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车辆及电池模组的装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844817发布日期:2021-02-05 10:36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车辆及电池模组的装配方法与流程

[0001]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车辆及电池模组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电池模组包括电池单元和框架结构,电池单元位于框架结构的内腔,且该框架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端板和盖板,并围成上述内腔。通常情况下,端板与盖板连接采用焊接等方式连接,但是,电池模组使用过程中,端板与盖板之间的焊接连接可靠性逐渐降低,导致电池模组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车辆及电池模组的装配方法,能够提高端板与盖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
[0004]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
[0005]
电池单元排列结构,包括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单元;
[0006]
端板,位于所述电池单元排列结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
[0007]
盖板,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位于所述电池单元排列结构沿高度方向的两端;
[0008]
其中,所述端板与所述第一盖板卡接连接,所述端板与所述第二盖板卡接连接。
[0009]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池模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电池单元排列结构,且所述电池单元排列结构沿高度方向堆叠;
[0010]
所述电池单元包括正极电极端子和负极电极端子,且所述正极电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电极端子朝向所述电池模组的宽度方向。
[0011]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均包括第一本体板和卡钩,所述第一本体板与所述卡钩连接;
[0012]
所述端板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卡钩卡接于所述凹陷部。
[0013]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凹陷部设置于所述端板远离所述电池单元的外端面,并沿靠近所述电池单元的方向凹陷;
[0014]
所述卡钩包括卡接段和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卡接段与所述第一本体板;
[0015]
所述延伸段沿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卡接段沿长度方向延伸,并沿靠近所述电池单元的内侧延伸,且所述卡接段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陷部内。
[0016]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布置;
[0017]
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一盖板的所述卡钩卡接,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第二盖板的所述卡钩卡接。
[0018]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连接部件,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所述连接部件连接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
[0019]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二本体板和两个凸起,沿所述电池模组高度方向,两个所述凸起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板的两端;
[0020]
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均设置有安装槽,两个所述凸起的至少部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盖板的所述安装槽和所述第二盖板的所述安装槽;
[0021]
所述安装槽包括底壁,所述凸起与所述底壁抵接。
[0022]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底壁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本体板穿过两个所述安装槽的所述第一开口;
[0023]
沿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本体板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元之间的第一预设间隙内。
[0024]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所述电池模组的宽度方向,所述安装槽包括远离所述电池单元的外侧壁,所述外侧壁设置有第二开口。
[0025]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均连接有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延伸,并沿靠近所述电池单元的方向延伸;
[0026]
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均连接有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二延伸板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延伸,并沿靠近所述电池单元的方向延伸;
[0027]
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延伸板与所述第二延伸板具有第二预设间隙,所述第二本体板位于所述第二预设间隙,且所述第二本体板与所述第一延伸板和所述第二延伸板均抵接;
[0028]
所述第一预设间隙与所述第二预设间隙相连通。
[0029]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
[0030]
箱体,所述箱体具有腔体;
[0031]
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为以上所述的电池模组;
[0032]
其中,所述电池模组位于所述腔体。
[0033]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
[0034]
车身;
[0035]
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电池包,用于驱动所述车身运动;
[0036]
其中,所述电池包为以上所述的电池包。
[0037]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装配方法,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单元排列结构、端板和盖板;所述端板位于所述电池单元排列结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电池单元排列结构沿高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盖板与所述端板中,一者设置有凹陷部,另一者设置有卡钩;所述装配方法包括:
[0038]
沿长度方向对所述端板和所述电池单元排列结构施加预紧力;
[0039]
将对应的所述卡钩与所述凹陷部对齐;
[0040]
释放预紧力,以使所述卡钩与所述凹陷部卡接。
[0041]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盖板包括沿高度方向布置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均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二本体板和两个凸起;
[0042]
所述装配方法还包括:
[0043]
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对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盖板和所述电池单元排列结构施加预紧力;
[0044]
将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凸起分别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的所述安装槽对齐,并将所述第二本体板放置于相邻电池单元之间;
[0045]
释放预紧力,以使所述凸起的至少部分位于对应的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凸起与对应的所述安装槽的底壁抵接,以便通过所述连接部件沿高度方向连接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本申请中,该端板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均卡接连接,即端板与盖板之间不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从而能够避免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端板与盖板的焊接可靠性逐渐降低,即端板与两盖板卡接的连接方式能够提高端板与盖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0046]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47]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电池模组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爆炸图;
[0048]
图2为图1中ⅰ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49]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0050]
图4为图3中ⅱ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51]
图5为图3的a-a向剖视图;
[0052]
图6为图5中ⅲ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53]
图7为图5中ⅳ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54]
图8为图1中去掉线束隔离板和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55]
图9为图8中

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56]
图10为图8去掉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7]
图11为图10中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58]
图12为图10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59]
图13为图12中

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60]
图14为图12中

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61]
图15为图8中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62]
附图标记:
[0063]
a-电池模组;
[0064]
1-端板;
[0065]
11-凹陷部;
[0066]
111-第一凹陷部;
[0067]
112-第二凹陷部;
[0068]
12-第一缺口部;
[0069]
13-第二缺口部;
[0070]
14-外端面;
[0071]
2-盖板;
[0072]
21-第一盖板;
[0073]
22-第二盖板;
[0074]
23-卡钩;
[0075]
231-延伸段;
[0076]
232-卡接段;
[0077]
24-第一本体板;
[0078]
241-第一加强筋;
[0079]
242-第二加强筋;
[0080]
243-第三加强筋;
[0081]
25-加强板;
[0082]
26-安装槽;
[0083]
261-外侧壁;
[0084]
261a-第二开口;
[0085]
262-底壁;
[0086]
262a-第一开口;
[0087]
27-第一延伸板;
[0088]
28-第二延伸板;
[0089]
3-连接部件;
[0090]
31-第二本体板;
[0091]
32-凸起;
[0092]
4-电池单元排列结构;
[0093]
41-电池单元;
[0094]
411-顶盖板;
[0095]
412-正极电极端子;
[0096]
413-负极电极端子;
[0097]
5-线束隔离板;
[0098]
6-侧板;
[0099]
7-缓冲垫;
[0100]
t-第一预设间隙;
[0101]
m-第二预设间隙。
[0102]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0103]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104]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10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106]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107]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010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电池包及电池模组a,其中,车辆包括车身和驱动系统,该驱动系统用于驱动车身沿道路行驶,且该驱动系统至少包括电池包,该车辆具体可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
[0109]
电池包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电池模组a,箱体可由铝、铝合金或其他金属材料制成,箱体内具有容置腔。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箱体为顶部敞开的箱体结构,并包括上箱盖,上箱盖的尺寸与箱体顶部的开口的尺寸相当,上箱盖可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固定于开口,从而形成容置腔。同时,为了提高箱体的密封性,在上箱盖与箱体之间还可设置密封件。
[0110]
箱体的容置腔内可容置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池模组a,电池模组a在箱体内可以沿电池包的长度方向x并排设置,也可以沿电池包的宽度方向y并排设置,且各电池模组a可与箱体固定。
[0111]
如图1所示,该电池模组a包括多个电池单元41和框架结构,其中,多个电池单元41沿电池模组a的长度方向x排列,形成电池单元排列结构4,且该电池模组a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单元排列结构4;框架结构包括端板1、盖板2和侧板6,其中,端板1位于电池单元排列结构4沿长度方向x的两端;盖板2包括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该第一盖板21与第二盖板22位于电池单元排列结构4沿电池模组a的高度方向z的两端,侧板6位于电池单元排列结构4沿电池模组a的宽度方向a的两端,且该端板1、侧板6和盖板2连接,从而形成该电池模组a的框架结构,并围成用于容纳电池单元排列结构4的内腔。
[0112]
其中,本申请中,该端板1与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均卡接连接,即端板1与盖板2之间不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从而能够避免电池模组a在使用过程中端板与盖板的焊接可靠性逐渐降低,即端板1与两盖板21卡接的连接方式能够提高端板1与盖板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0113]
同时,如图1所示,该电池模组a还包括线束隔离板5,该线束隔离板5位于靠近电池单元41的电极端子的一端,该线束隔离板5用于防止电池单41与其他部件短路。
[0114]
具体地,如图13所示,该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均包括第一本体板24和卡钩23,第一本体板24与卡钩23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相应地,如图11所示,该端板1设置有凹陷部11,卡钩23卡接于凹陷部11。本实施例中,端板1的厚度较大,设置凹陷部11对其强度的影响较小。
[0115]
其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该第一本体板24还包括第一加强筋241、第二加强筋242和第三加强筋243,其中,该第一加强筋241与第二加强筋242相互垂直,即该第一加强筋241沿长度方向x延伸,第二加强筋242沿高度方向z延伸,第三加强筋243设置于第一加强板24沿长度方向x的两端,且上述卡钩23与该第三加强筋243连接,从而提高卡钩23的强度,以及卡钩23与端板1的凹陷部11卡接的可靠性。
[0116]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1所示,该电池模组a还包括缓冲垫7,该缓冲垫7为弹性材质,沿长度方向x,该缓冲垫7位于相邻电池单元41之间,当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沿长度方向x的两端均与盖板1卡接时,能够对缓冲垫7施加挤压力,且该挤压力消失时,缓冲垫7能够回弹,从而能够通过该缓冲垫7缓冲相连电池单元41之间的冲击载荷。
[0117]
如图6和图11所示,该凹陷部11设置于端板1远离电池单元41的外端面14,并沿靠近电池单元41的方向凹陷;相应地,如图6和图13所示,卡钩23包括卡接段232和延伸段231,延伸段231的两端分别连接卡接段232与第一本体板24,且该延伸段231沿高度方向z延伸,卡接段232沿长度方向x延伸,并沿靠近电池单元41的内侧延伸,且该卡接段232的至少部分位于凹陷部11内。
[0118]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沿高度方向z延伸的延伸段231,使得该卡钩23能够从端板1的上方向下延伸,并延伸至端板1沿长度方向x的外侧,即该卡钩23与凹陷部11在端板1的外侧卡接,该卡接结构无需占据电池模组a内部的空间。
[0119]
其中,该凹陷部11为槽状结构,即该凹陷部11未贯穿端板1,从而避免端板开孔导致电池模组a内腔的密封性降低,且当电池单元41向外膨胀时,该槽状的凹陷部11还能够避免卡接段232与电池单元41接触导致的短路;同时,凹陷部11为槽状结构时,还能够避免端板1的强度过低。另外,如图6所示,该凹陷部11与卡接段232配合时,卡接段232与凹陷部11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从而降低卡钩23与端板1之间的冲击载荷。
[012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10所示,该凹陷部11包括第一凹陷部111和第二凹陷部112,且该第一凹陷部111与第二凹陷部112沿电池模组a的高度方向z布置,同时,沿电池模组的宽度方向y,该端板1设置有多个第一凹陷部111和多个第二凹陷部112,相应地,沿宽度方向y,第一盖板21设置有多个卡钩23,第二盖板22设置有多个卡钩,另外,沿长度方向x,端板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凹陷部111和第二凹陷部112,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的两端均设置有卡钩,该第一凹陷部111与第一盖板21的卡钩23卡接,第二凹陷部112与第二盖板22的卡钩23卡接。
[0121]
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凹陷部11与多个卡钩23的卡接,能够实现端板1与两盖板2的卡接,并能够提高二者的连接可靠性。
[0122]
具体地,如图11所示,该端板1设置有第一缺口部12和第二缺口部13,且该第一缺口部12与第二缺口部13沿高度方向z相对设置,上述第一凹陷部111设置于第一缺口部12的侧壁,第二凹陷部112设置于第二缺口部13的侧壁。本实施例中,端板1在缺口部的位置厚度(沿长度方向x的尺寸)较小,能够减小延伸段232的尺寸,从而能够降低电池模组a的重量,提高能量密度。
[0123]
本申请中,沿长度方向x,该第一盖板21的两端与两端板1卡接,同时,第二盖板22的两端与两端板1卡接,卡接后,两端板1与两盖板2限制各电池单元41沿长度方向x运动,但是,当电池模组a沿长度方向x的尺寸较大时,盖板2仅在长度方向x的两端与端板1连接时,
盖板2的中间部位存在沿高度方向z翘起的风险。
[0124]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如图1所示,该电池模组a还包括连接部件3,沿电池模组a的高度方向z,该连接部件3连接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同时,根据电池模组a沿长度方向x的尺寸,该电池模组a可包括一个连接部件或者多个沿长度方向x间隔设置的连接部件3,从而防止盖板2翘起。
[0125]
具体地,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电池模组a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池单元排列结构4,各电池单元排列结构4中,多个电池单元41沿长度方向x排列,且各电池单元排列结构4沿高度方向z堆叠。
[0126]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长度方向”指的是电池单元排列结构4中与电池单元41的排列方向相同的方向,当电池单元41的排列方向改变时,长度方向所指的方向随之改变,例如,如图1所示,当各电池单元41沿y方向排列时,长度方向指的是图1中的y方向。因此,“长度方向”等方位词不应视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
[0127]
其中,该电池单元41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部的一个或多个电极组件以及覆盖于壳体开口处的顶盖板411,其中,该电极单元包括负极极片、正极极片和隔离膜,其中,隔离膜位于相邻负极极片与正极极片之间,用于隔开负极极片与正极极片。该电池单元41还包括正极电极端子412和负极电极端子413,该正极电极端子412与从电极组件伸出的正极极耳连接,该负极电极端子413与从电极组件伸出的负极极耳连接。本实施例中,该正极电极端子412和负极电极端子413朝向电池模组a的宽度方向y。
[0128]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负极极片、隔离膜与正极极片三者顺序堆叠并卷绕,形成电极组件的电极单元,即该电极单元为卷绕式结构,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负极极片、隔离膜与正极极片三者顺序堆叠,形成电极组件的电极单元,该电极单元为叠片式结构。同时,电极单元形成后具有缝隙,电解液能够通过缝隙进入电极单元内,浸润负极极片与正极极片。
[0129]
以上两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在充放电过程中沿极片的厚度方向发生膨胀,具体地,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极组件沿高度方向z的膨胀力最大,即在膨胀力作用下,该电极组件沿高度方向z的变形趋势最大,且各电池单元41作用于盖板2沿高度方向z的膨胀力最大,导致两盖板2沿高度方向z翘起的风险更高。当该电池模组a设置连接部件3沿高度方向z连接两盖板2时,能够降低盖板2在膨胀力作用下翘起的风险,提高电池模组a的使用寿命。
[0130]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两个盖板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该电池模组a沿宽度方向y的两端均设置有该连接部件3,且沿宽度方向a的两端均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连接部件3,多个连接部件3沿长度方向x间隔设置,因此,沿长度方向x,在电池单元41膨胀力的作用下,在电池模组a的各位置处,两盖板2均具有较高的连接可靠性,从而使得电池模组a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
[0131]
具体地,如图15所示,该连接部件3包括第二本体板31和两个凸起32,沿电池模组a的高度方向z,两个凸起32分别连接于第二本体板31的两端;相应地,如图2和图14所示,该第一盖板21与第二盖板22均设置有安装槽26,如图7所示,两个凸起32的至少部分分别位于第一盖板21的安装槽26和第二盖板22的安装槽26内,且该安装槽26包括底壁262,该底壁262与电池模组a的宽度方向y垂直,凸起32位于安装槽26内时,与底壁262抵接。
[0132]
本实施例中,该连接部件3的两个凸起32的至少部分分别位于两盖板2的安装槽26
内,且两个凸起32分别与两个安装槽26的底壁262抵接,从而通过该连接部件3实现两个盖板2之间沿高度方向z的连接。
[0133]
其中,如图7所示,该凸起32与安装槽26相适配,即连接部件3与盖板2连接时,该凸起32全部位于安装槽26内,且凸起32的底壁与安装槽26的底壁262抵接,同时凸起32的顶壁与盖板2的外壁平齐。
[0134]
更具体地,如图12所示,该第一盖板21与第二盖板22均具有加强板25,且该加强板25相对于第一本体板24沿宽度方向y向外凸起,从而提高第一盖板21与第二盖板22在该位置处的厚度,且上述安装槽26设置于该加强板25处,从而使得该第一盖板21与第二盖板22设置安装槽26后仍具有较高的强度,提高连接部件3与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的连接可靠性。
[0135]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9所示,底壁262设置有第一开口262a,第二本体板31穿过两个安装槽26的第一开口262a,沿长度方向x,第二本体板31位于相邻两个电池单元41之间的第一预设间隙t内。
[0136]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该第一开口262a,使得该连接部件3的第二本体板31能够通过该第一开口262a,并使得该第二本体板31位于电池模组a内部,而不会凸出于电池模组a,从而减小电池模组a所占据的空间。
[0137]
具体地,如图2所示,沿电池模组a的宽度方向y,该安装槽26包括远离电池单元41的外侧壁261,该外侧壁261设置有第二开口261a,该第二开口261a与第一开口262a连通,安装时,该连接部部件3的第一本体板31经该第二开口261a伸入相邻电池单元41之间的预设间隙t内。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该第二开口261a,使得该连接部件3能够方便地与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连接。
[0138]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该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均连接有第一延伸板27,第一延伸板27沿电池模组a的高度方向z延伸,并沿靠近电池单元41的方向延伸,同时,该第一盖板21与第二盖板22均连接有第二延伸板28,且该第二延伸板28沿电池模组a的高度方向z延伸,并沿靠近电池单元41的方向延伸。具体地,如图7所示,该第一延伸板27与第二延伸板28分别与第一开口262a的侧壁对齐,即二者分别从第一开口262a的侧壁朝向电池单元41的方向延伸,即该第一延伸板27与第二延伸板28沿电池模组a的长度方向x布置,且二者之间沿长度方向x具有第二预设间隙m,该第二预设间隙m与第一预设间隙t连通,且第二预设间隙m与第一预设间隙t中,m≤t。
[0139]
本实施例中,两盖板2设置第一延伸板27与第二延伸板28使得上述连接部件3的第二本体板31位于该第二预设间隙m内,且该第二本体板31与第一延伸板27和第二延伸板28均抵接,能够提高第二本体板31与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之间的连接面积(增加的连接面积为第二本体板31与第一延伸板27和第二延伸板28的抵接面积),从而提高连接部件3与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0140]
当然,该第一延伸板27与第二延伸板28沿高度方向z的尺寸越大时,其与连接部件3之间的抵接面积越大,二者的连接可靠性越高,但是,第一延伸板27与第二延伸板28沿高度方向z的尺寸过大时,电池模组a的重量较大,能量密度降低。因此,在实际工况中,可综合考虑连接可靠性与能量密度两方面的因素合理设置两延伸板的尺寸。
[0141]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a的装配方法,如图1所示,该电池模组a
具体包括电池单元排列结构4、端板1和盖板2,其中,电池单元排列结构4包括多个沿长度方向x堆叠的电池单元41,端板1位于电池单元排列结构4沿长度方向x的两端,盖板2位于电池单元排列结构4沿高度方向z的两端。同时,该盖板2与端板1中,一者设置有凹陷部11,另一者设置有卡钩23,即以上各实施例的端板1与盖板2卡接时,凹陷部11与卡钩23的设置位置不限,即凹陷部11并非必须设置于端板1,卡钩23也并非必须设置于盖板2。基于此,该电池模组a的装配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142]
s1:沿长度方向x对端板1和电池单元排列结构4施加预紧力。
[0143]
具体地,当电池模组a包括缓冲垫7时,首先将缓冲垫7放置于相邻电池单元41之间,形成电池单元排列结构4,根据需要沿预设方向(长度方向x)堆叠电池单元排列结构4,并将两端板1分别放置于电池单元排列结构41沿长度方向x的两端;通过工装沿长度方向x施加预紧力,使得缓冲垫7被压缩。
[0144]
s2:将对应的卡钩23与凹陷部11对齐;
[0145]
s3:释放预紧力,以使卡钩23与凹陷部11卡接。
[0146]
本实施例中,卡钩23与凹陷部11对齐并释放预紧力后,在缓冲垫7及电池单元41的回弹力作用下,使得两端板1分别沿远离电池单元41的方向运动,实现卡钩23与凹陷部11的卡接,且通过该卡接结构限制端板1与盖板2沿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和高度方向z的位移。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均设置有安装槽26,该电池模组a还包括连接部件3,,连接部件3包括第二本体板31和两个凸起32,两个凸起32连接于第二本体板31的两端。基于此,上述装配方法还包括:
[0147]
s4:沿所电池模组a的高度方向z对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2和电池单元排列结构4施加预紧力。
[0148]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工装沿高度方向z施加预紧力,使得电池单元41被压缩,电池单元排列结构4沿高度方向z的尺寸减小。
[0149]
s5:将连接部件3的凸起32分别与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的安装槽26对齐,并将第二本体板31放置于相邻电池单元41之间。
[0150]
该步骤中,沿宽度方向y装入连接部件3,具体将第二本体板31通过第二开口261a伸入相邻电池单元41之间,并使得两凸起32分别与第一盖板21的安装槽26和第二盖板22的安装槽26对齐。
[0151]
s6:释放预紧力,以使凸起32的至少部分位于对应的安装槽26内,且凸起32与对应的安装槽26的底壁262抵接,以便通过连接部件3沿高度方向z连接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
[0152]
该步骤中,释放沿高度方向z的预紧力后,使得电池单元41回弹,并使得连接部件3沿高度方向z的两个凸起32分别位于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的安装槽26内,从而通过该连接部件3实现第一盖板21与第二盖板22沿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和高度方向z的限位。
[0153]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1、s2和s3并非必须位于s4、s5和s6之前,s4、s5和s6也可位于s1、s2和s3之前,即电池模组a装配时,可首先通过连接部件3沿高度方向z连接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完成两盖板2以及电池单元排列结构4沿高度方向z的限位,然后再通过卡钩23和凹陷部11将端板1与盖板2卡接,从而实现端板1与盖板2沿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和高度方向z的连接,以及通过端板1与盖板2实现对电池单元排列结构4沿长度方向
x、宽度方向y和高度方向z的限位。
[0154]
但是,当s1、s2和s3位于s4、s5和s6之前时,通过将端板1与盖板2卡接,能够实现两盖板2的定位,从而降低连接部件3两盖板2时的难度。
[0155]
综上所述,本申请中,通过将两盖板2与端板1卡接连接,能够避免二者焊接时焊接连接可靠性的降低,保证电池模组a的使用寿命,同时,该连接部件3还能够沿高度方向z连接第一盖板21与第二盖板22,从而防止第一盖板21与第二盖板22翘起,以便进一步提提高电池模组a的使用寿命。另外,当电池单元41沿高度方向z的膨胀力最大时,通过该连接部件3连接第一盖板21与第二盖板22,使得二者在膨胀力的作用下仍然具有较高的连接可靠性。
[0156]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