述触发组件3设置于所述支架22的第二端,如图1中的c区域。

可选的,所述触发组件3包括:电极式按键;当所述升降组件2沿移入方向的位移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电极式按键闭合,则所述触发组件3触发。

具体的,可以在支架22的第二端设置一第一电极,如:可以采用粘贴或者嵌入的方式设置于支架22的第二端;在支架22的下方(移入方向上的下方),且与该支架22呈一定距离的位置处设置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

这样,当有按压力作用于升降结构本体21上时,使得支架22向下移动,则第一电极分别与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接触,即升降组件2沿预设方向的位移满足第二条件,则触发组件3处于触发状态;当没有按压力作用于升降结构本体21上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分别不接触,即升降组件2沿预设方向的位移不满足第二条件,则触发组件3处于非触发状态。

可选的,如图13至图15所示,所述触发装置还包括电路板6,位于所述支架22下方,所述电极式按键的电极设置于所述电路板6上;具体的,所述第二电极322和第三电极323设置于所述电路板6上。

其中,所述支架22为金属支架,即该金属支架可以作为第一电极,避免需要在支架上装配第一电极,还有利于降低成本。

当所述升降组件2沿预设方向的位移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金属支架与所述电极(第二电极322和第三电极323)接触,则所述电极式按键闭合,即触发组件3被触发。例如:所述预设方向可以是:升降组件2沿着从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到所述支架22的第二端移动的方向,或者所述升降组件2沿着从所述支架22的第二端到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移动的方向。

具体的,当没有按压力作用于升降结构本体21上时,金属支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322和第三电极323分别不接触,即升降组件2沿预设方向的位移不满足第二条件,则触发组件3处于非触发状态,如图14所示。当有按压力作用于升降结构本体21上时,使得金属支架向下移动,则金属支架(第一电极)分别与第二电极322和第三电极323接触,即升降组件2沿预设方向的位移满足第二条件,则触发组件3处于触发状态,如图15所示。

该实施例中,在升降结构本体21的下方设有电路板6的情况下,直接将该电极式按键中的第二电极322和第三电极323设置在该电路板6上,有利于减少电极式按键向电路板6的反馈线路,还有利于提高该电极式按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且通过支架22下移量(沿移入方向移动)满足第二条件时,使得该电极式按键的电极之间接触(如:金属支架分别与第二电极322和第三电极323接触),即触发组件3被触发,从而实现隐藏式按键功能。此外,还可以配合软件设计实现单击、多击、长按等操作对应不同的操作功能等。

如图16和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触发装置,并且能够达到上述触发装置实施例所能达到的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壳体1;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升降组件2处于所述第二壳体1的内部;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升降组件2的部分或全部处于所述第二壳体1的外部;其中,所述预设方向为所述升降组件2在所述第二壳体1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移动的方向。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1可以是电子设备的外部壳体,用于承载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主板以及其他功能模块(如:摄像头模组、天线模组、指纹识别模组、发声模组等)。

可选的,该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时,升降组件2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也相应的可切换,如:电子设备可以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即升降组件2从所述第二壳体1的内部移动至所述第二壳体1的外部;电子设备可以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即所述升降组件2从所述第二壳体1的外部移动至所述第二壳体1的内部。

可选的,该电子设备还包括:驱动装置4;所述驱动装置4位于所述第二壳体1的内部,并与所述升降组件2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升降组件2在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时进行相应的切换。如: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时,通过该驱动装置4驱动升降组件2从所述第二壳体1的内部移动至所述第二壳体1的外部;电子设备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时,通过该驱动装置4驱动所述升降组件2从所述第二壳体1的外部移动至所述第二壳体1的内部。

具体的,该驱动装置4可以包括:马达41,用于提供驱动力;马达固定件43,用于支撑马达41;其中,马达固定件43上还设有螺丝孔42,用于固定马达固定件43。马达41通过马达螺纹轴承44,与马达螺纹轴承44连接的升降结构件46,与升降结构件46连接的轴承45、48,套设于轴承48外的弹簧47,带动升降组件2在第二壳体1的内部和外部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2包括:升降结构本体21和支架22;所述支架22的第一端与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连接;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和所述支架22处于所述第二壳体1的内部;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处于所述第二壳体1的外部,所述支架22处于所述第二壳体1的内部。

具体的,电子设备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时,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从第二壳体1的外部沿移入方向可移入至所述第二壳体1的内部,且所述支架22处于所述第二壳体1内;或者,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时,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从第二壳体的内部沿移出方向可移出至所述第二壳体1的外部,且所述支架22处于所述第二壳体1内。

可选的,支架22连接于升降结构本体21和驱动装置4之间,用于支撑升降结构本体21,并在驱动装置4的驱动力下,带动升降结构本体21在电子设备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相应的切换。

其中,移入方向是:从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到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出方向是:从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到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的方向。其中,升降结构本体21沿移入方向移动,即电子设备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升降结构本体22沿移出方向移动,即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如图18和图1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二壳体1、升降组件2和触发组件3;

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升降组件2处于所述第二壳体1的内部;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升降组件2的部分或全部处于所述第二壳体1的外部;

所述触发组件3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1的内侧,且当所述升降组件2沿预设方向的位移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触发组件3被触发;其中,所述预设方向为所述升降组件2在所述第二壳体1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移动的方向。

可选的,该电子设备还包括:驱动装置4;所述驱动装置4位于所述第二壳体1的内部,并与所述升降组件2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升降组件2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下的切换。

具体的,该驱动装置4可以包括:马达41,用于提供驱动力;马达固定件43,用于支撑马达41;其中,马达固定件43上还设有螺丝孔42,用于固定马达固定件43。马达41通过马达螺纹轴承44,与马达螺纹轴承44连接的升降结构件46,与升降结构件46连接的轴承45、48,套设于轴承48外的弹簧47,带动升降组件2在第二壳体1的内部和外部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2包括:升降结构本体21和支架22;所述支架22的第一端与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连接;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和所述支架22处于所述第二壳体1的内部;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处于所述第二壳体1的外部,所述支架22处于所述第二壳体1的内部。

具体的,电子设备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时,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从第二壳体1的外部沿移入方向可移入至所述第二壳体1的内部,且所述支架22处于所述第二壳体1内;或者,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的时,所述升降结构本体21从第二壳体1的内部沿移出方向可移出至所述第二壳体1的外部,且所述支架22处于所述第二壳体1内。

可选的,支架22连接于升降结构本体21和驱动装置4之间,用于支撑升降结构本体21,并在驱动装置4的驱动力下,带动升降结构本体21在电子设备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相应的切换。

其中,移入方向是:从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到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出方向是:从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一端到升降结构本体21的第二端的方向。其中,升降结构本体21沿移入方向移动,即电子设备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升降结构本体22沿移出方向移动,即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具体的,在所述触发组件3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1的内侧的情况下,所述触发组件3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1内侧的第一范围内(如图18、图19中的d区域);其中,所述第一范围为:所述触发组件3处于所述第二壳体1内部时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所经过的范围。

例如:第一位置可以是升降组件2在驱动装置4的驱动力下,移入至第二壳体1内并处于静止状态时,支架22的第二端所在的位置;第二位置可以是升降组件2承受目标压力值(如升降组件2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值)时,支架22的第二端沿移入方向所能移动到的位置。

其中,所述触发组件3包括: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升降组件2处于所述第二壳体1内部的情况下,沿所述预设方向的位移。例如:该预设方向可以是升降组件2从第二壳体1的外部移动至第二壳体1的内部的移动方向。

具体的,红外传感器可以发射出红外光线(如沿图18和图19中水平向右发射红外光线),以及接收所述红外光线照射到物体时反射的反射光线,并可以记录发射该红外光线的第一时刻到接收到该反射光线的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长。

如图18所示,当升降组件2在未受到按压力时,升降组件2中的支架22位于第一位置,红外传感器发射的红外光线不会照射到支架22上,即红外传感器记录第一时长(红外传感器发射第一发射光线的时刻到接收到该第一发射光线照射到物体后反射的第一反射光线的时刻之间的时长)。

如图19所示,当升降组件2受到按压力时,升降组件2中的支架22移动至第二位置,红外传感器发射的红外光线会照射到支架22上,即红外传感器记录第二时长(红外传感器发射第二发射光线的时刻到接收到该第二发射光线照射到支架22后反射的第二反射光线的时刻之间的时长)。

这样,通过将第一时长与第二时长进行比较(如检测第一时长与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即可确定支架2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也即升降组件2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从而确定触发组件3触发,即实现隐藏式按键的功能。此外,还可以配合软件设计实现单击、多击、长按等操作对应不同的操作功能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触发组件3设置于第二壳体1的内侧,并不限定触发组件3固定于第二壳体1的内侧。也就是说,该触发组件3可以固定于第二壳体1的内侧,也可以通过其他部件固定于第二壳体1的内侧,或者还可以是触发组件3固定于设置在第二壳体1内侧的某一部件上,只需满足该触发组件3能够感应该升降组件2在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移即可,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于a区域、b区域、c区域或d区域上的触发组件,实现了隐藏式按键的功能,在不影响电子设备外观完整性的情况下,为电子设备提供了备选按键,可以避免在电子设备中的其他按键可能失效的情况下,导致电子设备无法使用的问题。并且该触发组件与电子设备中的升降组件相关联,相比单独设计的其他隐藏式按键,还可以起到引导用户的目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